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各国对长寿问题的研究

 思想的能量 2011-07-20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10:27:48 星期三留言本站|百度新闻|黑板报|手抄报|高级搜索|网站地图|TAG标签|RSS订阅【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地理主页 地理教学 地理试题 地理教案 地理课件 地理图片 地理科普 地理书库 地理资料 中国地图 教学资讯 学生作文 范文大全
 搜索
   google搜索 站内搜索搜索
最新标签:热带雨林 苏门答腊 世界濒危 遗产名录 联合国人口司 70亿 全球人口 10月 中国南北两端 夏至日长
  
当前位置: 地理教师网 > 地理书库 > 中国地理丛书 > 中国医学地理学 > 世界各国对长寿问题的研究时间:2011-01-20 20:56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四、世界各国对长寿问题的研究
人口老龄化将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福利各个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是工业化国家的突出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不少资料。此处仅就下面两个问题加以概述:
(一)地理环境对长寿影响的研究
在地球上,不同地域的地球演变史和人类文明史是不同的;其地形、气候,以及人种和文化也差异甚巨。龟山正邦(1974)指出,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和文化水平,对粮食生产及其它的社会经济背景发生着深刻的影响,而粮食生产以及社会经济等条件又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老龄化过程,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Hall(1972)指出,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对人类的老龄化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人活动本身及其活动环境,对个体的寿命也有很大影响。此外,不同人种的遗传有差异;对老龄化影响很大的某些病种也有很大的差别。例如,Bennet(1971)指出,作为异常的老化类型的一个突出例子,就是Pima的印地安人糖尿病发病率很高,这无疑与该地区人种特殊的遗传性有密切的关系。他们的糖尿病发病率,25岁以上者为42%,35岁以上者为50%。Moldawer等(1965)指出,美国的黑人与白人相比,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较多,这也说明不同地区、不同人种所患的疾病是有一些差异的。
由上可见,地域环境对长寿有着深刻的影响。总而言之,可以将它归纳为理化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和经济因素三个方面。
1.自然因素对长寿的影响
不同地域的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长寿影响甚大。环境因素既有天然存在的,如温度、湿度、日照、放射线、地质、水质、地形;亦有人类活动产生的,如各种污染物质。虽然过去就这些环境理化因素对人体的短期影响作过某些研究,但对于人类老化过程的影响研究还很不够。
许多科学家都在探讨长寿的奥秘,设法延长人的寿命,而调查研究发现健康长寿也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因此,探索健康长寿的环境原因,已成为世界各国对长寿问题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1986年国际自然医学会曾确定世界上四个人类长寿区:巴基斯坦的洪萨、前苏联的格鲁吉亚、南美的厄瓜多尔和中国的新疆,并总结出这些地区的共同环境特征为:海拔500~1500m 的山区,年均温为17°~20℃,年降水量1250~1500mm,全年日照1400~1800 小时,同时还发现那里的老人患高血压病、冠心病稀少,很少有恶性肿瘤。因此,对这些长寿地区的调查研究,不仅为研究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也可为高血压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病因探索和防治提供一定的线索。
2.社会因素对长寿的影响
人类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一方面,社会环境是人们最大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人们不得不根据从社会获得的信息来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和生理功能,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之适应社会的要求。人们的适应行为失败时,就会在心理上造成不良的影响,形成心理上巨大的压力。严重的或持久的压力可以造成机体的自稳态平衡失调,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甚至夭折。而很多长寿老人往往与性格开朗,家庭和睦,生活安定等有关。
不同地区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造成心理紧张状态的程度也不相同,从而许多疾病的发病率有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比如在不同国家或是同一国家的城、乡不同地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就有很大的差异。美国密西西比州的调查表明,城市中黑人比农村中黑人的血压普遍要高。美国伊利诺斯州的调查表明,城市白人的高血压死亡率比农村白人高。
