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验快乐,小学梯度作文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贺鸿雁的图书馆 2011-07-24

一、课题的提出:

1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写作时代。

2基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3基于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的作文训练因缺少整体性和系列性,导致教师习作教学随意性很强,从而使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学生怕写,老师怕教的问题突出。因此,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让他们体验作文的快乐;尝试构建快乐的小学梯度作文训练模式,加强小学作文的整体性与序列化,从而让作文真正成为一件快乐的事,让学生在习作中提高表达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4.基于学校作文教学特色创建的需要

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科研基础。2000-2003年我校沈建琴、李琴、王平宏、计利珍、顾瑞芳等五位老师参加了园区为期三年的市级课题《小学作文与创新教育》,主要加强作文教学中 “创设生活情境,优化语言表达训练”的研究。2005-2007年我校计利珍、王平宏、金萍、沈建琴四位骨干教师参加园区区域省级课题《遵循思维规律,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加强根据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确定各年级段学生作文训练内容,从而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2005-2007年我校近十七位语文骨干教师一起进行学校申报的区级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生活作文能力的研究》,加强将生活作文融入课堂作文教学之中的研究。2006年至今金萍、许梅芳等老师研究区级个人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研究》。

这些习作课题的研究,为我校教师作文教学积累了一定经验,许多老师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均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体验快乐,小学梯度作文的实践研究”课题,能使以往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并努力将作文教学创建为学校的一个特色。

5.专家研究的情况。

近几年,李白坚的新体验作文、吴立岗的素描作文及田荣俊的小学作文训练“整体序列化”体系、路清俊的作文梯度训练法都进行得十分成功,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结合实际情况,采各家之长,我们提出了“体验快乐,小学梯度作文的实践研究”课题。

 

二、概念的界定:

1.体验快乐:是指学生通过在“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表达自己,人人获得赏识”的教学方式中感受与体验作文的快乐。即在习作前的活动中亲身体会活动带来的轻松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与欲望;在习作过程中能以我手写我口,从而产生一吐为快的感觉;在习作后通过多方评价与多形式展示与发表学生习作,让学生感受习作进步与成功带来的欢愉、自信及成就感。

2.梯度作文: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生活内容、学习内容的特征,构建小学作文整体序列化训练体系,形成螺旋式循序渐进的六个梯度。低、中、高年级分别以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想能力、描写能力、审美能力为目标,先从童话、诗歌教学入手,逐渐过渡到写人、记事、状物、写景作文的训练,进而开展实用文体的教学,努力做到科学全面,整体有序,重点突出,训练合理,使学生逐步从乐写,会写到善写。

 

三、理论基础:

1.以愉快教育、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理论为基础,让每一个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享受习作带来的快乐,在快乐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是以人的自主学习潜能的发挥为基础,以自我主动学习为特征,这种学习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我国古代孟子曾提出“自得”的观点,认为“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些都说明写作教学要以人为本,要让学生自己经过学习、探索来获得新的知识。

3.系统论的创始人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说:“一般系统论是关于‘整体’的一般科学。”因此,整体的概念具有系统论的性质、原理。小学梯度作文的实践研究应以系统论的原理为指导。

4.写作理论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是写作教学的目的。充实的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

5.此外,日本教育界的生活作文理论、李白坚的新体验作文理论、吴立岗的素描作文理论及田荣俊的小学作文训练“整体序列化”体系、路清俊的作文梯度训练法等都将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四、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旨在通过对低、中、高年段学生生活内容、学习内容、思想实际的了解和研究,初步探索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快乐的梯度作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小学生的习作从被动、无奈走向主动和快乐,尽显童心童语,童真童趣,使作文成为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成为师生有趣的快乐体验,从而彻底改变“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被动局面,并努力将作文教学创建为学校的一个特色。

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进行五个子课题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一:小学梯度作文训练序列的研究(组长:计利珍王平宏 )

以提高学生习作表达能力为核心,根据各年级学生思维特点,结合语文教材,学生生活等构建适合我校师生操作的梯度作文训练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强调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尝试用“一体两翼式”习作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一体”指教材习作与平时练笔合为一体。“两翼”指课内学习方法,课外加强序列训练,进行专题系列作文的练习。让学生在 “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获得体验,人人表达自己,人人获得赏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子课题二:快乐作文的理念与策略研究(组长:沈建琴  沈慧菊 )

