分享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案

 花漾物语 2011-07-18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和《有趣的发现》。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懂得道理。

教学目标:

    这三课都配有与课文相适应的插图,对理解课文有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对文中的妙词佳句进行积累,同时训练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积累,并能用正确的搭配词语。

课时分配: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课时

    《一株紫丁香》          2课时

    《有趣的发现》          2课时

    练习三                2课时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材分析:

   《送给盲婆婆的蛔蛔》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蛔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文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

    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第三小节的理解。

学情分析: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关键,巩固课文内容。

教学构想: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侧重让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习,依靠学过的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同学们,去年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蝈蝈的文章,题目是什么?主要讲了什么?那盲婆婆指得又是谁呢?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盲 喜 邻 野童难 忘

    3、理解词语。

    词语 解词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三、分析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电脑出示。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  “……”  省略句。

    四、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五、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课文,学习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四、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地提回了一只(   )的蝈蝈,(  )滋滋地送给了(   0家的(  )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   ),(    )小溪流淌的(   )。歌声会把您带回(   ),相起往日(    )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    )的蝈蝈,在我(    )的时候,就让它(    )我给您(    )。

    五、作业。

    1、组词。

    你(    )邻(   )里(     )居(    

    您(   )领(    )野(     )尾(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  一只  我  绿色  送给  蝈蝈  的                                       

    想起  让  欢乐  婆婆  了  歌声  童年 

作业设计:

    书写生字,注意书写时按照老师上课时的要求。

板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课后反思:

 

6 一株紫丁香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散文诗。诗中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人民教师辛勤工作、爱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诗文富有童趣,感情真挚,意象优美,是反复吟诵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学情分析:

    本篇文章在内容上比较好理解,指导学生认真理解,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构想:

    先引导学生自己认生字,读课文,然后再理解课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字典、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诗歌,板书课题:6.一株紫丁香

    2.读准“株”:翘舌音。“紫”:平舌音。

    3.“株”是什么意思?(枝)怎么记住“香”?

    4.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出示教学挂图)图上画了谁?在什么时候干什么?

    2.指名说,其他补充。

    3.那么书上是怎么写的?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4.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再读课文,读完课文画小节号和生字词。

    6.检查自学效果。(出示一类生字词)浓绿    小院    老师    枝叶    伸进   做伴    消除

    (1)自己读读生字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正音:

    “浓”:读鼻音,不读边音。

    “老”:读边音,不读鼻音。

    “院”、“伴”、“伸”:都是前鼻音,不读后鼻音。

    ‘枝”、‘师”、‘伸”、“除”:都读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

    (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4)去掉拼音齐读生字词。(出示二类生字词)

    (1)自己读读生字词,齐读.

    (2)去掉拼音后,会读的站起来齐读词语。

    7.把生字词带人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8.(出示)“感谢你时时把我挂牵”。

    (1)自己读读,想想在哪儿停顿?

    (2)指读,齐读。

    (3)文中还有些长句子,请你用这种方法读读。自己读读试试。

    9.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朗读并配乐。

    2.读完这篇诗歌后,你知道了什么?

    3.齐读诗歌。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片)齐读词语,巩固生字的读音。

    2.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你会用哪个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4.自学课后生字表,并按笔顺描红。

    5.怎样才能把字写正确、美观?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作重点指导。

    “老”:第五笔是短撤,不要写成横。 -“伴、消”:右边上面不是两点,是点和横撇。

    “师”:第一笔是短竖,不要写成点。

    本课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背诵

板书设计:

一株紫丁香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卡。

    2.听写词语。

    3.反馈、检查。

    4.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二、新授

    1.教学第1节。

    (1)图上画了什么?文中是怎么写的?

    (2)指名读第1节。

    (3)读了第1节后,你知道了什么?

    (4)“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的?“我们”到小院栽紫丁香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你们能通过你的读来表现出小院葱绿的美好景象和小朋友悄悄地向老师表达着自己的心意吗?

    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2.教学第2节。

    (1)自己轻声朗读第2节,边读边想:诗中的小朋友是用怎样的语气呼唤老师,对老师说话的?

    (2)从哪儿还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同座位互相讨论、交流。

    (3)指导有感情朗读。

    3.教学第3、4节。

    (1)老师读第3、4节。

    (2)学生边读边展开想像:想像“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是怎样的动听,假如那是小朋友的歌会唱些什么?想像“满树盛开的小花”是怎样的美丽?假如那是小朋友围在老师身边微笑着说话,会说些什么?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评议。

    (4)读了两节后,你知道了什么?

    (5)那么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老师工作的辛劳?小朋友对老师的感谢和崇敬?学生相互交流,指名说。

    (6)指导有感情朗读。

    4.教学第5节。

    (1)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了,指名读第5节。

    (2)看图,在夜里,老师还在怎样的工作?

