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瞩目河北环首都绿色经济圈

 书库007 2011-07-25
瞩目河北环首都绿色经济圈
——本报邀请专家谈建议和对策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25日   07 版)
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新兴产业示范区分布示意图
    编者按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等区域发展”。据此,河北省制定了包括构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壮大沿海经济隆起带等在内的“四个一”战略重点。为推进河北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建设,本报特邀有关专家就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供读者参考。
    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意义重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 锋  
    大多数经济大国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首都经济圈。从伦敦、巴黎、东京、首尔等城市发展历程看,大都发挥了引导带动作用,在周围形成了庞大的都市圈和经济圈。许多国家首都经济圈创造的生产总值都占其国家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经济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的发展展示了一个“集聚支配着经济发展”的世界地图,经济集聚成为提高效率的途径和手段。从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需要出发,我国必须加快培育新的实力强大的经济圈,在实现首都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打造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又一核心。
    其次,发展环首都经济圈有其重要意义。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地区快速协调持续发展:将会更加全面、深度地整合北京周边地区的经济、产业、环境等资源,为这些地区构筑更好的发展环境,拉动周边地域的全面发展。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有利于缓解首都发展性增长压力:可以通过首都周边地区的成长壮大,卫星城、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全面建设,承接首都部分产业功能和社会功能,吸纳就业、缓解交通,拓展首都发展空间,有效减缓首都的各种压力。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有利于实现河北省的跨越式发展:河北省可以顺应区域合作发展大潮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依托北京、服务北京,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的思路,有效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功能的有机分散。
    如何加快首都经济圈的发展?
    一是增强城市互动,构建合理分工协作的城市发展体系。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
    二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实现交通网络一体化。加快北京与周边各市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必然使京津冀地区规模效应更明显,从而加快人流、物流的发展,这对于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具有促进意义的。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构筑高效协调的一体化制度体系。京津冀地区在产业、环境保护等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合作,但现有的松散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只能形成原则性的“共识”,很难有效推进经济圈内具体领域的协调发展。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环首都区域协调的体制机制,形成全面系统的制度体系。
    四是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旅游业发展。借鉴国外经济圈在城市中心周边一定区域内设置大面积绿化带的做法,对核心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并采取措施实现对城市中心区域的无序膨胀的遏制。延伸旅游、构筑环首都圈旅游大市场,也是环首都圈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
    河北环首都圈建设的路径选择
    国家发改委研究员 肖金成  
    首先,加快环首都圈建设是铲平京冀发展“悬崖”的重大举措。北京吸纳制造业的过程已基本结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已到70%以上,制造业进入北京的门槛越来越高,那些想进入北京的企业只能在北京周边驻足,这为北京周边位于河北的市县带来了无限可能。产业的集聚或集中将迅速提升河北的产业结构,提高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使“悬崖”变成“缓坡”。
    其次,加快建设环首都圈是疏解首都城市功能、减轻北京人口压力的重要措施。河北环首都圈的建设可为北京市疏解城市功能作出较大贡献。
    最后,建设环首都圈可以根本解决京北地区的贫困和生态问题。京北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人口超过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使他们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是将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出来。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就是环首都圈。
    环首都圈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有些县镇利用此优势获得较快发展,但也有很多县镇的发展并不理想,选择合理的路径很重要,应强调以下几点:
    ——提高规划的超前性、系统性、科学性和约束性。环首都圈的开发与建设涉及的利益主体很多,要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规划必须体现超前性和整体性。规划分为以下类型:区域规划、城镇规划和开发区规划。环首都圈应编制区域规划,各市镇应编制城市或城镇规划,开发区规划主要解决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问题。三类规划不能混为一谈。
    ——运用“增长极”原理开发建设“新区”。增长极者,增长点也。为吸引投资者,使要素高度聚集,必须创造最好的条件,包括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投资政策等,有些投入是难以短期收回的,所以数量不能多,范围不能大。
    ——以建制镇为重点,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把建制镇作为环首都圈中一个小区域的中心,既吸引北京市的人口聚集,又吸引脱离农业的本地农村人聚集。为此,各建制镇应编制一个规划,规划产业区和居住区,取得省政府批准后,吸引房地产商去开发建设,用土地收入修建廉租房,为在当地就业的人提供住房,实现住有所居。在此基础上,将人口较少的村庄集中到建制镇,将村庄复垦,减少农村居住用地。
    论大北京经济区建设的几大关系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张玉杰  
    随着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两市一省”联系紧密、融合渗透,再以行政区划分格局来管理区域经济已不合时宜,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势在必行,在此过程中,处理好以下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经济区建设与行政区管理的关系。现行区域经济管理已演变为经济区管理,迫切需要大经济区管理模式来支持区域经济运行。现行的行政区管理模式不适应这一经济区管理的要求,经济计划和政绩考核体系仍停留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之中,严格按省(区)、市、县、乡(镇)、村行政管理为边界划分管理权限,“唯GDP论”,“唯本地区发展论”,偏重本地利益和本行政管理区域利益在所难免,出现地缘经济模式在所难免。
    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应表现为经济区建设,而非行政区建设。行政区管理应适应经济区管理的要求。首先是深化改革政绩评价体制,不能单纯以经济增长为主要评价手段,不能单纯以GDP总量衡量地区经济水平。其次是由领导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政府不参与发展经济的具体投资行为。最后是确立适应环境发展的主导产业。
    产业分工与城市功能定位的关系。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之间应明确分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相互屏蔽。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应当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科技中心和信息中心,而非经济中心、生产中心。河北地区的功能定位应当是京津城市外延部分,重点承载两城市无法承担的产业功能,特别是吸收北京的智力产业成果,支撑天津的产业发展。