加强快乐写作理论的学习与搜集,形成适合我校学生快乐写作的系列策略,让学生在写作实践的整个过程中体验到参与活动,表达自己,获得赏识后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习作兴趣与信心,提高其习作能力。

子课题三:低年级学生作文创想能力的实践研究(组长:张喜萍  李琴)

注重学生创新与想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大胆自由地创想提高写作兴趣,进行自我表现,从而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学生以写童话类习作为主。

子课题四:中年级学生作文描写能力的实践研究(组长:陆萍红  许秀玲)

注重学生描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细致、有序的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细微的差异和变化,把握事物的特点和本质,并进行自我表现,从而提高构段的能力。学生以写素描类作文为主。

子课题五:高年级学生作文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组长:金萍  许梅芳)

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引发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写出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从而提高谋篇布局能力,提高观察、思考、表现与评价等综合能力。学生以写话题类作文为主。

子课题六:小学调查作文的实践研究(组长:王平宏)

开展扎实的调查作文的实践研究,建构适合16年级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调查作文课题系统, 探讨调查作文教材编制的方法与规律;发掘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调查研究课题和优秀的学生习作,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建设提供充实的素材。

五、研究对象及主要方法:

研究对象:本校一至六年级各两个班学生。

主要方法:

  文献资料法。研究国内外作文教学的改革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理念,汲取精华,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基础。

行动研究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提出问题、收集与讨论信息、拟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价总结等,使课题研究保持健康前进的方向。

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明确一般规律与特殊个案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归纳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经验总结法:研究者结合研究实践,根据课题特点和课题进展情况,认真积累素材,及时总结得失,并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总结提炼,逐渐形成研究结果。

 

六、研究原则

1、整体性原则。作文教学是一个完整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无论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流程指导,还是就某个年级段或某项具体内容的指导,都必须强调整体性,不能随意割裂。

2.渐进性原则。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是呈螺旋式循序渐进的。我们在构建梯度作文训练体系及训练内容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各年级学生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衔接,又要注意到难易层次的安排,从而利于学生习作能力递进式发展。

3.序列化原则。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是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内容环节构成的,听、说、读、写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但这些能力的发展并非齐头并进的,必须分项训练,在一个阶段中重点培养一个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步骤,有重点,更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

4.愉悦性原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愉快地教,学生才能愉快地学。教师要通过丰富生活内容帮助学生搜索和提炼写作素材,用富于感染力的教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会到表达的乐趣,师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共同体验教与学的美感和愉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5.体验性原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人的发展。

6.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梯度作文强调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真正成为主人,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7.开放性原则。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实施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开放教师的训练观念,拓展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开放心境,内容上注重时代性、社会性、教育性,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形成开放性的作文教学渠道。

 

七、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083月——20088月)

1.形成课题思路,确立主课题,构建子课题。

2.组建课题组,明确课题分工。

3.制订课题实施方案,请专家论证方案后修改。制订子课题工作计划,加强快乐写作理论的学习与搜集,初步形成快乐写作的系列策略;初步形成以表达能力为核心的作文梯度训练目标与实施方案。

4.组织并启动教师培训方案,组织教师根据作文教学新体系编写作文教材,设计教案,为整体方案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研究实施阶段(20089月——200912月)

第一阶段(20089月——20091月):

1.实践课题实施的操作思路,积累组织基本材料。

2.六个子课题广泛进行实践操作,包括研讨课、沙龙、案例分析等,定期交流,组织分析研究。

3.六个子课题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各自总结出理论收获,取得一定的研究成绩。

4.形成中期报告,组织课题中期汇报。

第二阶段(20093月——201012月)

1.在中期鉴定的基础上,修订实施方案。

2.六个子课题加强融合,形成有机整体。

3.撰写相关论文,汇总实验材料,做好结题准备

(三)结题鉴定阶段(20111月——20113月)

1.撰写结题报告,整理编印小学梯度作文校本教材、教师论文、教案、随笔集、学生作品集。

2.接受专家评估验收。

3.做好实验成果的推广工作。

 

