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用天然植物叶开发保健品

 丁丑端阳 2011-07-22

利用天然植物叶开发保健品

天然植物叶类,作为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原料,其所具有的良好保健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当前,在国际上开发天然植物叶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各国都在利用天然植物叶开发保健品,下面介绍一下利用天然植物叶开发保健品的概况。
1
、杜仲叶
杜仲是中国特产树种,分布在中国西部、西南部,普遍栽培,偶有野生。杜仲是一种传统名贵滋补中药,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压、抗衰老的作用。中国古代很早就将杜仲作为药用,《神农本草经》及《本草纲目》对其药用均有详细记载。现代动物实验证明,杜仲的树皮和叶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成分,可促进人体的皮肤、骨骼、肌肉中的胶原蛋白的合成与分解,具有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衰退的功能,而且它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清除自由基、滋补强壮、降低血压、抗肿瘤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研制的杜仲保健品已广泛用于防治高血病、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痴呆症、关节疼痛、神经官能症等。
中国科学工作者采用秦岭南坡西段当年产杜仲叶,提取其有效成分,并进行化学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17种氨基酸及糖类、生物碱、黄酮类等11个项目的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从保健功能的角度出发,以杜仲叶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了具有抗疲劳功能的保健饮品。
日本科学家经研究证实,杜仲叶有镇静、安神、止痛、强精、分解胆固醇及中和脂肪、降压、利尿、促进新陈代谢等功效。据此,将其叶浸泡、清洗、榨取后经过精加工制成杜仲茶。其茶味道清香鲜美,色泽纯正浓郁,不仅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而且营养全面,有益于人体吸收利用,常饮可利胆、降压、促进新陈代谢、同时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由于该茶不含咖啡因,可于夜晚饮用,老少咸宜。
2
、银杏叶
银杏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树种,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开发利用蓬勃兴起。目前,从银杏叶中提取的银杏黄酮与银杏内酯已被确认为可防治动脉硬化、增加脑血管血流量、预防老年痴呆症以及提高人的认知能力等。中国近年来利用银杏叶开发出多项产品,如银杏叶片、银杏叶口服液、银杏茶等。
日本科学家采用独特的提取技术制成了几十种高品位的银杏精汁,并广泛添加于保健饮料、糖果、面包、点心、快餐食品中,不但食用时口感好,而且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3
、松叶
松叶一直入药使用,其提取物含有叶绿素、维生素AEK及钙、铁和多种酶。松叶含有的槲皮黄素有强化和保护心脏功能、防止脑中风、高血压等作用。由于松叶提取物有排除体内尼古丁的功效,故它常被加入特制的保健食品中供嗜烟者食用,效果明显。近年日本正在大力开发松叶。
4
、大麦嫩叶
从大麦嫩叶中可提取出麦涤素,并能加工成麦叶汁粉保健食品。麦涤素中含钾、镁、钙很高,其的所含的SOD酶对预防白血病化疗的副作用、胶原病、胰腺炎等疾病有一定疗效。此外,其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质可防止肥胖。日本开发制成的含有糊精、胡萝卜汁、酵母、高丽参等的大麦嫩叶食品,极受消费者欢迎。
5
、绞股蓝枝叶
绞股蓝枝叶中含有不少与人参相同的皂苷,有些含量还超过高丽参。经科学实验表明,它具有抗疲劳与抑制肿瘤的作用,此外,还有降血压、降血脂、防止胃溃疡、提高免疫力等疗效,枝叶晒干后可作茶饮,现已被中国开发成绞股蓝茶,上市已久。
6
、荠菜茎叶
荠菜是中国产有名的野菜,现已引入栽培。民间每年3月荠菜开花时,食其茎草,可治头昏,因其含有黄酮类物质,可用来治疗高血压。国外已有将其提取物制成丸片作为降压药的,平时可将其全草晒干作茶饮用,对降压有益。此外,水煎剂治疗乳糜尿或止血也有一定功效。荠菜值得开发。
7
、乌饭树叶
乌饭树之树叶浸汁渍米做成乌饭,闻来清香,吃来甘美,是江南百姓之美味主食。乌饭树汁中含有名贵的天然黑色素,对血液循环有调节作用,除做乌饭的原料之外,可晒干制茶或提取后作健康饮料。
8
、金银花叶
金银花为著名的药材,能清热解毒,自古入药,人所共知,如用金银花蕾蒸馏制得的金银花露,可除热去暑,小儿服后可去痱子;但其叶也功用非凡为常人所不知。金银花枝叶中含有较多的绿原酸与其花中的无异。如有口腔糜烂,可采用叶沸水泡茶饮,疗效甚佳。另外,如有痈疖、无名肿毒等症,可将金银花叶捣烂外敷,短期即可痊愈。依此可见,金银花叶同其花一样,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值得大力开发。
9
、柿叶
柿子解肺热,生津、凉血,柿蒂、柿霜亦为著名中药。柿的幼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山萘酚-3-葡萄糖甙,可将其制成柿叶茶,适合冠心病患者和老年人饮用;柿叶提取物可作止血剂,常用于内脏出血。中国已将柿及其叶为主要原料制成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营养液,内服可抗衰老、清除自由基、软化血管、降脂、降压、通便等;外用可治疗脚手癣、头面部湿疹及瘙痒症等。
10
、莲叶(荷叶)
莲的根茎(藕),花、蒂、蓬与其果实莲子俱药食同源,人所共知。其叶为荷,近年来,人们常用荷叶泡茶饮,可助减肥和降血压,因此,荷叶值得充分开发利用。

