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仓央嘉措的莲足下:一个女大学生的修行笔记

 吉祥哥哥 2011-07-19
在仓央嘉措的莲足下:一个女大学生的修行笔记
 
 

(一)

曾经,当我失恋的时候,我夜夜躲在被窝里哭,我甚至想到自杀,想到……但当我打开电脑,我满眼看到的,是强拆是不公是贫穷是疾病,我为一位路边卖东西却被无良城管追赶致死的老奶奶鸣不平,我为一位年轻妈妈不得不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走向死亡而难过。

我忽然发现,我自己算什么?我的喜怒哀乐太微不足道了。

当然,我不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更不是用别人的无望带给自己希望。我只是通过观想,看到了广大而无垠的宇宙众生,从而开阔了自己的心胸。也因为这样的广阔,从而使我们能更好的安于此时此地。

梭罗说:谢天谢地,世界并不限于这里……当然,有一天,经由佛法,或许我们也能足够智慧,我们不再需要向外观广阔,我们观想自己的内心,也一样可以看到广阔,看到无垠,从而不再拘泥于眼前的悲喜。

万象皆空,因果不空。就如最近在读的一本书——《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里面所说的:因为笃信因果报应,西藏的确比别的文化更能看得开其所遭遇的各种变故。

这本书我已经在读第三遍了。一代法王经历何其丰富,但外人往往只满足根据只言片语的文字进行的简单化、脸谱化的认知。谢谢作者把这样一位法王完整的,立体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近来,描写仓央嘉措的书籍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这本书的可贵不仅在于他透过那些惹眼的标签为我们还原了一位真正的佛弟子,更在于它依法不依人,通过仓央嘉措,带我们亲近了佛法,也还原了真正的我们自己。

 (二)

仓央嘉措是位修行人,却纵情声色。《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的作者聂晓阳是位新闻人,却选择了这么一个写作题材……一位是在清静中寻找世俗,一位是经历世俗后归于清静……什么是他们?他们又是谁?带着这样的好奇我翻开这本书……而当我合上这本书时,我才明白,仓央嘉措是在世俗中修行,而聂晓阳更是教会了我们用佛法的智慧更好的生活。

时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吃饭吃不香,睡觉睡不稳。我们花费上千元吃山珍海味却吃不香,花费上万元睡高级床垫却睡不稳。是食物不好吃,还是床垫不舒适?当然不是。而是我们无法把内心随身体同时安于此时此地。我们吃饭时想着工作,工作时想着跳槽,我们恋爱时渴望自由,分手了又害怕孤独。我们连自己的事都理不顺却操心别人的事,连自己的心都控制不了却揣测别人的心。

佛陀告诉我们内心已经安定,永远睡得香。我们无法像佛陀一样智慧且时刻警醒,但至少,我们可以像这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吃饭的时候我就吃饭,当我睡觉的时候我就睡觉。

在我的记忆里,童年被问到的最多的两个问题是:一,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啊?二,你长大想当什么啊?前者分裂了我的家庭,后者羁绊了我的童年。当然,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第一个问题的愚蠢和荒唐,但,第二个问题仍然点击率极高。

于是,我们从小便学会了期待,我们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好,我们相信当科学家一定比当小孩好。那么为了当科学家,我们努力学习,这样的期待让我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然后,我们需要不断强化这样的期待从而使我们还能坚持学习,期待越来越强烈,兴趣却变成了厌恶。当然,类似的事情还有,为了赚钱而工作,为了结婚而拍拖,为了怀孕而做爱……

我们之所以烦恼,在于我们不喜欢平常。我们好像必须让自己有所等待,否则,难以度日。我们的心在一个又一个的妄念中漂浮着。

几天前,我坐火车硬座14个小时,起初我痛苦难耐,我用手机上网,聊天,发短信,打电话,只为了打发时间,我不敢看手表,我怕失望。然而,当凌晨一点多的时候,微博没有人再更新,朋友都已入眠,我只能在火车上干坐着的时候,我忽然发现窗外的景色是那么的迷人,荒野中的夜幕那么清澈,所谓繁星点点,我万万没有想到我一直眷恋的西藏空灵的夜空,竟在这样一个不知名的荒野中重现。

火车不再是到达目的地的一种手段,它似乎成为了旅行的全部……

而这本书中,作者更是用了一个更恰当的词汇,安分,来形容这样的心态。安分,则少了一份期待,从而更容易满足。抗争和颠覆,则每天在争斗、不满和失落中度过,会不会渐渐欲壑难填,终生流离?在西藏,安分是一种美德。

