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业?什么是别业,共业?共业有几种?

 昵称974066 2011-07-24
业力 

一、业的定义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译为“业”。 
业有三种含义:一者、造作;二者、行动;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 
印度,人们对业的解释为“做事情”。他们认为因为有欲,故有种种的欲向与欲 
望,我们的意念就有意志与方向,因为有欲向就会造业,有业故有果报。佛教用 
语中的“业”特别有“造作”之意。我们起心动念,对于外境与烦恼,起种种心 
去做种种行为。行为可分为身,口,意:用身体去做,用口去讲或心里在想,这 
些都是行动,称为造作,也称为业。这样的一个造作过程,就会招感到将来的果 
报,从果报来看它的原因,就有所谓业的因;从业的因到业的果报,就有所为的 
业力,既是说由业力与外缘配合形成果报,就是所谓的业力。 

1、业因:我们再造作时,所做的行为,以及所做的事,称为业因。然而真正的 
业因是烦恼,如果没有它,我们就不会造作,故烦恼才是造作(业)的真正 
之因。 

2、业力:我们造作的行为会形成一股力量,将来使我们承受各种果报。比如说 
我们骂人一分钟,这一行为(业因)一分钟后就已消失,但他有力量存在着, 
到将来有因缘时,它就形成果报,此称为业力。业力本身没有控制者,没有 
主宰者,是行为本身形成的力量。比如说天下雨,大地自然被它淋湿,它有 
一股令草木旺盛的力量存在着;我们造作各种行为之后,自然会形成一股力 
量,将来我们就得要承受各种果报,此为自然界的现象。 

3、业果:既是业报。我们过去造业,因缘成熟,就形成果报,称为业报。有了 
业因,就形成业力,但未必既有果报,因为业力形成果报,要依赖外在的因 
缘来引发,所谓因缘成熟,既是业力(一般人所说的业因)与众缘配合,而 
形成果报的;如果没有众缘,就不可能形成果报。故经中常说:“若经千百 
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佛教中一个很著名的偈 
语,它的意思是:我们所做的行为(业因),形成了业力,它需要众缘来引 
发,才会形成果报。如果业因没有形成果报,它的势力可延续到千百劫之久, 
等到因缘会遇成熟时,我们必定要承受那个果报。 


二、业的分类:业可分为很多种类。 

1、以身,口,意三业来分。 

  ①身业:身体的行动是一种造作,故身体的行为就是身业。 

  ②口业:用心驱使口讲话,是一种行为造作,故讲话是口业。 

  ③意业:我们的思想,也是一种造作,故驱使心去思维事物,就是意业。身, 
口,意三业的真正造业的主因是意,也既是我们的心。故有身,口 
业,必然会有意业存在,有意业未必有身,口业。 

2、以业的性质来分。 

  ①善业:我们造作的一切行为,事情,将来会形成好的果报。 

  ②恶业:我们造作的一切行为,事情,将来会形成恶的果报。 

  ③无记业:我们造作的一切行为,它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比如走路,扒 
痒,这其中无善亦无恶,那只是你身体痒,就很自然,很习惯的扒了一下, 
这就是无记业。有人说无记业没有果报,这是不正确的,大乘佛教认为, 
无记业是有果报的,比如说,在一起飞机意外失事的事件中,当时机师并 
没有生起杀害搭客之心,但是当一些搭客在命终时,可能生起嗔心,怪罪 
於机师,认为这是他的疏忽所致,将来那位机师就可能要受到果报。善恶 
是指我们的心起善或起恶心而言,但有时候并非完全如此。我们有时候会 
因为愚痴而起善心造恶业。比如说,有人病的很痛苦,你起善心杀了他, 
杀人是恶业,以后要受恶的果报,但你却以为帮他脱离苦海,解脱了。依 
佛教的因果业报来说,这只是使他要受的病苦,延迟到下一世罢了。所以 
善恶业有时候并不因为我们的心是善或恶,而是要以果报来决定才是最正 
确的! 

