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三)-------运动和力的关系(讨论稿) 知识网络:(将你写的知识网络与其对照---查漏)四个问题写出其中的二个,供讨论 1.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状态不变 2.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不变 3.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 总结: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上下加字) 四.运动和力的关系 惯性 1. 定义 2. 大小: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1.力的概念 定义: 力的作用效果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二类共分五种情况) 形状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个重要因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测量: (略)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略) 2.常见的力 重力:(力产生的原因、大小、方向、作用点、应用)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略) 滚动摩擦力)(略) 静摩擦力(略)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在物体表面产生压力 弹力:(略) 浮力:(下一个专题复习) 3.力的平衡 平衡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平衡条件:(4个条件) 一.长度的测量(略) 二。机械运动(略) 4.力的合成 (同一条直线上): 同方向两力的合成(大小、方向) 反方向两力的合成(大小、方向) 三.力 编写要求: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学生去编写,用于学生自构网络后的对照。实用、简洁明了。 1. 将知识内容系统,根据其内在联系编写,避免知识点的堆积。 2. 将二册内容的知识点按它们内在的联系在一起,加以总结。 3. 只需要写出网络,为简单,可用括号将知识点写出来(例:绿字),不必写出具体知识点的内容(需要补充和易错的地方要写出具体内容(例:兰字) 复习指导(编写要求:红色字 (这一板块根据课本内容可增可减,但不可将知识点堆积) (第一部分要求:各内容间的关系-----目的:将课本内容变薄) 本专题除“测量”外,是围绕“运动(机械)和力(诸力)的关系”展开的,在学习了机械运动和力后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分几种情况:不受力---牛顿第一定律、受平衡力作用(所以,要先学习平衡力)、受非平衡力作用〕,二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二部分要求:命题特点、难易分析----提高复习效率,避免无效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命题特点是:除速度涉及计算、力的作图外,其它主要以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为主,考查难度较小。但运动和力的关系常和压强、浮力、机械等知识综合起来考查同学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时要注意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要求:总结规律、方法,易错、易漏、易混内容,解疑、拓展内容) 一. 对比找异同 1. 基本仪器的使用(表格)
2. 几种常见的力(表格)
二. 解疑: 1.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只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与其它外界因素无关;避免“受到惯性作用”、“惯性力”的说话。 惯性定律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2.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没有关系(只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很多同学对此有疑问:接触面积大,摩擦的部分变大,摩擦力应该变大呀!但是,压力不变时,接触面积变大,压力分散的面积变大,同样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变小,从这个角度考察,摩擦应该变小。所以,两者的效果抵消,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没有关系(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很多,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解释)。 3.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的快慢没有关系(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思考: (1)汽车运动起来比它在静止时的惯性大,高速行驶的汽车比它低速行驶时的惯性大。对吗?为什么? (2)小军奋力拉住从坡上下行的拖车,避免一场事故。是因为受到阻力的拖车的惯性变小。对吗? 三.物理规律和方法: 1.特殊测量法:化曲为直、化直为曲、化整为零、积小成大 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选择合适参照物,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如果位置不变,物体则静止,如果位置改变,则物体运动。 3.二力平衡的判断方法: (1)根据物体的状态判断(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根据物体受力的四个条件判断 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作用反作用力)区别: 虽然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是,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作用效果是不能抵消,是不能谈平衡的(分别举出1个实例) 四.物理研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等效替代法:合力 3.实验+推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牛顿第一定律)。定律的形成过程: (1)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实验+推理):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它将永远运动下去(运动的物体----匀速) (2)牛顿和其它科学家又给“匀速”增加“直线”,牛顿又总结了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还保持静止,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中所说的“物体不受任何外力”其实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受平衡力)。 五.拓展 根据物体的状态,判断物体受力情况(“二力平衡” →“多力平衡”) 物体受力分析注意点: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它受到的所有力均平衡,针对每一个力,一定要找出一个与之相平衡的力。 (1)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的铅球,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2)手压板擦沿黑板匀速下滑,板擦受几个力作用? (3)拓展:如图**所示,球受几个力作用? 专题复习检测题(三) (70分钟 70分) 编写要求:(独立成卷,活页,页码:4—6页) 1. 时间、分值:70分钟、70分,写出每道题的分值(要准确) 2. 题型:参考2011年菏泽学业水平测试 3. 难度:复习课比新授课稍难一点,但难度不能高于中考题,要有梯度、注意覆盖面。 4. 图标:图3—1、图3—2(专题号----顺序号) 5. 题号:统排。 6. 关注全国各省地市中考题,适当选之。 7. 将每道题的题号填在前面知识网络中的相应内容后,相当于命题时的双向细目表,以免知识内容的重复和遗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