八、研究的主要成果

 

    第一,精心打造快乐的梯度作文课堂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低、中、高年段学生生活内容、学习内容、思想实际的了解和研究,初步探索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快乐的梯度作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小学生的习作从被动、无奈走向主动和快乐,尽显童心童语,童真童趣,使作文成为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成为师生有趣的快乐体验,从而彻底改变“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被动局面,并努力将作文教学创建为学校的一个特色。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尝试以开放的心态,崭新的理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开放的作文课堂,实践新颖的评价方式,精心打造快乐的梯度作文课堂。

 

(一)、创编训练序列,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感受快乐

作文先要解决写什么教什么的问题,巧妇要有米才能做成饭。为此,我们在正式开展课题实验之前就进行了子课题一“小学梯度作文训练序列的研究”,结合子课题三“低年级学生作文创想能力的实践研究”、子课题四“中年级学生作文描写能力的实践研究”以及子课题五“高年级学生作文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研究目标,集各家所长,精心创编了学生作文的训练序列。在这个序列的内容安排上,坚持两大原则:一是用好课本教材,充分挖掘课本资源;二是开发校本习作教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1.用好课本教材,挖掘课本资源

作文教学不能离开教材,我们现在所教的苏教版国标本内容丰富,强化生活与实践,教材中有许多可以成为我们习作的资源,充分利用好教材,开发教材这个资源,活用、巧用是我们的宗旨。所以在本序列训练中,除了选用语文课本上的习作教材外,我们还选用了教材中的课文、口语交际、学与做、语文综合学习等资源作为学生练笔的内容。

譬如:二年级上册中“写事”单元要求用几句话写一件事,我们就安排了这样几次练笔。1.做做写写:结合练习1口语交际《学会祝贺》内容,写自己怎样做一张贺卡;2.看图写话:利用练习3中“说说写写”内容,写写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同学做些什么;3.用好练习5中“做做写写”内容,跟妈妈到菜市场去买菜,要求同书上。4.跟家长去逛书店,写写你看到了哪些书,你买了什么书。前面三次练笔材料都来源于课本。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是能够用好用足人手一册的教材资源,操作方便;二是有利于老师平时结合课例进行教学,将读与写,说与写,做与写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巩固与深化了所学内容;三是充分利用语文课内的时间进行练习,不加重学生负担。

2.开发校本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1).设计内容突现快乐

有研究证明,“以类别为载体,以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为依托,分解各类记叙文的基本写作要求,明确每个年段的能力训练重点,从而有序地构建小学作文的能力目标序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读写实践中螺旋式提升写作技能,自由、自如地进行表达。”小学生习作主要是写反应生活的记叙文,生活作文中涉及的面无外乎写人、写景、写物、写事等。因此,在各年段,我们都安排了这四大类内容。由于低年级学生创想能力特别好,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我们开辟了低年级写童诗与写童话两类。而根据教材的特点,中高年级应用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较多,所以结合教材,在这两个年级段里放入了应用文与研究性作文两大类。这样,学生每学期至少要练到这六大类的习作(写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在六大类的选材上,即写作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力求做到“易”与“乐”。也就是所选的内容是易于师生操作,易于教师设计教案学案,易于学生动笔表达的,是师生都感兴趣,学生体验后乐于表达的。

以一年级上册为例,我们安排了以下六个单元内容,让学生在简简单单、轻轻松松的练笔中感受写话的快乐。

第一单元“写人”,要求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与家人,感受家庭之乐:①自我介绍(《练习1》口语交际要求);②介绍你家里每个人的姓名、年龄和工作;③你最喜欢哪一位亲人?为什么?④你的亲人中最有趣的是谁?他怎样有趣?⑤写写家中某一个人的某一坏习惯,并说说可以怎样能让他(她)改变。

第二单元“写景”,要求用一两句话写课本中和生活中景象,体会赏景之乐:①结合《识字3》看图写公园景色(用上《识字3》中部分词语);②结合《识字5》看图写海边景色(用上《识字5》中部分词语);③结合《识字6》看图写城市景色(用上《识字6》中部分词语)。

