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文献暑天流感治验心得

 淄水渔夫 2011-07-29

暑天流感治验心得

作者:林栋

关键词:流感 辨病 辨证 清热解毒 空调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以冬春两季流行较多,传染性大,传播迅速。2001年夏,福州地区暴发暑天流感,笔者随师临诊,见其治验颇多,且有独到之处,现总结如下。
 
    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在中医学理论中很早就指出:“凡人偶感风寒,头痛发热,咳嗽涕出,俗语谓之伤风。非《伤寒论》中所云之伤风,乃时行之杂感也。”[1]吴又可在《瘟疫论》中提出瘟疫的病因,非风、寒、暑、湿等六气所感,乃天地间别有的一种“戾气”,故传统医学理论就在外感杂病与流行性疾病的两个层面上对感冒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治疗上,早在隋代巢元方就指出:“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有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故预服药及为方法以防之。”[2]
 
    感冒有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之分,二者在症状上极为相似,患者多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乏力,周身酸痛等不适。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多为散发性,且病证轻浅,仅止于肺卫,多是腠理不密、风邪外袭,属风寒者多用桂枝汤,风热者则予以辛凉解表之轻剂银翘散之属,即可。但时行感冒则不然,其发病多为群体性,传播迅速,病情变化快,叶天士云:“温邪则热变最速……不从外解,必致里结……。”[3]倘逆传心包,内陷营阴则病情大变矣。目前这种时行感冒在现代医学中即是因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它不同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般感冒,而影响范围更广,表现出更强的传染性,流行性。在临床上区别这两类感冒简单的办法就是观察血常规的表现: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上升;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多且嗜中性粒细胞增加。故笔者在随师临诊中体会到在诊断上应辨明感冒的病因、病性,在治疗上应以辨证施治为基础,同时参考西医对疾病的认识、判断,在遣方用药时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4]
 
    我们在临床上适当地利用西医的诊断技术,有利于中医进行进一步的辨证施治。温病学家指出:“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活,去邪务尽。”这说明温热病在治疗上,很强调防止热邪的传变,其主要方法即是强调对清热解毒药物的应用。叶天士等把温热病的病因称为“温邪”,在临床上,笔者体会到“热”、“毒”亦是温热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如果证之于现代医学,那么我们不妨把“病毒”看作是“毒”邪的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物质实体。当然中医药中的大量清热解毒药在人体上所体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生物效应,是与现代医学所完全不同的非抗生效应。在临证中,如果恰当地配伍清热解毒药,就能发挥最佳的抗毒功效。一般多以银花、连翘作为清热解毒的主药,同时考虑到温热夹风失于表散,每易化燥伤津,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喉通于肺,肺为娇脏,为风热所袭,肺气失于宣散,而发为咽喉疼痛,甚则红肿,干咳,多宜配以玄参,以清热凉血利咽,薄荷辛散透达,驱邪外出,使毒去则热亦去。在中药的现代研究中,曾有报道对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者,重用金银花煎剂(金银花150g)有明显效果。[5]实验也证明,银花等清热解毒药能抗抑某些呼吸道病毒,清除外源性致热毒素。而玄参浸液在体外有抗菌作用,薄荷对某些呼吸道炎症亦有消退作用。[6]
 
    2. 辨清兼夹症
 
    随着空调器的普及,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体现出来,在今年的流感中,较之以往,患者带有较为明显的群体倾向,且多为一整个家庭成员或是一个办公室职员之间。患者在临床上除了有一般流感常见的发热、乏力、全身酸痛等不适症状外,其呼吸道症状较为明显,且多为干咳、咯白粘痰为主,少数人还伴有鼻塞、流涕等卡他症状。这与空调室的居住环境以及空调造成的室内外温度落差有密切关系。现代公共卫生学调查认为空调病与空调灰尘滤网没有及时进行清洗消毒有很大关系。空调滤网长期污垢积存,适宜的温度、湿度使细菌大量繁殖,空调开放时细菌即随空气流动进入室内,造成二次污染。[7]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空调房为流感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温床。另外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们从室外炎热的地域,乍然进入低温处,皮毛肌腠开合失司,卫气不利,又肺主皮毛,肺气失宣,肃降失职,而发为咳,兼之卫外不固,风热之邪,趁机外袭,叶桂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风热相搏,两阳相劫,则津液不足,当发为干咳,故治疗上在遵循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大法上,应适当伍以桑叶、杏仁宣肺降气止咳之品,稍以蜜款冬温化寒痰,切忌苦降太过,以免凉遏肺气。
 