记得聂晓阳曾在自己的微博中这样说对目标的执着,会使人失去整个旅途。每天我们都在想着自己追求的,却忘记了正在一点一滴失去我们所真正拥有的。

佛陀教我们安于此时此处,是否是在教我们安于平淡呢?佛陀教我们莫期待,是否是在教我们胸无大志呢?黛玉妹妹说,既然终归要,那么,干脆不如不


图片

(三)

对像《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这样的书而言,第一遍读,像是做梦,摘抄点好词好句以便日后卖弄。第二遍读,宛若观花,像是看了很多,其实并没有看见。第三遍读,或许才稍稍了悟些什么……

几天前听作者聂晓阳在一个书馆的讲座,一位中年男士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说:我们现在坐在这里,在这样一个下午共同探讨生死,探讨心灵,但当我们走出去,可能立刻又会变得世俗,变得追名求利……”在场的人无不哑然失笑。但这或许是一个非常好,非常现实的问题。

反省我们每个人自己,不难发现,当我们用一段时间去安静地读一本心灵之书的时候,比如现在,我们可以感受到平静和幸福,突然有了智慧,甚至即刻成佛了,但是,当我们重新去工作去奔波的时候,又会变得浮躁。

我想,那位中年男士其实是想问:当我们产生了追求无上正等正觉、成就最高佛道的心愿,怎样才能保持这种心愿呢?即如何保持菩提心?既然我们终归逃不出那些现实的问题,比如高房价低收入以及以惊人速度增长的CPI,那我们去思考终极性的问题还有意义吗?

我曾想,当我挣够了足够的钱,我就归隐山林,潜心修行。但我又不得不问自己,多少钱是够?身边的朋友里,月入几千的工薪阶层说自己钱不够,但拥有上亿家产的大老板也依然在月月还贷!欲壑难填啊。所以,修行和生活对于我们这些世俗人是没有一个明确界限的。

曾有朋友跟我说:等我有钱了,我一定打扮得像贵族一样。我只是无奈地笑笑,然后说:不是收入决定品位,而是品位决定收入。修行也一样,不是生活决定修行,而是修行决定生活。

如果我们能用对终极性问题的思考去思考现实问题,那么,我们挣钱,却不会被金钱奴役;我们恋爱,却不会被失恋折磨;我们上班,却不会被工作束缚。

活着,其实就是一辈子又一辈子的修行。这句话,我实在是喜欢。

 (四)

经由《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一书,作者讲到的破除我执真正的慈悲,需要去除对自我的执着,不要凡事皆以我为重、以我为先。

这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关于谦卑。有人说,对一个人最大的鄙视,就是无视。这从反面说明了人是多么的需要被重视。但我曾听热腾活佛的一场讲座录音,活佛这样说我一个要饭的……”每当听到这句时,内心总是被深深震撼。

一位拥有极高名望的活佛,却说自己是要饭的。同样的,仓央嘉措这样的法王,却说自己尚且不自知,你知我是谁。也或许,真的只有我们这些半瓶子,才在不停地咣当吧。

说回来,如果我们还想着自己的菩提心,这个出发点或许就错了。龙树大师曾说愿他人恶行,皆熟集于我,愿一切善,皆结果于他人。作者聂晓阳也说通过成全别人来成全自己。他还说慈就是爱,悲就是怜悯。慈悲心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我。 


(五)

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修行的目的是什么?一直以来我以为修行的目的是更好地生活。而这应该也是大部分人学佛的目的。

记得金融危机后出现的一种现象,当所有人的收入都减少的时候,唯独一个职业的收入逆流而进,那就是算命先生。如果说信算命也算是一种信仰,那么看来人们在顺境的时候大多醉心于歌舞升平功名利禄,而只有在逆境的时候才想到信仰。因此,很多人亲近佛法是因为现实中遇到的问题用他们既有的价值观和智慧已经解决不了了,比如死亡,失恋,失业等等。

作为一位世俗人,我们想从佛法中获得一些我们从未有过的智慧,从而更好地去生活,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金刚经太子出宫的故事中,太子反复说的一句话是:名之为生的东西非常可鄙。可见,佛陀已经对我们所处的世界完全绝望,他要做的是如何出离世间。所以一位真正的佛教徒修行的目的乃是生死轮回的解脱。

仓央嘉措是位法王,是位虔诚的佛弟子。他当然明白名之为生的东西非常可鄙,那他又为何要像众生一样花天酒地呢?他为何不在佛殿中专心修行生死呢?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名之为生的东西非常可鄙,是不是生是令人厌恶的呢?是不是我们要祈求早死早超生呢?