    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劝老师休息?又以怎样的语气祝愿老师睡得又香又甜?

    自由说,互相评析。

    (3)指导学生读出亲切请求、真诚祝愿的语气。

    5.指导有感情朗读全诗。

    (1)自读。

    (2)指名读,配乐读。

    (3)全班齐读。

    三、指导背诵

    1.分段自己背诵。

    2.看着插图,自己背诵课文。

    3.同座位互背,纠正。

    4.指名背,会背的学生站起来一起背。

    三、指导背诵

    1.分段自己背诵。

    2.看着插图,自己背诵课文。

    3.同座位互背,纠正。

    4.指名背,会背的学生站起来一起背。

板书设计:

一株紫丁香

课后反思:

 

7 有趣的发现

教材分析:

    《有趣的发现》是讲了科学家的故事。生物学者达尔文对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

教学目标:

    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风。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学情分析: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

教学构想:

    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7  有趣的发现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2)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第二、三、四句。

    (3)指名试读课文。

    3、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

    2、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3、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四、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读。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率4自然段。

    (1)齐读。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五、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有趣的发现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课文,学习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

    二、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

    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

    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指名试复述。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夏(      )   校(      )     容(      )     应(     

    复(      )   较(      )     究(      )     因(     

    2、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逐渐地(          )       有趣的(           

    认真地(          )       著名的(           

    仔细地(          )       重要的(           

    3、据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           ),就不大可能被刮到海里。

    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            )所以(         

    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          )便逐渐地消失了。 

作业设计:

    复习课文。

板书设计:

有趣的发现

课后反思:

 

练习三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设计了五个部分的内容,有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好铅笔字、做做说说。

教学目标:

    给句子加标点符号。读词读句。练写左中右结构的字。熟记成语。朗读背诵一句古文。看图选词说话、写话。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字词句的训练。难点:口语交际。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练习很感兴趣,积极性高。

教学构想

  让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教学准备

    录音机、配套音带、电脑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三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题。

    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复习背诵《标点符号歌》。

    指名朗读第一句话,根据标点符号歌的意思确定应用什么标点.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明确逗号、句号要写在句末后一格的左下角,问号、叹号写在句末后一格的左半格里。

    3、练习。

    指名朗读第三个句子。

    学生在自己书上练习加标点。

    4、反馈。

    展示标点点得正确的同学的作业,表扬符号书写形状规范、位置正确的同学。

    指出存在不足,进行纠正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教师帮助学生弄清本题学习要求。

    2、指导。

    (1)第一组句子。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一读第一行的两个词语:“一遍”和“一遍又一遍”。

    比较两个词,知道“一遍又一遍”表示好多遍。

    指导读,“又”要读重音,强调遍数多。

    指名读小黑板的两个句子。

    这封信我读了一遍。

    这封信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讨论两个句子意思的不同。

    指导朗读两个句子。

   (2)第二组句子

    指名认读三个句子。

    比较这三个句子的不同点、相同点。

    3、练习。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认读要写的字。

    (2)说说以前描红所提出的要求。

    (3)老师范写,说出书写注意点。

    3、练习。学生描红、临写,师全班巡视、指导。

    4、反馈。表扬写字好和姿势好的学生。

板书设计                    

                    练习三

作业设计

    复习练习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三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学生自读4条成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理解成语的意思。

    风吹草动:风一吹草就晃动。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渠。

    瓜熟蒂落: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借助插图讲解这个古文的意思。

    第一行意思是: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第二行意思是:高达许多层的平台,是从堆积泥土开始逐步建造起来的。

    第三行意思是:千里路途,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完的。

    (5)教师再次范读。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借助插图讲解这个古文的意思。

    第一行意思是: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第二行意思是:高达许多层的平台,是从堆积泥土开始逐步建造起来的。

    第三行意思是:千里路途,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完的。

    (5)教师再次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

    5、朗读理解:同学们要取得成功,必需从小努力,从现在开始做起。

    6、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三、反馈。

作业设计

    复习练习三

板书设计

练习三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三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揭示言语交际的题目:他们在做什么。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两个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要求认真观察图中每个小朋友的动作,并把每个人的动作用一个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表示动作的词。

    吹      写       投      

    游      跳       看      

    2、指导说话。

    (1)从以上的词中选一个练习说一句话。

    (2)范说例句:陈超同学在教室里扫地。

    (3)指导学生练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三、练习。

    学生任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自由练说,同桌互说。

    四、反馈。

    1、指名说(好中差生都要考虑到)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说到。

    2、评议。

    3、任选3个词写三句话。

作业设计

    复习练习三

板书设计

练习三

课后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