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白荔枝轻简高效栽培的实践与思考

 冬虫草318 2011-07-31

简介:摘要:电白县荔枝种植面积34.5万亩,常年产量8~12万吨,是我国荔枝生产大县之一,果园荫蔽、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是当今本县荔枝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总结和探讨了 “合理稀植,从简管理,降低成本, ...

摘要:电白县荔枝种植面积34.5万亩,常年产量812万吨,是我国荔枝生产大县之一,果园荫蔽、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是当今本县荔枝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总结和探讨了 “合理稀植,从简管理,降低成本,稳产高效”的轻简高效栽培方式在电白县的实践过程和主要做法,并重点比较了样板果园在实施该栽培模式前后6年产量、成本和效益等方面所取得的效果(如平均亩产增幅为1.6倍,肥料、农药和人工成本支出减少87.7%,利润增加了5.58倍),实践表明该栽培方式是打破现阶段制约荔枝生产发展“瓶颈”的主要途径,将为荔枝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最后,对实施荔枝轻简高效栽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电白县 荔枝  轻简栽培  稳产高效

 

广东省电白县荔枝种植面积34.5万亩,常年产量812万吨,年产量约占广东省荔枝年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是广东省早熟优质荔枝的主要产区。

电白荔枝大面积种植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开发种植时荔枝销售价格高,且电白原产黑叶荔枝稳产高产,原产白腊荔枝丰产价更高,当时群众普遍喜欢种植黑叶、白腊作为“当家”品种,其中黑叶荔枝占65%,白腊荔枝占30%,其它品种约占5%。黑叶、白腊荔枝无疑成了电白荔枝的主要栽培品种,密植早结栽培方式成了早期发展荔枝生产的主要生产模式,这种“当家良种+密植早结”生产模式曾为电白果农的奔康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但随着周边产区同类品种投产面积和产量的不断增加,供过于求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从历史大丰收年的1999年以后,白腊、黑叶荔枝售价逐年下降,售价从种植初期的10-20/公斤,降低到1.52.5/公斤,且随着果园的逐年封行荫蔽和生产成本的不断攀升,果农的收益逐年减少。到2002年,全县除沿海镇约10万亩早熟区的荔枝能保本或微利经营外,平原、山区镇的25万多亩中迟熟区荔枝绝大多数亏本经营,更为“惨烈”的甚至年年亏本。现在正处于2030年适龄结果的电白荔枝,本应进入稳产高效的回报期,但由于长达“十年”的“售价低迷”,生产投入少,产量、品质、收入三下降,生产管理和效益收成已成恶性循环,很多果园的生产难以维持,“丢管”、“失管”甚至“荒芜”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沿袭二十多年的常规的“精工细作+过大投入”的生产方式已严重地制约了荔枝产业的发展。

要改变荔枝长期低迷的亏本状况,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才能全面振兴荔枝产业的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合理稀植、从简管理、降低成本、稳产高效”的轻简栽培模式研究,八年的生产实践表明:“轻简高效栽培法”比“精耕细作+过大投入”的常规栽培法能更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工日65.16%,显著地降低生产成本44.95%,增加产量161.25%,利润收入541.00%,使荔枝生产年年稳产增收,为常规荔枝品种的生产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将为荔枝稳产高效栽培提供有益的借鉴。

1、主要做法

1.1 正确认识轻简高效栽培的现实意义,增强果农抓好生产管理的信心和决心

电白荔枝种植面积达34.5万亩,种植期的固定资产投入近20亿元,每年需投入生产成本2亿元。由于种植方式、生产管理、成本投入、利润收成等因素的制约,荔枝平均年亩产只有300350公斤,平均亩产值仅6001200元,但每年每亩生产投入需600800元,固定资产折旧费每年每亩需200元(按30年承包期均摊,因30年承包期满后果园要无偿交给原土地发包方),摘果工资每亩需180-220元,每年收入扣除生产成本、摘果工资与固定资产折旧费外,大部分果场都是亏本经营。由此可见,常规的“精工细作+加大投入”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现阶段荔枝生产发展的要求。要确保荔枝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挖掘荔枝增产增效潜力,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来提高单产和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以实现轻便简化高效栽培,促进产业生产方式产生变革。

所谓轻简高效栽培法就是根据荔枝的生长特性,通过合理稀植,改善果园的生态条件,改变传统耕作方法,以减轻生产劳动强度,节省生产管理成本,最大程度地发挥生产潜力,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品质与效益的一种轻便简化高效的生产方式。

