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简介(五)——黄牛

 老玉米棒 2011-07-23
 
 
 
                                           中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简介(五)——黄牛
     
     
       
     1、秦川牛
    
     产地(或分布):陕西省关中地区,分布于关中平原27个县市。
    
     数量:1988年约为60万头。
    
     主要特性:毛色分紫红、红、黄三种,公牛头较大,颈短粗,垂皮发达,鬐甲高而宽,母牛头清秀,颈厚薄适中,鬐甲较低而薄,角短而钝,多向外下方或向后稍弯。母牛角长10厘米,公牛角长14.5厘米。初生体高公牛为66.7厘米,母牛为64厘米,成年母牛体高为130.3厘米,体重为381.3千克,公牛为141.5厘米,体重为594.5千克。公牛最大挽力为475.5千克,阉牛为333.6千克,母牛为281.2千克。肥育期公牛日增重为0.7千克,母牛为0.55千克,阉牛为0.59千克。平均屠宰率为58.3%,净肉率为50.5%,胴体产肉率为86.9%,骨肉比1:6.1,肉脂比为6.5:1,眼肌面积为97 平方厘米,瘦肉率为76 %。泌乳期7个月,泌乳量为715 .8千克,日产乳3.2千克,乳脂率为4.7%,公牛12月龄性成熟,2岁使用;母牛2岁配种,1胎1犊。
    
    
    
     2、南阳牛
    
     产地(或分布):南阳市、南阳县、唐河、邓州市等地为中心产区。
    
     数量:1982年约为80多万头。
    
     主要特性:体质结实,肌肉发达,皮薄毛细,鬐甲较高,公牛肩峰高8~9厘米,角以萝卜角为主。毛色有黄、红、黄白三种。成年体高公牛为144.9厘米,母牛为126.3厘米,体重公牛为647.9千克,母牛为411.9千克,最大挽力公牛为398.6千克,阉牛为348.3千克,母牛为275.1千克。经一般肥育,1.5岁平均体重为441.7千克,日增重为813克,屠宰率为55 .6%,净肉率为46 .6%,眼肌面积为95.3平方厘米,肉色鲜红,大理石纹。母牛性成熟早,一岁即能配种怀胎。繁殖率为66~85%,成活率为85~95%。
    
    
    
     3、鲁西牛
    
     产地(或分布):山东省西南部的菏泽、济宁两市。
    
     数量:1988年约40万头。
    
     主要特性:体躯结构匀称,细致紧凑。被毛从浅黄到红棕,以黄为主,多数有完全或不完全三粉(眼圈、口轮、腹下与四肢内侧色淡)。公牛多平角或龙门角,母牛以龙门角较多。公牛肩峰高而宽厚,胸深而宽,体躯呈前高后低型。母牛鬐甲较低平,背腰短平直。尾细长。根据体型分高辕型和抓地虎、中间型。成年体高公牛为146.3厘米,母牛为123.6厘米,体重公牛为644.4千克,母牛为365.6千克。体长指数110左右,体成熟较晚。一周岁公母体重为238千克,体高为111.1厘米,平均最大挽力为229.3千克,肥育期日增重为610克,18月龄屠宰率为57 .3%,净肉率为49 %,骨肉比1:6.1,脂肉比1:42.3,眼肌面积为89.1平方厘米;成年牛屠宰率为58 .1%,净肉率为50.7%,骨肉比1:6.9,脂肉比1:37.1,眼肌面积为94 .2平方厘米。母牛性成熟早,一般10-12月龄开始发情,1.5-2周岁初配。
    
    
    
     4、晋南牛
    
     产地(或分布):山西运城市和临汾市诸县。
    
     数量:1981年约30万头。
    
     主要特性:体型高大结实,毛色以枣红为主。公牛头中等长,额宽,顺风角,颈较粗短,垂皮较发达,前胸宽阔;母牛头清秀,乳头较细小。成年公牛体高为138.7厘米,体重为607.4千克;母牛分别为117.4厘米和339.4千克。最大行进间挽力,公牛为275千克,母牛为216千克。成年牛屠宰率为52.3%,净肉率为43.4%。泌乳期7~9个月,泌乳量745 .1千克,乳脂率为5.5~6.1%。母牛9~10月龄开始发情,2岁开始配种,终生产犊7~9头。
    
    
    
     5、渤海黑牛
    
     产地(或分布):山东省滨州市。
    
     数量:1988年2万余头。
    
     主要特性: 低身广躯,胸围大,身筒较长,全身被毛,鼻镜、蹄皆呈黑色,角细短。初生公犊为20.3千克,母犊为17千克,成年体重公牛为426.3千克,母牛为298.3千克。体高公牛为129.6厘米,母牛为116.6厘米。屠宰率:公牛为53.1%,净肉率为45.4%,骨肉比1:5.9;阉牛分别为50.1%、41.3%和1:4.7。公牛10~12月龄性成熟,母牛8~10月龄性成熟。母牛多在1.5岁初配,一年一胎。
    
    
    
     6、郏县红牛
    
     产地(或分布):分布于河南省郏县、宝丰等地。
    
     数量:1982年为3万余头。
    
     主要特性:毛色有红、浅红及紫红,以红色为主。体格中等,体质结实,骨胳粗壮体躯较长。垂皮发达,肩峰稍隆起,尻稍斜,四肢粗壮,蹄圆大结实。公牛鬐甲宽厚,母牛乳房发育较好,腹部充实。成年公牛体高为126.1厘米,体重为425千克,母牛分别为121.2厘米和364.6千克。最大挽力公牛为405.6千克,母牛为322 .9千克。未经肥育成年牛屠宰率为51.5%,净肉率为40.9%,眼肌面积为69 平方厘米,骨肉比1:5 .1。公牛1岁达到性成熟,母2岁开始配种,繁殖年限为12~13年。
    
