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文献支气管哮喘辨证用药心法

 淄水渔夫 2011-07-29

支气管哮喘辨证用药心法

作者:邵长荣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 支气管哮喘 辨证用药
    哮喘,在中医学范畴中含义是比较广的。医书载有“咳而上气为喘”,喉中水鸡声为哮。下面就其治法结合笔者的临床所得加以概述:
 
    一、发作期的治疗
 
    (一)寒喘:
 
    多采用温肺散寒,疏风解痉法。小青龙汤《伤寒论》其组成为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是治疗寒喘有名的古方,往往在轻、中度发作时有一定的效果。近年来对本方的研究也有所深入,首先是在用量和配伍方面的变化。如麻黄的用量有由3~5克逐渐加到9~15克的趋势,但也带来服本品后性躁、发汗,心悸的副作用。因此,我在加强麻黄用量的同对,加重芍药、五昧子的用量,敛肺降气,并有协调平喘,宽胸之功能。而且以我的临床经验认为。赤芍、白芍往往同用,取白芍理气,赤芍理血,这对病程较长者来说,气血同治,不但可防止麻黄发汗心悸等副作用,而且可提高平喘效果。至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麻黄仍须慎用或不用。我常采用黄荆子,黄荆子是马鞭科,牡荆属黄荆的果实,性温,味辛昔,有祛风化湿,降气定喘的功效,但无麻黄的副作用。关于细辛的用量问题,我认为有探讨的必要。因为古代有细辛的用量不过钱(3克)的说法,主要指的是细辛末直接吞服,用水煎也可用到6~10克。一般可掌握在左4.5克左右,有时加入杜衡同用,与细辛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杜衡别名马蹄香和土细辛,为马兜铃科细辛属有特殊的辛香气.其性微苦温,可散寒止咳,祛风平喘。在小青龙汤中加入射干一味,取射干麻黄汤之意,对咽喉不利,痰声漉漉者甚为适宜,伴有咽喉耳鼻发痒,及易打嚏流涕等情况,可加入辛夷,苍耳子、藿香、茵陈等品,后二味一般用于治疗哮喘不多见,但我在临床中遇到胸膈烦满气机不畅者加入藿香、茵陈,常可增加芳香解痉,疏理顺气,宣窍宽胸的作用。遇到痰湿重的病人,小青龙汤效果不甚理想在临床上多见于哮喘而并发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在辨证中常有“痰饮”、“寒饮”的见证,可加入健脾化痰或温肺化饮之品,如桔皮、姜半夏,姜竹茹、熟附块、肉桂等。我常用石菖蒲、苍术、川朴等,可以加强辛开宣窍,化湿逐痰,使气道通畅,有助于哮喘的缓解。至于有支饮的见证,除葶苈大枣泻肺汤外,我常加陈葫芦、猪苓、茯苓、车前草等利水湿而不伤正气。
 
    (二)热喘;
 
    治疗热喘,常用的有白果定喘汤及麻杏石甘汤等。我则常加入黄芩、蝉衣和地龙、苦参等昧。但在临床上治疗热喘往往疗效不甚理想。近年来通过广泛的临床实践,感到治疗热喘,除注意到热的一面外,还应着重看到有无挟湿,挟痰等另一方面。如痰湿不去,热亦难清。此外,热喘患者往往有口苦,烦躁、胁痛、咽痛等肝气郁结之象。因此,根据辨证,我常加用疏肝:宣肺,通腑泻火等法可以提高效果。试举二个病案说明之。
 
