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歌唱响 我辈担当

 月未圆书斋 2011-07-18

校歌唱响 我辈担当

2011年06月02日 09:11:44 浏览次数:532
“云山苍苍,珠水泱泱;华工吾校,伟人遗芳……”,历时三年的酝酿,历经八轮的创作征集,承载着领导师长的重托,饱含着莘莘学子的心血,凝聚了无数校友的智慧,在社会各界的翘首期盼中,华南理工大学校歌《华工之歌》应运诞生了!这是华工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是华工辉煌历史上振奋人心的喜事。
    欣然回望3年历程,我们心中充满荣耀和自豪:华工人用潜沉严谨的求实作风、广纳博取的民主风气、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谱写了一曲完全由华工人自己作词谱曲的和谐之音。首先,态度严谨。校歌创作征集方案数易其稿,最终明确由华工人独立作词谱曲,因为创造学校辉煌过去和美好未来的人最了解华工、最热爱华工、最有发言权,因为根植于本土的校歌饱含浓浓乡土和母校情结,更能凝聚人心,经得起岁月的磨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茎”,创作校歌的难度可想而知。经过3轮征集歌词,筛选出7首配曲,确定3首风格各异的备选歌曲,终成一曲《华工之歌》。严谨的创作态度在华工人身上充分体现。其次,民主公开。华工校歌是华工人的校歌,当然要赢得华工人的支持和认同。创作征集校歌工作一启动就成为师生和校友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于是,校歌创作征集工作小组及时公开每一轮征集情况,主动接受全校师生和校友们的监督。师生和校友们纷纷以来电、写信、发电子邮件、发传真等各种形式提出修改意见,参与热情极高。3首备选歌曲发布后,点击率逾万。“华南理工大学校歌——《华工之歌》公布”消息1个月点击率逾2万。再次,形式多样。从网络、纸质征集歌词到组织音乐专业老师撰写,从制作征集投票网站到召开音乐专业老师、有关单位负责人、在职教职工、退休教职工、学生代表座谈会征集意见,从组织不同群体代表和音乐专业老师试听到毕业典礼上毕业生合唱实践,多种形式合力并用,各种力量合力并举。
    细细品茗,华工校歌旋律深沉大气而有充满朝气,歌词遵循结构美、意境美的诗词手法,达到了“入谱可歌,脱谱可赏”的艺术效果。从音韵来看,“泱”、“芳”、“强”、“梁”、“旁”、“锵”、“长”、“扬”、“煌”、“当”均押同一韵母“ang”,格外铿锵有力、和谐自然,能够瞬间激发出华工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形成华工人的精神凝聚力和战斗力。从意蕴来看,三个特点很鲜明。一是历史回顾与现实叙述相互映照。“前贤创业,后人图强”述说着华工的峥嵘岁月和重要贡献,歌颂着先贤创业的开拓精神和后辈继业的进取之心。正是有了一代代华工人拼搏的积淀,华工“崛起南国,培育栋梁”,在“自强不息”精神的鼓舞下,成就了“名校风范”, 被誉为中国“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二是校园风光与师生心声交融。歌词描绘了华工人曾经或正在生活的南北校区风光,拉近了学校与师生的距离,使师生把学校和自己生活的故土融为一体。“金银岛畔,湖滨路旁,红楼耸立”定格着华工人激扬的青春,留下了无数奋斗的足迹。寒去暑往,木棉花开花落,把59年的华工薪火相传,勇攀高峰的故事铭刻在碑石群上。三是学术传统与爱国情怀相辅相成。以学术立校的华工不仅用辉煌的学术成就了名校风范,还勇于担当,坚持用学术科技服务社会。“振兴中华,我辈担当”正是华工人对孙中山先生喊出“振兴中华”口号一百年后的响亮回应,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铁肩担道义”的铮铮誓言。把“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写进校歌也是让华工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将校训铭记于心,都以华工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服务社会。
    都说“丹青难写是精神”,华工人用我们的学识、热情,将刻有华工烙印的大学精神,形诸纸墨、诉诸音符。《华工之歌》自诞生之日,就传承着厚重的精神血脉,承载着华工人共同的价值诉求,激励着每一个华工人勇攀高峰。但是,校歌是静止的,只有经过传唱才具有生命力,只有唱响才具有号召力。因此,我们要加强校歌的宣传推广,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学唱校歌活动,利用现代传媒的各种传播途径,让校歌成为华工人传唱的经典,让歌声在华园中久久回荡。
    当校歌响起,每个华工人一阵共鸣随之而生,一股热潮在胸口涌动,一种自豪自勉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的校歌!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把校歌唱响,让声音穿越苍穹,创造华南理工大学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