Russek(1965)曾对美国不同年龄人群的紧张状态与心血管疾病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冠心病的发病率与紧张程度密切相关(表7-18)。显然,60岁以上的老人在同样紧张程度下,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表7-18  不同年龄美国男人的紧张状态与心血管疾病关系
 
与此同时,由于长寿老人增加,社会老龄化也会对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日本已是长寿老人较多的国家,为此,政府积极提倡全国人民都来了解和关心老年人,增强人们对老年问题的兴趣,照顾、爱护和资助老年人已形成良好风气,例如,在公共汽车和火车上设有“银座,”老年人可优先得到座位;警察定期访问独居老人,并使他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为社会做贡献。全日本已有老人大学、老人训练班、老人第二职业学习班等4000多个,对于那些卧床不起的老人,由老人福利机构为他们免费提供服务和生活资料。此外,政府还设置老龄问题研究机构,高龄化政策审议会等,专门对老年人问题进行研究。
(二)不同地区长寿与老化状况的研究
在地球上,不同地理位置有着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社会条件。这些社会条件与自然环境条件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老化类型的差异。
1.热带地区民族的长寿与老化状况
热带地区主要是指非洲。非洲虽有漫长的古代文明发展阶段,但目前也在急速地西欧化。其社会发展经历着狩猎→农耕→城市化的历程。该地区的动物、植物、矿产丰富多彩,气候条件与地形有其特异性,若干民族的长寿与老化情况亦有一些差异。
非洲的森林Pigmy族亦称小人族,属于小型人种,是采集食物的种族,为了寻求食物而经常移动。他们以具有耐久力和适应多雨季节及森林的生活而著称,但健康状况不良,长寿者较少。Mann等(1961)的调查表明,20%的调查对象患有疟疾,有60%以上的人受到丝虫的侵袭,有75%的人患有阿米巴痢疾和其它寄生虫病。其老化情况有以下特点;在20岁至50岁之间,体重与皮下脂肪(厚度与白人相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血压与血清胆固醇水平常呈低值,未见随增龄而增加的现象。
非洲的草原种族卡拉哈里族(Kalahari),也是采集食物的流动民族,他们是极端的素食主义者。Miller等(1968)的研究报告表明,他们的血清胆固醇测定显示极其低值,平均值仅为77mg/100ml。
非洲的农耕种族,是纯粹的素食主义者,他们几乎不摄取动物性食品。但是不同的农耕种族摄取食物的质与量差别甚大,同时他们所摄取的食物在不同的季节亦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因素对他们的长寿与老化状况皆有一定的影响。此外,不同的农耕地区不仅食物种类不同,而且文化水平与生活风尚亦有差异,这些都将对人们的长寿状况与老化过程发生一定的影响。例如乌干达的 Baganda 族、尼日利亚的 Joroba族,血压虽然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但体重却几乎不变;而非洲高原地区沃尔特的 Crunba族,在 20~60岁之间,血压一直呈现出低值。
与农耕种族形成对照的是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的放牧民族,他们的主要食物为乳品、兽肉、兽血等。这些种族的皮肤厚度、平均血压、血脂含量等差别甚大。
Naismith(1973)曾对西非的Masai族进行了严谨周密的调查,发现该民族的人终身保持着身长、体瘦的体型不变,直到老年期仍有较好的肉体适应能力,体力活动能力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较好,冠心病患者较为稀少。但是由于热带地区特有的其他有害的生物种群的存在(特种病原体较多),以及食物在数量与质量上均较差,一般健康状况不佳,疾病较多。在被调查的436人中,有33%的人患有疟疾而脾脏肿大;有9.3%的人血清康华氏反应阳性;有37%的人患沙眼;消化道寄生虫病患病率亦很高。幼儿时期患传染病死亡率较高,因而该民族平均寿命较短。调查还发现他们的大腿皮下脂肪层不超过3毫米(而美洲白人为11~14毫米);体重较轻(成人身高与西欧成人相近,但体重仅60公斤左右),25~55岁间体重虽有增加趋势,但皮下脂肪厚度并未见增加;血压与血清胆固醇终生基本稳定。
以上是热带非洲几个有代表性民族人群的健康状况及老化类型。但是随着工业化与都市化的发展,不少民族从草原移居到城市或近郊,其健康状况与老化类型亦将有所改变。
2.亚洲东部地域民族的长寿与老化
在亚洲大陆的东部、近东部与东南部,有许多不同的人种,其文化水平差异甚大。大多数人的素食者,动物脂肪的消耗一般较少,这是共同的特征。在动物蛋白质来源方面,与兽肉相比,则更为嗜食鱼肉。主食随地理纬度不同而有变化,有大米、薯类等。
在这个地区,日本是最富裕的民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已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化与都市化国家之一,食物从低营养状态跃进到高营养状态,但是生活方式与基本饮食习惯却还部分保留着日本的传统方式。近二十年来,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人口结构明显变化,疾病构成发生变异;人们的体质状况亦发生了变化。