近期国际市场及日本市场畅销的保健食品

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保健品有了很大的市场。有些被人们认为平平常常的食品,在市场上一下子热销起来。可见,保健品开发的品种和机会很多,要看开发者是否发现和掌握。下面分别介绍一些近期国际市场及日本市场畅销的保健食品,以供有意开发者参考。
一、近期国际市场畅销的保健食品
1
、如下4种豆制品十分畅俏:
1)保健型豆制品:这类豆制品主要以豆类为原料,配以其它营养保健成分,如花生、芝麻、核桃、蔬菜等,其营养丰富,保健效果显著;
2)保鲜型豆制品:这类豆制品主要在包装上创新,既方便消费者购买,又不易变质,能保持豆制品的特有风味;
3)风味型豆制品:如肉馅豆腐饼、香油豆饼、夹心水果饼等,口感松软,味道独特;
4)休闲型豆制品:这类豆制品分小食品和饮料两类。小食品有豆条、豆制品饼、豆制面包等,饮料有豆浆、豆奶、豆酸奶、豆冰棒等。
2
、人生果:海南省淮滨县蔬菜开发办引进的新型高蛋白植物人生果,被有关科技开发人士认定“很可能成为21世纪新兴绿色食品产业”。该果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北麓的一种希有珍贵草本植物,1995年经中国农科院从南美引种并获成功,它营养丰富,是当今畅销美国、日本、香港、澳洲的营养型保健食品,其市场前景可观,潜在的经济价值巨大。
3
、保健醋:保宁保健醋由中国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独家生产。并已形成了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食醋生产基地。目前,新技术、新设备赋于保宁醋这一传统精华食品以新的活力。目前,保宁醋年产3万吨,并以调味型、保健型、饮料型三大系列20多个品种供应市场。销售市场覆盖四川,延伸重庆、湖北、湖南、陕西、云南、贵州等省市,名列全国37家食醋企业产量第7位。保宁醋系列产品不仅在国内占有相当份额的市场,同时随川菜配套出口远销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1998年起批量出口日本,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4
、营养羹:当前,羹类食品已被列入联合国卫生保健行业的推荐食品之一。近年来,欧美一些国家和日本抢先开发生产出多种系列的羹类食品,相继打入国际市场。目前,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厂商争先涉足羹类食品市场,并已形成很高的品牌效应。研究证实,特色羹粥对人体滋补效果好,且花色多、口味好、易吸收,生产开发技术难度相对不高,是一种物美价廉的现代生活保健品。同时,羹类原料丰富,有蔬菜类、粮食类、肉食类、野味类及昆虫类等等。如中国山东省某药用动物研究所近期开发的蜘蛛羹、方便蛇羹、蝉羹、蚂蚁羹、蝎子羹等刚一投放市场便引起国内外许多客商的注意,订货单不断。由此看来,羹类食品市场广有前景,有眼光的企业和厂家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开发品质优良、价格合理的名牌产品,必可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二、近期日本市场畅销的保健食品
1
、魔芋系列食品:中国昆明健晶食品有限公司以魔芋为原料,采用日本技术生产的魔芋系列食品旺销日本,今年一季度已出口310吨,价值2316万元。去年,该企业共向日本出口魔芋食品1090万吨,创汇达8000日元。
2
、香菇:中国辽宁省健昌县栽培出产的香菇走俏国内外市场。目前,该县与日本已正式签订了三年合同,每年出口香菇1000吨。该县的香菇生产已形成技术培训、菌种生产、栽培环节、产品出口一条龙。从今年4月起,每隔10天往日本发运4吨香菇。据悉,新加坡在中国的代理商也与该县达成了香菇出口的协议。
3
、苹果酒:日本厂商利用苹果研究成酒精度较低而又含丰富果汁的苹果酒“西尔德”。它是一种汽水饮料,制法是将苹果榨汁,加入酵母发酵,不加水不加热,使苹果中的糖分自然变成酒精和碳酸气。苹果酒含有丰富的钾,可预防高血压。它还具有其它红酒的特点,可养颜美容。该酒19987月在日本市场推出后,深受中、青年人的欢迎
4
、健康醋:日本近期推出一种健康醋系列产品,它包括苹果醋和生梅醋等,除可用作食物佐料外,,还可添加适当比例的冷开水,作为美味可口的饮料饮用。这种于19991月开发的具有保健功能的健康食品在市场上正日益受到中老年人的欢迎。
5
、香醋保健胶囊:日本雅自雅公司将中国镇江香醋加以浓缩,装入胶囊,制成一种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服用的滋养食品。雅自雅公司的胶囊香醋已经在日本上市,且销路不错,颇受消费者的欢迎。
6
、乌贼墨食品:乌贼墨食品走俏日本。在日本市场上出现的含乌贼墨的面包、面条和面食调味汁十分畅销,其销量相当惊人。后来陆续上市的乌贼墨食品还有香肠和凉粉等。
7
、原产自中国的乌骨鸡:原产自中国的乌骨鸡在日本大受欢迎,尤其是乌骨鸡蛋,因其营养特别丰富,价格比普通鸡蛋贵得多。原产自中国的乌骨鸡肉中脂肪少,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尤其对人病后补身有益。乌骨鸡已成了东京农业生产的一项新行业,建立了专门的乌骨鸡饲养场。
8
、其它:此外,在日本市场上畅销的保健食品还有胡萝卜食品、天然蔬菜脆片(南瓜、大蒜、菜豆、金针菜所制成)桑叶食品、罗汉果食品、杜仲饮料和杜仲蛋、鱼眼等,这些以前已做过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减肥药“让你酷”的不良反应

