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立自己的“人情账户”

 白衣平儿 2011-07-18
 
 
励志导读:   给人好处别张扬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心,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
  所以,帮忙时应该注意下列事项:第一,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第二,要做得自然,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第三,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
  总之,人际往来,帮忙是互相的,且不可像做生意一样赤裸裸地,忽视了感情的交流,这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天下没有一次性人情
  生活中有许多人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朋友当作受伤的"拐杖",复原后就扔掉。此类人大多会被抛弃,没人愿意再给他帮忙;他去施恩,大概也没人愿意领受他的情。
  要让人觉得有人情味,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与朋友多待在一起,最好是同"泡苦水"。
  人们在一起共事时,大家同舟共济,共同的命运把彼此连在了一起,只要采取合作态度,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关照,就容易产生感情认同。特别是在困难环境中,彼此相依为命、共度难关、情谊深厚,可能终身难忘,交情将更为牢固。
  (2)培养与朋友的共同兴趣,以达"趣味相投"的高度。
  有时候共同的爱好、兴趣,也可能成为彼此交情的纽带。比如,都爱下棋,在路边棋场相识,相互成了棋友;都爱垂钓,在湖边相遇成了钓友……这样共同的东西把彼此召唤到一起,在共同切磋中,便结下了友情。
  (3)杜绝"一次性交际"的心态及行为。
  在某些"实用型"人物的眼中,所谓的"人情"便是你送我一包烟,我给你几元钱,就像借债还钱,概不赊欠。这种一次性的交际行为看似洒脱,实则包含了太多的困惑与无奈。事实上"非一次性"的交际行为能够赢得更大的"人情效应",即使受助者一时无力给你回报,但你的行为风范,你的崇高秉性,已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励志导读:   口渴以后再送水
  雪中送炭是施恩的一大特征,别人有难处才需要帮忙,这是最起码的常识。
  我们内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紧迫的,也有一时不重要的,而我们在急需的时候遇到别人的帮助,则内心感激不尽,甚至终身不忘。濒临饿死时得到一只萝卜和富贵时得到一座金山,就内心
  
感受来说,完全不一样。
  人对雪中送炭之人总是怀有特殊的好感。这种方法,有几点技巧:
  (1)饮足井水者,往往向高井而去,所以你应该适度地控制,让他总是有点渴,以便使其对你产生依赖感。一旦对你失去依赖心,或许就不再对你毕恭毕敬了。
  (2)老板刺激下属享受的欲望又不去全部满足,而是一次一点,以使其保持干劲、继续卖命。
  (3)对人的恩情过重,会使对方自卑乃至讨厌你,因为他一来无法报答;二来感到自己的低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