    重大项目布局与中小企业选址的关系。北京、天津、河北省三地的重大项目布局应建立协调机制,兼顾区域发展条件,共享项目带来的成果,共同促进发展。论证大型项目选址应扩大参与群体,倾听不同方面的声音,使项目论证客观、实际、准确、可靠。利用重大项目落户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形成经济增长点,并以点带面,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产业型中小企业发展,对于河北省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应充分利用北京和天津对该企业发展的高壁垒,加大发展力度,以补充产业发展要求。
    对加快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认识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王小广
    加快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是为河北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环首都经济圈战略的实施如果成功,意味着一个新经济发展中心的建立,这不仅会明显增加河北的经济规模,而且因为打破了省会垄断的优势,从而为全省区域发展注入巨大的竞争力量。
    二是京冀合作需要环首都经济圈战略。北京要建成国际一流城市,不仅需要形成新的发展要素,更重要的是要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价值,这一过程既为河北省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也需要得到河北在区域发展上的重要支持。
    三是实施环首都经济圈规划是促进环首都地区升级发展的新动力。河北省环首都地区不少县域已探索出一条与北京互融发展的新路,但要继续大幅提高产业水平和城市发展层次,必须搭建一个高位平台。
    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应抓好三件事:
    做好做实规划。做好规划,最关键是做好发展的战略定位。北京对河北的需要,既包括现实的紧迫需求,也包括未来城市升级后的新需求。同样,河北对北京的需要也要排排序,分分类,做更多调研。环首都经济圈的战略定位不宜从分散北京的城市功能上定位,而应从产业的分工协作上进行定位。
    加快建立京环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北京与环首都的关系主要是产业的紧密关联融合或有效分工、生活上的相互需要。环首都经济圈目前仅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发展工业仍是主要任务,这明显与北京不同。为了在京环两地形成非常紧密的产业联系和分工,应重点考虑发展以下产业:一是都市型工业,主要是服务于北京市区需要的轻工业;二是都市型农业;三是发展与北京都市区的经济与生活关联性强的服务业。休闲度假、大型批发市场、会展服务等,都是环首都地区在服务业的优势。
    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实现双方基础设施的无缝对接,是加快京环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公共服务也要逐步实现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牵涉到两个行政管理体制的对接,其中也有难有易,像电话区号共享、一卡通收费等公共服务一体化相对容易些,而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公积金等公共服务对接却相当难。
    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吕铁 黄阳华 
    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关键,在于区域发展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其中,产业发展应成为引领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核心动力。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在于将环首都经济圈“服务首都、对接北京”的总体建设目标在产业层面上具体化,帮助首都破解城市发展空间、交通、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等制约因素。针对北京市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硬性约束,环首都经济圈在产业选择上宜侧重于发展那些可发挥其紧邻北京、土地充足、人口密度低和物流集散功能强等优势的产业,实现与北京市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一,环首都经济圈的产业选择要满足北京市主导产业完善和延伸产业链的需求。北京市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必须依托上下游产业链和大量配套产业的支持,存在着延伸产业链的需求。
    第二,环首都经济圈的产业空间布局宜因地而异。北京市将按照“一轴、一带、多园区”的产业格局加快向城南发展,亦庄——大兴新城将构建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房山新区重点打造高端制造业新区。京南地区的固安县和京东地区的三河市、大厂县等区域可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和新能源设备产业。
    第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环首都经济圈与北京市在交通、通讯、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快速对接,未来五年京张、京唐、京沪等城际高速铁路加快建设,以及首都第二机场选址大兴南部,都为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在推进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环首都经济圈与北京市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既要主动承接北京市的产业梯度转移,更要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二是处理好环首都经济圈内不同地区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整体上既要顺应北京市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又要统一规划部署。三是处理好环首都经济圈与河北省其它地区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环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发展,既要立足于通过优惠政策的激励实现跨越式发展,又要着眼于对河北省其它地区形成明显的带动效应。
    河北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管见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牛凤瑞
    建设环首都经济圈要把握四点:
    一是干什么,即产业的选择问题。环首都地区总体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同时面临农业现代化的任务,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快速发展及服务业发展仍将持续一个较长期。但不应以一、二、三产业比重的孰高孰低为发展目标,也不宜以战略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国家层面的发展目标为目标,而应以能够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为目标,以产品(服务)市场需求和赢利能力为中心规划产业。
    二是在哪里干,即空间如何布局。工业化和城市化互为动力,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客观规律。建设环首都经济圈要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建设不同类型的开发区既是实现工业企业集中布局的要求,也是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三是钱从哪来,即资金如何筹集。环首都地区能否吸引外部资本流入关键在于能否为资本提供适宜的赢利环境。要努力完善硬件环境,减少企业运营的外部成本,还要构造适宜资本运营的市场制度条件,减少资本运营的交易成本。
    四是土地从何而来,即深化用地制度改革。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必然是大量接受北京人口、产业、功能外移和截流进入北京的产业、人口的过程,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置换试验示范,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增量用地当能得到满足。
    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我有以下建议:
    扩大环首都地区县市(区)级建设的自主决策权。河北环首都地区十几个县市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差异大,在贯彻落实省统一部署过程中,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明确符合当地实际的建设目标和重点。上级审批权的下放,以及上级对下级改革创新精神的鼓励、宽容是河北环首都地区实现跨越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推进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同城化建设。交通、通讯网络、环境保护、水电气供应等基础设施的同城化规划建设是突破经济发展行政区划壁垒的物质条件。

