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质工

 冷玉梅 2011-07-22

地质工三项标准

地质工

岗位标准:

1、按规定时间、内容编制“三书”,“三书”必须做到文字、原始资料、图纸等数字相符、内容达到要求。

2、井下搜集的原始资料,必须准确无误、填绘图纸必须及时正确。

3、地质预报必须恰合实际,能够指导生产,不能因为误报或预报不及时造成工程事故。

工作标准:

1、各项采掘工程设计施工前,按规定的时间,地质工参与编制盘区地质说明书,回采地质说明书、掘进地质说明书(简称“三书”)

2、提交“三书”时,必须按设计部门提交的并经总工程师签字批准的“委托书”规定的内容编制。

3、积极开展地质预报,应做到月有月报,年有年报,必要时应做临时性预报,并且必须有文字和图纸。

4、要掌握分析本田内主要断层的位置、产状、性质和落差,主要褶皱的形态,幅度、枢扭位置及其展布方向和长度,火成岩侵入的类型和影响范围。

5、掌握可采煤层的层数,主要可采煤层的厚度和结构变化,以及在煤层中有无冲刷带存在等情况,确定或基本确定各煤层的可采范围。

6、掌握可采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老顶)的厚度、岩性、含水性以及各煤层层间距变化的情况。

7、查明与老采区、小窑等的空间关系和确定防水煤柱及探放水措施。

8、观测、搜集断层、煤层厚度、结构、顶底板岩性,并将搜集的资料及时登记台帐,填绘上图,补充和修改原有的地质资料,修改后的图纸能够反映井下真实情况。

9、盘区或工作面回采结束后,要编制采后总结。

技术标准:

1条、准备工作

1、应根据采掘地点的位置、进度及相邻区的地质资料等情况,确定并下现场工作的内容、目的及方法。

2、备齐必要的观测记录用具。如工具包、记录本。铅笔、放大镜、地址锤、皮尺、罗盘、坡度规、条痕板。钉子、线绳等。

2条、岩巷地质观测

1 正确描述沉积岩的颜色。鉴定岩石的颜色时,要取其新鲜断面所显示的颜色。单色岩石先鉴定岩石基本颜色,再观察其色度的深浅。描述时要把主要颜色放在后面,次要颜色放在前面,如深紫红色、灰黑色、浅灰白色等。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岩石,首先鉴定出岩石主要颜色,再确定次要颜色。

2 要逐一观察沉积岩的结构类型,根据碎屑的矿物成分及含量确定岩石类型。当某一矿物成分含量达25%以上时,要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并参与岩石的命名。

3 要观察、描述沉积岩碎屑的粒度大小,并按岩石粒度分级标准和岩石粒度命名原则进行岩石命名。碎屑粒度含量达50%以上者构成基本名称;粒度含量为50%25%者,以质表示;粒度含量为25%5%者,以含表示;粒度含量少于5%,则不参与命名。如含粉砂岩,砂质泥岩等

4 要描述沉积岩的层理类型。区分水平、斜交、交错、波状、透镜状层理类型。岩层的厚度(层系的厚度)要按单层厚分类观察记录,如厚层(2.00.5m)、中厚层(0.50.1m)、薄层(0.10.01m)。对于岩石中的结核,要观察、描述其形态大小和成分。

3条、煤层的地质观测

1 井筒、石门等穿层巷道所揭露的煤层,不论是否可采,均应按《矿井地质规程》的要求进行观测、描述。

2 沿煤层掘进的巷道(包括工作面切眼),其煤层观测点的间距,根据煤层的稳定程度分别为:稳定煤层大于50m小于100m;较稳定煤层大于25m小于50m;不稳定煤层大于10m小于25m;极不稳定煤层不大于10m..

3 对于稳定和较稳定煤层,煤厚或倾角变化较大时在两测点间必须增加观测点。

4 两观测点间有构造时必须测量其产状,并绘制两帮素描图,连续观测构造变化情况。

5 各煤层观测点的描述内容包括煤层结构、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岩性、媒质、煤层含水性等。存在构造煤的地点,应重点观测煤层中软分层的厚度及其特征。

6 当煤层变薄、分岔尖灭时应着重观测煤层的结构、煤质、厚度及煤岩层的接触关系、煤层顶底板的变化情况、围岩岩性特征等,为分析煤厚变化原因,预测变薄带、可采边界、分合区界积累资料。

7 煤层结构的观测应包括煤层的各个分层和夹矸层的层数、厚度、稳定性,夹矸的形态、岩性特征及其接触情况。对复杂结构的煤层,对各分层和厚度大于0.05m的较稳定的夹矸,均应进行分层丈量。

8 煤层厚度观测应遵守的规定:直接丈量煤层的真厚度;在不能直接丈量真厚度时,可丈量煤层的伪厚,再换算成真厚度。观测精度以米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对于分层开采的厚煤层,必须坚持探煤厚。

4第、断层的观测与描述。

1 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侧伏角。

2 断层带中断裂构造岩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充填物情况。

3 断层两盘煤岩层的产状要素,煤岩层的层位和岩性特征,断层旁侧的伴生小构造、煤岩层的牵引现象及断层的含水性。

4 断层间的相互切割关系,断层、褶曲组合特征,断层与煤层厚度变化的关系等。确定断层的位置及性质。

5 生产工作面的断层一般就每隔10~30米跟踪观察一次,生产需要时加密观察,观察方法与要求与一般的断层相同。

5第、陷落柱的观测与描述。

1 陷落柱的形状、大小、陷落角及位置

2 陷落柱与正常煤、岩层的接触关系,陷落柱周围煤、岩层的产状变化。

3 陷落柱内岩块的性质及充填物的密实程度、大小和层位时代,并与周边围岩进行层位对比,陷落柱体与围岩接触部位的充填物性质和特征。

4 观测陷落柱的含、导水性。

 

本文来自: 中国煤矿安全网 (www.)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fgbz/hybz/2010/0607/47233.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