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灣故宮博物館~~明 永樂

 榆城古风 2011-07-20
 
 
附件 40明 永樂 青花龍紋天球瓶.jpg (60.62 KB) 2008-3-28 00:39

41明 永樂 青花龍紋天球瓶..jpg (78.21 KB) 2008-3-28 00:39

42明 永樂 青花人物扁壺.jpg (55.86 KB) 2008-3-28 00:39

43明 永樂 青花山茶花紋扁壺、故瓷.jpg (52.71 KB) 2008-3-28 00:39

44明 永樂 青花花卉鏤空花薰、故瓷.jpg (48.22 KB) 2008-3-28 00:39

附件 46明 永樂 青花朵蓮梵文勺.jpg (65.97 KB) 2008-3-28 00:41

45明 永樂 青花描金卷草蓮塘碗.jpg (64.79 KB) 2008-3-28 00:41

11明 永樂 青花牡丹花紋帶蓋梅瓶.jpg (68.27 KB) 2008-4-1 22:59

12明 永樂 青花花卉紋大扁壺.jpg (142.33 KB) 2008-4-1 22:59

13明 永樂 青花花卉紋洗.jpg (81.52 KB) 2008-4-1 22:59

14明 永樂 青花瓷波斯文小洗.jpg (83.78 KB) 2008-4-1 22:59

15明 永樂 青花歲寒三友紋鐃碗.jpg (64.08 KB) 2008-4-1 22:59

16明 永樂 青花穿蓮鳳紋碗.jpg (79.9 KB) 2008-4-1 22:59
 
~台灣故宮博物館~~明 永樂 甜白瓷~

[ 本帖最后由 qb0388 于 2008-4-5 11:29 编辑 ]
附件 1明 永樂 甜白印花龍紋盅.jpg (38.37 KB) 2008-4-5 11:29

2明 永樂 甜白暗花雙龍紋高足杯.jpg (32.67 KB) 2008-4-5 11:29

3明 永樂 甜白暗花劃花雲龍紋茶鍾.jpg (13.76 KB) 2008-4-5 11:29

4明 永樂 無款 甜白暗花菱花式茶鍾.jpg (13.47 KB) 2008-4-5 11:29

5明 永樂 無款 甜白三繫茶壺.jpg (19.96 KB) 2008-4-5 11:29
高古玉女 发表于 2009-3-23 20:43

 

~台灣故宮博物館~明 永樂 青花龍紋天球瓶~

侈口,直頸,圓鼓腹,平底略凹,無足。天球瓶因形似天上星球故名,器型為永樂官窯所創製。口沿下畫花卉紋一周,上下各加飾青線二道,圓腹通體繪一回首穿蓮三爪行龍,張口、吐舌、露牙、雙目圓睜,闊步奔行,龍身滿畫鱗甲,雄武矯健。瓶頸、隙地滿畫轉枝蓮紋,底邊青線二道。青花鮮豔濃重,多處帶褐綠斑或鐵褐結晶疵斑、及滲青斑點。白釉泛青,內壁尤甚。胎骨厚重,底部露胎處,質堅細膩泛橘紅色,肩腹間接痕三道。永樂、宣德年間,盛行燒製大型器,如天球瓶、扁壺等,紋飾以龍紋及花卉紋最為常見。永樂天球瓶造型、紋飾雄偉精緻為其時代特色。
附件 14明 永樂 青花龍紋天球瓶.jpg (83.55 KB) 2008-4-23 16:20

