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脚部的反射区定位与作用

 张新成 2011-07-23

脚部的反射区定位与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全身是由经络连通,脚底是各经络的集中点,又称作反射区。足底反射区关联着人体多个神经,连通着五脏六腑。中药泡脚是利用中医内病外治的原理,将中药有效成份通过水煮使之溶入水中,再通过水和水的温度与脚按触。以及水的压力和水的溶解度,通过经络将药力达到相应的内脏而起到治病强身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全身是由经络连通,脚底是各经络的集中点,又称作反射区。足底反射区关联着人体多个神经,连通着五脏六腑。中药泡脚是利用中医内病外治的原理,将中药有效成份通过水煮使之溶入水中,再通过水和水的温度与脚按触。以及水的压力和水的溶解度,通过经络将药力达到相应的内脏而起到治病强身的作用。尤其冠心病、痛经、雷诺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等气滞血瘀者。微循环障碍者有明显的疗效。根据不同病种,泡脚治疗20分钟后,再做微循环检查,大多数患者均得到改善血液流动速度明显加快,血细胞聚集与瘀血减轻等,而健康的人在泡脚20分钟后,也可见血流速度加快,充盈度增加等微循环功能加强的表现。而微循环的改善又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这充分证明,泡脚保健养生具有坚实的基础。

现代研究证明,泡脚保健法可以通过下列途经调整人体功能状态,提高机体免疫调节能力。

(1)能增加血管数量,特别是侧支微血管的增加,能促进血液循环。

(2)可心软化血管,增加血管弹性,从而减少因受阻而导致破坏性的危险。

(3)可以使身体的很多肌肉,尤其是大腿肌能够做连续的收缩和放松,促使肌肉中的大量血官也跟着连续收缩和放松,继而增进肌肉与血液循环的运动效率,加强氧的吸收,运送和有效的运用。

(4)可以加强心脏的效率,使心脏跳动频率减低而抽送更多的血液,以及能应会实发的紧急事件。

(5)可以增加体力与耐力,解除紧张和压力,使你在应对各种挑战的压力下不易感染疾病。

(6)可以减少血液凝结,保持血液顺畅,不使流入心肌的血管受到阻塞,有利于心肌梗塞的预防。

(7)可以调节荷尔蒙的分泌,这对循环系统是一种好现象,因为太多的付肾激素会引起对于动脉的诸多不利因素。

(8)可以控制体重与降低血压,因为大多数肥胖而有高血压的人,易患心脏病和糖尿病。

(9)可以加强新陈代谢,促使全身各个系统的生理机能,自然而然地强盛起来,达到身心整体性的健康。

(10)可以解除紧张和忧患。一个人如果心烦意乱或是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感到忧虑不安时进行泡脚。

泡脚疗法通过对人体的良性调节,而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康的作用。但泡脚应注意事项:忌空腹泡脚、忌餐后立即泡脚、忌泡脚当风、忌水温过、忌用力搓撑皮肤、儿童不宜。

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发热期;疖、痈等皮肤局部感染者;各种开放性软组织损伤者;足部皮肤有破损及烧烫伤者;各种传染性疾病病人;上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者及有出血性顷向者;严重的心脑血管患者;极度疲劳及醉酒者。以上均不宜泡脚及熏蒸。孕妇只宜用温水洗脚,不宜用热水熏蒸或较热的水泡脚。不宜在旅游期间泡脚。

人体脏腑和神经系统在脚部都有反射区和穴位,如(图7-1、7-2、7-3、7-4、7-5)所示:

1、大脑:踇趾末节肉球处。主治高血压、脑血管病变、头昏、头痛、失眠。

2、额窦:五趾末端约1厘米直经内。主治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头重、失眠、发热、眼、耳、鼻、口病。

