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

 天雷教育 2011-07-27

[转载]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

(2011-05-06 13:30:30)

[转载]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研究·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836)

2011年5月6日

曾国藩,字文正,出生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的十月十一日,公元1811年的1126日,湖南省双峰县荷塘乡白杨坪。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不仅在政治、军事、洋务上有显赫的功勋和成绩,而且在治学、治家等教育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一生追求立德立言立功的人生价值,他是按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来规范自己和家人的。他是儒家思想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永不服输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也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渊源。曾国藩的一生是一个在中国近代坚守并实践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条的典型代表,而他在“治国、平天下”方面的政治建树又是以他在“修身、齐家”方面的努力为基础的。曾国藩的家教思想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湖湘文化和良好家风的传承影响。

曾国藩的高祖应贞(字元吉)终生以勤劳致富,常常告诫子孙:“勤俭立身”,“耕读保家”。其曾祖父竞希一生克勤克俭。祖父玉屏(字星冈)“年轻时游逛懒惰,但却能“幡然悔悟”,后来一直天未明就起来做事,农活做得特别好。由于他本人“早年失学,壮而引为深耻”决心让其子孙读书,猎取功名,因而对子弟督促管理的很严。曾玉屏治家极严,他创立了一些家规,要求家人必须遵守,他要求家人谨行八件事:读书、种菜、饲鱼、养猪、早起、洒扫、祭祖、敬亲睦邻;疏远六种人:看风水的、算命的、医生、和尚、巫道和做客赖着不走的。他还经常教训自己的子孙“君子在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器”“以儒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曾国藩对其祖父非常崇拜。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困苦于学,转而发愤教督诸子,把光大门第的希望寄托在曾国藩兄弟身上。

曾国藩把家训归结为“早扫考宝书蔬鱼猪”。早扫,就是早起和扫除;考就是祭祀祖先;宝就是睦邻,要做到邻里之间“患难相顾”;书,指读书明理;蔬、鱼、猪也就是种菜、养鱼、养猪。他把此作为家训的内容之一,教育诸弟子侄,并希望世世代代守之。曾国藩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订出了“不晚起,勤打扫,好收拾”的戒条,也要求家中子弟皆以“贪睡,晚起”为戒,以“早起,洒扫”互勉。他严格要求子弟,主要是防止子弟们好逸恶劳,染上纨绔习气。

在曾家大院的正中厅屋悬挂着曾国藩手书的《曾家八本家训》: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曾国藩家书·致纪泽、纪鸿,咸丰十一年三月》)。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1、修身进德的思想教育。曾国藩非常注意人格修炼,人格修炼对他事业很有帮助,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虚、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渺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这是曾国藩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他对诸弟及子侄的要求。曾国藩对子女的家庭教育非常严格,虽然他常年在外做官、带兵、打仗,但家信未尝间断,温言细语,言传身教,谆谆诱导,勤劳俭朴,知书达理,不求做官发财,不以优越地位自居。这些的实现,就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心态、价值观和思想境界的高尚。在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家庭环境越来越优越,有些家庭对孩子放任自由,好吃懒做,坐享其成,宠惯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之所以曾氏家族子孙很有成就,从家训中对子孙要求必须进德修身,热爱劳动,养成勤奋的品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有很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2、立志、立业的思想教育。曾国藩认为,立志坚韧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他不断地教诲子弟,要立大志,有理想,不可甘居下流。在立业上教诲子弟:“不能勤奋以图自立,则仍无以兴家而立业。”也正是在曾国藩的教育之下,他的四个弟弟和儿子都建立了一定的功业。

3、持家的思想教育。曾国藩认为,持家应以孝弟、勤俭、倡和、戒骄傲奢侈为主。他大力提倡孝弟,将孝弟看作是修身、齐家的主要内容,孝敬老人,与邻居和睦相处。勤俭是传统美德,曾国藩教诫诸弟及子侄,要“勤俭自持,习苦习劳”,并将勤与俭列居八德的内容。曾国藩30岁时,做了一件青缎绸褂,于庆贺及新年时穿,穿了30年,还如同新的一般。在南京总督府任内,要求夫人及儿媳们,每晚要绩麻纺纱,下厨做饭。要求儿孙们要尊老爱小。在现实生活中,铺张浪费,一些子女对父母不孝敬,甚至有的子女不赡养父母,特别是农村的老人,年轻时积累的财产都为儿子盖房,娶媳妇,年老体弱时,没有生活来源,没钱看病,甚至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老年的生活很凄凉,人都是要老的,自己也是儿女的榜样,自己如何对待老人,儿女也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在社会上来说,父母辛辛苦苦把儿女养大,特别是农村的老人,养孩子很苦,一个连父母都不养,不爱的人,还能称其为合格的人吗?谁还愿意和你交往合作呢?但是这类人大有人在,所以曾国藩的孝亲敬长很有现实教育意义。西安协和医院任超院长有一句话说得好“孝顺儿女天照应,孝顺的儿女为人正直、忠诚、善良,事事都有人愿意帮助。”在现实生活中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孝敬老人。