 
 

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简介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25日   07 版)

    ●《河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别提出要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逐步把环首都地区打造成为经济发达的新兴产业圈、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圈、独具魅力的休闲度假圈、环境优美的生态环保圈、舒适怡人的宜居生活圈。

    今年五月,“河北环首都经济圈规划”正式出炉,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包括环绕北京的张家口、承德、廊坊和保定四个地级市,将打造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

    ●针对四个地级市的不同特点,河北省也给予了每个城市不同的产业发展定位。承德市具有在旅游、钒钛矿产等资源方面的优势;保定市则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和低碳城市试点等优势;张家口市则要以能源产业和旅游资源为基础,建设成为京冀晋蒙交界的区域中心城市;廊坊市以区位独特和信息产业等优势,建设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城市。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包含这四个地级市的14个县(市、区),将规划建设1圈、4区、6基地。

    14个县(市、区),即涿州市、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兴隆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广阳区、安次区、固安县;

    1圈,即环首都绿色经济圈;

    4区,即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

    6基地,即养老基地、医疗健康健身基地、休闲度假基地、观光农业基地、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宜居生活基地。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总体规划中的产业布局,将包含三大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三大新能源汽车基地、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六大新材料基地、九大新能源基地和九大生物工程基地。可以用“334699”这样的数字概括:3大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3大新能源汽车基地、4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6大新材料基地、9大新能源基地和9大生物工程基地。  

    ●环首都经济圈生态建设规划包括荒山荒地绿化、通道绿化、风景区森林公园建设、城市森林、村屯绿化、河流水系绿化、湿地恢复与保护及森林保护等内容。

    以恢复和增加森林、保障环首都生态安全为目标,规划造林19万公顷。

    以贯穿环首都经济圈的高速公路、客运专线、国道、省道、县道为重点,把通道两侧建成高标准绿化林带、经济林带和致富林带,规划道路绿化总面积5万公顷。

    新建森林公园16处、3400公顷。建设以高大乔木为主体,乔、灌、花、草、藤复层结构的“林荫型、景观型、休闲型”接近自然的城市森林体系,规划造林3.9万公顷。规划村屯绿化1216万株。

    以发源和流经环首都的潮白河、桑洋河主河流及多条支流和一批中小水库周围绿化建设为重点,大力营造护堤林、水保林和水源林。抓好重要湿地、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的抢救性保护和恢复,新建一批省级森林、湿地及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三大新区是该经济圈中的战略节点。三大新区按京东、京南和京北的地理位置进行布局:京东新区主要在廊坊境内,包括三河、大厂、香河三县;京南新区主要包括保定的涿州、高碑店和涞水;京北新区位于张家口市东南,包括涿鹿、下花园、怀来等。每个新区内都设置了明确的空间结构。这包括在京东新区采取一核(燕郊及大厂西部核心组团)、三轴(燕郊—三河发展轴、潮白新城—大厂发展轴、京沈高速发展轴)、多组团(三河、大厂东部、香河组团)的空间结构;在京南新区采取一轴(京石发展轴)、两心(涿州中心片区、高碑店中心片区)和多节点(林家屯、涞水组团等)的空间模式;而在京北新区则设置了一带(桑干河—洋河生态发展轴)、多节点(赤城、野三坡组团)的空间结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