    1.张xx,男,18岁。自幼曾患奶癣之症,4岁即发哮喘,尤以春秋季节变化时为甚。鼻痒打嚏,发作时痰多不畅,白粘夹黄,胸胁胀痛,烦燥口苦,脉滑而带数,苔薄自,质红,经多种中西医药治疗,疗效不显。我就用柴前胡、平地术、桑叶皮、胡颓叶、苍耳子,辛夷、木瓜、竹茹、旋复花、嫩射干治之。药后哮喘症状逐渐减轻,服30余剂,喘平。本例从小即患哮喘,病史已有15年左右,病情反复发作,发作时兼症亦多.除肺气不宣外,尚有肝火郁结之症。方中柴胡,平地木,桑叶皮、前胡疏肝宣肺;辛夷,苍耳子通鼻开窍,佐以旋复花,木瓜.竹茹降气和胃升清与降浊合用,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2.张×,女,27岁。哮喘史l2年.发作频繁,自1985年以来则哮喘发作呈持续状态。长期使用氨茶碱,强的松等药物,病情时轻时重,并外用喷雾剂。同时自备氧气袋。来诊时胸闷气促,排便不畅,痰多日渴不喜饮,动则气喘,舌质红,苔薄,脉象小滑.'此患者痰湿素盛,气郁痰重,选用清热.豁痰平喘等药,哮喘稍减,但仍感胸闷腹胀,大便不畅、干结。除上述之法外,加入通腑润肠剂。处方:桑白皮,地龙,茵陈,藿香,全瓜蒌,胡颓叶,嫩射干,大白芍,炙款冬,生川军(后下),芦荟,蝉衣。上述之药服后,大便通畅,胸腹满闷之症顿除,哮喘渐平,除陈偶服氨茶碱外,已基本未服他药。气郁痰壅,胸腹烦闷的一些患者,往往是热结邪留所造成,所以用大黄通腑泻热,可以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以通利水谷。肺与大肠又有表里关系.加入芦荟一味,则泻热通便之力更为峻猛,适用痰壅热结之症。但需注意病人的体质情况,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腹痛等症,一般用量不超过3克。至于胡颓叶一味,亦为我常用于本病之品,上述二个病案均应用。胡颓叶又名蒲颓叶,性平昧酸,治咳嗽上气,取其酸涩轻散,收敛肺气之功。
 
    在“寒喘”、“热喘”的处方中均可加入。如果哮喘患者辨证兼有肺虚征象者,可同时用孩儿参等分,即古方清肺散之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扶正达邪,相得益彰。另外,对哮喘发作治疗常加入活血化瘀,如川芎、丹参、桃仁、赤芍等药,有助于平喘作用,尤其对病史较长,病情反复,长期处于不同程度的慢性缺氧状态,临证中反映为口唇及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者,或伴胸膈胀满烦闷.形寒酸楚,指甲灰暗,皮肤柞痒等,所谓“久病多瘀”,“久病入络”的见症者更为适应。有另文专题介绍(见《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年8月),本篇从略。
 
    二、缓解期的治疗急则治标,缓贼治本。
 
    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扶正固本,历年来报道很多。常用的治法是益肺、健脾和补肾。
 
    (一)益肺
 
    一般用于哮喘病史不长,发作症状较轻.周期较短的患者,以“参芪汤”及“玉屏风散”为代表,常用处方为孩儿参,黄芪,白术,防风,可以补益肺气,祛风固表,增加免疫功能,防止哮喘复发,对感冒亦有预防作用。也可选用黄苠、南枣。即芪枣汤”的组成,服用方便,一般作为缓解期的保健食疗方。
 
    (二)健脾
 
    哮喘病期较长,缓解期常伴有咳痰不适,并常伴面色萎黄,胃纳不佳,身疲肢软等症.根据辨证,采用健脾和中法或健脾化痰法。常用处方为六君子汤加减,或用朱丹溪的“参术饮”(人参、白术、陈皮、半夏、甘草、当归、熟地、芍药)。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健脾可以强肺,乃培土生金之理论。
 
    (三)补肾
 
    哮喘病情经常反复,久则导致肾元亏损,、肾气不纳,即使在缓解期也常伴动辄喘促,腰酸耳呜,夜尿清长等肾虚见症。这些患者往往并发肺气肿的存在。在临床上有肾阴亏损和肾阳不振之分。肾阴亏损以补肾阴法为基本法则,常用药物有熟地、女贞子、鳖甲、龟板、黄精、枸杞、桑寄生、桑椹子等。成方有七味都气丸及左归饮等。肾阳不振以温肾纳气法为主,常用药物为补骨脂、菟丝子、杜仲、狗脊、附子、巴戟天、肉苁蓉,紫河车、鹿角、胡桃肉、仙灵脾、何首乌等。成方有“金匮肾气丸”及“右归饮”等。
 
    我曾以验方“保肺片”(其组成为补骨脂.胡桃肉、菟丝子、杜仲、川断、熟地、复盆子.当归、甘草等九昧)作为补肾法,并配合保肺功(一种以气功结合呼吸操的吐纳运动),动静结合以治疗哮喘缓解期合并有肺气肿的病例,取得很好效果。补肾药物中,我曾选巴戟天、仙灵脾配合生甘草三味,用来解除激素的依赖。此外,补肾可以增加肺功能。我们的科研资料指出,尤其是小气道功能的康复,防止肺气肿的发生和发展有其积极的意义。同时补肾可以改善气道高反应性,这对减少哮喘的复发,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