3、以共业与不共业来分: 

  ①共业:我们造一些业,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大家一起受果报,称为共业。 

  ②不共业:我们造一些业,只影响个人的身心,个人受报,称为不共业。每 
个人的身心都是不共业所形成的果报,比如我们内心的思维,别人是不能 
和我们共同享用的;有比如我们共用佛堂来听闻佛法,同住在新加坡等, 
此皆是我们的共业。但共业中有不共业,比如新加坡人有不同的家庭,每 
个人享用自己的家庭物资,享受自己的家庭生活,这就是共业中的不共业, 
他们造了某些同样的业,共业组织家庭,就生活在一起,那就是共业。 

4、以定业与不定业来分: 

  ①定业:有些业的“果报”与“受报的时间”都以肯定,称为共业。比如杀 
人,果报是将来坠入地狱,称为报定;如果坠入地狱的时间也肯定,称为 
定业。如果坠入地狱的时间不肯定,称为不定业。在佛经中说,杀父母亲 
的业是逆罪,死后下一世必定坠入地狱,称为定业。 

  ②不定业:有一些业的“果报”与“受报的时间”都不肯定,称为不定业。 
经常听说拜佛忏悔消业障,如果我们有深入经藏的话,就知道佛陀有三不 
能,其中一项就是“定业佛不能转”比如杀父杀母,定业不能转,今生死 
后必定坠入地狱,任有你怎样拜佛忏悔,都无法改变它的果报。但是不定 
业就不同,可以通过拜佛忏悔,修行来改变它。所以有许多人想靠忏悔来 
把一切的业消灭掉,这是不可能的。有些定业没办法转,一定要受报,那 
佛陀不是很差劲,没有能力吗?那也不是这样说,佛世时有一位阿闍世王, 
他杀父篡位,后来忏悔皈依佛教,在他死后,坠入地狱,但是很快就脱离 
地狱之苦,这是因为他遇到佛陀,皈依三宝,求佛忏悔等种种善根因缘, 
是他的定业有如此的改变,但“坠入地狱”的这一定业一定是要受的。 

5、以引业与满业来分: 
   
①引业:我们造了某些业,可是今生死后到六道中的某一道出世,称为引业。 

  ②满业:我们投生到某一道,必须要有一些业报,使这一生的业报完满,称 
为满业。我们今世做人,就是过去世造了投生到人道中做人的引业,但每 
个人的果报都不一样,所以除了引业之外,还有其他的业,这种种业与引 
业配合起来,才圆满我们这个人生,这些业报,称为满业。又比如我们造 
很大的善业,可升天,享受天上的果报;如果造了很大的恶业,也可使我 
们坠落到地狱中受苦,这就是引业,但坠入地狱的每个众生的业报有不同, 
此为满业。业的分类很多,现在只讲这些,它们之间都有关系,比如身口 
意三业,有分善恶与无记,就是说身业有善恶与无记,口业有善恶与无记, 
意业有善恶与无记。身业有共与不共业;口业有共与不共业;意业有共与 
不共业,它们之间都有关系。 


三、业的活动: 

  我们造业后,来世要受果报,它们的活动过程是怎样的?其实,业的活动就 
是我们生死轮回的相续,我们日复日年复年的生活着,这就是业的活动。我们在 
受业报的过程中,又再造新的业因。比如说,我们有这样的身体,脑袋和思想, 
那是过去的业形成的;但是今生的我们仍然利用现世的身心继续造业,故我们的 
业报不一定是前世带来的,有些是今世做,今世受。比如说抽烟,今生通过一些 
因缘,你染上了烟瘾;但是今生也可能下决心把它戒掉,这也是业。所谓业是种 
种行为造作,然后引发其他的因果报应,所以学佛者不应该误会业是前世带来的, 
我们可通过修身,修戒,修心和修慧,使重业轻受,轻业消除。如有人认为生病 
是过去的业报,就不去医治,那就不对。我们今世可造业也可以转变业果,因为 
不是所有的业都是定业,有许多业是不定业,它是随着不同的因缘而转变相续下 
去的。我们的业如瀑流,并没有停止不变的业因,这句话怎样讲?有些人以为我 
们造的业因储藏起来不动,遇到了某一些原因,就形成果报,这是不对的!而是 
我们造了种种业行为之后,它们互相影响,一直产生变化,延续下去。如果影响 
他的外缘不够强,它的变化就很小,所以你就以为它不动;如果外缘势力强大, 
它就形成了一个大的果报。打个比喻:你小时候打死一只蟑螂,这个业有很多, 
一个是你的行为,一个是你与蟑螂的关系,更有你当时起的恶念--杀心。这个恶 
念延续下来到今天,一直在你的心中,但是你把它遗忘了。它一直延续影响扩大, 
使你将来会打老鼠,乃至以后会杀人。但是如果你造了一些善业,如持戒,忏悔 
等,它又会减小,甚至会消灭。我们眼前所见到的山河大地,屋子,一切花草树 
木等,都是过去业的活动所形成的果报。它显现在眼前,我们对它内心执著,又 
升起新的内心造作,以后它又会形成新的果报,所以说山河大地也是我们业的活 
动与果报。 