日本人在人类计测学方面的情况,Bourliere等(1962)与Hollingsworth等(1965)作过研究。结果表明,在身高方面,与欧美白人有相似的规律,即随年龄增长而身高有所下降;在体重方面,25~45岁之间是稳定的,45岁以后随增龄而有减轻的趋势,但是少部分人由于不注意饮食调养,过多地摄取饮食而导致肥胖。近来日本青少年的体格发育成长很好,今后老化过程中如何变化,是值得注意研究的问题。在生理学指标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本人的基础代谢率、肺活量、握力、17-酮类固醇 1日排出量、视力、听力、振动感觉等,与欧美人相比均有所偏低;而皮肤伸展度与反应时间等则与欧美人相似;日本人的血压(尤其是收缩压)随增龄而明显上升,这与欧美人不同,可能是日本人摄取盐分较高的缘故。Keys等(1957)对日本人的研究表明,冠心病有随增龄而增加的趋势。
亚洲南部的印度与亚洲东南部的某些国家,在人类学上虽与欧洲人种相近,但是体格发育呈现出慢性营养不良的倾向。追踪调查发现,这里的民族主要是素食者,印度尤为突出,这与欧洲人大不相同。这种营养状态对其老化过程发生了明显的影响。Malhorta等(1964)与Su-bramaniam等(1967)对新德里与加尔各答等地区的调查表明,印度的社会与经济背景较为特殊,即农村贫农与城市贫民同富裕阶层人群在各方面都有悬殊的差别,因而必须分别进行研究。一般调查表明,整个成人期体重往往是恒定的,但老年期略有增重趋势。对16~62岁人群的血压调查表明,收缩压在111 ~116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在71~77毫米汞柱之间;65岁以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皆有上升趋势;50岁以后血清胆固醇值亦有上升的趋势。印度的富人与欧洲和美洲的白人相比,在体格与疾病方面,有许多类同之处,如动脉硬化的发病情况。
3.太平洋岛屿地域人群的长寿与老化
在太平洋各个岛屿上居住的民族,有许多种族一直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在人类学特性及文化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有的种族仍保持着原有的传统生活方式;有的则已进入现代文明社会。这些因素对其老化过程有着错综复杂的影响。
许多岛屿上居住着波利尼西亚人(Polynesia),具有特异的代谢类型与体质。Prior等(1966)的调查研究表明,波利尼西亚人高血压患病率很低,但居住在夏威夷的波利尼西亚人冠心病患病率较高。
Prior等(1964)对生活在新西兰(New Zealand)、拉诺顿加(Rarotonga)、库克(Cook)等岛屿上的毛利人(Maori)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各年龄阶段,他们血液中的尿酸水平都较高;在青年时代,就有较高的痛风发病率,这是毛利族人的突出特点。生活在新西兰的毛利人还具有肥胖倾向,血清胆固醇较高,且冠心病较多。
WHO于1971年报道,太平洋岛屿之国汤加(Tonga),197O年的国民平均死亡率仅为1.5‰,属于特别低值水平;同期日本国民的平均死亡率为6.9‰,法国国民的平均死亡率为10.6‰。
WHO还报导了汤加 1970年的老龄化情况:65岁及以上的老人占总人数的 4%, 85岁及以上的长寿老人占总人口的6.4‰,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13.6/10万。而同期日本的百岁老人仪为0.32/10万,这说明汤加的高龄者比例较高。
Goldrick等(1970)就新几内亚(New Gunea)人种的老化情况在新几内亚西部高原地区对1500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居民都保持着古代传统的生活方式,居住在244米高地上分散的小屋中;食物主要是甘薯(占其它含淀粉与糖分食物的94%);食用的脂肪仅占3%以下;蛋白质的摄取在每天25克以下的极低水平;日平均总热量男性为2300大卡,女性为1700大卡,也都是低水平的。他们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都在正常范围。未发现动脉硬化患者。主要的退行性疾患为白内障及骨与关节疾患。男女两性在20岁以前体重接近欧美人的标准体重,其后有所下降。血压不随增龄而上升,几乎未发现高血压症患者。血清胆固醇呈低值,未见随增龄而上升的现象。耐糖能力良好,未见一例糖尿病患者。
4.寒冷与高原地区人群的长寿与老化
北美的爱斯基摩人(Eskimo)与高原地带的居民,都处于相似的寒冷环境条件之下。Bang等(1971)对爱斯基摩人的研究表明,他们的食物主要是兽肉,而且倾向于生吃;糖分的摄取较少,常摄取含有丰富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他们的老化类型与其他欧美人种相似;他们的体重、皮下脂肪厚度、血压等指标,在20~55岁之间变化不大。最显著的特点是血清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的水平较低。冠心病与糖尿病患病率都很低。
就高原寒冷地带居民的老化情况,Milledge(1963)等对在海拔3050米以上山区居住的秘鲁人进行了调查。这些高山常处于寒冷气温与低气压的影响之下,住在这里的秘鲁人的主要特点表现在血压一般较低,但在20~60岁之间可随增龄而发生一定的上升。Strom等(1951)对埃塞俄比亚(Ethiopia)居住在高山区的人群进行了调查,并与挪威人(Norway)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20~80岁之间,最大氧气摄取量或肺活量,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减少。
将秘鲁人与埃塞俄比亚人的两个调查研究相比较发现,前者受调查居民居住在海拔3050米以上的高山,后者居住在海拔1372米的山地。虽然海拔高度不同,但人种的许多生理指标未见明显差异,两组人群的运动量亦未见显著变化。