 
~台灣故宮博物館~明 永樂 青花山茶花紋扁壺~

小圓口,細直頸,溜肩,扁圓腹,橢圓足,平底微凹,頸附雙如意弓耳,器腹中線接痕一道。頸部青花畫轉枝花,肩飾蕉葉紋一周,腹部兩面各飾盛開的山茶一株,雙耳則各繪如意紋。青花釉色豔麗,濃淡不一,枝葉多處顯見滲青斑點。扁壺又稱抱月瓶,形制來自中亞銅器,茶花紋飾卻為典型傳統中國花卉,因開於新春除舊佈新之際,因此被視為迎春吉祥的象徵。明代永樂開始,青花瓷器裝飾擺脫了元代繁複層疊的裝飾技法,注重留白的視覺美感,而白地青花更襯托出明早期青花的清麗脫俗。
附件 15明 永樂 青花山茶花紋扁壺.jpg (56.98 KB) 2008-4-23 16:22
 
~台灣故宮博物館~明 永樂 青花人物扁壺~

小圓口,細直頸,溜肩,扁圓腹,橢圓足,平底微凹,頸附雙如意弓形耳。頸畫蕉葉紋一周,上下加飾青線七道,肩及底邊各畫仰覆蓮瓣紋一周,腹部主紋則繪山水園景,一面三人,一面二人,各持樂器,歌舞其間;樂人面貌、服飾皆異族相。青花濃重,多處帶褐綠及鐵褐疵斑,斑處微下陷。白釉泛青,耳邊聚釉處則顯湖綠色。胎骨勻輕,質堅細膩,胎釉一線呈淺橘色。 扁壺又稱抱月瓶,其型制仿自中東,但裝飾紋卻為中國式樣,山水風景畫的繪法為傳統水墨形式,只是人物為外邦異族。明代永樂開始,青花瓷器裝飾擺脫了元代繁複細密手法,注重留白的視覺效果,白地青花更顯其清麗風格,世稱明代官窯「永樂人少」,此為永樂官窯中無論釉色、繪畫都極為精妙的一幅山水人物圖畫。
附件 16明 永樂 青花人物扁壺.jpg (56.83 KB) 2008-4-23 16:25
 

~台灣故宮博物館~明 永樂 青花描金卷草蓮塘碗~

侈口,弧壁,圈足。器內口沿青花畫雙線鉤連斜格紋一道,斜格內留白四瓣花紋,上下加飾青線四道。內壁以泥金繪纏枝葉紋,碗心青花飾蓮塘水藻紋,外繞鎖字錦圖案紋一周。外壁口下青花畫雙線編繩紋,內加飾金點。外壁為青花轉枝花葉紋,或蔓藤葡萄紋,紋飾間均各加飾青線二道。青花鮮麗多暈散,白釉微泛青色。胎骨勻輕,圈足露胎處,質堅細膩。底帶描金六角雪花形圖案款。 本院所藏此類型器有無款及六角雪花圖案款兩種,而六角雪花圖案款又分青花(全器以青花為飾)與描金二類。另有帶宣德款的青花器,胎骨較重,圈足略寬;同類型的永樂器則胎骨較輕,圈足亦略為窄細。外壁的圖案紋,有學者認其為苜蓿花,又有指其為蔓藤葡萄紋者。筆者認為其與後者較為接近:由碗內蓮塘水藻紋來看,紋飾輪廓線內均加繪斜網格紋,輪廓僅表示其外形而已;外壁圖案輪廓的多邊圓形呈三角形狀,頗似成串葡萄,葡萄代表多子豐收,明初官窯瓷器甚為流行;然而因其僅具形像,故亦難以妄加判斷。
附件 17明 永樂 青花描金卷草蓮塘碗.jpg (65.85 KB) 2008-4-23 16:29

 

~台灣故宮博物館~明 永樂 青花花卉鏤空花薰~

器分上下兩部分,類似青銅器豆造型。中腹碩圓,兩端漸收而瘦長,高圈足中空外撇,上半身為花薰透氣,故分三段鏤空裝飾,器頂飾紐,紐下圓形座,加飾凸稜,細長頸。全器以青花分繪大小十二段紋飾,主紋為器腹與器肩的轉枝番蓮紋,以及上身漏空的牡丹茶花菊花等折枝花卉紋,餘為副紋的番蓮、海棠、卷草、蓮瓣紋等等。青花濃豔散暈,深處帶鐵褐結晶疵斑,藍色的點線上多滲青斑,渲染自然。胎骨勻薄,器口、足底無釉處露胎,胎釉一線呈橘色。花薰又可作為香薰,香氣由三段的鏤空氣孔,縷縷漂浮滲出,設計美觀又實用。
附件 19明 永樂 青花花卉鏤空花薰.jpg (48.22 KB) 2008-4-23 16:35