3、小脑、脑干:踇趾末节基底部外侧面。主治脑震荡、高血压、头痛、失眠、头晕。

4、脑垂体:踇趾末节肉球正中央。主治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疾病。

5、三叉神经:踇趾末节中段外侧面。主治偏头痛、面瘫、腮腺炎、耳疾、失眠、头重、鼻咽癌。

6、鼻:足底踇趾远侧节底部内侧处。主治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

7、颈部:足底踇趾趾间关节处。主治颈部酸痛、颈椎病、落枕、高血压。

8、眼:足底第2、3趾骨后端。主治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青光眼、复视、斜视、羞明、散光、流泪、视网膜出血。

9、耳:足底第4、5趾骨后端。主治外耳道疖肿、中耳炎、耳鸣、重听、腮腺炎、鼻咽癌。

11、斜方肌:足底眼、耳反射区后方,2~5跖趾关节间。主治颈肩背酸痛、手无力、手酸麻、肩周炎。

12、甲状腺:第1、2趾骨间,及第1跖骨远侧部连成带状。主治甲亢、加减、慢性甲状腺炎。

13、甲状旁腺:足底内缘第1跖趾关节处。主治手足搐搦、掌关节屈曲、喉及气管痉挛、失眠、呃逆、惊厥(甲旁减)、四肢肌松弛、肾结石、病理性骨折(甲旁亢)。

14、支气管、肺:足底斜方肌区近侧,2~5跖骨远端处宽约1厘米。主治上呼吸道炎症、肺结核、肺气肿、胸闷。

15、胃:足底第1跖趾关节后一横指处。主治胃痛、胃酸多、胃溃疡、消化不良、胃下垂。

16、十二指肠:足底第1跖骨与第1跗跖关节前方。主治腹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7、胰腺:胃与十二指肠反射区连接处。主治糖尿病、胰腺囊肿、胰腺炎。

18、肝脏:右足底第4、5跖骨间,肺区近侧。主治肝炎、肝硬化、肝功能不良。

19、胆囊:右足底第3、4跖骨间,肝区内。主治胆石症、胆囊炎、消化不良。

20、腹腔神经丛:足底中心,第2、3跖骨中间。主治胃肠功能紊乱。

21、肾上腺:足底中央2跖骨中段偏前,肾脏反射区前方。主治心律不齐、昏厥、哮喘、关节炎。

22、肾脏:足底中央第2、3跖骨后半部凹陷处。主治肾孟肾炎、肾结石、尿毒症、肾功能不全、动脉硬化、静脉曲张、风湿热、关节炎、湿疹、浮肿。

23、输尿管:足底肾与膀胱反射区连成一斜线的区域。主治肾孟肾炎、肾结石、尿毒症、肾功能不全、动脉硬化、静脉曲张、风湿热、关节炎、湿疹、浮肿。

24、膀胱:足底内侧舟骨后方,拇展肌内侧。主治肾孟肾炎、肾结石、尿毒症、肾功能不全、动脉硬化、静脉曲张、风湿热、关节炎、湿疹、浮肿。

25、小肠:足底楔骨与跟骨前缘间凹陷处。主治胃肠胀气、腹泻、腹痛。

26、盲肠、阑尾:右足底跟骨前缘近外侧。主治腹胀,阑尾炎(早期)。

27、回盲瓣:右足底跟骨前端近外侧。促进回盲瓣控制食糜之功能。

28、升结肠:右足底小肠反射区外侧的带状区域。主治便秘、腹泻、腹痛。

29、横结肠:足底中间横过足底的带状区域。主治便秘、腹泻、腹痛。

36、卵巢或睾丸:足底跟骨中央。另一处在跟骨后端的外侧面。主治男女性功能低下、男女不孕症、经期紊乱、闭经、痛经、卵巢囊肿。

62、坐骨神经:足跟后缘及小腿胫骨和腓骨中段后缘处/坐骨神经痛。

63、失眠点:足底跟痛前方中央近36区。主治失眠。

64、食管:足底甲状腺、甲状旁腺反射区之间,第1趾骨至第1跖骨中线处。主治梅核气、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炎。