第三单元“写物”,要求用一两句话写自己的玩具,体验游戏之乐:①你家里有哪些玩具,选一些写出它们的名字;②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③写一写某样玩具的具体玩法。                                              

第四单元“写事”,要求用几句话写清楚自己或别人做的一件事,品味做事之乐:①结合《练习2》中的“学用字词句”,写写自己今天用手为自己做的某些事。②写写自己今天用手为别人做的某件事。③写写爸爸或妈妈用手为你做的一件事。

第五单元是童诗单元,从仿入手,让学生在仿写中感受创想之乐:①仿照《练习2》中“读读背背”写一首小诗;②仿照《家》写一首同题诗;③仿照《大海睡了》写小诗《大海醒了》;④仿照汪静之的《疑问》写同题诗。⑤自选内容写小诗。

第六单元是童话单元,也是从仿入手,让学生在仿写中感受创想之乐:①仿照《秋姑娘的信》第24自然段,续写一两句话,写出秋姑娘还把信写给谁,写了什么内容。②仿照《北风和小鱼》第1自然段,续写一两句话,写出北风还吹向谁?它们表现得怎样?③根据《练习6》中“学用字词句”要求,先涂色再填词,再看图说一说,最后用几句话写童话故事《小蚂蚁过河》,要求用上所填的五个词语。④用几句话续编《龟兔赛跑》。⑤自选内容编个童话小故事。

不难发现,我们每一个主题单元的练笔选材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课本,安排的内容都能让学生有话可写,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为了方便操作,我们还就每一单元第一篇练笔进行详尽的教学设计,在设计中就教学的每一板块写出明确的设计意图,咬定“容易”与“快乐”两座青山不放松。在课题正式实施也就是20089月前,我们课题组成员利用暑假将所有序列的教案都备好,以便课题组老师开学后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实践研究。

2).训练序列讲究梯度

我们的作文训练序列是有梯度的,在这儿的梯度分三个方面。

一是训练目标有梯度。一方面是整个六年的训练有个梯度。各个学期的训练目标有所不同,呈螺旋型提升趋势。

二是训练过程有梯度,每个学期的每一单元训练中的三到四次练习也呈梯度状态。比如说二年级下册“写人”单元训练主题是——用几句话写一写“我班之最”。围绕这一点我们安排了四次练习。在这四次练习中,第一次要求老师备详细的教案,要求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并在课内完成;后面几次练习基本上是用所学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次式的练习,并且努力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是儿童的快乐也有梯度。根据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我们把小学生作文快乐分为三个层次。低年级让学生在写话中享受自由创想的快乐;中年级让学生享受发现本质的快乐;高年级让学生享受审美愉悦的快乐。具体如下:

低年级注重学生创新与想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大胆自由地创想提高写话兴趣,进行自我表现,从而提高写话能力。学生以写生活、写童诗、童话为主。

中年级注重学生描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细致、有序的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细微的差异和变化,把握事物的特点和本质,并进行自我表现,从而提高构段的能力。学生以写素描类作文为主。

高年级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引发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写出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从而提高谋篇布局能力,提高观察、思考、表现与评价等综合能力。学生以自由选材、写话题类作文为主。

 

(二)、创造开放课堂,在多样的方法活动中体验快乐

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让课堂开放起来,让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在开放的大作文课堂中享受作文的快乐。

1.教学方法形式多。

有感兴趣的材料并不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还得进一步在操作上花力气、有突破。因此,在教学形式与方法上,我们提倡“活动化、趣味化、体验化、多样化”,努力让学生在多形式中体验快乐,如:说与写结合、听与写结合、画与写结合、读与写结合、玩与写结合、操作与写结合、吃与写结合、观察与写结合、想象与写结合、采访与写结合、调查研究与写结合等等,让学生在“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获得体验,人人表达自己,人人获得赏识”中快乐地写作,在快乐中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以四年级上册为例,六大单元中有看老师表演小品后写人物动作的,有创设找红笔的真实情境后写人物活动的,有看录像后写动物活动的,有带学生到校内真趣园实地观察后写动态景物的,有组织各类比赛后写活动场面的,也有给亲朋好友写信后邮寄出去的,还有利用春节搜集春联、研究春联的……采用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目的都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观察、体验,获得真切感受,而后尽情抒写,一吐为快。