首先,作者在书中说得明白,在西藏,一切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概念,那就是在他们的心灵世界里,生命是世间最可宝贵的东西,而生命不只有一辈子。”“生命大于爱情,也大于仇恨。

另外,仓央嘉措的一生,也向我们展示了:生,是一种苦,但不是遭罪,生活中的种种都可以用来观想,用来了悟,用来厌离,用来走向解脱。就好像他在妓院中了悟一切情绪皆是苦,在爱情中了悟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在灯红酒绿中产生厌离,从而更加坚定的出离。

 (六)

仓央嘉措是位修行之人,是位佛弟子。难道他不知道灯红酒绿最终会归于空无吗?那他又为何要纵情声色呢?

曾有人说我希望像鱼一样生活,只有7秒钟的记忆。没有烦恼,没有忧愁。而聂晓阳却说鱼不是没有烦恼,而是没有对烦恼的执着。

冬天去了,春天还会远吗?春天去了,冬天还会远吗?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大概只有那些经历过波澜壮阔的人才能真正产生书中说的厌离心

如果没有在俗世滚爬的体验,陶渊明大概不会对田园有那么深厚的融入。花天酒地,爱恨情仇,不仅没有让仓央嘉措感到满足和欢乐,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厌离心。

我时常觉得,仓央嘉措更像是一位众生的佛。对于一位西藏人,或是一位从小接受佛学智慧的人而言,出离,或许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然而,对于我们而言,习惯了追名逐利,习惯了灯火霓虹,现在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无常的,一切都是空无的,一切都是不会长久的,我们会不会一下子甚至搞不懂明天要不要去上班了?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们至少可以像仓央嘉措一样,在世俗中体会佛法,在无常中感悟厌离。正如聂晓阳曾说的在那个禅宗公案中,妓院只是一个修炼内心看破人世的道场,和西藏喇嘛在天葬台修悟死亡一样。出入妓院,有人进去了解脱的是思想,有人进去了解脱的只有裤子。

若一本书只是让我们了解了我们从不知道的人和事,那它充其量算是本教科书。一本好书的价值在于它拂去了我们灵魂的尘土,在某个瞬间,还原了一个本来的我们自己,就好像在我们过往的人生中,我们一直忙于伸手,忙于索取,忙于挥霍,但是,读了这本书,我们开始像佛陀一样,双手合十,放在胸前,走上了返回的道路。

 (七)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长久以来,我被这个问题困扰着。如果物质能带给我快乐,那我不会在买到一个名贵的包包后感到失落;如果环境能带给我快乐,那我不会在激情刺激的酒吧失声痛哭;如果别人能带给我快乐,那我不会在和恋人见面时因为害怕分别而伤心。

热腾活佛曾说如果外物能左右我们的内心,那阳光下就不会有泪水,雨天里就不会有笑脸。我不能说金钱,名利没有给我带来过快乐,但至少,他们绝对没有给我带来永远的快乐。

直到看到这本书,看到那句花钱和靠别人让自己快乐,都不是快乐的正道。我才有了一种幡然醒悟,醍醐灌顶的感觉。快乐必有因,此因即善行。寂天菩萨曾说过,这个世界不管还有什么样的快乐,都来自希望别人快乐;这个世界不管有什么样的痛苦,都来自希望自己快乐。所以有人说:其实我们不需要寺庙,不需要哲学,因为头脑和心就是寺庙,善心就是最大的哲学。

作者说放生是最好的修行,因为你不会期待一条鱼或一只鸟回报给你什么。佛教把布施看成是通向解脱的重要途径之一,六度中的第一度就是布施。我不知给一个生命重新获得自由的机会算不算是一种布施,但那之后,在某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我放生了几条鱼,我本以为自己会很欣喜的祈求他们带给自己幸福或是幸运,但当我把它们放到水里的时候,我很平静,看着他们游走,想象着他们重获新生的喜悦,我没有什么希望,却很快乐。


图片

 (八)

在这座城市里,有无数家星巴克,我最常去的,是在CBD的某座大楼一层的那家。坐在一个靠窗的座位上,看来来往往行色匆匆的人们,我时常觉得他们很丰满,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工作,知道自己要挣钱,知道自己要奋斗,但又时常觉得他们很骨感,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工作,不知道自己为谁挣钱,不知道自己要奋斗到何时何种程度。

他们拼命地行走,为了那个或远或近的目标,却不知在奔走中已经丢掉了最重要的东西。

然而,一味地忙于谋生而忘了生命的本原固然可悲,但一心想着摆脱尘劳却又无法摆脱,而生出种种烦恼,同样可悲。其实,即使是佛陀,也无法摆脱日常生活,比如吃饭,睡觉。所以,我喜欢作者说的活着,其实就是一辈子又一辈子的修行。

