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瞬间催眠的玄机(上)

 我是赖建华 2011-07-21

对于大多数催眠爱好者而言,最有意思和最神秘的技巧莫过于“瞬间催眠”。

由于老电影和老教材的误导,我们曾经以为,所谓接受催眠就是要躺在专用催眠椅里,心理治疗师像唐僧一样慈眉善目、叽叽歪歪、没完没了,最终被催眠者“人困马乏”不堪折磨后败给他了;这个过程有点可笑,但那的确是过去几十年的老黄历(只恐怕到现在,很多催眠师还是如此)。而如今世道变了,若超过15分钟未能完成一个催眠将被认为是非常可耻和完全不入流的菜鸟。假如你是一个心理治疗师或咨询师,你的客户是按小时付费,那么你的催眠引导过程越冗长,客户支持的费用就越高,则客户利益受损;假如你只是想在朋友聚会上即兴秀一把催眠,就更不可能有人愿意耐心顺从地听你长篇大论,“放松你的胸腔,放松你的腹部……”,神马都是浮云,只怕你才说到一半他们都要集体笑场起哄,因为这太傻了。所以无论是催眠治疗还是催眠表演,我们都有必要提升技能,掌握更快捷实用的方式。

瞬间催眠,只需要5-15秒的时间(或者更少),就可以打完收功。

【此瞬间非彼瞬间】

在深入剖析瞬间催眠原理之前,我们首先要过滤掉一些“假冒的瞬间催眠”。例如,有的商业催眠表演用了托儿和演员,那就连催眠都算不上,当然这种情况在此不做详述;

一般比较容易混淆视听的是后催眠暗示(“木马式”)和纯粹惊吓(“武疯子式”)。

【排除“后催眠暗示”和“心锚”】

我们讲瞬间催眠,要名副其实,是指催眠师在未设心锚的情况下就可以做到的。

有的怀疑论者,看过瞬间催眠视频后,认为催眠师在之前就引导被催眠者进入过深度催眠,并植入了“后催眠暗示”指令,例如“以后任何时候,只要我打一个响指你就睡”,类似这样的心理触发器。这种怀疑并非空穴来风,电视专题里的催眠大师大多如此。当然在催眠治疗和表演时,为了简化引导过程,这也是常用的方法。

但是像这样“木马式”的操作,自然不属于瞬间催眠的讨论范畴。瞬间催眠强调“冷启动”,双方第一次见面即可实施。

【排除“纯粹惊吓”】

另外有一种伪瞬间催眠,常见于老外的街头催眠视频,譬如在大街上拦住路人搭讪,然后二话不说就一个拉手法(或者握手法)猛地把人放倒,告诉你这是催眠了。

在此我们要加一个前提,把使用信息中断技巧做出的催眠,按照结果区分为(1)“可以承接”和(2)“不可以承接”两种。后者就是纯粹惊吓,简单的说就是把对方吓傻了(无论是用动作还是语言),使人愣了一下,却不可以承接下去进一步暗示,也谈不上什么表演和治疗价值,只适合拍视频片段。这一点需要界定清楚,否则你躲在楼道里,突然蹦出来吓人,岂不也算催眠?

“武疯子式”的操作,于视觉效果的确不错,但严格来讲不能算数。(另外还有一种则相对有技术含量一些,先吓后哄。)

类似的视频也只能给你看前半部分,截止被吓者懵在那而已。能否承接,就看不出来了。

【生猛不是关键】

已经懂得传统催眠手法的人,往往在钻研瞬间催眠的初期会走入一个误区,认为要强调出其不意,下手“快”和“狠”。其实并非如此。你把催眠辞说的像连珠炮,或者大吼一声,猛的拉别人胳膊,这不又成了“武疯子”路线。切记,瞬间催眠绝不是被吓出来的。

瞬间这个词,总是给人一种风驰电掣的感觉,仿佛一定是生猛霸道的;而事实上,瞬间只是一个对时间的描述,形容事件发生的过程极快。黄大一先生曾对我言及“美国催眠师院长”奥蒙德·麦吉尔的晚年轶事,这位传奇催眠大师动作迟迈的走进课堂,颤巍巍的缓缓踱步至他的学徒身后,老人家未开口,一干学员就已经进入催眠状态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谁能说这不是瞬间催眠的最高境界呢。

当然,如果你形象气质酷似鳌拜或者金毛狮王,那么粗犷一些也无妨。关键是适合自己,适合对方,适合环境。审时度势,天地人合。

在《瞬间催眠的玄机(下)》里面,我们将继续探讨相关的应用秘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