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视为稀世瑰宝的书法真迹与《三希堂法帖》

 老枪_ 2011-07-30
乾隆视为稀世瑰宝的书法真迹与《三希堂法帖》

清朝乾隆皇帝文韬武略、博学多识,能诗词,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当他得到了王羲之、王献之的真迹时,特意在养心殿西暖阁辟出一间小室,专门供奉,乾隆御书匾额“三希堂”,视为稀世瑰宝。

      
     故宫的养心殿                              三希堂

乾隆十二年,乾隆下旨命吏部尚书梁诗正、蒋勤兵部右侍郎王友敦等人从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书家中精选了134家楷体、行体、草体书法真迹,(包括三王的的真迹作品)并与各家题跋200余条,印章1600多方,共九万字,分为32册,刻石500块,命名《三希堂法帖》。

由于全部是墨迹上石,刻工精细,《三希堂法帖》被后人封为稀世瑰宝。

《三希堂法帖》的初期拓本在当时流传的很少,成为后世儒雅之士的用心收藏的书法珍品。2003年由北京市潮运印刷厂再印的《三希堂法帖》也只有5000册。

王羲之的《快雪时睛帖》
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神、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为乾隆亲笔字)

王羲之的《快雪时睛帖》全文共四行二十八字,是王羲之四十岁之后的作品,是一封书札而已,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 因帖内有“快雪时睛”几字而得名。此帖用笔洒脱,字体舒朗,动中有稳,是王体行书中的精品。

王献之的《中秋帖》

 

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 ,何然胜人何庆 ,等大军
     王献之的《中秋帖》,全文共二十二字四行。   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子,其书法受其父影响,且又有创新,他将王体行书的笔法进一步加以升华和提炼。此帖已接近草书,王献之的用笔如行云流水,连带互映关系,将字体处理得完美至极。此帖为其五十岁后之作,属便笺手札作品。王羲之被人们尊称为“书圣”,而王献之则被称为“小圣”。  

 

的《伯远帖》
其译文为: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王的《伯远帖》全文共六行四十七字,属典型的晋代行书。其内容为叙事之辞,该帖的命名出自于贴内的首句的“伯远”二字,《伯远帖》的用笔灵舞飞动,为上乘的行草作品。

       如今“三希”《伯远帖》、《中秋帖》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唯独“一希”《快雪时晴帖》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