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消病机论(玄府气液学说)--申永彪

 淄水渔夫 2011-07-20
三消病机论(玄府气液学说)--申永彪
2011-03-23 12:00

人者,不分男女老少贫富丑俊民族与种族,其生理组织不外是由五脏六腑,奇恒,四
肢,百骸,耳,眼,口,鼻,和舌等组成。这些机能之运化启迪功能之间产生又必须依赖于
食物入胃,脾助胃布化气味,行其津液,相与濡润滋养,酸入肝而养筋膜,苦入心而养血脉
,甘入脾而冷却养肌肉,辛入肺而养皮毛,咸入肾而养骨髓。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
则燥;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凡五味五气入口,藏于肠胃,
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五味五气过盛则病,不及亦病,惟平则神生。
   风寒暑湿燥火外六淫袭于人身,自表皮而入。失治者养病如养养虎,后患无穷;误治
者,如引狼入室,玩火自焚。外感病,症多热,病在表皮,本当自表而入仍从表出。若误以
输水消炎或补益,病邪非但无除反而自表皮入肝里进筋膜,也即张仲景所说的六经传变。
   《素问-举痿论》:百病皆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
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劳则气耗,这些精神活动过度强烈和持久,会影
响脏腑气血之功能,导致内脏功能先发病变,反过来影响精神活动。喜怒忧思恐五志过极,
还会造成五志化火,五劳七伤,心劳血损,肝劳神损,肺劳气损,脾劳食损,肾劳精损,五
种劳逸不当,则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大饱伤脾,大怒气
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
不节伤志。情志和气血的活动应密切相关。长期精神过度兴奋或抑郁会使气息血液运转紊乱
,脏腑真阴亏损,出现烦躁,易怒,失眠,口苦,胁疼,喘咳,吐血等火症。
三消之病除上述病因外,还有因饮食服饵失宜,久嗜咸物,恣食炙饮酒过度,常服生
冷,湿寒之阴气极衰,燥热之阳气太重,更服燥热食药相补,脾胃之气液不得宣平而干涸,
或耗乱精神违其过度或因大病之后,阴气损而血液虚衰,阳气悍而燥热郁甚。由于心上原因
,以至形成阴虚火旺的病理机制。如上焦气火旺盛,则肺阴受灼津液减少,而见口渴,频饮
;中焦有热,即嘈杂饥饿虚不消谷,加之阳明之气结而不行,使水谷之精液不生;下焦肾气
亏虚,则无以蒸化水气,饮一溲二,久之必致脏腑肌肤俱枯槁。若渴饮纳少,小溲清长,咽
中发热,舌上赤裂,称上消,亦名肺消;若渴而饮水不绝,食量巨增,食入即饥,身瘦脚软
,称为中消,亦名胃消;小便中有沉淀,烦渴引饮,渐渐目黧黑,耳轮焦黑,小便混浊,上
浮之沫如麸片似膏脂者称为下消,亦名肾消。三消之说归宗于燥热火太甚。三焦与肠胃,腠
理与膜间,表与里,上与下,气与血,津液隧道纹理与玄府微妙处怫结滞致密塞,水液不能
渗泄滋润于外而荣养百骸,肠胃之外闭塞不疏又热太甚,虽多饮于中,终不能浸润于肠胃之
外故皮表不泽,身瘦如柴,大脑供血不足则引起头晕眼花,健忘,多梦,心烦躁;四肢供血
不足则引起下肢软瘫,脚手麻木疼;肌肤供血不足则身痒针扎。脏腑之中痰火气血饮食和药
物杂积相囊阴塞太甚日久,食物中毒,肠胃功能破坏就会出现食欲不振,食纳不进,大便干
结,三五日一行或泄泻不已,日解大便数十次直至大便失控。久之,气血双亏,形体消瘦,
行动不得,神智昏迷,病危待笃。
   《内经》讲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孤阳不长,独阴不生。若有一物皆备,五行递相济
养,是谓和平,交互克伐是谓衰兴,变乱失常患者由行。《内经》还讲: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无出入升降,无生长化收藏。是知出入升降,无气不有。人之眼耳鼻
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道利。有所闭塞则不能用。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
鼻不觉香,舌不知味,筋痿骨痹,爪退齿腐,毛发落肌肤不仁,肠胃不能渗泄,悉由热气怫
郁玄府闭塞而致津液血脉荣卫清气不能升,浊气不能降之故。如升降出入失调,气血郁结,
郁极必热,肺中热,上焦热,就会引起膈上胰脉血管硬化;津液不能上升,就会出现多饮;
