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文献从瘀论治黄褐斑

 淄水渔夫 2011-07-27

从瘀论治黄褐斑

作者:黄素英

关键词:黄褐斑 活血化瘀
    黄褐斑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面部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以青壮年女性发病率较高,尤其多见于妊娠中,是当今皮肤科的难治病证之一。笔者以为气滞血瘀,脉络不通是产生黄褐斑的主要机制,活血化瘀是其主要治法,兹简述于下。
 
    每个人面部所显示的色泽,是脏腑气血外荣的征象。健康人脏腑功能正常,精神气血充盈,精气内舍,容光外发,血华其色。一旦脏腑气血失调,气血瘀滞,经络不通,面部脉络瘀阻则黄褐斑生。《难经·二十四难》云:“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充;血不充,则色泽去,故面黑如黧,此血先死”。具体而言,黄褐斑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其一,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如因七情内伤,肝气不顺,肝郁气结,肝失疏泄,血气失和,气滞血瘀,面失营养,而生褐斑。诚如《医宗金鉴》曰:“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且肝气郁,痰瘀内生,血脉瘀滞,精气不能上荣于面,亦可导致褐斑的产生。故《内经》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盖气机运行不畅,从而出现“血瘀”之征——褐斑。其二,隋·巢元方指出:“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藏,或腠理受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荣于皮肤,故发生黑皮干”。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颜面失养;或脾气虚弱,血行无力,血流不畅,必滞而为瘀;又脾气虚弱既不能统血,又不能摄血,则血妄行而溢于脉外,积于颜面而致褐斑;或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痰湿内阻中焦,晦浊之气循经络而上熏于面,蕴结肌肤均可酿成褐斑。其三,肝肾不足,阴虚火旺。《外科正宗》曰:“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肝主调畅情志,肝郁化火上冲,日久消灼精血,阴精不足,精不化血,血不养肝,肌肤失养;或如王清任所说:“血受热则煎熬成块”而为瘀滞;或房室过度,肾精亏损,阴虚水亏,虚火上扰,燥热内生,熏蒸肌肤。肾虚必致元气不足,人体机能活动趋于衰减,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瘀滞形成褐斑。由此可见,任何一个脏器功能的失调,都可能引起血行失常而产生血瘀病变。而气滞血瘀,面部脉络瘀阻是黄褐斑产生的直接机理,也是全身气血失和常见的局部表现。有人对黄褐斑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观察,发现其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均有明显的改变,可见黄褐斑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病在肌肤,根在内脏之气血。
 
    黄褐斑的辨证,可根据面部色素斑的颜色与分布,再结合全身症状加以分析。一般而言,肝郁气滞,血瘀内生的褐斑呈浅褐色或深褐色,略带青蓝,分布于目周、眉上、面颊,框廓易辨,边缘不整,常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喜太息,月经不调,经前褐斑色加深,两乳胀痛,心烦等症;脾胃虚弱之褐斑呈淡褐色或灰黑色,状如灰尘,形如蝴蝶,对称分布于鼻翼、前额,甚则环口黧黑,边缘不清,面色白光白,多伴有易感冒,纳差口淡,便溏怕冷,带多,疲惫乏力,劳累后色斑加深;肾虚之褐斑色黑如煤形,枯暗不泽,呈斑片状,多现于前额,或对称分布,常伴夜寐不安,腰酸足底,耳鸣,便秘等症。总之,褐斑的分布与脏腑经络路线相关,褐斑的颜色与脏腑本色基本一致,所伴见的症状即脏腑气血盛衰之表现。
 
    根据黄褐斑的产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当拟疏肝解郁,或健脾化痰,或滋阴益肾。鉴于气滞血瘀、脉络瘀阻是产生黄褐斑的直接机制,故以活血化瘀法治之是其必然。王清任曾曰:“气通血活,何患不除”,因此治疗笔者以祛除瘀血,流通血脉,平衡气血,调整阴阳为主。采用活血化瘀法,既可改善和纠正体内气血失和的状况,又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促进面部皮肤代谢,使面部色素逐渐消散。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体会,自拟理血消斑糖浆。药用生熟地、赤白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皮、丹参、绿豆、赤小豆、黑穞豆、生甘草、白僵蚕、白芨、白附子、党参、柴胡、五味子、枸杞子。唐容川《血证论》云:“旧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而新血不生,则旧血也不能自去也”。故活血化瘀当寓温养之用,而慎用攻逐,余取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熟地、白芍、当归养血和营,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通补相兼,使补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伤正,其中桃红为活血药中首选美容药品,对此李杲曾曰:“治皮肤凝聚之血”,兼疏肤腠之瘀;又以扁鹊三豆饮(绿豆、黑穞豆、赤小豆、生甘草)清热凉血,加生地“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本经逢原》);赤芍清肝热,通脉络,消除面部色素沉着;白僵蚕、白芨、白附子,取色白之药悦色,增白祛斑;又据张景岳“气血不虚则不滞,虚者无有不滞者”,故加党参健脾益气,柴胡疏肝理气,二者相配,升举托上,推陈致新,益气行血布津;丹皮能“悦色”(《白华子本草》),丹参凉血活血,二者为配,既能养血,又能通脉,清血中之热,祛血中之瘀;再加枸杞子,取其色红性甘,能温润营血之功,如《药性论》谓:“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配以酸温之五味子,酸甘化阴,标本兼顾。全方集疏肝、健脾、益肾、活血诸法于一身,以达阴生火降,益气荣血,血生瘀去,消斑增白功效。除内服理血消斑糖浆之外,临证时当根据不同的证型选加他药,如:肝郁气滞者加服逍遥丸;虚弱者加服补中益气丸或归脾丸;肾阴不足,肝火偏旺者加服知柏地黄丸。对褐斑严重者,加用外治法,以自拟五白祛斑霜(白芷、白附子、白僵蚕、白芨、白玫瑰花、桃仁、葵花仁、葛根)进行穴位按摩,其中大多选用白色中药材,取其色白入肺,肺合皮毛,使药物走表而达肌肤,藉其色白而消斑。按摩后再加石膏倒模,外治法之作用机理也是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负离子喷雾,可使毛细血管扩张,配以外用中药霜剂,穴位按摩、点压,使面部气血运行通畅,营养供应充足,达到活血通络的效果;石膏倒模,使局部皮肤升温,增加皮肤血液循环,毛孔及微小血管扩张,加速药物向皮肤渗透,从而达到较好的疗效。
 
    病案举例:王×,女,40岁。初诊日期:1996年9月26日。十余年前因妊娠面部始有色素沉着,产后未见消退,近年来逐渐加深。前额及两颊布满深褐色斑块,月经量少,经前乳胀烦躁,色斑加深,腰酸耳鸣,大便2~3日一行,偏干,舌质偏红,略有暗斑,苔薄,脉细弦而数。证属肾水不足,肝郁火旺,兼有瘀血。治拟滋肾水,泻肝火,活血化瘀。药用理血消斑糖浆,口服,每日3次,每次20ml;晨服逍遥丸,晚服知柏地黄丸;外加中药霜按摩、石膏倒模,每周一次。五周后,面颊色斑明显缩小,颜色变淡,惟前额消退较缓,效不更法,再治五周,色斑基本消失,诸恙亦瘥,遂停用外治法,再续以理血消斑糖浆,知柏地黄丸内服,以资巩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