2.指导过程有梯度。

对学生的习作指导一般分三个步骤:一是作前指导,二是作中指导,三是作后指导。而先放后收,是作文教学的一条规律。正如南宋诗人谢枋得所说:“凡学文,初要大胆,终要小心——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

通过研究,我们一致认为习作指导也要有一定的梯度。作前指导重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话与习作的欲望,打开思路,指导宜粗不宜细,旨在让学生按习作要求及时书写,感受到快速写作、一吐为快的快乐。作中指导带有明显的指导意义,重在发现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优点与不足,宜细不宜粗,及时评价,及时修改,让学生体验到不断提升的快乐。作后讲评主要是本次习作的全面展示,重在肯定,重在激励,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写作成功与进步的快乐。

3.习作日记同步走。

黎锦熙先生曾说:“日札胜于作文”。叶圣陶也说:“什么事情都一样,要求熟练,惟有常常去做,规规矩矩去做,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说的是要多练笔,按照一定的方法科学地练笔。

日记教学一直是我校习作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多年的实践让我们感受到日记是一种很好的书写生活的方式。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困惑。老师们觉得一些语感与积累较好的同学日记水平就高,而且越写越好。而另一些同学则写来写去写不好,写了一个学期水平也没什么大提高。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方法问题。因为写日记是自由的,无序的,无序的练习不容易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

因此,我们树立大作文观,提出“提笔即是作文时”,将梯度作文的序列训练与自由日记打通。在进行序列训练时,在保证主要训练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提倡老师能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当时实际情况在内容上作相应的调整,写作就像写日记一样自然,写当时发生的,写正在进行的。同时,每个序列的最后几次练笔让学生根据大目标自由选择内容写,尽量写当天或最近的所见所闻所感。此外,我们要求教师时时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点拨学生发现生活材料,而后自由抒写。实践证明,习作与日记结合,课内与课外同步,规范与自由相融,这是让学生两条腿走路,因此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4.有效阅读来提高。

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既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更为学生“落雨”布下了一朵朵云。譬如,日诵古诗与名言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积累,使学生的作文中常常跳跃着“名句典故”,可谓“文化味”浓厚;每学期邀请全国知名作家来校讲学,让学生与作家零距离,既学到了习作的好方法,又燃起了学生成为“小小作家”的欲望;组织师生共读佳作名著并书写阅读报告,开展班内校内 “阅读之星”“书香之班”的评比,学生浸润在名著美文之中,对其写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还每年举办读书节活动、100小时阅读大赛;经常写读书笔记,摘抄剪贴佳作,做美文赏析等。可以说,打造“书香校园”对有效实施本课题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5.精彩活动促发展。

开放的课堂是生动的,活动的作文是精彩的。

在我们的课题实践中,我们努力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期“训练儿童在知觉、观察中,调动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使他们逐步做到能广泛地、灵敏地感受生活,使他们的大脑中具有一个情、声、色、味、形俱全的立体的客观世界,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作文材料库房。”

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练习作文,让作文成为学生内心抒发情怀的需要,这是我们研究的目标。为此,我们根据各个年级段孩子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不同梯度、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如:每年五月的作文节各班开展不同的作文活动,比如2009年的作文节我们就以“快乐”为主题写作文节的活动,可以写作文节开幕式上的活动,可以写各班的作文游戏活动,可以写作文节中自己当服务工作人员的快乐等。由于每个班每个年级所开展的活动不同,所以写出来的“快乐”也各不相同。而2010年的作文节,我们的主题又变成了“写作,让生活更美好”,通过编写班歌、编写作文剧等形式,将写作与活动紧紧融合在一起。每学期至少一次的作家进校园活动;每年出版一册《小荷尖尖》师生美文集,每学期编印《小荷》报刊,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文字变成铅字后的成就感;打造学校的小荷尖尖作文博客圈,进行师生优秀博客评比;当场写话比赛、作文大赛;千人同写日记活动、小荷文学社活动、各年级的作文调查活动;组织低年级学生进行自创诗歌朗诵,中年级学生进行作文剧表演,高年级学生进行散文朗诵;优秀习作日记本评比、活动创意设计,写一写外出游玩的建议,给校长的一封信,各类小报设计评比等等。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自由、自主、快乐地写作,在玩与写的过程中发展了习作能力。