    
    
     7、冀南牛
    
     产地(或分布):河北省南部地区。
    
     数量:1980年约5万余头。
    
     主要特性:体格中等,体质结实紧凑,背腰较平直,尻部稍倾斜,四肢粗壮。毛色以红、黄二色为多。公牛肩峰较高,垂皮发达,以横角和上向内曲角为主;母牛无肩峰,垂皮中等,以前向角、下向内曲角及横向角为主。成年公牛体高为127.8厘米,母牛为115.2厘米;体重公牛为396.2千克,母牛为310.2千克,阉牛为383.6千克。最大挽力公牛为252千克,母牛为151.7千克,阉牛为253.4千克。性成熟早,母牛7~8月龄发情,公母2岁初配。利用年限公牛为10~12年,母牛为14年。
    
    
    
     8、平陆山地牛
    
     产地(或分布):山西省平陆县、夏县。
    
     数量:1982年约1~1.4万头。
    
     主要特性:毛色以黄、红为最多。角中等长、向前上方弯曲。胸部发达,后躯发育良好。四肢较短,端正结实,蹄坚硬耐磨。成年公牛体高为116.9厘米,母牛为109.2厘米,体重公牛为325千克,母牛为268千克。载重为400~500千克。肥育牛日增重为736.3克,成年牛屠宰率为53.5%,净肉率为46.9%,胴体产肉率达87.6%,骨肉比1:7.1,眼肌面积为74.7平方厘米,肌肉粗蛋白为17%,粗脂肪为29.2%。母牛周岁后有明显初情,一般两年一胎或三年两胎。
    
    
    
     9、延边牛(包括延边牛、朝鲜牛和沿江牛)
    
     产地(或分布):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
    
     数量:1982年约21万头。
    
     主要特性: 体质结实,胸部深宽,骨胳坚实,。被毛长而密,皮厚有弹性,毛色呈浓淡不同的黄色。公牛头额宽,角基粗大,多向外后方伸展成一字形或倒八字角,颈厚而隆起,肌肉发达。母牛头大小适中,角细长,多为龙门角,乳房发育较好。成年公牛体高为130.6厘米,体重为465.5千克,母牛分别为121.8厘米、365.2千克。最大挽力公牛为425千克,母牛为331千克,载重公牛为600千克,母牛为400千克,公牛平地驮重172.5千克,日行28千米,母牛分别为133.8千克和24千米。屠宰率为57.7%,净肉率为47.2%,日增重为813克,眼肌面积为75.8平方厘米,肉料比1:4.5。泌乳期6~7个月,泌乳量500~7700千克,乳脂率为5.8~6.6%。公牛14月龄性成熟,母牛13月龄性成熟,母牛一般2岁开始配种。
    
    
    
     10、复州牛
    
     产地(或分布):辽宁省复州、金州和新金等地。
    
     数量:1980年存栏7万多头。
    
     主要特性: 体质健壮,结构匀称,骨骼粗壮,背腰平直,四肢健壮蹄质坚实。被毛浅黄或浅红,鼻镜多呈肉色。公牛角短粗,向前上方弯曲,有雄性;母牛角较细,多呈龙门角。成年公牛体高为147.8厘米,体重为764千克,母牛分别为128.5厘米、415千克。初生重公牛为32.8千克,母牛为31.7千克,6月龄公牛体重为152千克,母牛为138千克。最大挽力公牛为426千克,占体重55.8%;母牛为259千克,占体重62.4%。肥育期日增重为836克,屠宰率为50.7%,净肉率为40.3%,骨肉比1:4,眼肌面积为59.5平方厘米。公母性成熟1周岁左右,一般2岁开始配种,母牛多为2年1胎。
    
    
    
     11、蒙古牛(包括乌珠穆沁牛、安西牛)
    
     产地(或分布):产于内蒙古,分布于黑龙江、新疆、河北、山西、陕西、宁夏、青海、吉林、辽宁。
    
     数量:1984年存栏约300万头。
    
     主要特性: 头短宽、粗重。角长,向上前方弯曲。肉垂不发达,鬐甲低下。胸扁深,北腰平直,后躯短窄,尻斜。四肢短,蹄质坚实。皮肤较厚。毛色一般为黑色或黄色,也有狸色、烟熏色。平均体高为108.5~122.7厘米,体重为206.3~365.5千克。泌乳量100天内平均为518千克,乳脂率为5.2%,最高达9%。成年牛屠宰率母牛为55.7%,阉牛为53%,净肉率分别为47.7%和44.5%,骨肉比1:5.3,眼肌面积为44.2平方厘米。载重量为400~500千克。母牛2岁开始配种,繁殖率为50~60%,犊牛成活率为90%。
    
    
    
     12、哈萨克牛
    
     产地(或分布):新疆北部地区。
    
     数量:1982年存栏60万头。
    
     主要特性:被毛以黄、黑为主。头中等偏小,额部稍凹陷,角呈半椭园形。颈细、中等长,肉垂不发达,耆甲低平。背腰平直,后躯较窄,多呈尖斜尻,尾根较低,母牛乳房小,呈碗状。成年公牛体重为369.2千克,体高为115.5厘米;母牛体重为301.5千克,体高为119.9厘米。成年牛屠宰率为49.7%,净肉率为37.2%。骨肉比1:3.2,眼肌面积为64.3平方厘米。产乳期5~6个月,产奶量为718.4千克,(不包括犊牛哺乳)。公母牛初配年龄为2岁,繁殖率为96.7%,繁殖成活率为94.2%。
    