    4、读书治学的思想教育。曾氏家族提倡半耕半读,非常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曾国藩提出了读书可以变化气质的观点,勉励诸弟及子侄奋发读书,愿他们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有读书癖和很强的求知欲。183411月,他中举之后,到京都(北京)去考进士,第二年考进士失败,便回湖南,穷困得很,在经过睢(虽)宁时,向易作梅借了一百块钱。易作梅以为他有急用,就借给他,谁知曾国藩路过南京,把这笔款子完全买了书。还不够,便把衣服送进质店当,换出钱来买书。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的读书癖。他认为,学习是一件十分艰苦而又必须长期坚持的事情,非经刻苦努力,持之以恒,不能成功。他的终生学习理念,在现实中仍有很深远的教育意义。

5、“自概之道”的思想教育。曾国藩的自概之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盈满亏损,极盛至衰的自然法则;二是以史为鉴;三是主张自概。他认为要想使家族及个人永远持盈保泰,就要自觉地做到自概和先概,若被他人所概,一切后悔就来不及了。要做到自概,第一要廉、谦、劳,第二要求缺概盈。“孙所以汲汲馈赠者,盖有二故。一则我家气运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为持盈保泰之道。旧债尽清,则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留债不清,则好中不足,亦处乐之法也。二则各亲戚家皆贫,而年老者,今不略为资助,则他日不知何如。”   

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曾国藩在其家庭教育中贯彻了有关德才统一原则和知行统一原则。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方法,则有多端,比如:远绍祖德、循循善诱、训诲教诫、防患于未然、以身作则、省察自我,等等。曾国藩的弟弟曾国潢仗哥哥之势欺压百姓,甚至出了命案,曾国藩耳闻后,一天趁着曾国潢不备,拿一把锥子朝着他的大腿猛戳去,顿时鲜血涌出,曾国潢痛苦的看着哥哥,曾国藩平静地说:“伤你一下都这么痛苦,你干的那些事和这比较呢?”后来曾国潢收敛了很多。  

曾国藩家教特色及其影响概括为以下几点: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从其家族看,曾国藩的几个弟弟都是立功、立业有成,是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诸子侄乃至后世子孙也颇多有成就。而且,其家庭教育思想超越了他的家庭和时代,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我们今天的子女教育有着不少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曾国藩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16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家庭节俭就兴盛,人勤劳就健康,能勤劳能节俭,就永远不会贫穷衰落。

    曾国藩小女儿只有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督府。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所以上面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

曾国藩的“住”也是很普通的。曾国藩的家(富厚堂)和他弟弟曾国荃的豪宅相比,简直是差远了。就这样的一个富厚堂,曾国藩听说花了那么多的钱,他都不忍去住。富厚堂没有雕梁没有画柱,就是一种非常拙朴的木结构建筑。这个房子有一个书楼,体现出的就是湖南人的耕读之风。整个房子只不过比一般的农户的院落大一些而已。

至于“行”,在那个时代,官宦人家一般坐轿子。可是,曾国藩却在信里告诉孩子,你要步行去办该办的事,绝不许使唤轿子。同时他对孩子们还这样要求,不许使唤奴婢给你添茶倒水,你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

    现实生活中,孩子从小就讲究吃有营养,合乎孩子的口味,有的孩子不吃饭,只吃零食,每天吃20多元钱的零食,家长竟然顺应孩子。穿着讲究名牌,小孩一件衣服都好几百元。小孩攀比谁的父母开车接小孩,谁的父母打出租接小孩,有一位老人骑自行车接孙子,孙子第二天就要求不要骑自行车接他,丢人死了,至少要打出租接他。

曾氏家庭教育内容全面、细致,还表现在他的思想开明,注重实际。

曾国藩认为孩子读书未必是为了做官,读书在于明理,所以当长子曾纪泽连着三次考科举不成功,并向父亲提出不再走科举之路的时候,曾国藩同意了,他写信告诉曾纪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曾纪泽后来的路,在当时人来看绝对是旁门左道。那个时代,一般人根本想不到去接触西方文化,更不要说去学说洋文了,而曾纪泽居然在32岁的时候学英文。这个远见卓识,应该说既有他认识到的,也有他父亲告诉他的,这说明曾国藩在这一时期对文化的理解更为深刻了。作为中国人,秉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当国门被人强迫打开之后,你不去了解外国的情况,你如何能够在世界之林立足呢?