近来中国台湾流行一种名为“让你酷”的减肥药,经研究后得知,该减肥药会影响油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往往会使皮肤变粗变黑,而且发质也会变差。该药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在人体内减少油脂的吸收,以达到减肥的目的,而这种情形往往就会使得人体内的油溶性维生素无法藉由油脂而达到吸收的目的,而体内如果没有油溶性维生素ADKE等,则体表的皮肤就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滋润,因而皮肤的粗糙是必然的。而且,人体内在缺乏上述几种油溶性维生素时,会产生许多疾病。缺乏维生素A时,会出现细胞生长受阻的情形,眼睛干燥、生殖能力下降、夜盲、眼干、视力不正常、骨骼发育不良等症都可能发生,与皮肤有关的则是皮肤干燥或角化,皮肤会有颗粒突起或是毛囊性的角化症。缺乏维生素D时,会患佝偻症,也会影响钙质的吸收,而缺乏钙质时,除了骨质疏松之外,还会变得焦燥、不安、记忆力减退,间接影响脑部功能。维生素E缺乏时,人容易衰老,因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防止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等作用,是专门防止老化的维生素。维生素K缺乏时则会延长血液凝固的时间,容易出血。服用该减肥药后,往往会影响肠道的吸收能力,而且会改变肠道的自然生态,所以极易造成肠道出血。由上可知,减肥药“让你酷”是有不小副作用的,欲服用者须谨慎。另外,也应引起减肥药研制者的警惕,在开发减肥药时,一定要搞清其作用机制,同时了解其药性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从而杜绝它们,才能开发出安全、可靠且有效的减肥药物。

 

中药药性及复方的研究

叶祖光 周超凡

近年来中药理论研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多学科相互合作和较多地引进现代科学的新概念、新思路、新技术;二是在研究中重视用中医药理论指导试验工作,同时又努力用国际上所接受的现代科学语言来解释中药理论。因此,使得中药研究水平明显提高。