实行轻简高效栽培的现实意义有:一是有利于提高增产潜力,提高果实品质。通过实施合理稀植,能彻底地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解决困惑果园多年的封行密蔽的蔽害难题,有利于培育高产、矮化、立体树冠,有利于提高生产潜力和果实品质。二是有利于生产管理,减轻劳动强度。合理稀植后,单位面积植株之间互不交叉,株行距之间有适当的空间,施肥、喷药、修剪、控梢、采摘、担运等生产活动操作方便,有效地减轻了劳动强度。三是有利于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效果。合理稀植后,单位面积有效结果株数比例增加了,能减少无效结果植株的施肥、喷药和人工管理费用,工作省工省时;各项农事管理工作能按果树生长和季节要求短时间内完成,管理到位,工作效率高,有利于节省生产成本和提高管理效果。四是有利于生产良性循环,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实施轻简高效栽培后,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效益,果农生产收入增加,生产信心足,投入与管理到位,有利于生产良性循环和产业持续发展。

通过正确分析实行轻简高效栽培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白报》、《电白乡情》、《电白果园简报》等各种宣传媒体,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实行荔枝轻简栽培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地提高了果农的思想认识和抓好生产的信心,为全县推广和普及荔枝轻简栽培技术达成了统一的思想认识。

1.2 根据生产实际,制订最优的轻简高效栽培方案

荔枝收成好差由生产和销售两部分决定。成本低、产量高、售价高而稳,产品供不应求,效益就好。在保鲜加工没有新技术突破的今天,在季节性供过于求和完全买方市场条件下,销售价格完全由买方控制。因此,要提高荔枝生产效益,只有提高荔枝单产和降低生产成本两条根本途径,其中提高单产也是摊薄单位成本的最有效途径。

构成荔枝单位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单位面积的结果株数,结果树冠大小与立体挂果面积,结果树的有效果穗数,每一果穗的坐果个数和每个果实的单果重。在单位面积不变、常规年景每穗结果个数和每个果实的平均单果重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合理的种植株数,有利于扩大树冠、增加树冠立体结果面积和结果穗数。即是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单位立体结果面积和有效结果果穗数。而荔枝的生产成本主要有工人工资、肥料农药费、投产前期各种投入的固定资产折旧费、水电费、果场设施维护费五大类。固定资产折旧费、水电费、果场设施维护费每年基本不变,但工人工资的支出可以通过改变生产管理模式、生产技术,使用现代生产工具提高工人技术操作水平,提高劳动效率来减少支出。肥料农药的支出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根据果树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特性,增强技术措施的针对性,选择“平价高效”的肥料和农药,减少肥料、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合理稀植,科学管理将能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荔枝产业的整体效益。

电白荔枝普遍采用4米×4米或4米×5米种植规格,投产后56年普遍封行荫蔽,投产八至十年后荫蔽十分严重,荔枝树却长成了“荔枝竹”,而适龄结果树从立体结果变成了平面结果,产量、品质、效益齐下降。应如何确定稀植规格,进行合理适度的间伐呢?为此,我们充分调查了各地早期短截回缩、梅花点式或宽行窄株式间伐的果园,发现短截回缩的果园23年后就封行,重新荫蔽;梅花点式或宽行窄株式间伐的果园,近距离的株与株之间枝梢容易交叉,影响树冠生长和树冠立体结果与单产提高,生产管理也不算十分方便。

荔枝是大乔木果树,树冠应生长到什么程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潜力呢?我们广泛调查了各地零星种植的适龄结果树(树龄3040年,树冠直径68米,冠高810米,树型为自然园头型),100-200年树龄稳产高产的大树(树冠8-12,冠高10-12,树冠为自然园头型)的基本情况,结合电白荔枝种植规格进行对比分析,为达到彻底根治果园蔽害,最大程度地发挥荔枝高产潜力,最后确定隔行隔株间伐法为最佳优选方案(见图1)。间伐后,每亩荔枝从原来的3040株变为保留永久树810株。同时,根据荔枝生长发育特性和生产实际,制定了荔枝生产的主要农事活动如施肥、修剪、控梢、促花、除虫、保果、除草等的轻简高效技改方案(见表1),以最优的组合方案,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为全面推广轻简高效栽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操作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永久树,×间伐树

