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聊]李孝萱自己并不满足于写实

 时平玉条备 2011-07-25
 2011-07-22 11:38
 






李孝萱,1959年4月17日生于天津市汉沽区。
   李孝萱,198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分配到天津塘沽区图书馆工作。
   李孝萱现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写意人物画工作室主任,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协会会员。
       在1988年到1991年之间, 李孝萱创作了《寂灭的临界》、《蝗阵》、《都市、舛缪的车与躺着的人》、《一
个有着清风的早晨》、《留着天空的自由》等都市题材的作品。随后 李孝萱创作的《大轿车》、《赤裸的喧哗》
等更充实和丰富的都市题材作品不论在题材、功力技法和叙事风格上都达到了 李孝萱艺术创作的佳境阶段。有人
说,李孝萱的绘画里透露着文人的孤傲,以一种“不可一世”的超然姿态来面对当代媚俗的画风, 李孝萱将传统工笔
线描发挥到了极致,同时 李孝萱又将艳俗的时尚的感觉发挥到了极致。
     2009年1月16日,逸梵画廊为李孝萱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了艺术作品品鉴活动,活动选址很特别,并非定在传
统意义上的美术馆或者展厅,而是选择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华纳豪园三期的样板间。600余平米的居室静谧典雅
,略带奢华。于是,前来看展览的社会名流多少有点在家赏玩的意味,舒适又不失正式。古筝、紫砂壶、国画,青
花瓷……不禁感叹:怎一个“雅”字了得。
     见到 李孝萱之前,电视屏幕上一直重复着2006年央视十套为 李孝萱录制的《人物》专访。于是,笔者便在 李
孝萱一进门就认出了这位“画坛怪杰”。 进入采访主题, 李孝萱很随和, 李孝萱更愿意把采访当做聊天,这让笔者
脑海中那个桀骜不驯、恃才傲物的怪杰形象逃之夭夭。而我们的谈话内容更多的是作品之外的人生。
     笔者对艺术是懵懂的,故不敢对 李孝萱的作品妄言评论。主观臆断,不如引经据典,转载业内人士的评论来得
客观严谨。故在此懒惰一些,用美术评论家郎绍君的一段话带读者进入李孝萱的美术世界:“李孝萱自己并不满足
于写实。 李孝萱寻求新东西,欧洲表现主义艺术家蒙克、克里门特、席勒等的作品,引起了 李孝萱的强烈共鸣,
李孝萱的画也出现了表现倾向。最初有些摹仿,但很快就加入 李孝萱的东西, 李孝萱与中国画的画法融为一体。
李孝萱还从中国古代画家如贯休的变形作品获得启示。所有这一切,都围绕表现 李孝萱自己的生活感受进行,这
也许是一个绘画天才最重要的特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