一、中药药性的研究

1.中药的药理活性:在对辛温(热)药的研究中,结果表明,抗胃溃疡和抗腹泻是辛温(热)合归脾胃经中药的药效谱中的一项共同的药理活性。在寒、热性药的研究中发现,温热药能明显地提高吗啡依赖性大鼠的SOD活性,而寒凉药对SOD活性增加作用不甚明显,但寒凉药能显著地降低各组织的MDA含量、而温热药则无此作用,寒、热性药复方配伍对SODMDA均有明显的作用。这提示在临床治疗吗啡依赖性病人时应注意寒、温热药配伍使用。对健脑中药的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健脑中药的性味特征是以甘为主,苦辛辅之;或以温为主,寒平辅之,其归经为四脏并重,胃肾辅之,其药理作用是活血化瘀为主,安神健脾次之,清热祛痰止痛辅之。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当归具有双相调节作用,这与其“能升能降”的药性有关。

2.中药药性与化学成分:在研究中注意从化学角度揭示中药药性中的化学物质基础。在中药药性物质基础��中药药性与无机元素的关系之研究中,发现寒凉药中铁的含量明显高于温热药,而锰的含量显著地低于温热药,因而推论,寒凉药的寒凉效应可能是通过其中高含量的铁加快热能消耗。低含量的锰则抑制机体热能的产生这两方面来实现的,而温热药(高锰、低铁)的温热药效可能是借其高含量的锰来增强线粒体的功能,加速细胞生物氧化、释放更多能量而实现的。平性药无机元素含量一个主要特点是钾含量显著低于寒凉药和温热药,该项研究的结论为铁主寒、锰主热、钾主平。有人对寒凉药和温热药的化学成分特点进行了总结:寒凉药主要为挥发油、生物碱、卤素及其盐类、重金属和蒽醌类等。其相应的药理活性是减弱机体生理功能,同时也减弱机体对病原刺激的反应能力,而温热药含有某种生物活性物质,因而能增强机体的生理功能。苦味药的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苦味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甙类及苦味质三大类。其中苦味质与生物碱是构成苦味感的基本来源。从药理活性角度分析、抗菌消炎的化学物质基础多是生物碱,心血管活性来源于甙类。除了上述实验研究之外,尚有许多有关中药药性的文献考证工作,例如对甘草的文献考证发现,甘草不仅具有“调和”之药性,而且其本身在许多方剂中是起着重要药效作用的一味主药。不仅对植物中药的药性,而且对矿物药和有毒虫药的药性进行了文献研究。

此外有人对中药归经实验研究方法学进行了总结:①中药有效成分和微量元素体内分布观测法;②药效与归经的关系研究法;③归经与环核苷酸关系的观测法。

总之,上述中药药性的研究提示,性、味、归经相同的中药多具有基本相同的药效谱,甚至在化学成分方面也有雷同之处,换言之,中药的药效谱乃至化学成分也应成为中药药性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药药性具体化、科学化。

二、中药复方和治法的药理学研究

l.中药复方拆方研究:这类拆方研究有:(1)证明经典中药复方中各单味药的重要性及其配伍比例的合理性。如防己黄芪汤的免疫调节作用,真武汤的强心利尿作用,补中益气汤的免疫调节作用,补阳还五汤的降血脂作用等,所有这些中药复方拆方的研究均证明中药原组方的药理活性最强,原组方明显优于其加减方。(2)按治法进行拆方分析研究,在对补阳还五汤拆方分析中,由于该方主要由补气与活血两类中药所组成,故而重点研究补气药和活血药的配伍关系。结果表明,在对实验性脑缺血损伤的治疗中,补阳还五汤中活血药所起的治疗作用强于补气药。六味地黄汤由“三补”和“三泻”两类中药所组成,在其拆方研究中发现,方中“三补”药方对巨噬细胞功能增强作用优于“三泻”药方,并且证明“三补”和“三泻”二药方配伍具有协同作用。

2.药理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在药理学研究中尽量采用符合中医“证”的动物模型进行试验。在心气阴两虚型心律失常动物模型上证明了参葛胶囊在临床上治疗心气阴两虚型心律失常的功效;在肾阳虚大鼠动物模型上研究中药复方利尿灵的利尿作用;在阴虚动物模型上研究麦味地黄丸免疫增强作用。这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药复方的方法优于那种简单地移用研究西药的动物病理模型去研究中药复方的模式。