    
    
     13、舟山牛
    
     产地(或分布):浙江省舟山市。
    
     数量:1981年为5000多头。
    
     主要特性: 全身被毛黑色,毛短富光泽。头短额面宽阔,角形不一,垂皮发达,长约30厘米。背腰平直,后躯发达。四肢粗长,蹄质坚硬。公牛肩峰高耸,母牛稍突起。母牛乳房略大而下垂。初生犊牛公牛体重为34千克,母牛为36千克,成年公牛体高为134.8厘米,体重为441.5千克,母牛分别为122.4厘米和336.4千克。阉牛日耕田4000~5400平方米。公母初配年龄2岁,母牛3年2胎。
    
    
    
     14、温岭高峰牛
    
     产地(或分布):浙江省温岭市。
    
     数量:1981年存栏1万多头。
    
     主要特性: 肩峰高耸,前躯发达,肌肉结实,骨胳粗壮。公牛头大额宽,角粗壮开张,呈横担或龙门型,眼圆大凸出,耳薄向前竖立,颈粗大,肉垂发达;母牛角细短,多向前上方伸展,颈与前胸接合良好,乳房发育较好,乳头均匀分布。被毛黄色或棕黄色。公牛初生重为19.5千克,母牛为18.9千克;公牛成年体重为423千克,母牛为290千克。公牛体高为128.2厘米,母牛为114.2厘米。屠宰率为52.9%,净肉率为44.4%,骨肉比1:6,眼肌面积为69.3平方厘米。初配年龄公牛2岁,母牛1.5~2岁,母牛怀胎率为90.5%。
    
    
    
     15、台湾牛
    
     产地(或分布):台湾省。
    
     数量:1981年纯种台湾牛已所剩无几。
    
     主要特征:体型不大,头部轻而细致,耳较大,角小处向,肩峰小而明显,中躯发育较好,后躯发育不良,管围很细,乳房不发达。毛色有淡褐、赤褐和黑色。公牛体高为120厘米,母牛为110厘米;公牛体重为280千克,母牛为250千克。
    
    
    
     16、皖南牛
    
     产地(或分布):安徽省内,长江以南广大丘陵山区以及长江两岸地区。
    
     数量:1982年4.8万余头。
    
     主要特性: 体型偏小,结构较好,四肢较细。分粗糙型(头较粗重,颈稍短,垂皮发达,公牛肩峰高,后躯丰满,尾细长,四肢较短)和细致型(外形较细致清秀,颈细长而平,公牛稍有肩峰)。成年公牛体高为113.6~123.4厘米,体重为301.4~371.3千克,母牛体高为107~121.1厘米,体重为233.9~301.3千克。最大挽力为150~300千克。2岁牛屠宰率为50~55%。净肉率为45%,肉质细嫩。泌乳期产奶为300~400千克。公牛10月龄,母牛1岁开始配种。
    
    
    
     17、广丰牛
    
     产地(或分布):江西省广丰县。
    
     数量:1988年有繁殖母牛7200头。
    
     主要特征:体躯发育良好,胸部发达,四肢粗壮。毛色有黄色、黑色、棕黄和棕黑色,其中以棕黄、棕黑色多。公牛头重而宽,角形分“富字角”、“鹰爪角”、“火叉角”、“扁担角”四种;肩峰隆起,高出鬐甲。母牛头轻而狭,角多为“鹰爪角”,乳房发育良好,乳头整齐,距离均匀。成年公牛体高为113厘米,母牛为107厘米;成年公牛体重为276千克,母牛为231千克。产肉性能较好,平均屠宰率为46.98%,胴体产肉率平均为78.6%。母牛1.5岁开始发情,2岁开始配种。一般3年2胎。
    
    
    
     18、闽南牛
    
     产地(或分布):福建省南部地区。
    
     数量:1982年为25万头。
    
     主要特性: 结构良好,发育匀称,体型紧凑,肌肉丰满,头略长,眼微突,轮廓清晰。毛色以贡及褐色居多,其次为黑色,亦有少数棕红色。公牛角多呈八字型,肩峰高耸垂皮发达 胸宽深适中,背腰平直,尻部略斜,四肢纤细,关节明显结实。母牛角短,略向前弯曲。成年公牛体高为116厘米、体重为327千克,母牛分别为110厘米和258千克。拖拉载重为800~1200千克。屠宰率为52.8%,净肉率为44.4%,眼肌面积为57平方厘米,骨肉比1:5.4,肉质细嫩味鲜美。日产奶为2.4~2.8千克。初配1.5~2岁,繁殖率为33.1~36.3%,繁殖成活率为86.2%。
    
    
    
     19、大别山牛(包括大别山牛和黄坡牛)
    
     产地(或分布):安徽、湖北的交界的大别山区。
    
     数量:1980年为20多万头。
    
     主要特性:被毛黄色为主,其次是褐色,少数为黑色;鼻镜肉红色,黑色、或红黑相间。结构紧凑,角形多为迎风角、叉角和笋角,肩峰明显,垂皮发达,胸深宽, 后躯较宽而倾斜,四肢筋腱明显,蹄圆大而结实,乳房发育尚好,多呈碗形或梨形。初生公犊重为18.7千克,母犊为15千克。成年公牛体高为115.2厘米,体重为322.1千克。母牛分别为109.3厘米和271.0千克。公牛最大挽力为296.4千克,母牛为220千克,阉牛为248.6千克。屠宰率为52.9%,净肉率为40.8%,胴体产肉率为80.8%,骨肉比1:4.1,眼肌面积为57.1平方厘米。公牛2.5岁开始配种,母牛1-1.5岁有明显性行为,繁殖率为37.8%。
    
