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复习(三)-------运动和力的关系(讨论稿)

 心若雨荷 2011-07-30

专题复习(三)-------运动和力的关系(讨论稿)

知识网络:(将你写的知识网络与其对照---查漏)四个问题写出其中的二个,供讨论

1.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状态不变

2.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不变

3.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

 

总结: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上下加字

 

四.运动和力的关系

惯性

1.  定义

2.  大小: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1.力的概念

定义:

力的作用效果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二类共分五种情况

形状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个重要因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测量:   (略)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略)

 

 

 

 

2.常见的力

重力:(力产生的原因、大小、方向、作用点、应用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略)

滚动摩擦力)(略)

静摩擦力(略)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在物体表面产生压力

弹力:(略)

浮力:(下一个专题复习)

 

3.力的平衡

 

平衡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平衡条件:(4个条件

 

一.长度的测量(略)    二。机械运动(略)

4.力的合成

(同一条直线上):

同方向两力的合成(大小、方向)

反方向两力的合成(大小、方向)

三.力

要求:不是简单的把知识内容罗列起来,而是根据它们内在的联系将知识点系统,把知识用简单明了的网络联系起来。找出物理知识内在联系,只有充分理解教材才可以做到,希望大家利用群中资源,多交流。下面是八年级1278章的知识网络,并没有按内容顺序做,而是根据它们内在的联系将知识内容归纳,大家讨论一下,是不是较简单明了?(因为我做网络太费劲,所以,有些必写的内容省略了----(红色---略),希望大家不要效仿之)

 

编写要求: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学生去编写,用于学生自构网络后的对照。实用、简洁明了。

1.  将知识内容系统,根据其内在联系编写,避免知识点的堆积。

2.  将二册内容的知识点按它们内在的联系在一起,加以总结。

3.  只需要写出网络,为简单,可用括号将知识点写出来(例:绿字),不必写出具体知识点的内容(需要补充和易错的地方要写出具体内容(例:兰字

 

复习指导(编写要求:红色字

(这一板块根据课本内容可增可减,但不可将知识点堆积)

(第一部分要求:各内容间的关系-----目的:将课本内容变薄)

本专题除“测量”外,是围绕“运动(机械)和力(诸力)的关系”展开的,在学习了机械运动和力后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分几种情况:不受力---牛顿第一定律、受平衡力作用(所以,要先学习平衡力)、受非平衡力作用〕,二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二部分要求:命题特点、难易分析----提高复习效率,避免无效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命题特点是:除速度涉及计算、力的作图外,其它主要以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为主,考查难度较小。但运动和力的关系常和压强、浮力、机械等知识综合起来考查同学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时要注意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要求:总结规律、方法,易错、易漏、易混内容,解疑、拓展内容)

一.          对比找异同

1.  基本仪器的使用(表格)

 

 

刻度尺(测长度)

天平(测质量)

量筒(测体积)

弹簧秤(测力)

量程

分度值

0刻度线是否磨损

量程

游码分度值

量程

分度值

量程

分度值

指针是否在0刻度线上

 

------

放在水平面上

调游码指0

调横梁平衡

 

------

调指针指

0刻度线

读数

视线

与尺面垂直

游码以左侧边所对的刻度为准

与液体凹面相平

与尺面垂直

 

2.  几种常见的力(表格)

 

重力

压力

摩擦力

浮力

方向

竖直向下

垂直支撑面

与物体运动(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竖起向上

施力物体

地球

与之接触的物体

与之接触的物体

液体或气体

大小决定因素

G=mg

(说出有关因素)

F=ps

(说出有关因素)

无公式

(说出有关因素)

阿基米德定律:

F =----

(说出有关因素)

测量

(测力计)

直接测量

---

间接测量

(二力平衡)

漂浮:F=G

下沉物体:

F=F1 F2

 

 

二.          解疑:

1.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只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与其它外界因素无关;避免“受到惯性作用”、“惯性力”的说话。

惯性定律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2.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没有关系(只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很多同学对此有疑问:接触面积大,摩擦的部分变大,摩擦力应该变大呀!但是,压力不变时,接触面积变大,压力分散的面积变大,同样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变小,从这个角度考察,摩擦应该变小。所以,两者的效果抵消,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没有关系(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很多,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解释)。

3.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的快慢没有关系(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思考:

1)汽车运动起来比它在静止时的惯性大,高速行驶的汽车比它低速行驶时的惯性大。对吗?为什么?

2)小军奋力拉住从坡上下行的拖车,避免一场事故。是因为受到阻力的拖车的惯性变小。对吗?

三.物理规律和方法:

       1.特殊测量法:化曲为直、化直为曲、化整为零、积小成大

       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选择合适参照物,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如果位置不变,物体则静止,如果位置改变,则物体运动。

       3.二力平衡的判断方法:

1)根据物体的状态判断(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根据物体受力的四个条件判断

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作用反作用力)区别:

虽然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是,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作用效果是不能抵消,是不能谈平衡的(分别举出1个实例)

四.物理研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等效替代法:合力

    3.实验+推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牛顿第一定律)。定律的形成过程:

1)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实验+推理):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它将永远运动下去(运动的物体----匀速)

2牛顿和其它科学家又给“匀速”增加“直线”,牛顿又总结了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还保持静止,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中所说的“物体不受任何外力”其实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受平衡力)。

五.拓展

根据物体的状态,判断物体受力情况(“二力平衡” →“多力平衡”)

物体受力分析注意点: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它受到的所有力均平衡,针对每一个力,一定要找出一个与之相平衡的力。

思考:

1)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的铅球,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2)手压板擦沿黑板匀速下滑,板擦受几个力作用?

     3)拓展:如图**所示,球受几个力作用?                  

      

 

 

 

专题复习检测题(三)

70分钟    70分)

编写要求:(独立成卷,活页,页码:4—6页)

1.  时间、分值:70分钟、70分,写出每道题的分值(要准确)

2.  题型:参考2011年菏泽学业水平测试

3.  难度:复习课比新授课稍难一点,但难度不能高于中考题,要有梯度、注意覆盖面。

4.  图标:图3—1、图3—2(专题号----顺序号)

5.  题号:统排。

6.  关注全国各省地市中考题,适当选之。

7.  将每道题的题号填在前面知识网络中的相应内容后,相当于命题时的双向细目表,以免知识内容的重复和遗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