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字:人—仁、道—路、理
有的网友要求我对“谈中国古代三位最伟大的哲学家的理论核心及其相互关系”一文作展开来论述,这里先对文章中的关键字展开来论述,这对理解文中的含义很有帮助,至于对三个哲学家的理论核心的展开论述,待以后再说,博友也可在网上查询。
人:
分析人的字形,我们可以看出,“人”字,表达出了什么是人和怎样做人这两大问题。人字是由一撇一捺组成,这一撇一捺表达了:
一、什么是人?(字形、为阴)
①.人的构成。人是由男人和女人构成的社会,左撇是男,右捺为女,男左女右,男主女从,两者相互依靠,不可分离。
②.人的性质。人具有高度的社会性,是人与人相互支撑起来的社会。一撇一捺表达了人与人的相互支撑,人是不能脱离他人而独立存在的。
③.人的形象。人字又是一个正在行走的人的侧面形象,象一个昂首挺胸,阔步向前的人。这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要堂堂正正做人,不要象动物一样扒在地下,人要在思想上、经济上两腿站立起来。做人要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要有自主性。而且这个形象是动态的,动是阳的特征,劳动、活动、运动一个不能少,更重要的是,人的动是无形的,是思想上的动,这种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从这点上看,人比动物更动。
二.怎样做人(做人的准则)?(字音,为阳)
读音“仁”,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仁爱,爱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也是做人的根本。爱是一个人的品德,也反映出了一个人的智慧。
关于人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人是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
我给“人”下的定义:人是一种会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动物。
仁:
从字形上看,仁字,从人从二,这个“亻”就是你自己,这个“二”就是别人,是你以外的人。仁字字形表示的是,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仁和爱是同义词,仁和慈也是同义词,孔子说“仁者,爱人”(仁嘛,就是爱别人的意思)。人要有爱心,讲互助互利,仁爱是人类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人,是个社会性群体,人与人是相互依靠的,所以,人与人之间必须建立一个平等的、互爱的关系,那种总想把自己的利益看作高于一切,不把别人做人看的人,就不是人了,就失去了人(仁)心了。
仁字读音通“人”,所谓相通,就是说这两个字意义有联系,“音相通,意相连”这是中国文字的特点。仁字的读音告诉我们:仁爱属于人类,做人必须有“仁”心,有爱心。
道与路:
两者为同义词,都有“路”的概念,但同中有异(阴中有阳)。
“道”字为首字头,表有意识、有目的、有方向,辶字旁,表示正在行走,是个动态概念。“道”字表示的是朝一定方向延伸的路。
“路”是足字旁,加各字,表示各人踩出的路,无目的,无方向,是个静态概念,为实实在在的路,而“道”为抽象的路。道为空、为动、为阳;路为实、为静、为阴。一个抽象的路,一个具体的路。
由于道字表示朝一定方向延伸的路,所以又引伸为规律,如:道理。
道音通“到”,达到(目的),既然得了道(懂得了规律),或者说有了行动的动机、目的、方向,还要付诸实践,努力达到目标,目的要与手段结合,阳和阴的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道”,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
路音通“陆”,表示这种路是留在陆地上的足迹,强调人的实践作用。路是用脚踩出来的,脚不去走,不去实践,就永远不会形成路。而“道”字强调人的理想。
路字还告诉我们这样的信息:每个人走的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追求的是财富,有的人追求的是智慧;有的人做生意,有的人做学问。人各有志,各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走自己的路。把自己的路强加给别人,或者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完全按照别人的路跟着走,那是要翻跟斗的。
路字的读音告诉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不要一味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
道与路告诉我们:既要脚踏实地立足于现在,又要着眼于未来;既要有理想,又要有现实,两者不可脱离。
路字强调人的行为,道字强调人的目标;一个强调手段,一个强调目的。道与路的结合就是目的与手段的结合,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就是阴与阳的结合。
老子说:道法自然。意即,道的法则是自然,或者说,道的规律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也就是说,道是大自然的规律,道是宇宙万物的总规律,这个规律体现在阴阳上,叫阴阳合一。
归纳“道”的含义:
①.本义:路。例:羊肠小道、铁道。
②.途径,方法。例:志同道合。
③.道理,规律。例:头头是道。
④.思想、学说。例:中庸之道、君子谋道不谋食。
⑤.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措施。例: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⑥.说。(说就是讲道理、讲规则、讲规律)
⑦.引导。
道与理:
也是同义词,都是规律、道理的意思。
一个是无形的(天)的规律,一个是有形的(地或人)规律;一个是总的规律,一个是具体的规律。有形的、具体的规律必须服从无形的、总的规律。
理:王字旁,表天人合一的道理,天理。里为田中之土,表土地、地球内部。地把天理(天的规律)蕴藏其中。
理音通“里”,内部的,具体的。又指纹理。如,树的纹理是年轮,玉石有其内部的纹理,依理雕刻,璞成大器。理贯穿一切具体的事物中,一切事物依理而存在,一切事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朱熹说:存天理,灭人欲。
所以说,讲道理,就是讲规律,规律就体现在阴阳上。我们平时讲道理、打比方,其实就是在用阴阳规律进行类比推理。
我们常说某人不懂道理,其实就是说他不懂规律,人的思想行为规律的要求是什么?就是道德,就是为他人着想,就是一个爱字。说某人不懂道理,就是说他不懂得爱别人,也就是说他根本颠倒了利人与利己的阴阳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