    
    
     20、枣北牛
    
     产地(或分布):湖北省襄阳市。
    
     数量:1981年约1.5万头。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偏大,结构匀称,皮薄毛细,骨骼较粗壮,肌肉发达结实。毛色以浅黄、红、草白为多,角型以迎风角为多,胸较宽深,腹圆大,背腰尚平,尻部稍斜,四肢有力。公牛头方额宽,颈粗短,肩峰发达;母牛头较窄长,清秀,颈细长、平直,乳房发育良好。成年公牛体高为126.6厘米,体重为402.4千克,母牛分别为115.2厘米和303.9千克。最大挽力公牛为467千克,母牛为240千克,18~24月龄屠宰率为47.4%,净肉率为36.3%,骨肉比1:3.3,眼肌面积为56.5平方厘米。母牛2岁左右配种,一般3年2胎,公牛2岁配种。
    
    
    
     21、巴山牛(包括宣汉牛、郧巴牛、秦巴牛、庙牛、西镇牛、平利牛、赤崖牛)
    
     产地(或分布):四川省达川、宣汉等地,湖北省的十堰市和陕西境内的部分地区。
    
     数量:1981年存栏39万头。
    
     主要特性:体型长方,肌肉丰满,公牛粗壮结实,母牛细致紧凑。被毛红黄为主。公牛角有龙门、芋头等型,颈宽厚、粗短,垂皮发达,鬐甲高而宽,肩峰隆起,高大而圆,中躯较短,背腰平直,结合良好,腹部充实饱满;母牛颈较薄,稍长,肩峰低,乳房附着良好,呈碗形或梨形。初生公犊重为17~20.9千克,母犊为18.8千克。成年公牛体高为118.4~125.4厘米,母牛为111.6~114.4厘米,体重公牛为327.2~422.9千克,母牛为261.1~329.6千克。最大挽力公牛为470千克,阉牛为407.9千克,母牛为396.4千克。屠宰率公牛为53.9%,母牛为54.8%。净肉率公牛为44.3%,母牛为46.2%。受胎率为91.7%,犊牛成活率为80%左右,繁殖率可达80%左右。
    
    
    
     22巫陵牛 (包括恩施牛、湘西牛、思南牛)
    
     产地(或分布):湖南、湖北、贵州三省交界处。
    
     数量:1983年有114万头。
    
     主要特性: 被毛黄色最多,粟色、黑色次之。角形不一。公肩峰肥厚,高出背线6~8厘米,母肩峰不明显。尻斜,肢长中等,四肢强健,后肢飞节内靠,蹄形端正,蹄质坚实,尾较长。成年公牛体高为114.1~117.1厘米,体重为294.7~334.3千克,母牛分别为103.9~106.1厘米和218.7~240.2千克,阉牛分别为117.4厘米和345.9千克。屠宰率公牛为50.1%,母牛为51.1%,净肉率公牛为40.1%,母牛为39.7%,眼肌面积公牛为58.6平方厘米,母牛为50.1平方厘米。公牛18~24月龄性成熟,母牛为10~12月龄,初配年龄公母牛2.5岁。
    
    
    
     23、雷琼牛(包括徐闻牛和海南牛)
    
     产地(或分布):广东省徐闻县和海南省琼山市等地。
    
     数量:1982年为45万头。
    
     主要特性:公牛角长,略弯曲或直立稍向外弯曲,母牛角短或无角。垂皮发达,肩峰隆起。四肢结实,蹄质坚,皮薄有弹性。被毛黄色居多,黑色次之。成年公牛体高为119.7厘米,母牛为104.8厘米,公牛体重为282.4千克,母牛为215.6千克。屠宰率为49.6%,净肉率为37.3%.泌乳量400~500千克,日产奶为4~5千克。公母牛2岁开始配种,繁殖率为84.7%,成活率为87.8%,一般1年1胎。
    
    
    
     24、盘江牛
    
     产地(或分布):产于滇、黔、桂接壤的广大山区
    
     数量:1982年96万多头。
    
     主要特性:被毛黄色居多,其次褐色和黑色,有极少数花斑,鼻镜多数呈色。额平或有微凹,角形多样、均短。公牛肩峰明显,高于背线,垂皮较长,胸较深而略窄,尻部倾斜。尾根较高,尾细长,前肢正直,后肢筋腱明显,蹄质致密坚固。乳房较小,乳头细短。皮薄致密。公牛体高为116.3厘米,体重为296千克,母牛分别为108.5厘米和237.2千克。公牛最大挽力为233千克,母牛为195千克。屠宰率为52.1%,净肉率为40.9%,眼肌面积为61.2平方厘米。性成熟8~10月龄,母牛2岁初配,公2.5岁,繁殖率为34%。
    
    
    
