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南理工大学校歌(音频播放)

 月未圆书斋 2011-07-18

华南理工大学校歌(音频播放)

2011年02月21日 12:21:22 浏览次数:23691

 

    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2008年开始面向全校师生员工及广大校友广泛征集校歌。经过3年8轮的征集活动以及学校有关会议通过,校歌的征集创作工作已经完成,产生了华南理工大学校歌——《华工之歌》(华工人集体作词,梁军作曲)。现将《华工之歌》(点击下载播放)及有关情况予以公布,如有意见或建议反馈,请拨打党委宣传部联系电话020—87110206或发电子邮件至j2xc@scut.edu.cn
    一、校歌征集创作过程
    1. 开展校歌歌词征集,并确定配曲歌词

    (1)成立校歌征集创作工作机构。2008年初学校成立了以党委宣传部和艺术学院牵头的校歌征集创作工作小组,负责校歌征集创作的日常工作。制定《华南理工大学校歌征集创作工作方案》,有序推进校歌征集创作工作。
    (2)3轮征集歌词及意见,筛选出7首备选歌词。邀请学校有关老师撰写校歌歌词初稿,于2008年初发出《关于对〈华南理工大学校歌〉歌词征求意见的通知》,通过网络及纸质等多种方式,向在职教职工、学生、离退休教职工和校友等各类群体开始第1轮校歌歌词意见和创作征集。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对校歌歌词征集给予高度关注,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他们纷纷通过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各种方式,提出修改意见百余条,同时有些还撰写了新的歌词。(第1轮征集)
    2008年中旬在学校主页开通了校歌歌词征集投票网站,将第1轮收集整理的18首歌词在网上公布,采取投票的方式动员广大师生进行第2轮校歌歌词征集。1500多人参与了投票。(第2轮征集)
    2009年上半年,发布了第3轮征集校歌歌词的通知,同时召开艺术学院专业老师代表座谈会,邀请他们组织撰写校歌歌词。在3轮征集活动基础上,通过综合考虑、反复比选,选取了7首歌词。(第3轮征集)
    2.进行配曲创作,并确定备选歌曲
    艺术学院及有关老师对7首歌词进行谱曲,形成完整的校歌小样。2009年10月分别召开了有关单位负责人、在职教职工、退休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座谈会,进行校歌创作第4轮意见征集,收集对7首校歌小样的意见和建议。初步确定分别代表进行曲版、抒情版和豪迈版3种风格的3首歌曲作为备选歌曲。(第4轮征集)
    3. 完善备选校歌,提出终选歌曲候选曲目
    对3首备选歌曲修改后,组织不同群体的代表和艺术学院音乐专业老师认真试听,进行第5轮意见征集。(第5轮征集)
    在听取有关意见并做修改后,再次征求有关专业老师的意见。(第6轮征集)
    2009年底,通过学校主页发布3首备选歌曲征集意见通知,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积极参与,短时间内点击率近万。同时我们通过公共关系处、校团委、离退休工作处以及艺术学院的相关人员向校友、学生、离退休教师及专业教师发送校歌作品小样征求多方面意见,并在不同层面组织了一定规模的试听会。在2010年夏季的学生毕业典礼上,我们还组织毕业生对3首备选歌曲进行合唱实践。(第7轮征集)
    2010年底我们再次将3首备选歌曲向有关方面征求意见和建议。最后,综合各方面意见,将3首备选歌曲之一、由华工人集体作词、梁军作曲的——《华工之歌》修改润色后确定为华南理工大学校歌终选歌曲候选曲目,最后呈报学校审定。(第8轮征集)
    2011年初,学校审议通过,将《华工之歌》确定为华南理工大学校歌。
    二、华南理工大学校歌

    三、校歌歌词解读与歌谱构思
    (一)歌词解读
    1.总体概述
    华南理工大学校歌《华工之歌》,以不足百字的歌词叙述了学校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以及发展成就,描绘了校园环境和学子风貌,昭示了华工精神、校训精义和时代使命。从音韵来看,韵律铿锵,其中“泱”、“芳”、“强”、“梁”、“旁”、“锵”、“长”、“扬”、“煌”、“当”均押同一韵母“ang”,故无论是唱还是读,都格外铿锵有力、和谐自然,能够瞬间激发出华工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形成华工人的精神凝聚力和战斗力。
    从结构意境来看,遵循结构美、意境美的诗词手法,达到了“入谱可歌,脱谱可赏”的艺术效果。既彰显华工历史的厚重感,又富含激昂的青春气息;既贯穿深刻的学术传统,又回应孙中山先生所办的大学及孙中山先生于辛亥革命中提出的“振兴中华”的口号。
    2. 分段解读