65、降压点:足底踇趾近侧趾骨处。主治高血压。

30、降结肠:左足底跟骨前外侧带状区。主治便秘、腹泻、腹痛。

31、乙状结肠、直肠:左足底跟骨前缘带状区。主治直肠炎、便秘

32、肛门:左足底跟前缘内侧端。主治痔疾。

33、心脏:左足底第4、5跖骨间,肺反射区的后方。主治心律不齐、心绞痛、心衰、瓣膜病、休克。

34、脾脏:左足底心脏反射区后一横指处。主治脾功能亢进、贫血、食欲不振、感冒。

38、髋关节:足内外踝下方。主治髋关节痛、坐骨神经痛。

40、下半身淋巴系统:内踝前方,距骨、舟骨构成的凹下处。主治各种炎症、发热、踝部肿胀、囊肿、子宫肌瘤。

49、腹股沟管:足背40区上方约1厘米处。主治生殖系统病症、性功能障碍。

50、子宫、前列腺:跟骨后半部内侧,内踝下方。主治前列腺肥大、尿频、排尿困难、尿道痛、子宫肌瘤、子宫发育不良、宫颈炎、痛经、子宫脱垂。

51、阴茎、阴道、尿道:膀胱反射区后上方。主治尿道炎、尿路感染、膀胱炎。

52、肛门、直肠、痔:胫骨内侧后方趾长屈肌处,内踝后上方4厘米长。主治痔疮、便秘、直肠炎。

53、颈椎:踇趾近侧节内侧缘。主治颈项酸痛、颈椎病。

54、胸椎::足弓内侧缘,沿跖骨下方至楔骨前缘处。主治背部酸痛、胸椎错缝。

55、腰椎:足弓内侧缘,沿楔骨至舟骨下方。主治腰酸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错缝。

56、骶尾骨:足弓内侧缘,沿距骨下方至跟骨。主治尾骨外伤、坐骨神经痛、颈椎病。

57、尾骨内面:跟骨内缘,沿跟骨结节向后一带状区。主治坐骨神经痛、尾骨痛。

61、肋骨:足背第1楔骨与舟骨以及骰骨、舟骨和距骨之间。主治肋软骨炎、胸闷、胸痛、胁肋痛、胸膜炎。

10、肩关节:足底第5跖趾关节外缘凸起之后。主治肩周炎、肩酸痛。

35、膝关节:跟骨外侧缘下方。主治膝关节炎、膝关节痛。

37、月经不调:腓骨下段外后方外踝上长4厘米。主治痛经、经期紧张、月经不调。

39、上半身淋巴:外踝前,由距骨、跟骨、舟骨形成的凹下处。主治炎症,腮腺炎,增强抗病能力

41、胸部淋巴:足背,第1~2跖骨间缝区。主治炎症,发热,胸痛,乳房或胸部肿瘤

42、内耳迷路:足背第4、5跖前端之间。主治眩晕、高(低)血压、耳鸣

43、胸、乳房:足背第2、3、4跖骨区。主治乳腺炎、乳腺癌、经前乳房胀痛、胸闷。

44、膈:足背整个跗跖关节连成一带状区。主治呃逆、膈疝所致腹胀、腹痛、恶心、呕吐。

45、扁桃体:踇趾背面本节两侧。主治扁桃体炎、感冒、增强抗病能力。

46、下颌骨:足背踇趾间关节后方带区。主治牙痛、下颌感染、下颌关节炎、牙周病、牙龈炎、打鼾。

47、上颌内:足背踇趾末节横纹前方带区。主治牙痛、上颌感染、口腔溃疡、打鼾。

48、喉、气管、声带:足背第1、2跖趾关节间踇趾后外方处。主治喉炎、气管炎、失音、声门水肿。

58、尾骨外面:足外侧跟骨结节后上一带。主治坐骨神经痛、尾骨痛。

60、肘关节:足外侧第5跖骨后段外缘。主治肘关节损伤、酸痛。

66、闪腰点:足背肋骨反射区后方。主治急性腰扭伤、腰痛、坐骨神经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