 

(三)、创新评价机制,在多元的品评方式中享受快乐

1.改革评价方式

过去,我们对学生的作文成绩通常以等级来评定,许多老师批分严格,有的学生甚至一个学期都得不到一个“优秀”,这无疑大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儿童作文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胜心、求成欲、威望需要是儿童作文洞中的重要成分。这是一种追求他人对自己尊敬并希望获得他人赞扬与肯定的成就动机。它实质上是一种取得成就和获得在集体或朋友中的威望的一种需要。”

为此,我们大胆改革习作评价方式,实施让学生快乐作文的“2+2策略”,即改变作文批改方法和形式的2大提倡,提倡新的评价方法——“等级+附加分”,提倡新的批语形式——“批语”变“心语”;拓宽讲评渠道的2大途径,课堂共享——“作文一品香”,网上交流——“小荷尖尖”作文博客圈。

“等级+附加分”:指出“等级”要舍得给“优秀”,附加分可以根据年级的不同分别用星或笑脸、大拇指等标志性的图案来表示,以肯定学生的进步与成绩。我们指出,老师在具体操作时也可以打破“等级+附加分”的评价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如低年级的老师就用星数和漂亮的印章来评价,星数上不封顶,下有保底,写得特别好的地方加盖学生喜爱的可爱印章,从而激励孩子不断进步。同时,加入“自评”与“家长或朋友评价”栏目,打破老师是唯一评判者的传统格局。

“批语”变“心语”:改变传统习作中空洞俗套的评语,取而代之的是一句句充满鼓励的心里话,具有指导性的真诚中肯的建议:“你写的这篇文章我读了很感动。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词‘以情动人’。作文也好,做人也罢,‘情真’最重要。”“好!继续努力!不久的将来,你会是一个小作家!”“我很欣赏你文中的人物对话,简洁却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如果加上适当的提示语,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态,也许会更传神。”同时,也鼓励学生将习作与家人和伙伴进行分享,并邀请他们为作文写上评语。这既增加了学生习作的成就感,同时也强化了写作时的读者意识。

“作文一品香”:每周至少两次评讲学生习作。主要品评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每次讲评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次推出一到两位作文进步大的同学,称之为“作文黑马”,对他们进行热情洋溢的,甚至“夸张性”的赞扬。一学期,每位学生至少被表扬一次,以此让每位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小荷尖尖”博客圈:这是我校建立的两个展示学生习作的平台。一是每个班级内的“小荷尖尖”作文展示板,要求每位老师及时将学生的优秀习作与日记以原稿形式展示,高频率地更新。二是在网站上建立的学校“小荷尖尖”作文博客,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习作上传到相应年级的栏目中,老师、同学、家长,甚至陌生人一起参与点评,这种开放式的评价方式让同学们更多地感受到了作文的快乐。许多学生因此纷纷自建博客,不断发表新作。

我们就是通过以上方式,将评价贯穿在日常的写作教学和活动过程中,使写作评价日常化、通俗化、动态化,采取多元化的作文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自信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抒写表达,在快乐中习作。

2.自创习作本。

根据大作文观理念,我们提出作文无大小作之分,因此,取消了原来的大作本与小作本,自创名为《脚印》的活页习作本。学生把一学期凡是动笔写的东西全部放入这一本“脚印”中,如:训练序列规定文章、自由日记、美文摘抄与赏析、测验或考试时作文等等。一学期下来人人拥有了一串属于自己的“脚印”。到学期结束时,我们又指导学生把它变成一本“书”,从封面制作到扉页介绍,到后面的目录,文章的分类排序、后记撰写、装订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孩子们在自己的书里,留下了一个个成长的脚印。每当打开这本独一无二的书时,每当品味着自己的一篇篇大作,欣赏着老师、同学与家长的赞扬与鼓励时,孩子们怎能不为自己的点滴成长感到快乐呢?