 曾纪泽在曾国藩的鼓励和支持下潜心研究西学。 1881224,曾纪泽以外交官的身份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同沙俄谈判并且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城。正是由于曾纪泽对西学的了解,正是因为他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英语基础,在与俄国人谈判的时候,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外交手段运用又足。当时沙俄曾威胁说,你想要收回伊犁,我马上就派兵打仗。曾纪泽不软不硬地回了一句话,说,你要打仗,我们也无奈,但是我们绝不怕你来打仗。因为他太了解当时沙俄虚张声势的心态。如果没有对西学的了解,没有西学的根基,有可能这个时候就被吓倒了。所以有人说这一次谈判是清末外交史上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次胜利。

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曾纪泽曾经用英文撰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国先睡后醒论》,发表在伦敦的《亚洲季刊》上。用英语撰写文章介绍中国,这是当时很多中国人所做不到的。

曾国藩难得的是,不光他的儿子成才了,他的后代子孙曾宝荪、曾约农都成为了大教育家和大学者。   

    曾国藩家教思想的影响

    曾氏家教思想,虽然深深打上封建思想的烙印,但谁也不能否定他在教育子女方面获得的成功,谁也不能否定其对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人们的影响。

     影响之一:对其子弟后代的影响。同是清末“高干子弟”,曾纪泽、曾纪鸿没有变成“衙内”和大少爷。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学而通英文,成为清末著名爱国外交家;曾纪鸿不幸早死,研究古算学也已取得相当成就。不仅曾国藩的儿子个个成才,曾家的孙辈还出了曾国钧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这样有影响的教育家和学者。据有关调查统计,当今曾国藩的后代遍布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从事科技、教育文化工作者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达295人。

    影响之二:对社会各阶层、各阶级的影响。曾国藩的治家思想和方法,从清末到民国,从富家到贫民,从官僚士大夫到普通民众,都曾把曾氏家训奉为至宝。至今仍在人们的心目中留有一定的痕迹。当今部队将军已有少将以上100多位来曾国藩故里指导工作,湖南大学、湖南师大、广州师大等把曾国藩故里作为大学生实践基地,中央各部委的领导很多是曾国藩迷,台湾、香港、新加坡、美国、日本游客络绎不断。

影响之三:在当今,曾国藩的教育思想深深影响着曾国藩的家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曾国藩故里双峰县民风淳朴,尊师重教,是湖南省著名的状元之乡、名人之乡、女杰之乡、书画之乡,有两院院士曾昭抡、刘耕陶、刘芸、谢和平、邓启东。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多人,学子崇尚文明、吃苦耐劳。其中在海外留学的博士、专家、科研人员五百多人。

曾国藩的社会教育理念

曾国藩是以卫道士自居,他把儒学,中国传统的儒学,看作是立国、为学和做人的不二法门。儒学对曾国藩很重要,他认为你要立国,要治国,你需要靠儒学,你做人需要靠儒学,你做学问也需要靠儒学。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他又提出了要向西方学习,学习他们的长技,去造船,去造炮,造现代的枪炮。他向清政府建议,向美国派遣詹天佑、严复等留学生一百五十名,学成回国后,对于我国有相当的贡献。曾国藩不把“西学”当作洪水猛兽,他主张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他是很富有民族忧患意识的,面对着积贫积弱的当时之旧中国,一再发出建立机器局,主张学习西洋科学技术,这种主张在顽固保守、固步自封的晚清统治者眼中无异于“洪水猛兽”,将会受到朝野方方面面的排挤和打击,而他不顾个人成败得失和性命安危,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并亲自参与,这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而这种勇气就源于他对“治国、平天下”始终有强烈追求的理想人格。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追求也成为曾氏家教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影响了子孙后代们爱国主义思想的铸就。在这方面,他儿子曾纪泽就是一个典范,为收复新疆伊犁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清朝政府外交史上的唯一胜利。

曾国藩以他自己广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和超人的智慧对其子女们进行谆谆教诲。这种严格的家教又造就了一个兴盛不已的曾氏家族,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钧、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它给我们当代教育以很大的启发。曾国藩要求孩子们铭记的16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仍然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现代很多人都忽视或是忽略了家庭教育,其实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作用下,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中首当其冲的还是家庭教育,因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曾国藩认为学习是一件十分艰苦而又必须长期坚持的事情,非经刻苦努力,持之以恒,不能成功。他的终生学习理念,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正常思维的人都是有益的。他主张“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仍然经久不衰,我们只有不断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