云山苍苍,珠水泱泱
华工吾校,伟人遗芳
前贤创业,后人图强
 崛起南国,培育栋梁 

    歌词第一部分先用一组工整的对仗开头:“云山苍苍,珠水泱泱”(改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中的名句:“云山苍苍,江山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描述华工优越的地理位置,恰切之余,更显得意蕴深远。“华工吾校,伟人遗芳”切入到华工与中大的渊源。“遗芳”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明宋濂《双桂轩记》说:“今逢圣时,復嗜学不厌,思学趾前人遗芳。”1924年,孙中山先生命邹鲁创办“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其中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是华工的办学源头之一,原中山大学旧址也是华工北校区现处地址。“前贤创业,后人图强,崛起南国,培育栋梁”进一步讲述华工的峥嵘岁月和巨大贡献。华工是多个办学源头的汇聚点,是先贤艰苦创业、后人奋发图强的硕果,华工的成就是几代人不断努力的结果。“前贤创业,后人图强”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历史回顾,又有现实叙述,既有蕴含前人创业的艰辛,又饱含后辈发愤图强的赞颂。有了这样一种创业图强的信念,华工“崛起南国,培育栋梁”,先后成为“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既被誉为中国“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更被社会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为国家、为珠三角地区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这一部分以景入手,以史为鉴,思前人望后辈。表明华工校歌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历史积淀到一定阶段的结晶,是历代华工人薪火相传、开拓奋进实践的产物。

金银岛畔,湖滨路旁
红楼耸立,碑铭铿锵
木棉花红,百步梯长
 同学年少,青春激扬

    歌词的第二部分看上去是写景抒情,实则是对华工文化的写照。 “金银岛畔,湖滨路旁,红楼耸立,碑铭铿锵”,这四句主要描述华工的校园环境,勾勒了具有代表性的华工景色。“金银岛”位于华工西湖湖心,表明大学是潜心求学的殿堂,是求科学和真理的地方,拒绝诱惑,拒绝浮躁;“红楼”则是指华工传统的古建筑群,“碑铭”是华工特有的石刻文化,说明华工历史悠久;“木棉花”是广州市花,也是华工校徽中的突出标志,借指华工校园的大气美观,蕴含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之义;“百步梯”寓意华工人锐意进取、薪火相传、勇攀高峰。“同学年少,青春激扬”,描述的正是这样一代代求实进取的华工学子的青春激情,展现的正是华工学子极富逻辑性却又超然物外的气质、踏实拼搏却又天马行空的风骨。
    这部分既展示了华工厚重的历史底蕴,又展现出蓬勃的活力和朝气,读起来既厚实、凝重,又清澈、嘹亮。这十分耦合华工的历史特点。

自强不息,名校风范
追求卓越,学术辉煌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中华振兴,我辈担当

    歌词的第三部分昭示了华工精神和校训精义以及华工人的远大抱负。“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是对“华工精神”的凝缩叙述。《周易•乾》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华工作为崛起于南国的名校,自创校以来,华工人就排除万难,不断闯出新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贡献力量。在“自强不息”精神的鼓舞下,华工学子不仅有技术,更有思想;不仅有知识,更有理想;不仅有能力,更有信念,勇于承担时代的重托和使命,成就了“名校风范”。“名校风范”描述的是华工近60年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学术辉煌”凸现华工将“学术立校”放在首位,重视治学,敬仰学术,崇尚创新,勇创辉煌。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中华振兴,我辈担当”作为歌词的结尾,表述了华工的校训,又寄托了对华工学子的期望。“博学慎思”是校训的第一义。“博学”,是有广博的胸怀与旺盛的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广采众家学说,不局限于一隅之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慎思”,是不迷失于纷繁复杂的理论之中,而能够深思各家之短长,以成自家之学说。“明辨”就是分清善恶、分清是非,分清荣辱,以“道德”规范“科技”,发挥科技“天下之公器”的作用;“笃行”是“博学慎思明辨”的归宿,是华工人为学为人办校的崇高精神体现,是为天下人谋福利,为天下人开创美好社会的最高行动。“中华振兴 我辈担当”回应孙中山先生所办的大学及孙中山先生于辛亥革命提出的“振兴中华”的口号,表明华工将以中华民族振兴为己任,始终与社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更大贡献的决心。
    此段是理念升华,用词精炼,意蕴深远,展示了华工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作风,并对全校师生提出共同勉励和号召。既贯穿着学术传统,表现为她的深刻、厚重和大气,又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的爱国情怀;既彰显了华工的精神、理念、校风、学风,又包容了华工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特色。
    (二)歌曲创作构思 
    1. 歌曲主题采用广东的音调,以显示华工的地域性。
    2. 歌曲与歌词的结构一致,分为三个小段落:
    第一段音乐为呈示,音乐优美、深情;
    第二段音乐在较低音区呈现,与第一段形成对比;
    第三段以第一段为基础,音区提高,音乐激昂。
    3. 创作宗旨:以悠扬深情的音乐来展现华工校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

党委宣传部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