肝热多尿夜梦多惊;脾热胃涸者多食善饥,身瘦肉不仁;肾亏下部热者腰疼,小腿酸。不过
临床经验证明,三消症一开始大都系脾胃寒,肾水热,气分有余,血气不足,虚火假热乱
真寒。亦有三消病患者,下部肾水冰冷。治之,本当以寒药下之三五行,则火降水升下寒自
退,然而目前世医多以为元气转虚,肾水虚衰,上焦火亢而难治。有的甚至以补法充塞患者
口舌,投以暖药,美曰补养元气,肾水得实而胜退上焦浮游之火。渴止尿会少,用药不验,
另更他医,误病杀人。患者不知,医者逍遥。西医断此病为糖尿病,在饮食方面不让吃含糖
量多的食物,更不允许吃糖,目前产让进糖少而尿中无糖可尿,也就是因噎废食之理。吾经
医30年来,对此病认为是肠胃脾肾肝胰诸生理机能自身减退或相辅相依失调,人身正常内分
泌失调新陈代谢功能被破坏了。如水管龙头接合不密而漏水,并非因水多而漏水。如果水管
龙头接合严密了,水再多仍不漏水。所以余在治此病一开始就不主张控制含糖食物,并主张
病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放开食量,食之不觉饥为准。同时还提倡吃点瓜果之类。在吃药方
面,一开始第一次服药,就让服以冰糖50克作引。总之,我认为患者尿糖不是因为身上糖多
而尿糖,而是生理功能紊乱失调,失职而将身上热能糖量从尿中排出。一个健康者身上必须
有足够的热能糖量方能使诸生理功能正常。
   药在四性五味,患者服后功能有异,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能涌泄为阴,
淡味渗泄为阳。五味者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润,或燥,或坚,或软,所以利而行。
消渴之病,大积当伐,小积当导,十分积驱逐七分就当扶正抑邪。药或食当以淡味剂方有利
津液渗泄和止渴。这是余用药一点体会
   在治疗三消病的具体治疗法则上,应树立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治病必求于本。因时
因地,因人制宜,无病先预防,有病要早治。治要求基属,不忘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急则
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同治,扶正祛邪,祛邪扶正,逆从正反,热因热用,寒因寒用,
通因通用,塞因塞用。上病下取,下病上取,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诸寒之而热之取之阴,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实则泄之,虚则补之,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结者散之,散者收之,客者除之,微者逆之,
甚者从之,急则缓之,逸者行之,留者攻之,燥者润之,湿者燥之,坚者软之,劳者温之,
下者举之,高者抑之,惊者呼之,衰者补之,甚者泻之,吐之,下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补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因而竭之,中满者泄之于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热无犯热
,寒无犯寒,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木郁达之,火郁发之,金郁泄之胡,水郁折之,土
郁夺之,无犯胃气,适足为用。各按其气必清必净,而病气衰去脏腑和平,归其所宗。吾经
医30余年,治三消病不下千余例,依据上述论断归缩为:“肠胃洁,气血流,玄府开,荣卫[/COLOR][/SIZE]
昌”[/COLOR][/SIZE]四法公式。此四法可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保不变,随病所宜以施用,屡试屡验,有得
不失,至精至诚,能备所用者良医也。
    (此篇精妙之处在于运用了刘完素的“玄府气液”学说,为三消病的治疗独辟蹊径
,且数法并用,是其高明之处)
附:罗谦甫治疗一消渴证,舌上赤裂,饮水无度,小便数多,罗用人参,石膏,甘草,知母,黄柏,黄连,栀子,麦冬,又配全蝎,白芷,白蔡,兰香,又加连翘,杏仁,升麻,柴胡,又用毕澄茄,白豆蔻,木香,藿香,桔梗,当归等二十余味。一月病愈。[/COLOR][/SIZE]
 (此篇需与《积为百病之祸论》同阅)[/COLOR][/SIZ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