四、业的造作者: 

  业的造作者并不是单一的个体,并不是一个“我”再造业,它的主谋是五蕴 
当中的“行蕴”。这个“行蕴”就是造作的种种心。五蕴的“行蕴”当中包含着 
我们的种种烦恼,这些烦恼没有主人,烦恼本身就是烦恼,并不是有一个主人说 
他有烦恼,也不是有一个人有烦恼,当中没有一个“我”,他没有一个主宰者。 
假如我们有修行,断除一些因缘,那烦恼就没有了,故造业者实在是不可得。但 
是认为没有“东西”在造业也不对,它是五蕴当中的行蕴中的烦恼在造业。比如 
说天下雨,大地潮湿了,这是因为雨水弄湿了它,这当中没有主宰者使它潮湿。 
同样的也没有人在造业,而是烦恼驱使“业”向前继续活动。我们过去造种种的 
业形成力量(业力),加上过去与现在种种烦恼的引发,使我们所做的行为向前 
继续推动。烦恼本身没有主人,你今天有嗔心,但明天可能就没有。如果你有修 
行,嗔心就会消灭,所以嗔心没有主人。以佛法来说,它是五蕴法因缘生灭的相 
生相续的幻相,既是五蕴之间的种种法互相作用--相生互相一个接着一个的延续 
下去,就形成了幻相。好像瀑布形成这个例子:水一滴一滴的从高处相生相续地 
泻下来,就形成了一个我们以为“瀑布”的幻相。同样的,在我们五蕴身心相生 
相续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幻相,因为我们有执著,我执,就以为有造业者,有 
受业者,而实际上业与制造者,只不过是因缘生灭的幻相。既是说造业者,受业 
者只不过是五蕴的生灭,也就是因缘的生灭幻相罢了。我们再以瀑布这个幻相来 
做比喻:有一个瀑布,下面有一块石头,经过长年累月的小滴冲击,石头变得光 
光滑滑的,你就会说瀑布把石头冲的光光滑滑的。同样的道理,里面并没有瀑布, 
只不过有很多很多的水滴连续的泻下来,经过了很久,石头就光滑了。并没有一 
个单一的个体使石头光滑,而是不知几千万滴的水把石头冲的很光滑。同样的道 
理,五蕴形成我们这个身心,而它又把我们向前推动,使得我们以为有人在造业。 


五、业的止息: 