     25、三江牛
    
     产地(或分布):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的三江、白石、水磨等地。
    
     数量:1981年存栏3万余头。
    
     主要特性:毛色以黄为主,次为黑色、草白色。头大额宽,角短向上,颈肩结合好,垂皮发达,前躯发育良好,胸较深宽,肩峰稍高,中躯较长,后躯较平直,臀部肌肉较丰满,母牛后躯略高于前躯。四肢稳健,筋腱明显,蹄平整坚实。初生重公犊为17.5千克,母犊为16.7千克,成年公牛体高为119.3厘米,母牛为106.9厘米,体重公牛为375千克,母牛为266.4千克,老弱牛屠宰率为43.4%,净肉率为31.2%。母牛初情期1~1.5岁,初配2~2.5岁,3年2胎,繁殖率为55.4%。犊牛成活率为78.6%。
    
    
    
     26、峨边花牛
    
     产地(或分布):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数量:1981年存栏1万余头。
    
     主要特性:公牛头粗重,母牛头狭长,额微凹,口方正,角形多种,以角尖斜向两侧分开的八字角为主。颈宽短,垂皮发达。前躯发育较好,胸深,无肩峰,腹圆大不下垂,尻部长而平直。四肢短而结实,筋腱明显。蹄小而圆,坚实。皮稍厚,毛色以黄白花为主。成年体高公牛为113.3厘米,体重为318.6千克,母牛分别为105.8厘米和254.5千克。最大挽力公牛为247.1千克,母牛为225千克,阉牛为257千克。性成熟14~18月龄,初配年龄3岁,三年产二犊,繁殖成活率为68.4%。
    
    
    
     27、云南高峰牛(云南瘤牛)
    
     产地(或分布):云南南部、西南部和中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数量:1980年存栏4万多头。
    
     主要特性:被毛杂,有黑、褐、红、黄、灰、白。公牛耆甲前上方有一瘤状突起,高12~15厘米。头短,额部宽或微凹,眼大有神,耳比普通黄牛长大。角形多数粗短,公牛均有角,母牛多数无角,有角也仅寸余,公牛角形有长角、短角和“倒八字”角三种;颈粗短,肌肉厚实。体躯圆长前躯发达雄壮,后躯呈圆筒形,背腰平直,尻部较平。四肢较细,结实有力,蹄小坚实。公牛出生重为13.3千克,母牛为13千克。成年公牛体高为115.6~116.8厘米,母牛为107厘米,公牛体重为291~301.6千克,母牛为213.7千克。屠宰率为52.3%,净肉率为39.6%。配种年龄公母为2岁,大多数为1年1胎,
    
    
    
     28、西藏牛
    
     产地(或分布):分布西藏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喜马拉雅山东段和三江流域下游地区。
    
     数量:1985年存栏95万头。
    
     主要特性:头平直狭长,角小、向外向上向前向内弯曲。颈长短适中、单薄。公牛具有稍高的肩峰,尻斜,母牛乳房较小,乳头整齐。四肢细长,蹄坚实。皮薄毛短,毛色以黑色和黑白花为主。成年公牛体高为104厘米,体重为215.8千克,母牛分别为99.9厘米和197.7千克。泌乳期267.9天,平均产奶量为205.4千克,日产奶0.77千克。成年牛屠宰率为42.8%,净肉率为34.1%,骨肉比1:4.6,眼肌面积为49.6平方厘米。初配年龄母牛2.5岁、公牛3.5岁,一般3年两胎,犊牛成活率为90%以上。
    
    
    
     29、太行牛
    
     产地(或分布):河北省西部山区20余县。
    
     数量:1982年存栏25万多头。
    
     主要特性:体型较小,体质结实,稍粗糙。被毛为深浅不一的黄色为主,其他为狸色和黑色。头大小适中,公牛头部较粗重,母牛头部清秀,额部扁平,角一般对称,以迎风角多见,颈长度适中,较细薄鬐甲低平而宽,背腰平直,胸较深,母牛腹围稍大但乳房不发达。尻倾斜,尾长多飞节。成年公牛体重为280千克,母牛为200千克,公牛体高为104.2厘米,母牛为103.1厘米,阉牛为111.8厘米。屠宰率为40~42%,净肉率为33~37%。母牛初情期一般为8月龄,初配年龄为1.5~2岁,多为2年1胎,繁殖成活率为35~60%。
    
    
    
     30、荡脚牛
    
     产地(或分布):产于上海的川沙、南汇、奉贤等区、县。
    
     数量:极少。
    
     主要特性:体型大,体躯丰满,前躯大于后躯。公牛鬐甲高,母牛较平坦。头较短,额宽、嘴大,腿高体长,尾短,被毛随季节而变化,秋天为红黑色,其他季节均黑色。成年体高公牛为134.8厘米,母牛为125 .5厘米,体重公牛为499.59千克,母牛为427.27千克。1.5岁开始使役,日耕田2000~2700平方米。屠宰率一般为40~50%。泌乳期3~4个月,产奶量为168~224千克。初情期2~2.5岁,持续期24小时,发情周期21天, 3岁左右初配,繁殖率为80%以上。
    
    
    
     31、徐州黄牛
    
     产地(或分布):江苏省徐州市。
    
     数量:1980年存栏74万多头。
    
     主要特性:分“高脚牛”和“抓地虎”两型,前者被毛为浅黄色,后者为赤褐色。头宽而稍长,角多为龙门角,公牛颈粗短而母牛较细长,垂皮不发达而肩峰明显,成年公牛体高为132厘米,体重为534千克,母牛为282千克,1~3岁生长快。最大挽力为359千克。肉质细嫩、味美,屠宰率为42.7~52 .7%,净肉率29.6~42.5%。泌乳期6个月,产奶量为360~630千克,日产奶为2~3 .5千克。性成熟期为8~10月龄,初配年龄1.5~2岁,繁殖年限为11岁。
    