1荔枝轻简高效栽培隔行隔株间伐模式

荔枝生产主要农事活动轻简栽培技改方案

    类别

项目

常规栽培(A

轻简栽培(B

BA对比

种植规格

4m×4m

8m×8m

省工省时

    

采后肥、花前肥各施鸡粪20/株或花生麸3-5/株,尿素2/株,钾肥2/株,磷肥3/株;壮果肥2次(N:P:K:15:15:15)每次2-3/株,开沟施。

花前肥、壮果肥(N:P:K:15:15:15)含硫复合肥3-4/株;采后攻秋梢肥(碳氨)4-5/株,撒施。

节省施肥1次;节省施有机肥鸡粪40/株或花生麸6-10/株。节省劳动工日。

    

“一梢两梢”,“每一期虫喷二次药”,共12次。

适期防治梢叶病虫,重点防治蛀蒂虫。叶片虫害未达到防治指标时暂缓防治。共喷药7-9次。

节省喷药次数3-5次。

    

精细修枝,留枝不废,废枝不留。

修剪大荫枝、内膛枝;树顶开天窗,矮化树冠。

节省劳动工日。

控梢促花

螺旋环剥+喷一次药物控梢+适时杀梢

营养调节梢期+螺旋环剥+丰产素杀梢

节省喷控梢药一次。

壮花保果

2-4次叶面肥,1-2次保果药壮花保果

花穗期喷一次农一清,幼果分“大小”后喷2-3次翠康系列叶面肥。

节省喷叶面肥1-3次。

    

10%草甘磷1125倍除草

10%草甘磷1300倍除草。

草甘磷用量减少50-60%

 

1.3 深入调查研究,严格科学选点

电白荔枝从1999年特大历史丰收年后,果树树龄已基本进入适龄结果阶段,高产稳产性能逐年显现,产量稳步提高。连年丰收,逐年提高的“产能”,给果农带来的不是意外的“惊喜”,而是百般无奈的“忧愁”:由于肥料、农药、工人工资、管理费用、销售成本的连年增加,而果价却连年长期低迷,销售价格已基本接近或低于生产成本,绝大部分果场已处于微利甚至亏本经营。从2003年秋季开始,电白荔枝生产已大范围出现减少生产投入,或“丢管”、“失管”,或将果场转租他人、转移他业的“行业拐点”现象。荔枝生产已进入一个“信心动摇,投入不足,产量下降,效益锐减”的恶性循环周期。

荔枝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与全体果农的奔康致富息息相关。在这个关键时期,如能成功探索和研究出新的增产增收生产方式,必将重拾生产者的信心,必将给“萎靡不振”的荔枝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为确保示范样板的一举成功,我们在科学制定轻简高效栽培生产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全县沿海、平原、山区三个区域性地貌特征的荔枝产区的气候条件、立地条件、栽培品种、栽培面积、种植密度、荫蔽程度、管理水平、产量状况、效益状况,以及果场主的管理水平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通过多次召开“县、镇、村”三级科技骨干座谈会,制定优选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采取与会人员“票决”优选样榜办法,从中优选出沿海早熟产区地势平缓开阔、交通便利、生产信心足、管理水平高、应用高新技术效果好,有利于开展现代机械操作和建设现代果业示范园的电白县旦场镇白腊塘村邓作腾果场作为轻简高效栽培示范点,为样板的建设成功和今后的示范带动打下了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1.4  从严办点,严谨操作,将经验积累提升为科学做法