3.治法的药理学研究:在大鼠湿困模型上研究藿香、佩兰、厚朴、苍术、白豆蔻、草豆蔻、草果、砂仁等芳香化湿药的开胃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这些芳香化湿药对胃消化功能的多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活血化瘀中药不仅对心血管系统具有药理活性,而且也可用于慢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在对活血化瘀方(由丹参、赤芍、川芎、莪术所组成)的研究中发现,该方药能防治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这是由于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器官血流量、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等作用所致。在活血化瘀药和补肾健脾药的比较研究中,活血化瘀药降血脂作用明显优于补肾健脾药,而补肾健脾药的抗自由基作用优于活血化瘀药。在比较研究温阳药和补气药对虚寒证大鼠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研究中,温阳药附子、干姜复方和补气药党参、黄芪复方均能兴奋交感神经内分泌系统,只是后者作用快而不持久,前者作用缓而持久。因而在虚寒证治疗中,应结合使用温阳和补气药以提高治疗效果。由于在肾本质研究中发现肾阳虚证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HPAP)轴的调节功能紊乱有关,所以比较研究了补肾药右归饮、健脾药四君子汤和活血药桃红四物汤对HPAT轴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补肾药右归饮可增加CRFmRNA表达,并保护HPAT轴免受外源性皮质酮的抑制,健脾药四君子汤对免疫系统有直接促进作用;而活血药对HPAT无任何影响。中医治法的研究将会有助于阐明中医治法的科学内涵和中医组方用药的一些规律性特点,并对中医临床用药组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建立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方法: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建立为解决中药复方乃至单味药体外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其最大优点是与体内试验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它不仅能反映药物中被吸收部分的直接作用,而且也能反映药物成分在体内中间代谢的间接作用。然而目前的血清药理学方法需要规范化,例如在制备含药血清时动物种类的选择,给药剂量的选定以及取血时间等均需要进行方法学的研究,使之标准化,从而使试验结果更贴近中医临床实际情况。已有学者提出一个参考公式来计算给药剂量:给药剂量=临床常用量×动物等效剂量系数(按体表面积)×培养基内稀释倍数。该公式考虑到临床实际用量、给药动物与人的剂量换算关系,以及在实际操作中被稀释的倍数等三个因素,因此用该公式计算给药剂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此外在动物种类的选择方面也应引起重视,选择食草动物家兔做为制备含药血清的受体动物是否恰当?哪些动物更合适?这些问题尚须进一步研究定论。

5.中药复方的临床研究:这表现在将临床药理学研究和实验药理学研究相结合,疗效评估指标的客观化,以及采用盲法进行临床研究。此外,中药复方临床研究中一个普遍特点是将西医的病和中医的“证”结合起来做为疗效评估的标准,例如益气免疫冲剂冶疗慢性肾炎--气虚水肿证的疗效研究;柴连口服液治疗感冒--风寒证或风寒挟湿证的临床研究;血压健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一气虚痰浊型105例临床研究;这些中药复方临床药理学研究均是病(西医)和“证”(中医)的结合。与中药实验药理学研究比较,这些临床药理学研究更接近中医药理论。由于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上加强了科学性,所以中药复方临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为今后研制开发中药新药奠定了可信的临床药效学基础。

三、中药研究的动向及存在的问题

在非临床实验药理学研究中,急需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动物病理模型、尽管目前对已有“证”的动物模型尚有争议,但应当积极探索,使之日臻完善。事实上,只有方法学有了长足进展,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才可能有所突破,才能摆脱用研究西医西药的动物模型和方法学来研究中医药的这种不协调局面。

应当加强中药理论的基础研究,应当组织各学科的人力攻关,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深层次地研究中药多种化学成分协同作用于多靶点的整体作用机理,在化学上研究中药尤其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以及深入研究中药药性理论,以期在药理学和化学等方面科学地阐明中药药性理论。

在中药临床药理学研究中,应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重复性,在临床疗效评估研究中,要尽量采用国际上常用的双盲法、安慰剂、阳性药对照、指标客观化以及严格控制等措施,以增加中药临床研究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目前我国的中医临床部门已建立了两个符合GCP标准的临床基地,应当在更多的中医临床单位大力推行GCP国际标准.全面地提高我国中药临床药理学的研究水平。

应当重视常用中药的毒理学和有毒中药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存在有认识上的误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然而,国际上接二连三地出现中药毒副作用的报道,以及中药出口因重金属、有毒矿物药或农药残留量超标而受阻的事实说明,必须重视中药毒理学研究,确保人民用药的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药在基础理论上和临床实践上均得到发展。

中国研制成功重症高血压治疗药物“利喜定”

