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年,枝山65岁,儿子祝继任临江府同知,志书上说他“清修雅适,威福两忘,百姓宜之” 。
枝山晚年,有《口号》三首,足见性情: 一 枝山老子鬢苍浪,万事遗来剩得狂。 从此日和先友对,十年汉晋十年唐。 二 不裳不袂不梳头,百遍迴廊独步游。 步到中庭仰天卧,便如鱼子转瀛洲。 三 蓬头赤脚勘书忙,項不笼中腿不裳。 日日饮醇聊弄妇,登床步入大槐乡。 六十六岁那年,文徵明小儿子文嘉知道这个伯父缺钱用,在书房中准备了蚕丝纸和上等笔墨,请他去,许酬索字,老人家高兴了,一写就是名篇,《古诗十九首》长卷写入了中国书法史。 这作品好到什么程度,作为最杰出的书法家,王宠曾这样写到:“临摹数过,留案上三阅,几欲夺之,以义自止,休承其勿假人哉!”他几乎想抢了子侄辈的东西,可见此卷高明。 老人家心里明白着呢,有时写完字。干脆这样题: 来这里求我字的这个家伙实在贪心,动不动就是抱着一卷纸头进来请我写,这是写字吗?简直是挤奶呀,回去好跟人吹嘘,我买了一批允明真迹,估计是打算囤积了等我死呢。老子我看着这书案上的纸张就心里窜火,你说能给你写出什么好东西来?滚蛋。某年月日 枝山道人自述。 出钱求到这字的人,心都碎了吧。还有不识相的,也被他戏弄,如《画鹭鸶白头翁鸟,俗有一路功名到白头之谶,鄙恶无状,会有以乞题,浪咏一章,当蛤蜊爽气》: 一鹭翩翩立晚荷 白头相对老烟波 阿谁把与功名号 不识江湖心事多 尚能骂人,至少说明老头体力不错,精神不差,嘉靖五年,六十七岁的枝山将外祖父徐有贞的旧宅重新修建,命名为怀星堂,中秋后一日,更写了《怀星堂记》------ “怀星堂在苏州阖闾子城中之乾隅,日华里袭美街,有明逸士祝允明之所作也。清嘉左抱,吴趋右拥,偭控邑公之室,背倚能仁之刹,斯其表环。尤有襟密,则西接 林王中书空室家以宅三宝者也,南临乐圃朱秘书属渊孝以栖双高者也。” 这房子的确属于今天“高尚社区”标准了,邻居们都是名流高士,一般暴发户没资格混进来。 1985年苏州城市改造,人们发现,今天的人民路568号,正是当年的“祝厅”,文管部门当时曾承诺,会整体拆除后重建。 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祝枝山去世,享年六十七岁。陆粲给枝山写的墓志铭,里面说到,枝山有两子一女,儿子一个是祝继,另一侧室出,大概岁数太小了,还没来得及取名字。 老头真棒。 枝山大子祝续,官做的比父亲大,是副省级的广西左布政使,可看来也是清官没有什么钱。枝山身后的萧条,几乎连丧葬的钱都没有,所有文稿诗集的出版更无从谈起,“其子孙有志登梓而苦剞劂无资”。祝繁是他幼子的名字,这个名字出现在《祝氏集略》上,《祝氏集略》三十卷的刊印,距离祝允明去世已整整三十四年,祝续的同年张景贤巡抚江南后做了件大功德。 -
作者:江南砚台 提交日期:2010-01-11 16:42 科学家说,时间弯曲的。先贤已逝,以枝山老子的狷狂姿态,一味排斥异端,对文字狱态度毕恭毕敬的清代四库全书编纂官员们,却对这位前朝才子表现出难得的宽泛尺度------- 他们商量许久后跑枝山那里,深深一鞠躬,“允明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下撷晚唐,上薄六代,往往得其一体,其文潇洒自如,不甚倚门傍户,虽无江山万里之钜,而一丘一壑,时复有致”。 枝山狡猾一笑,说,乖,老子能写会抄,就去你们单位上班吧…… 本文由贴库网(www.)自动同步脱水整理,访问地址:http://www./198226/26.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