我们最后可以再从几个尚未解决的课题来展望环境与长寿寿命研究的广阔领域。
地球上几条人所共知的气候带,深刻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从而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也必然具有重要影响。但迄今为止这方面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很明显,寒带地区诸国的平均寿命高于热带地区。不过主要是气候条件影响的结果呢?或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缘故呢?这是老年学及地理学均未解决的一项课题。应该由寿命地理学研究来揭示其中原理。
山区的长寿老人往往多于平原和沿海,这种规律的机理何在?是山区原始的社会环境反而有益于健康吗?或是山地气候的作用呢?如果与自然地理条件有关,那么是气温还是气压的关系呢?是因为环境未受污染,或是因为空气中的阴离子浓度呢?所有这些也是寿命地理学应该揭示的奥秘。
再说长寿人分布中的垂直地带性现象,是普遍的规律吗?无例外地适用于世界各地吗?然而罗马尼亚的研究发现,他们国家居民的寿命图显示,却是平原地区和多瑙河三角洲居民的寿命最长。经研究竟然与三角洲居民多食鱼类蛋白这一因素有关。那么世界各地沿海与三角洲是否同具此种规律呢?这又是一项值得注意的地理课题。
诸如此类的地理学问题可以列举甚多,例如森林环境、海岛环境、高原紫外线、生物地球化学区以至地球磁场……等等,都影响着人体健康,影响着生命的衰老过程,从而影响到人的寿命。以上列举的这些问题,我们还拿不出具体的数据,理论上更有待于探索,但寿命地理学的这些研究领域,实在是极为广阔,意义深远和大有可为的。
迄今为止,地理学者仔细地研究过环境中的许多自然现象。但是,地理环境如何影响着人类自身的生命,却是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至于地理环境对人体衰老和寿命的影响如何?还几乎是一个空白的领域;我们认为,环境与长寿的研究应当能促进人类的健康,推迟生命的衰老,并延长人的寿命,这是无疑的。
-
顶一下(0)0.00%踩一下(0)0.00%快速分享到新浪微博Qzone百度空间人人网豆瓣雅虎收藏GmailQQ书签递客 百度收藏51社区谷歌收藏淘江湖新浪收藏i 贴吧雅虎收藏白社会Hotmail豆瓣9点开心网鲜果Google BuzzLive收藏乐收网Qzone有道书签网易微博CSDN网摘搜狐微博和讯收藏139说客Yahoo! mailMyspaceDigg -------
相关文章-本文关键词:研究(76)世界各国(4)长寿问题(1) -
医学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医学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医学地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研究军事医学地理的意义 
军事医学地理研究展望  
 
 
上一篇:心血管与脑血管病的疾病地理
下一篇:环境对长寿的影响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您发表的评论审核后将在下面显示,每次评论请不要超过250字: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中立 好评 差评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匿名?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中国医学地理学栏目列表(26) 中国地理中国名山中国名洞中国名岛中国名寺中国名瀑中国名湖中国名泉中国的草原中国的海洋中国的沼泽中国的土壤中国的沙漠中国的森林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河流中国的湖泊中国人口地理中国的亚热带中国地名之最中国城市纵览中国旅游资源中国的自然保护中国古代交通中国地质地震灾中华名冢揽胜中国的青藏高原中国经济地理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国医学地理学中国名物特产集中国少数民族节中国地理百科全中国的三大三角中国的气候及其中国气象洪涝海推荐中国医学地理学 中国医学地理学目录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医学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医学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中国古代医学中的医学地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医学中的医学地理思想 (一)人天地相应的整体观 中国医学是中国劳动人民...
中国长寿老人的基本情况
 二、中国长寿老人的基本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
环境对长寿的影响
 三、环境对长寿的影响 任何生命都离不开生存环境,衰老和寿命作为生命的重要现象,也...
中国医学地理学广告-
中国医学地理学热点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概况 地方性的硒中毒 中国长寿老人的基本情况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素 恶性肿瘤的危害情况 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理教师网 站长统计 免责声明
-
 -
 
原文地址:http://www./dlsk/23689.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