    
    
     32、吉安黄牛
    
     产地(或分布):江西省吉安、泰和等县、市。
    
     数量:1997年,吉安市存栏50万头,其中能繁母牛22万头。
    
     主要特性:粗糙紧凑,骨骼粗大,紧密结实。毛短而光滑,颜色以棕黄、棕黑居多。公牛头粗重,母牛较清秀,公牛前躯发达,肩峰隆起,部分呈瘤状;母牛后躯较前躯发达,肩峰不发达。腹部膨大,母牛乳房发育中等。四肢粗壮,尾长过飞节。成年公牛体高为107厘米,体重为223千克;母牛分别为103.89厘米和223.7千克。平均最大挽力为181.76千克。公牛1~1.5岁性成熟,母牛 2岁后开始配种,一般为3年2胎。
    
    
    
     33、锦江黄牛
    
     产地(或分布):中心产区在江西省高安市、上高县。
    
     数量: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中心产区存栏43.5万头,其中能繁殖母牛26.6万头。
    
     主要特性:体型偏小,骨骼粗,关节显露,皮薄而富有弹性。毛色一致,短而密,黄色居多。公牛角粗大,以叉角为主,颈粗短,垂皮稍大;母牛角细小,以鹰爪角为多,颈细长,垂皮较小。肩峰明显,背宽平直。前期生长快,后期生长慢。成年公牛体高为110厘米,体重为269千克;成年母牛体重为202千克。最大挽力为186.6千克。在农村粗放饲养条件下,屠宰率为45.9%,净肉率为39.7%。公牛2岁性成熟。
    
    
    
     34、蒙山牛
    
     产地(或分布):山东省中南的沂蒙山区。
    
     数量:1999年存栏15万头。
    
     主要特性: 体型较小,体质结实,结构紧凑。毛色多为黑、黄、栗三种颜色。角型多为龙门角和扁担角等。公牛颈粗短,肌肉丰厚、肩峰突出;母牛头清秀、额有旋毛、颈稍长;前躯发育较好,中躯背平直,肋骨开张,腹充实不下垂;后躯较丰满,尾长过飞节,尾端呈纺锤状。四肢强健,蹄质坚硬而大。成年公牛体高为128.1厘米,体重为477.8千克;母牛分别为114.7厘米和310.3千克。公牛初生重21.3千克,母牛为20.7千克。最大挽力公牛为255.4千克,母牛为186.8千克。育肥牛平均屠宰率为56.2%,净肉率为46.2%,胴体产肉率为81.7%,眼肌面积为72.3平方厘米。
    
    
    
     35、南丹黄牛
    
     产地(或分布): 广西南丹县。
    
     数量:1981年存栏1.6万头。
    
     主要特性: 体躯低垂、粗壮而略短,并有背线。被毛黄色或枣红色,四肢以下为浅黄或黑色;公牛角有竹笋形和鹰爪形,母牛角短小;头较宽短,颈垂发达,稍有胸垂,尻斜圆,母牛乳房不发达,尾长过飞节。成年公牛体高为122厘米,母牛为110厘米,体重公牛为355千克,母牛为260千克。农村饲养条件下屠宰率为52.2%,净肉率为41.2%。母牛2.5岁性成熟,3~3.5岁初配,繁殖率为74.5%,泌乳量一胎为285千克。
    
    
    
     36、涠洲黄牛
    
     产地(或分布)∶广西北海市的涠洲和斜阳两岛。
    
     数量:1981年存栏1892头。
    
     主要特性:被毛分黄、棕、黑三种。头长短适中,额平,角基粗圆,角呈八字。颈粗短而肉垂发达。公牛肩峰明显,平均高为12.4厘米,胸深而宽,背腰平直,尻部倾斜,四肢粗壮,肌肉发达。母牛乳房结构匀称,四肢矮细。成年公牛体高为115厘米,母牛为100厘米,公牛体重为280千克,母牛为200千克。公牛屠宰率为56.9%,骨肉比1:5。眼肌面积为74.5平方厘米。母牛1.5~2岁初配,繁殖率为76.2%.
    
    
    
     37、甘孜藏黄牛
    
     产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数量:1995年存栏38万头。
    
     主要特征:体型矮小,发育匀称,骨结实、肌肉紧密。毛色较杂。角形多种、短而粗大。公牛头宽额平,颈粗短,垂皮发达;母颈稍薄长,垂皮不发达。背腰平直;母牛乳头中等大小而整齐,无副乳头。屠宰率为48.6%。产肉性能较低。藏黄牛的泌乳性能9~11岁产奶量最高,且相对稳定。多数牛为3年2胎。犊牛平均成活率为86.8%。
    
    
    
     38、凉山黄牛
    
     产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
    
     数量:1995年存栏69万头。
    
     主要特征:体小灵活,体躯较短,结构匀称,紧凑结实。毛被颜色多种,以黄、花、红紫和黑色占用比例较高。公母均有角,角形有抱紫角、尖角、芋头角、照阳角等;头颈长度适中,公牛肉垂发达有褶皱,肩峰较高,前躯高于后躯;母牛肉垂较小,耆甲低薄,后躯高于前躯,胸宽深,背腰平直,尻长中等,多斜尻,母牛乳房小,乳头匀称。役用性能一般3~4岁开始使役,使役年限15~18年,全年可以使役60~130天。屠宰率为50.9%。母牛配种季节性强,多集中在4~10月,一般3年2胎。
    