有人说,聪明就是能给出一个精彩的回答,而智慧,就是能提出一个精彩的问题。经由这本书,或许我们也可以在忙碌和奔波中,开始思考些精彩的问题。

说实话,我对仓央嘉措的了解并不多。只是读过一些他的情诗罢了。非2的上映火了那句,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之后,介绍仓央嘉措的书籍一时间蜂拥而至。读了几本,觉得索然乏味。甚至大多书籍都把这位最美的佛描绘成了一个情僧。直到我翻开《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才发现,这本书虽然跟了风,却又是如此与众不同。

书中首先介绍了仓央嘉措的生平,从出生到被秘密选为五世达赖转世灵通,再到坐床成为六世达赖喇嘛,等等。仓央嘉措生活在一个权利纷争的时代,他不愿被当做傀儡,也不愿参与这样的纷争。或许,这一切也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在仓央嘉措之外,作者还介绍了关于西藏,以及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人们。他们对信仰的虔诚,对生命的敬畏,对平等的体会,对施舍的理解,这一切,让我这个在灯火霓虹中长大的人由衷的感动甚至震撼。作者用了脆弱而坚韧,敏感而笃定来形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心灵世界,我想,是再准确不过的了。

当我吃饭的时候我就吃饭,当我睡觉的时候我就睡觉。听来容易,又谈何容易?在繁华的都市,我们何时真正把自己的内心安住在此刻了?当我们吃饭的时候我们想的是工作的烦恼,当我们睡觉时我们想的是感情的不尽如人意。有一段时间,当然,直到现在也是,每一个夜晚,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里想着那个本该躺在我身边的人,于是,夜不能寐,拿安眠药当维生素吃。

但有时,那些瞬间,当我真正把内心安住在此刻时,一碗泡面一杯普洱也总是能带给我意想不到的喜悦和清静。其实,我们有无数的瞬间会顿时解脱,即刻成佛,只是我们不善于抓住那样的瞬间,更不善于去控制自己的内心。

在这个雪域高原,与人为善就是一切,信任就是一切。这样的文字,读来,让早已厌倦了名利场是非圈的尔虞我诈的我们不免心生向往,也开始反思,那样的名和利带给我们的究竟是幸福还是痛苦。

 (九)

即使是仓央嘉措这样的高僧大德在别人问到他是谁,来自哪里,高寿几何的时候,也只是说自己尚且不自知,你知我是谁。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又有一刻是忘了自己的吗?

书中的一句话令我凝视良久:所有的快乐来自于希望别人快乐,所有的痛苦来自于希望自己快乐。在大乘佛教中,智慧指的是了知无我的心或了知自我本空的心。然而,做到真正的智慧是极其困难的,这是因为累世对自我的执着使然。我执,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不要说那些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荒唐言语,就算是那些善行的背后,又真正放弃了我执了吗?

当一个企业把公益事业变成了变相广告,当一个公众人物把公益事业变成了变相上位,甚至,我们去烧香拜佛,去放生布施,都是为了给自己或家人祈求平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做义工,但我也亲耳听到过有人问你们这里做完义工给开证明吗?又是份变相简历,对吧?

我们总是太聪明,我们能为所有利益自己伤害他人的事找到做的理由,又可以为所有事不关己的事找到不做的借口。作者在西藏时曾看到一位年迈的老人在祈福,然而,她竟是在乞求世界和平。这个故事一直使我记忆犹新,我在想,一位可能一辈子没有走出过高原的老人,竟然有如此宽广的内心,反观生活在繁华都市的我们,也许走过很多地方,也许拥有各种奢华,然而,把世界放进了自己的眼界,就真的变得博大了吗,还是,更加狭隘?

当然,当我真正开始试图放下我执的时候,一方面我发现我对自己极其执着,甚至经常沦为自我的奴隶;而另一方面我又发现发下放下自我的困难超出了我的想象。即使当我学习佛法,放弃我执的时候,这背后仍然是自私之心。但无论如何,我庆幸经由此书,我开始了解我从小,甚至是累世形成的一种价值观或许并不是正确的,当一个更大的价值观展现在我的面前时,我不得不心向往之。

当然,轮回本就是存在妄想的地方,所谓我执,并不是说确实有污染存在,这类妄想和污染并不存在,一切都是我们自身的不安全感造成的。唯有不断的学习,唯有不断的增强信心,唯有不断的提高心灵的力量,才能真正战胜我执,吧?