  修行解脱者,进入无馀涅槃后,他今生的果报身都舍掉,不再执取,以后再 
也不会在三界六道中受生,既是不受后有。业的止息并非把它完全灭除,这是断 
灭见;或是把所有的业果受完后,业才止息。正确的说法是当业没有烦恼为缘, 
将来的业果就不会生起。比如说,新加坡的蓄水池里有很多水,你家要装置水管, 
再开水龙头,自来水才会到你的家里来。如果没有这些设备,你家就没有自来水。 
在此比喻中,水管是外缘,蓄水池里的水是业因,业因没有外缘的引发,是不会 
形成果报的,此称为业的不生。我们千万别误会,以为解脱者把所有的业完全断 
除,而是他们没有烦恼为外缘,业果就不能生起。故经中说:此灭故彼灭,此生 
故彼生。此话之意是:我们现在的烦恼不生起,将来的业有也没有机会生。因为 
互相因缘作用,有因必须要有缘,缘不生,因就不会生成果报,所以此灭故彼灭。 
没有业果就不可讲有业因,因,果是相对的,没有儿子就没有爸爸,没有爸爸就 
没有儿子。比如我现在出家了,我不是爸爸,但是在座各位有孩子的,就是你孩 
子的爸爸,那你就有爸爸与孩子的因果。如果没有业果,业因就不可得。打个比 
方说:这里有一罐油,如果没用它来点灯,那就不可说它是灯的因,如果用它来 
炒菜,吃了就排泄出去,怎莫可以说油是灯的因,故没有果就没有因。一个人没 
有烦恼,那就不会受果报,过去所做的一切就不能称为业因。所以烦恼的止息, 
就是业的止息,并非断尽业因来止息业,也不是承受完所有业果来止息它。 


六、业的自性: 

  佛法中所讲的“缘起性空”是最讲究的法。这句话之意是:一切法都是众因 
缘在生灭,它的本性不可得,起行本空,没有自性,不是永恒存在,是无偿的, 
这是万法的实相,就是空相。这个业也是万法,除了一些少数的无为法以外,一 
般的法都是业的作用。业是因为众生执著而有;我们迷惑,在这缘生缘灭的万法 
中执著而做种种行为与造作,使他向前延续,这其中一无所得,没有东西在生灭。 
一个有智慧的人去寻求业的生灭相,其实是不可得的,因为它没有一个完整的自 
相,自体,故业没有自性。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经论上对业的解说: 

①、“诸业本不生,以无定性故;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这句话之意是: 
一切业本来不生,只有迷惑者才看到业的生灭。比如我们从凌晨二点到六点, 
坐在森林里观察“雾”,我们看到朦胧的雾,观看它合适生灭?又比如我们 
把冰放在水里,冰慢慢的溶解,那它何时不见掉?我们不能够看不到冰就说 
它不见掉,它一刹那一刹那溶成水,当你看不到它的形状时,你说它灭掉。 
同样的,我们看到雾的形状时说有;我们看不到它的形状时说灭。如果我们 
真正坐在那寻找的话,是看不到它的生;同时等它“生”出时,在坐在那儿 
观察:早上阳光照到“雾”,你也看不到它的灭。 

只不过经过一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到看到有一个自体,自性的“雾”,就认 
定它在或不在,结果就发现它生,它灭。而实际上是没有“雾”在生,“雾” 
在灭。只不过是空气冷了,水分子慢慢的增加凝结起来,我们就看到朦胧的 
一片,你就认为“雾”“生”了。当阳光普照大地,空气热了,水分子慢慢 
蒸发,“雾”慢慢不见掉,你就认为“雾”“灭”了。就是这么一回事,里能 
暂伏烦恼 面没有“雾”。“雾”是我们给那片蒙蒙的水份一个名称罢了。所以 
业报也是如此,它没有生,因为没有自性;因为没有生,所以它没有灭。 

②、“若诸世间业,从于烦恼出,是烦恼非实,业当何有实。”这话之意是:世 
间的一切业报都是由于烦恼而生,但它本身是不实在的;现在烦恼,待会儿 
就快乐了,明天又烦恼了。它是变化无常,不实在的。不实在的东西做出来 
的东西,怎么是实在的哪?因为业与烦恼幻生幻灭,所以我们才可证悟到解 
脱。既是说:如果业是实在的,我们就不可能解脱。因为业本身是如幻如化 
的生灭,它没有自性,是不实在的,没有人束缚你,一切都是我们迷惑,执 
著而认为实有,当我们把这个执著放下,我们就解脱,不会被这个业所转; 
如果业是实在的,有自性的,我们把执著放下的话,那么这个业还是存在, 
阿罗汉就不可能解脱生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