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并读 2011-07-22

一.   洞察
中国诗人非常喜欢从窗中览景,
“云生天地间,风出窗户里”(郭璞);
“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树”(谢眺);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沈诠期);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苏轼):
“向来万里急,今在一窗间”(陈与义)
这种内外通流,小中见大,移远就近,由近知远的写法,充分表现了人的空间意识。《老子》里不是说过“不出户,知天天;不窥牖,见天道”吗?由此生发开去,一本好书,一个好的空间,对于读书人来讲,就是一扇览景之窗,翻开扉页,你便推开了那扇与世界沟通的窗。
美的空间,犹如一座精美的精神花园。推门而入,就会发现一个丰富多彩,到处闪烁着智慧之光的世界。总会使你发现许多出人意料的智慧之果,让你掩卷长思,思承千载。如千年老窖,迷醉了多少代相通的渴望,如线装书中绝版的装帧,让我们从这些泛黄的古籍中嗅到千年的墨香。这样的探寻之路,或通向深沉,或通向高尚,或直通玄妙幽静,从而获得洞察的能力。


二        超越
超越别人难,超越自我更难!
人的一生,转瞬即逝,总有一些人如高山一般令人永远的仰望,总有一些人的精神如大地一般永久的留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是启明星,指引人们走向正确的方向,国隔岸的灯火,引领人们在黑暗中摸索。
那些希望脱离人世痛苦,超然物外的先哲们,前扑后继,寻求出路,儒曰天命,释曰苦集灭道,道曰自然。不论如何叙说,总是要人切身努力,体悟生命的奥秘,从奥秘处蓦然回首往事,然后获得释然开朗的自由超脱。
人之所以刻苦,在于追求;之所以沉默,在于思考;之所以孤独,在于超越!而最最重要的要经受时间和意志的磨练。而理想就在远方或明或暗.似一盏灯,在前方闪烁...而最宝贵的是你探索的过程,当你达到某一地点时猛然间回望来路的一刹那,你的眼前豁然开朗,如醍醐灌顶,有一中从肉体到灵魂都焕然一新清爽自然的美妙感觉,你自己也可以象那些智者贤人一样,大彻大悟而欣喜不已....




三     求索哲学大师冯友兰晚年曾书写张载的四句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又在后面加了一句:“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如果说张载的话一语道尽了古今仁人志士的追慕境界,那么冯先生的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则更令人感动。正是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才造就了我们今天不朽的文化伟绩。
让我们一起随着先哲们的隽语,打开发现美感受美的心灵之窗,开启欣赏美创造美的智慧之门,感受美的魅力,探索美的奥秘和真谛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