 (十)

书中给我印象极其深刻的另一处是作者对于无常的解读。正如书中所言对人生无常的体验,大概未有超过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者。其实,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譬如现在,我写这些文字。首先我需要有机会来拜读这部作品,来接触佛法的大智慧,其次,我需要一台电脑需要电需要一些时间等等,另外,我也需要一点点的领悟力,即使这些领悟不一定是正确或者准确的。当然,这每一个因素的背后又有无数其他的因素,无穷无尽,牵一发而动全是。这本身就是不稳定的。

但,世间一切事物不都是一样的吗?前些天在各大论坛炒的很火的一句话是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有时我想,若是仓央嘉措看到锋芝婚变,看到姚晨离婚,也是会伤心的吧?但,比这更令他伤心的或许是看到人们面对感情结束面对爱情不能长久时表现出的吃惊诧异伤感吧?

爱情,天长地久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这世上有多少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又有多少爱情能走到白头?再美满的婚姻,再恩爱的情侣,终究有一天会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分开。即使走到了白头,又终会因为死亡而分开。

对于不了解仓央嘉措的人而言,这位活佛最大的亮点就是每到夜晚就去歌舞升平吧?这一记载究竟正确与否不多赘述,但是,即使仓央嘉措有过那样的生活,他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也与众生是不同的。

歌舞升平于我们或许是吗啡,当我们在事业爱情生活上受了伤,就去酒吧歌厅找乐子,吸食这样的吗啡之后我们会变得快乐,之后好了伤疤忘了疼。但,愚钝的生活又会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揭开伤疤,而结果是,比上一次更疼。但,歌舞升平对于仓央嘉措而言,却像是一把鞭子,时刻提醒他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不可过于执着。

其实,对于爱情,我是说真正的爱情,一瞬间和一辈子有什么区别呢?说这话时,我是真心的。我想,那些在论坛上咆哮再也不相信爱情的年轻人或许并不是不相信爱情的存在。爱情怎会不存在呢?当我们热切期待一个人的时候,当我们想无时无刻不和他在一起的时候,那不是爱情吗?我想我们只是开始对爱情的长久产生怀疑,甚至是不相信了。

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情,或许,当下一次爱情来临的时候,我们同样会去接受,只是,要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奢望长久,也不要过于执着,爱过,便已足够。

(十一)

当然,仓央嘉措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的诗歌。后世很多人都把仓央嘉措称为西藏历史上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书中对于仓央嘉措诗歌的选取和作者的分析也是十分精彩的。透过这些爱情诗,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的修行者的大智慧。借由爱情,更是可以让我们看到世间的无常,空性,人性的贪婪,欲望的可怕,从而更加清醒的来对待感情,对待生命。

作者说很多人以为学佛就是要消灭人的情感,其实学佛是为了将人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引向更加牢固不破的境界,那不是情感的泯灭,而是情感的升华。

不执著,不妄想,即使我们依旧要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即使我们依旧要经历那些稍纵即逝的感情,通过对佛法的学习,至少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纯净,更加平和,不至于在茫茫人海,各种流俗价值观中迷失了自己。

当我们了解自己的情绪时,我们开始变得豁然;当我们了解别人的情绪时,我们开始变得宽容;当我们了解施舍的意义时,我们开始变得博大;当我们了解空性的意义时,我们开始变得自在。

而这一切,都是这本书带给我的莫大的财富。学佛,是为了脱离轮回,但,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其最大的意义就是使我们更好的生活了吧?正如作者说的,佛教说白了就是追寻终极快乐的智慧,是真正的幸福学。

这样的一本书,为我们还原了一位最美的佛。一位集最浪漫的爱情与最笃定的信仰于一身的修行者。在他看似放荡的生活背后,是对信仰的前程,对众生的慈悲。他带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一点谈资,而是经由这位伟大的修行者,我们开始学习佛法,从而更加清醒而自在的生活。

有时,我在想,物质的不断充裕,带给我们的真的是幸福吗?交流的更加便捷,带给我们的真的是距离的接近吗?也许,物质的充足,带来的是心灵的饥渴。交流的便利,带来的是人心的疏远。

在西藏时,我喜欢看人们转经,喜欢听喇嘛们诵经,胜过喜欢那里的山和湖。也许我什么也不懂,但那样的氛围,那样的庄严,还是会令我着迷,或许,这就是一种宁静的力量吧。

从西藏回来后,我喜欢一个人在书房,铺一块小摊子,燃上藏香,读书品茗,也或许,我爱上的只是那份悠闲和安静。但,直到读到这本书,直到开始了解佛法的博大,我才明白,真正的安静,真正的快乐,只有我们的内心才能带来。即使我们终将为了利益,为了那些琐事而日夜奔波,但至少,心灵的力量,可以让我们更加警醒和快乐。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