    
    
     39、平武黄牛
    
     产地:四川省平武县。
    
     数量:1995年存栏1.2万头。
    
     主要特征:体格较大,体态匀称。被毛黄或红黄色,有的枣红牛出现黑色背线。公牛头较重,角大多短小,角尖向外上方。垂皮较发达,肩峰明显(尤其公牛)。尻部平直略倾斜,欠丰满,尾大小适中,较轻,长度在跗骨上下。成年公牛屠宰率为49%,母牛泌乳天数180天,产乳115千克。母牛发情为春、秋两季较多,双胎率为5%,犊牛成活率为91%。
    
    
    
     40、川南山地黄牛
    
     产地(或分布):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区。
    
     数量:1981年存样33万头。
    
     主要特性:体型较小,体躯紧凑结实。被毛黄色居多,头略长,角型多样。成年公牛体高为115.9厘米,母牛为108.1厘米;体重分别为323. 2千克和260千克。最大挽力公牛为346.6千克,母牛为226千克。肥育一岁阉牛日增重为478克,屠宰率为 50%,净肉率为41.9%,肉骨比5.7:1。日产乳为0.6~1.8千克。初情期1.5岁,初配年龄3~4岁,犊牛成活为93%。
    
    
    
     41、务川黑牛
    
     产地:贵州省遵义地区的务川县。
    
     数量:1996年存栏4.5万头。
    
     主要特征:全身被毛黑色,体质结实,体躯匀称,结构紧凑,体格中等。角黑色偏小,公牛多呈“萝卜角”,母牛以“抢材角”为主;颈宽粗短,肩峰丰满偏高,四肢粗壮端正,关节结实。屠宰率为52.9%,骨肉比1:4.9。2岁性成熟,母牛利用年限在10~15年。犊牛成活率为90%以上。
    
    
    
     42、黎平黄牛
    
     产地(或分布):贵州省东南部地区。
    
     数量:1983年存栏30万头,其中基础母牛12万头。
    
     主要特性:被毛多为黑色和黄色,褐色次之,亦有少量黑白花和黄白花。头中等大小,公牛略显宽短;额宽平,嘴圆大、口角深。母牛角短细,向前两侧弯曲,多为黑褐色;公牛角粗大,多为“竹笋角”。母牛颈长薄;公牛颈短,垂肉发达,肩峰高大突出。胸宽深,背腰平直;母牛后躯略高于前躯。腹圆大而充实,尻部较宽而丰满,略有倾斜。四肢短小结实,蹄质坚实。成年公牛体高为107.6厘米,母牛为98 .9厘米,公牛体重为288 .1千克,母牛为196 .2千克。在农村粗放饲养管理条件下,初生重较小,公犊为11.8千克,母犊为11.5千克。公牛1~1.5岁开始配种,母牛2岁开始配种。母牛繁殖年限可达15~20年。屠宰率为50.1~53.6%,净肉率为48.5%。
    
    
    
     43、威宁黄牛
    
     产地(或分布):贵州省威宁县。
    
     数量:1993年存栏30万头。
    
     主要特性:被毛以黄色居多,黄褐色、黑色次之,间有少量黄白花。头稍长而清秀,额平直,鼻镜宽,口方正。角短,角形不一,多为“萝卜角”或“鹰爪角”。颈短,垂皮不甚发达。公牛肩峰较高,母牛平直;胸深但宽度略显不足,背腰平直,腰部饱满,尻稍倾斜而略高。四肢较细但结实,前肢端正,后肢多狭蹄和前踏,蹄质坚硬。尾着生较高,长过飞节。成年公牛体高为110.8厘米,母牛为102.2厘米,公牛体重为269.3千克,母牛为200.6千克。性成熟较晚,母牛3岁开始配种,一般3年产2犊,成活率为90%以上。在农村饲养条件下,平均屠宰率为52.8%,净肉率为44.6%。
    
    
    
     44、邓川牛
    
     产地(或分布):云南省洱源县、邓川地区。
    
     数量:1981年存栏4万头。
    
     主要特性: 体形细致, 各部结合良好。被毛黄色居多,头小而短,角短细,公牛肩峰略高,母牛无肩峰,背腰平长,前胸略窄,胸深大,尻倾斜,尾细长,多过飞节;乳房较小,乳头短。成年公牛体高为107.8厘米,母牛为103.5厘米,公牛体重为239千克,母牛为227.5千克。300天产奶量为838.3千克,日最高产奶为11千克,乳脂率为5.58%,乳中干物质为14.83%。屠宰率为46.4%,净肉率为35.9%,眼肌面积分别为64.2平方厘米。繁殖率为82.5%。
    
    
    
     45、迪庆黄牛
    
     产地(或分布):云南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
    
     数量:1980年存栏5.8万头。
    
     主要特性:体型偏小,体躯略短,被毛黑色或黄褐色居多,头窄长,角呈立角形,颈薄而细长,耆甲较平,前胸深窄,尻窄而倾斜,尾细长,四肢短细,关节明显,乳房较小,乳头短。成年公牛体高为102 .1厘米,母牛为97.6厘米;体重分别为212.9千克和185.5千克。泌乳期220~250天,沁乳量为416~480千克,含脂率为5.7%。公牛屠宰率为46.3%,净肉率为32 %,骨肉比1:2.4。母牛分别为54.7%、37.29%,1:2.4。母牛繁殖率为78.3%,犊牛成活率为76 .4%。
    
    
    