 

第二,课题研究给学校带来的全方位发展。

1.  校园作文特色日益凸现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加强了校园作文文化氛围的建设:

增建了作文长廊、小荷日记馆、班级作文尖尖展示板、小荷尖尖作文博客等,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汇编了“体验快乐,小学梯度作文训练序列”校本教程《快乐作文 七彩童年》六学年共十二册,并发给全校语文老师一起学习与参考。

设计并编印了学生作文册子《脚印——我的习作文集》,实验班的每一个学生已将五个学期以来的日记、课题组研究习作、美文赏析等装订成册,并加工美化,人人拥有了五本属于自己的“书”。从2009年下学期开始,我们还在自愿原则上吸纳了部分非实验老师共同使用这本习作本。

编印了作文专刊《小荷尖尖》34。作文专刊《小荷尖尖》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中获得小学组社团类“最佳社团二等奖”。

小荷文学社再获“苏州市十佳模范文学社团”称号。

校本作文教程《快乐作文 七彩童年》获中国教育学会校本教材一等奖。

2.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速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邀请专家来校讲座,老师们经常上研讨课,经常撰写习作教学论文,高频率的研究活动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队伍快速发展。

教师作文专题研究论文、文章发表与获奖大幅增长,课题组成员虽然仅十多人,但研究本课题以来发表习作研究文章共44篇,获奖共45篇。

在课题开展以来的三年内的各级各类学科荣誉评选中,课题组的计利珍老师在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一轮教学实验中被评为先进个人,沈建琴老师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授予“教科研先进个人”,沈建琴老师、金萍老师被评为“园区语文学科带头人”,王平宏老师被评为“园区语文教学能手”“园区教科研能手”,沈慧菊老师被评为“园区教科研新秀”,。

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老师不怕教作文了,并在作文教学中品尝到了快乐。印象最深的是,在园区对我校的语文专项调研中,总有几位老师准备习作课。自课题研究以来,我们上作文教学公开课省级4节,市级1节,区级6节,校级20节。高频率的开课既提高了我们老师的习作教学水平,也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

3.学生习作水平大幅提高

学生作文水平提高较快,2008年至今参加区级以上各类作文竞赛获奖与发表文章3000多人次。在“姑苏晚报·世茂运河杯”第八、九、十届作文大赛中获特等奖的就有100多人,在园区学校中首屈一指。在《姑苏晚报》《苏州日报教育周刊》上也常见我校学生的习作。

在一次次快乐的作文活动中,在一次次获得成功和被肯定的愉悦中,学生们写作的兴趣愈来愈浓厚。

4.学校知名度逐年提升

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了许多专家的好评,各大媒体多次报道。凤凰语文网、《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姑苏晚报》、《城市商报》以及苏州电视台都有关于作文研究活动的相关报道,大大提高了学校作文教学的知名度。

南京凤凰母语研究所在充分了解本课题实施情况后,诚挚邀请我作文课题组加盟他们的课题研究,并将本课题的第二子课题“快乐作文的理念与策略研究”纳入他们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母语教育研究》的研究序列。201011月,我校作文课题组受南京凤凰母语研究院的邀请,赴金阊实验小学参加全省作文教学研讨会,在会上作了名为《快乐作文,托起生命的灵动》的专题成果介绍,获得了本次大会成果推广一等奖。

还值得一提的是,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张荣华副教授有感于我校作文教学研究的浓浓热情,特意把我校作为她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子课题《现代化小学语文课程建构:小学调查作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基地,也就有了本课题的第六个子课题《小学调查作文的实践研究》。

第三,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1.“体验快乐,小学梯度作文训练序列”六学年十二册虽已完成,但部分教案带有编写者极强的教学个性,不利于一般语文老师学习操作。所以,接下来要进一步修缮校本作文教程的内容,把更多新的成功案例充实到教程里面,同时相配套的,易于操作的课件也需进一步充实,以方便大家使用。

2. 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习作兴趣的确高涨了很多,但学生习作效率并没有完全成正比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速度和长度进步了,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还差强人意。

3.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浓了,习作量也跟着上去了,但作为批阅习作的老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了不少。如何使教学作文的老师同样快乐起来,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版。

袁浩 宁益民著:《解开儿童作文的奥秘》,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

陈大权:《加强习作规划,促进课程建设》,《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1年第2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