 

~台灣故宮博物館~明 永樂 青花花卉紋大扁壺~

扁圓形壺,仿西域水囊造型,一面凸,另面平,小圓口,口旁有一圓繫。以釉下青花繪飾,頸飾如意雲頭形紋;腹和側邊滿佈轉枝番蓮紋,腹中央突起圓形繪波濤紋。側邊貼飾花紋。青花艷麗,背面無施釉。附鏤雕雙龍搶珠紅木座。
附件 84明 永樂 青花花卉紋大扁壺.jpg (138.42 KB) 2008-4-27 10:43

 
~台灣故宮博物館~明 永樂 青花花卉紋大扁壺~

扁圓形壺,仿西域水囊造型,一面凸,另面平,小圓口,口旁有一圓繫。以釉下青花繪飾,頸飾如意雲頭形紋;腹和側邊滿佈轉枝番蓮紋,腹中央突起圓形繪波濤紋。側邊貼飾花紋。青花艷麗,背面無施釉。附鏤雕雙龍搶珠紅木座。
附件 95明 永樂 青花花卉紋大扁壺.jpg (142.58 KB) 2008-5-4 19:33
 
~台灣故宮博物館~明 永樂 青花歲寒三友紋鐃碗~


碗,敞口,直斜腹,圈足。外壁以釉下青花繪歲寒三友;口沿及圈足有青花線各兩道。青花濃淡不一,有滲青斑。
附件 96明 永樂 青花歲寒三友紋鐃碗.jpg (52.3 KB) 2008-5-4 19:37
 

 

~台灣故宮博物館~明 永樂 青花花卉紋洗~

器形模仿中亞銅器,口外侈,深壁,平底無足。器心畫圖案式團花,外圍水波紋,壁為纏枝四季花卉,口沿繪波濤紋。外壁飾多種纏枝花卉紋,口沿則飾朵花一道。本器使用進口蘇麻離青釉料,色澤艷麗鮮明,帶滲青斑與鐵褐疵斑,採小筆點染繪法,纖細勁挺,注重留白,疏朗清雅。底無釉露淺灰色胎。
附件 102明 永樂 青花花卉紋洗.jpg (83.08 KB) 2008-5-4 22:13
 
~台灣故宮博物館~明 永樂 青花牡丹花紋帶蓋梅瓶~

小口圓唇,短頸,聳圓肩,腹修長,上豐下斂,近底處略外撇,底內微凹為圈足。通體施白釉,紋飾以青花繪成,以雙圈線分作三組,肩部為如意雲頭紋,內繪折枝蕃蓮花,腹飾纏牡丹花葉紋,近圈足處繪草葉紋。梯形蓋,繪纏枝花葉紋,上有蓮苞形鈕。
附件 111明 永樂 青花牡丹花紋帶蓋梅瓶.jpg (67.68 KB) 2008-5-5 09:46
 
~台灣故宮博物館~~明 永樂 無款 甜白三繫茶壺~

小圓唇口,壺身呈半圓形,肩飾三繫,平底,淺凹足,曲流,竹節把,帶平頂圓蓋。全器無紋,通施甜白釉,釉色瑩潤,近足釉厚處微泛青色。胎骨略厚,足底露胎,潔白細膩,胎釉間微呈淺橘色。 器雖無款,然胎釉為典型永樂特徵。明代自洪武皇帝下令罷造團茶進貢,唐宋長久以來的末茶點茶方式遂被廢除,葉茶煎泡法則取而代之,成為明代最普遍的飲茶方式,因此茶壺成為泡茶主要的茶器,而此茶壺或為明代宮廷茶器。