被列为中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的国家级四类新药--利喜定(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已由中国西安利君制药股份公司研发成功。该药是目前中国国内治疗重症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和控制围手术期高血压的理想药物。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决定其起效快、降压平稳、使用方便,特别是具有其它同类药物无可比拟的双重降压作用的特点。同时,它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治疗药物给药剂量难以掌握、副作用较大的问题。该药的研制成功及开发利用填补了国内空白,将完全替代进口同类药物,成功缓解临床对急救性、控制性注射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急需。该药及其原料已于20003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不久将投入市场。

 

印度植物药的研究开发及市场概况

近年来,世界上发达国家将研究开发的重点移到天然药用植物上,植物药正日益受到各国科学家的瞩目。过去10年以来,以植物制剂为主体的天然药物开始在西方国家走俏。如美国,在1999年植物性治疗剂(不含植物保健品)的销售总额已达43亿美元,其年增长率高达20-22%。据悉,去年美国市场上最畅销的天然药物为:金丝桃素(4500万美元)、银杏制剂(4000万美元)、松果菊(3800万美元),缬草(2000万美元),卡瓦根(1950万美元)。实际上,除发达国家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利用本国的植物药资源开发研制新药,推动出口,开拓国外植物药市场,发展本国的经济。下面介绍印度关于天然药用植物的研究开发及市场概况。

一、印度药物R&D中的药用植物介绍

在印度的传统草药医学中有近2000种药用植物,这还不包括数千种复方制剂。所有这些均已收入印度药草药典内,其第一部分已由印度医药药典委员会出版。印度药草药典中收载的许多传统药草药物目前正在商业开发中。其中150种在进行临床评价,下面介绍最突出的几种:

1Gugulipid是从穆库尔没药(Commiphora kukul)衍生的一种油树胶脂(oleogum resin),它长期被处方用于治疗关节炎和降血胆固醇。现已被转让给印度的Cipla公司和法国的Arko Pharma Laboratories公司。它的疗效与氯贝丁酯(clofibbrate)相当,但耐受性更好。

2、印度乳香(Boswellia serrata),从这种植物可得到一种有抗炎作用的含油树脂(oleo-resin)。它已被转让给Gufic Pharma公司以商品名Sallaki出售。此化合物再进一步加工生成乳酸香(boswellic acids),它对关节炎治疗有效,计划进行1期临床试验。

3Picrorrhiza kurroa亦称‘Kutki’,用于肝不适症。经标准化的部分含从植物分离的iridioid glycoside,其保肝作用获海外专利。1期和2期临床试验已取得成功。

4、假马齿苋(Bacopa monnieri)也称为‘Brahmi’是一种神经补剂。印度的中央药物研究院确定其记忆增强性质是由于皂草甙 Bacosiddes AB作用。Bacosides的提取和标准化技术已转让给在印度南部的Velvette International Pharma公司。纯的皂草甙在2期临床试验中。

5Isaptent来自Psyllium(isapgol)的种子壳。正由Unichem Laborattories公司(Mumbai,印度)以商品名Dilex C开发用作子宫扩张药。

6Consap是一种用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soap-nut)配方的避孕霜剂。对其杀精子活性的3期临床试验已成功完成。

7、治疗帕金森病的植物药制剂,是由一种豆属植物发痒豆(Mucuna pruriens,Cowhage)种子派生的印度药草制剂,它不久前得到美国FDA的新药临床申请(IND)批准,用作帕金森病的第一个植物治疗药。它含有一种天然存在的左旋多巴(L-DOPAL-二羟基苯丙氨酸)。这种制剂在印度已生产和销售(商品名为Zandopa)。该制剂是印度第一个被批准IND的植物药产品,生产商为此花费了约200万美元,而一个典型的药物发现通常需要投入1-2.5亿美元。估计此制剂在2-3年内再花费仅300万美元便有可能获得新药上市批准(NDA)。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左旋多巴。此外,它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高于合成品。在临床试验中,一半以上的病人在平均剂量下所有症状便都得到明显改善,较之合成左旋多巴、抗胆碱能药、多巴胺激动药等更好,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二、印度努力开拓植物药的国际市场

目前印度政府发出警告说,印度正在失去它的草药出口市场,而中国每年从中国出口可赚取50亿美元,印度的总出口营业额比之小50倍之多。当前,印度占世界草药市场的份额仅为1.5%,印度医药和顺势疗法的总市场规模在10亿美元左右。