    综上,在治疗暑天流感病中,笔者导师自拟外感汤方如下:银花15g,连翘15g,浙贝10g,玄参10g,茯苓10g,桑叶10g,杏仁10g,苡仁30g,薄荷10g,蜜款冬10g,荷叶10g。若伴有纳呆纳差者加谷麦芽、神曲;鼻塞严重加苍耳子;舌苔黄厚腻,头身困重,有明显暑热症者加六一散;伴鼻咽干燥,素体阴分不足之人,辅以利咽养阴之品,如桔梗、麦冬,京丹参;若外感发热较重者,加板蓝根、钩藤以退热解毒;暑邪外袭,头晕不适,热象明显,纳呆纳差,尿黄,大便燥结,可去玄参、款冬、浙贝、桑叶,加六一散清热祛暑利湿,扁豆、谷麦芽醒脾健脾,瓜蒌、半夏斡旋中焦,通腑利肠,俾湿去则热自退;久病缠绵,咳剧不止,气弱体虚者,可酌用生黄芪以振奋气机,驱邪外出。
 
    3.典型病例
 
    王××,女,43岁。诉2天前发热38℃,咳嗽,咯白粘痰。刻下周身酸痛,乏力,畏寒,无汗,咽喉肿痛,咳剧,少痰,纳呆,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西医检查:T37.5℃,咳嗽,咽部充血,扁桃体Ⅰ0肿大,咽滤泡增生,结膜充血,双肺无明显干湿罗音,无腹痛腹泻,腹柔软,肠鸣音正常,莫菲氏征(-)。实验室检查:WPC:4.2×109/L,N:57%。胸部透视正常。临床诊断: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风热犯肺,邪袭卫分。立法:禀承叶氏“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予以辛凉轻剂,轻宣肺卫,并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处方:银花15g,连翘10g,玄参10g,桑叶10g,板蓝根15g,钩藤10g,蜜款冬10g,薄荷10g,薏苡仁30g,3剂,每日服3~4次,2日服3剂。2日后复诊,诸症好转,咳嗽明显减轻,但仍诉疲乏无力,考虑暑邪伤阴,气分不足,去玄参、钩藤、板蓝根,加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以补阴益气,再服3剂后,获愈。
 
    4.结论
 
    传统上将感冒列入温病学中“风温”的范畴,认为多发生于冬春两季。但由于现代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暑天的流感亦应引起充分的重视。深圳市在1998~1999年间对流感病毒进行监测,两年流感病毒在深圳的活动程度:秋冬季节(10~2月份)比春夏季节(3~9月份)低。1998年分离毒株高峰期为4月份与8月份,1999年分离毒株高峰期为7月份与8月份。这说明南方沿海地区7~8月期间,亦是流感高发期。[8]这可能与南方地区的节气特点及空调的使用有很大关系。
 
    流感病毒容易产生变异,出现新的易感人群,往往数年甚至数十年就会出现周期性流行。由于老年人随体质下降免疫力亦降低,且儿童对新变异毒株亦缺乏免疫,一旦出现流行,都属于易感人群。在中医学上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病情变化迅速,不易控制;老人神衰气弱,元气衰微,病情反复,故本病在防治上,提倡预防为主,防止疾病的流行漫延。(本文得到肖林榕老师的拨冗指导,在此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
 
    [1]黄自立.中医百家医论荟粹[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2]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九.时气病诸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3]叶天士.种福堂公选良方.温热论[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4]赵述武.证症合参——辨证用药[J].中医药信息,2001,18(2):1.
 
    [5]马翔,等.“抗菌毒退饮”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热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9):5.
 
    [6]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7]王卫中,等.夏季使用不同类型空调客房的空气质量调查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1996,16(5):271.
 
    [8]刘建军,等.深圳市1998~1999年流行性感冒病毒监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2):158~15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