高11.0公分 口徑4.0公分 足徑12.8公分
附件 4明 永樂 無款 甜白三繫茶壺.jpg (19.31 KB) 2008-5-27 16:12
 
~台灣故宮博物館~~明 永樂 無款 青花鳳凰紋三繫茶壺~

器形同前。全器以青花描繪紋飾,壺肩及底邊畫雙層蕉葉紋各一周,壺腹及蓋週兩面各飾穿蓮鳳凰一對,蓋面則飾一鳳鳥,流及把手畫折枝蓮紋。青花濃豔,多處帶鐵褐或褐黃色疵斑,胎骨均勻,足底露胎,質堅細膩。 此壺與前圖甜白壺相同型制,一單色釉,一青花,除本院藏品外,其他至為罕見,尤其甜白與青花都是永樂時期的代表作,更見珍貴。此壺舊名為「白地青花帶蓋茶壺」。

高11.4公分 口徑4.1公分 足徑13.0公分


附件 5明 永樂 無款 青花鳳凰紋三繫茶壺.jpg (26.84 KB) 2008-5-27 16:17
 
~台灣故宮博物館~~明 永樂 青花四季花卉紋洗~

明 永樂 青花四季花卉紋洗、故瓷017664N000000000、1403 A.D.-1424 A.D.、高12.0公分 口徑26.0公分 底徑19.1公分、器形模仿中亞銅器,口外侈,深壁,平底無足。器心畫圖案式團花,外圍水波紋,壁為纏枝四季花卉,口沿繪五瓣形圖案花卉。外壁飾纏枝牡丹,蓮花,菊花,芙蓉等四季花卉紋,口沿則飾朵花一道。青花顏色豔麗鮮明,帶滲青斑與鐵褐疵斑。底無釉。
附件 16明 永樂 青花四季花卉紋洗.jpg (83.38 KB) 2008-7-7 15:48
 
~台灣故宮博物館~~明 永樂 青花朵蓮梵文勺~

明 永樂 青花朵蓮梵文勺、故瓷016761N000000000、1403 A.D.-1424 A.D.、長33.5公分 寬8.8公分、器呈杓形,長柄細長,前寬後窄。全杓內外滿釉,但口緣一圈無釉,係為覆燒製成。外壁以青花順沿杓形,繪飾折枝朵蓮二十四朵,杓瓢底心四朵,排列成一菱形,外圍十朵;杓柄頂端一朵,下則三朵一組排列成一品字形共三組九朵,外壁口沿下畫青線二道為飾。內壁瓢心書一梵文種子字,外圍繞梵文種子字五圈,由少至多,杓柄三排橫向梵文種子字,中間一行較長,兩旁略短。青花釉色濃豔,多處帶鐵褐或鐵黑結晶疵斑,白釉泛青。胎骨輕薄,質堅細緻。 梵文種子字又稱「一字真言」,「種子」即是以梵文作為諸佛的代稱,每一尊佛、菩薩等都有其各自的種子字。明代自永樂開始一直到明末,官窯瓷器上常見以梵文作為裝飾,此當與宮廷的宗教活動有關,意為受佛庇護吉祥之義。相同器物除景德鎮珠山永樂後期地層曾出土不完整器外,其它並無所見,極為珍稀。此器於清代乾隆時,特為其製作一紫檀木鵝形托座,座為兩木接連,上為原木雕挖,雕一鵝蹲坐,下為一翻捲荷葉,全器作鵝蹲坐荷葉狀,雕工精巧細緻,鵝毛或眼、腳蹼甚至於翻卷荷葉的莖脈線皆刻雕精細,托座鵝背內並刻「乾隆御玩」一行四字楷書及「≡」、「隆」兩刻印文,杓器與器座兩相輝映。
附件 278明 永樂 青花朵蓮梵文勺.jpg (63.34 KB) 2008-7-29 18:3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