为此,印度政府在发展印度传统医药体系(如草药疗法、瑜伽、自然疗法等)的同时,也十分注意数十亿美元规模的替换治疗市场。WHO估计,在发展中国家约有80%的人口仍然依赖传统医药(大部分是植物药产品)。目前,国际传统医药产品市场的规模约为620美元,到2050年可能达到5000亿美元。

印度政府的医药部负责人说,今年印度传统医药体系的预算已经翻了一番。除了加强基础设施外,这个部正在大力推动研究与开发、改善质量控制和产品检验,以扩大其市场可接受性。产品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对于产品市场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印度政府的这种努力已经开始取得成果。一种印度医药沿用多年的草药避孕药Pippaliyade Vati已进入了2期临床试验。

一种称之为Vigorous的“克隆伟哥”的印度草药产品已在国内外市场畅销。根据Unani体系的几种药物已提出了专利申请,它们对治疗白斑病、肝炎和丝虫病有效。

印度政府计划到2010年,印度传统医药的出口额至少要达到中国现时出口水平的一半。印度专家认为,经过有效和持久的努力,印度传统医药出口将和计算机软件出口一样盈利。

上文介绍的这些天然的替换药物有可能最终成为许多传统药物产品的成本效益性替代物。印度是一个农业国。由于其农业丰富的多样性,拥有大量的植物药资源,因此该国植物药的开发广有前景,吸引了国外投资者的注意。

 

国际市场上表现活跃的药物

医药保健类商品是世界贸易量增长最快的5类产品之一,其包含科技含量的特征使它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据分析,在目前的国际市场上,以下几类药物表现活跃:

1、天然植物提取物依然热门,如紫彬醇、茶多酚、麦绿素等,以及从葡萄籽、问荆草、白柳皮、水飞蓟、番泻叶、银杏叶等植物中提取的提取物;另外,传统中成药材如人参、当归、甘草、黄芪、枳实、罗汉果、生姜、穿心莲和葛根等也很受欢迎,除饮片外还以提取物的形式出售。

2、名优中成药出口势头看好,如天津乐仁堂中药厂改丸剂为片剂的“乌鸡白凤片”受到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客商的关注。某些科技含量低的大吨位西药原料行情已步入低谷,外销难以成交,业内人士预测,今冬明春可望回升。

3、生物工程药物表现活跃,如用发酵工程生产的某些驱虫抗菌素、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一直受到各国客商的欢迎;目前市场上柠檬酸供不应求,蛋氨酸货源不足,维生素C市场稳中看好,青霉素工业市况依然低迷。

 

中国中药可开发资源品种及功用介绍

近年来,利用天然药物资源开发治疗各种疾病的新药方兴未艾,但是利用真菌开发抗肿瘤药物及利用天然药物资源开发抗辐射药物却较为少见,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一、抗肿瘤药用真菌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当前,全世界肿瘤发病率位居第二,仅次于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由于抗肿瘤的化学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坏正常细胞,因而引起许多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近年来,在利用化学药物治疗肿瘤的同时,人们也在不断地从天然产物中寻找预防和治疗肿瘤的物质,以期减少化学药物治疗带给患者的痛苦。目前,药用真菌引起国内外医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从药用真菌中筛选抗肿瘤药物是一条可行之路。在中国统传药用及试验有药效的真菌达380多种,分属50科。目前,经筛选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用真菌有250多种,隶属35科。下面介绍一些中国的抗肿瘤药用真菌及其功用。

1、灵芝:灵芝具有扶正固本作用。灵芝子实体和菌丝体作为抗肿瘤药物,已得到广泛应用。实验证明,灵芝水提物及多糖蛋白,可抑制小鼠肉瘤S-180,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DNA的合成。灵芝提取物的乙醇沉淀物可增加肿瘤移植小鼠的寿命,具有抗肿瘤作用同时具有增效和协同作用。

2、云芝:云芝是一种木生真菌。民间流传用云芝子实体治疗恶性肿瘤及肝炎的验方。近年发现可治疗白血病、淋巴肉瘤、胃癌、乳腺癌、肝癌、肺癌等。从云芝菌丝体中分离的PSP对裸鼠人肺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云芝肝泰即云芝干燥子实体的粗提取物加适量蔗糖制成的冲剂,对治疗乙型肝炎有效,对原发性肝癌等恶性肿瘤亦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3、香菇:香菇子实体的热水提取物经进一步分离提取获得香菇多糖。香菇多糖除能明显抑制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外,还对原发性自身癌的生长有强抑制作用,有阻断化学及病毒致癌的作用。对于不能手术或再发性胃癌患者,与氟脲嘧啶并用,可延长生存期。