     46、昭通黄牛
    
     产地(或分布):云南省昭通市全境。
    
     数量:1980年存栏2.92万头。
    
     主要特性:体格偏小,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被毛以黄、浅黄、草白、黑、红色较多,头大小适中,公牛角短粗,肩峰明显 ,母牛无肩峰;前躯发育好于后躯,尻部倾斜,四肢粗细中等 ,飞节稍靠内,尾细长,尾根低。成年公牛体高为111. 6厘米,母牛为104. 2厘米,阉牛为115.1厘米。体重分别为259 .2千克、211.1千克和310千克。平均挽力为96.7千克,最大挽力为311.1千克。眼肌面积为51.3平方厘米,肉质细嫩醇香、无膻味。板皮质地细密坚韧。母牛繁殖率为50%左右,犊牛成活率为84.2%。
    
    
    
     47、拉萨黄牛
    
     产地及分布: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数量:1998年存栏16.25万头。
    
     主要特征:体型较小,结构紧凑而匀称,皮薄毛短,黑色占42%,黑白花占31%,其他为棕黄色、黄白花和褐色。头平长,大小适中,公牛头雄壮而略宽,母牛头清秀。角小,从角根至角尖向外向上、向前、向内弯曲。颈部长短适中,背腰平直,公牛肩峰稍隆起,胸部发育良好,体躯稍短,骨骼较细,后躯发育中等,四肢稍长,公牛四肢略粗壮,母牛则略细长,蹄面大而坚实有力。公牛体高为101.6厘米,体重为187.6千克;母牛分别为96.2厘米和 170.9千克。平均泌乳天数267.8天,产奶为206.2千克。屠宰率为42.8%,净肉率为34%。2.5岁开始配种,一般3年2胎,成活率为90%以上。
    
    
    
     48、柴达木黄牛
    
     产地(或分布):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边缘地区。
    
     数量:1980年存栏1.82万头。
    
     主要特性:体质结实,结构紧凑,呈长方形体态。头短粗,公母均有角,角向外向上再向前弯曲;垂皮薄短,尻短窄而斜,腹圆大,四肢偏低,蹄大小中等而坚实。成年公牛体高为115.4厘米,母牛为101.8厘米;公牛体重为344.6千克,母牛为232千克。成年阉牛屠宰率为52%,净肉率为40.3%,骨肉比1:3.6。初产牛月产奶64千克,经产牛月产奶72.5千克,乳脂率为4.2%。公牛初配年龄2岁,母牛2~3岁,发情周期10~25天,持续期36~48小时。
    
    
    
     49、阿勒泰白头牛
    
     产地(或分布):新疆自治区阿勒泰地区。
    
     数量: 1985年存栏3000多头。
    
     主要特征:体格中等大小。头部呈白色,体躯主要呈红褐色,腹、胸、乳房、后肢和尾尖等部位呈白色。无角牛占多数,约60%。头较重,额较宽,鬐甲宽圆,胸深腹大,尻长宽适中,乳房发育中等,乳头长短粗细适中。四肢粗壮,蹄质坚实。成年公牛体重为585千克,母牛体高为120厘米。150天产乳量为693.8千克,屠宰率一般为49%。2岁左右开始初配,繁殖成活率为70~75%。
    
    
    
     50、阿沛甲咂牛
    
     产地: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县。
    
     数量:1999年存栏4286头,其中可繁母牛2602头。
    
     主要特征:该牛体型较小,结构紧凑。毛色以黑白花色为主。头大小适中,额宽,鼻梁长直且略窄。眼大,双眼皮明显。角短,稍细,质地细致光滑;公牛角多向前上方呈“V”型;母牛角竖直向上呈半弓形或向外呈倒八字形。耳壳大而较厚,耳端部毛稀,耳端多为尖形。鼻镜稍小,湿润,鼻孔较小。颈础稍低,颈部肌肉不充实,较窄;颈垂发达,公牛肩峰明显。背长而平,前胸不发达,腹圆充实。母牛乳房比一般黄牛发达,腺体多,乳头多为柱状,左右对称。后躯狭、浅而短。尾长及于后管下部。四肢端正,较长,略细,筋腱明显。蹄小而圆,质地坚硬,蹄缝紧。成年公牛体高为106厘米,体重为243千克;母牛分别102厘米和213千克。母牛泌乳期一般为209天,平均产乳为539千克。
    
    
    
     51、日喀则驼峰牛
    
     产地: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的藏南河谷农业区和喜马拉雅山南麓山裙地带。
    
     数量:不详。
    
     主要特征:比其他西藏黄牛体格大,躯干长。毛色复杂,以全黑和黑白花居多,白腹、白尾帚、白头个体也为多见,还有红牛、褐牛、灰牛和以这些色调为内容的花斑牛。役用是本品种生产性能中最主要的方面,平均最大挽力约400千克。1~6胎泌乳平均天数265天,屠宰率为67%。
    
    
    
     52、樟木黄牛
    
     产地: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
    
     数量:数目不详
    
     主要特征:体形较小,结构紧凑、匀称。有黑、黄、白、棕、沙毛、红、草白等毛色,且有色毛中大多具有白斑。公牛肩峰较母牛明显,少数肩峰高大,一般胸垂不发达,颈长短适中,略显单薄;背部较平直,尾帚较小。奶用性能非常突出,产后泌乳达6~7月,产奶为2000千克以上,且酥油率高达6~8%。淘汰母牛屠宰率为50%。母牛性成熟期12~18月龄,配种季节性不太明显,基本上是常年发情,繁殖率为70%,成活率为80%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