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母亲对孩子专长培养的呕心沥血之路!

 朱刚伟 2011-07-27
一位母亲对孩子专长培养的呕心沥血之路!
来源:黄怀宁新浪博客浏览次数:423 发布日期:2010-5-19

 

 如果说十几年前,早期教育还需要呼吁和推广的话,那么今天早期教育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洪流。一句“千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家长奋起前奔,从孩子出生到成人,十几年间乐此不疲,那么孩子是什么感受,又是什么结果呢? 近日咨询的一个案例让我心痛不已!

  前两次咨询都是母亲单独来的,每次都泪水盈盈--我发现凡是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咨询都是母亲在着急,父亲很少出现,有时我也主动约请,可总是令父亲们意外,有的说让孩子母亲去折腾吧,甚至说让她自作自受吧!

  这个案例的学生已经高二了,喜欢的课目有70分,大部分课程都是4、50分。第三次咨询母亲把他带来了,我与他单独谈了一个多小时,发现更多问题,他的心理年龄也十分落后,人格可以说很幼稚。

  谈到他的成长,他说不记得什么了,或者回答母亲不都说过了吗?在我耐心的交谈下,他还是讲了他的成长,让我难以置信,他对所说的一切没有任何情感表示,实际上整个谈话过程,我都感觉他没有什么情感。同样让我难以置信的是,他的母亲在教育探索上付出了多大的“爱”心!可以说十几年如一日!

  母亲的探索过程如下:

幼儿园:幼儿美术、跳舞、围棋

小学:国画、乒乓球、游泳、竖笛、养小动物

初中:作文、数学、外语补习

  我无比同情这位母亲,可以说她也是天下最辛苦的母亲!她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都是为了孩子好!

  那么孩子是怎么评价母亲的呢?孩子只是轻轻淡淡地说了一句“控制欲太强了。”

   这位母亲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但是她并不知道什么是人,什么是教育,无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盲目进行了一大堆所谓早期教育的实践,最终导致家庭教育的全面失败--兴趣、成绩、人格一样都没有发展好,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何时才能弥补?我也不能回答,我只能尽力而为。

   什么是早教?早教=智力开发=专长培养,这就是父母心中的早教公式,而且这专长都是家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期望设定的,而不是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来让孩子自己选择。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强迫孩子练琴学画,因为这个好,是艺术素养,所以我的孩子要有。其实只要是人基本上对有一点这方面的兴趣爱好,教孩子练琴学画,这本是无可厚非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家长的层层加码下,使原有的乐趣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包袱,一种怨恨,最终成了一种阻碍,一种破坏,让孩子成长畸形或停滞。这就是本案例的遭遇。

  什么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父母们并不关心,他们要的是知识为本的教育,成绩为本的教育。

  我对该学生作了多元智能测评,他的音乐智能优势非常突出,八个项目全选了,可惜的是偏偏在这个项目上,母亲没有让孩子去学习,学校里面的音乐课又基本上不上,孩子自己选择了竖笛学习,没人指导,初中时更没有音乐课,学业更重,主课又差,基本上不可能再去发展兴趣了。从表上可以看出,他数理化差是正常的,运动智能项目也一个没选,所以在这上面的努力基本上无效,无效必然就是伤害,可以想像这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无奈的挣扎过程。 

教育者自身的教育比孩子的教育重要一万倍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