4、银耳:研究发现腹腔注射银耳多糖能明显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生长,还能显著抑制

腹水癌细胞DNA合成速率。腹腔注射银耳孢子多糖、银耳孢子发酵液均能抑制小鼠肉瘤S-180生长。

5、茯苓:茯苓主治食管癌、卵巢癌、肝癌、膀胱癌等恶性肿瘤,常与其它药配伍使用。茯苓中的茯苓聚糖经人工转化后变成茯苓多糖,对小白鼠肉瘤S180抑制率高达96%以上。经转化的羧甲基茯苓多糖制成注射液,试用于临床,配合钴60射线治疗鼻咽癌,配合化学治疗胃癌等肿瘤病人,取得协同疗效。

6、猪苓:猪苓是传统应用药物。从猪苓菌核中分离出的猪苓多糖能抑制肺癌Lewis自发转移。对小鼠肉瘤S-180抑制率为70%。猪苓多糖制成多糖注射液,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及原发性肺癌、肝癌及子宫颈癌辅助治疗。猪苓多糖注射液与喃氟啶片配用能明显提高喃氟啶对小鼠肿瘤S-180Lewis等的抑制率。

7、灰树花:灰树花子实体的热水提取物是溶于水的多糖和蛋白多糖,可抑制小鼠肉瘤S-180和小鼠艾氏癌,与抗癌药环磷酰胺合并使用时抑制率可提高至95%。以灰树花子实体为原料提取的多糖,被研制成保力生胶囊,临床试用于肿瘤病人,可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增加食欲;显著拮抗常规化疗和放疗引起的免疫功能降低;使血液学指标改善,白细胞升高。

二、抗辐射天然药物的利用与开发

随着科学技术及人们生活的现代化,环境污染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在治疗肿瘤疾病的放化疗过程中,一些药物对人类有相当严重的辐射作用;还有一些职业性的工作也带有辐射作用;另外,计算机及移动电话等现代化设施的使用也对人体的健康威害相当大,因此研究开发抗辐射药物,是非常重要的。天然药物与化学药物相比,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且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天然药物的资源极其丰富,如果从天然药物中开发抗辐射药物,将会给人类寻找抗辐射药物开辟新的道路。下面介绍一下中国的一些抗辐射的天然药物及其功用。

1、猪苓多糖:猪苓多糖可使因受辐射损伤的大鼠的有核细胞数、脾指数及NK细胞活性有明显提高。

2、瓦茸多糖:瓦茸多糖对因辐射所导至的小鼠脾脏损伤具有显著的修复作用,并可提早恢复辐射对脾脏功能的抑制作用

3、芦笋:芦笋通过对骨随干细胞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对放化疗造成的白细胞下降有一定的促进恢复作用,从而减少辐射对机体造血系统的损伤。

4、参芪注射液:参芪注射液有减轻辐射对白细胞杀伤的作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放疗对多种免疫功能的损伤。

5、活血化瘀中药:一些活血化瘀中药如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等能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静脉窦的修复,明显增加骨髓微血管数、扩张其微血管面积,同时使骨髓(PQ)氧分压提高,促进骨髓供氧。

6、鳖甲提取物:鳖甲提取物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辐射损伤之功效。

7、高山红景天及红景天素:高山红景天能提高照射后小鼠的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改善胸腺、脾指数,明显提高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指标。红景天素可抑制过氧化脂质的形成。

8、螺旋藻:螺旋藻通过对增强机体免疫及放疗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而发挥其辐射防护作用。

9、人参蜂王浆口服液:人参蜂王浆口服液可通过保护和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力、消除自由基、阻断和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从而减轻辐射损伤。

10、牛磺酸:牛磺酸可有效地清除辐射损伤产生的氧自由基,抑制组织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

11、黄芪总黄酮:黄芪总黄酮可有效地减少丙二醛的生成,因而可清除辐射损伤产生的自由基。

12、黑降丹:中药黑降丹对放射性皮肤粘膜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13、刺五加:刺五加有抗诱变剂的致突变作用。

14、大豆皂甙:大豆皂苷对电离辐射诱发的细胞遗传学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15、一些中药复方:一些中药复方如天黄汤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有免疫保护作用,并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加味四君子汤1号和2号对小鼠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均有改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