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个健脾去湿的方子浅析

 舞动的紫百合 2011-07-19
几个健脾去湿的方子浅析

图片

 

薏米红豆粥

 

健脾去湿的方子很多,平时在网上看得最多的就是薏米红豆粥,去年我也试过这个方法驱湿,效果确实很显著,吃了几天后就感觉口味不是很好,觉得很寡胃,不想再吃了。后来我又加了一条鲫鱼放在一起煮食,味道好多了,但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吃过之后没过多久,下半身发胀,发肿,特别是小腹胀得厉害,两条腿肿得老粗。几个小时之后这种现象才消失。真的想不通,一直不得其解。

 

仔细分析薏米的功效,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正是因为它性微寒,所以我吃起来感觉不太舒服。因为我属于阳虚体质。

 

这里所说的红豆学名为“赤小豆”,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归心、小肠经。

《本草新编》称:“赤小豆,可暂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渗湿。湿症多属气虚,气虚利水,转利转虚而湿愈不能去矣,况赤小豆专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湿。盖下身之湿真湿也,用之而有效;上身之湿,虚湿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

 

鲫鱼:

鲫鱼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肠经;有利水、除湿等功效。

 

薏米、红豆、鲫鱼都有健脾利水消肿的功效,但是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用。

 

小米山药姜枣粥

今天在三七养生论坛上看到一则方子,小米山药姜枣粥。小米两把,茯苓、山药各5克,生姜4片,大枣两个掰开,红糖一匙。适量水同煮粥吃,忌牛奶。

我们来分析一下:

小米别名:粟米、稞子、秫子、黏米、白梁粟、粟谷

小米味甘、咸、性凉;入肾、脾、胃经;(陈粟米味苦,性寒)
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之功效;
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陈粟米能止,解烦渴)


山药食疗作用:

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不燥不腻;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
治脾胃虚弱、皮肤赤肿等。

 

茯苓

味甘、淡,性平。归肝、胃、肾脾经。可以利湿泄浊等。

总结:小米为性寒之物,生姜、大枣、红糖为性热之物。这几物放在一起吃,能起到中合的作用,应该不会伤脾胃。

 

2010年5月17日,我在复兴中医网看到的几个健脾去湿的方子,既可祛湿,又不太寒凉,适合湿气重同时阳虚体质的人。

茯苓、白术、党参、甘草---四君子汤
薏米、芡实、山药、小米---煮粥常喝
推荐一个成药======补益滋生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