电白县白腊塘邓作腾果场荔枝始种于1990年春,种植面积135亩,主栽品种为黑叶和白腊,种植规格为4米×4米,亩植40株,共5400株,其中黑叶占70%,共3780株,白腊占30%,共1620株。邓作腾1997年秋从他人转让进行自我经营。果场转让时开始封行密蔽,每年收成不多。邓作腾接手后于1997年夏季进行管理,1998年收获荔枝7.21万斤,总产值36.5万元。但由于种植密度大,果园荫蔽程度越来越严重,产量难以提高,到2002年总产量仍不到10万斤,总产值徘徊在15-25万元之间,但每年生产成本却要16.53万元,扣除固定资产(购场本金)折旧费、当年生产成本和摘果费用外,所得利润不多,个别年份甚至还要亏本3-5万元。为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从1999年秋开始,留定永久树后对其它树进行削枝,但削枝后隔年就重新封行,增产效果不大,管理极不方便。尤其是园中20亩沙质地荔枝蔽害十分严重,成花率不到3%,平均株产不足5公斤。于是,2001年夏季摘完果后痛下决心,对园中20亩沙质地荔枝全部按隔行隔株方式进行间伐,间伐后每亩从原来40株保留永久树10株,并对冠高超过4.5米的主枝进行短截矮化,培育矮化立体树冠。由于该小区通风透光,2002年成花率达100%,虽然每亩仅留10株永久树,但平均亩产却达656斤,与间伐前对比每亩还增产50.6%,节省施肥、农药、管理工资等各种生产成本达45%,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小区试验获得成功后,更加增强了全园进行轻简栽培的信心和决心。从2003年秋开始对全园荔枝实行隔行隔株间伐,全园间伐后从原来的5400多株,变到保留永久树1400多株。2004-20096年为进行实施轻简栽培技术的6年,而这之前的1998-2003年则作为常规栽培对照,我们比较分析了两种栽培制度下连续6年树冠冠幅、产量、成本和效益等数据,结果表明从树冠冠幅(表2)来看,常规密植栽培6年来由于果园早已郁蔽封行,所以冠幅一直维持在4×4,而间伐后,树冠冠幅逐年增大,至2009年树冠平均增加冠幅3.64,增长93.02%;从产量对比来看(表3),实施轻简栽培后的第2年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4年的全园总产量达到81.25吨,第3年开始总产维持在120吨以上,基本实现丰产稳产的目标,从6年的年均总产和亩产比较,轻简栽培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平均亩产增幅为1.6倍;比较了实施轻简栽培前后6年的肥料、农药、人工、水电和果园设施维护等5个方面成本支出(表4)发现,与常规栽培相比,除水电和果园设施维护两项费用没有区别外,肥料、农药和人工的年均支出分别减少了122.33%66.6%87.7%,五项支出年均合计减少7.27万元,降低幅度为87.7%;从施肥、喷药、修剪、控梢和除草等5个方面比较了两种栽培模式的年用工量(表5),发现轻简栽培年均用工量只有421天,比常规栽培的1208天大为减少,减少用工的幅度达到186.9%;从各年度采果费用来看(表6),实施轻简栽培后每斤采果费用从原来的0.43元降低至0.26元,降幅大约为63.5%;最后,从各年度产值和利润来看(表7),实施常规栽培的6年中,有3年亏本,3年攒钱,利润最高的为1998年的17.10万元,6年平均产值和利润分别为23.83万元和3.39万元,而实施轻简栽培的6年全部攒钱,6年平均产值和利润分别为36.76万元和22.33万元,分别比常规栽培增加54.3%558%。实践表明:轻简栽培高效法比常规栽培法能大幅度地扩大树冠生长,提高荔枝增产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现阶段荔枝增产增收的一种最佳的栽培管理方式。

2   轻简栽培与常规栽培树冠冠幅(东西×南北)调查表       单位:cm

轻简栽培

03

04

05

06

07

08

09

385×398

446×448

515×509

586×572

635×642

683 ×6.98

7.44×7.57

常规栽培

97

98

99

00

01

02

03

400×400

400×400

400×400

400×4.00

400×4.00

400×4.00

400×4.00

注:各处理随机抽株10株,各数据为加权平均数。

 

3   轻简栽培与常规栽培各年度产量比较               单位:吨

项目

常规栽培

轻简栽培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产量

36.05

47.10

45.75

46.25

47.55

49.15

81.75

124.25

125.3

125.75

126.75

126.35

年均总产

45.30 b

118.35 a

年均亩产

0.336  b

0.877  a

 

 4  轻简栽培与常规栽培各年度生产费用对比表            单位:万元

项目

常规栽培

轻简栽培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肥料费

5.81

5.75

5.70

5.80

5.85

5.75

2.62

2.51

2.58

2.55

2.68

2.65

农药费

4.71

4.65

4.75

4.65

4.60

4.55

2.19

2.38

2.35

2.25

2.30

2.55

人工费

5.95

6.05

5.85

6.00

5.85

5.92

3.13

3.22

3.16

3.26

3.15

3.05

水电费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1

0.11

0.11

0.12

设施维护费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年度合计

16.67

16.65

16.50

16.65

16.50

16.42

8.14

8.31

8.29

8.25

8.32

8.45

年度平均

15.56

8.29

 

5  轻简栽培与常规栽培各年度用工投入比较              单位:天

项目

常规栽培

轻简栽培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施肥

425

438

430

425

432

431

65

68

70

70

65

68

喷药

260

265

262

260

265

256

135

138

140

137

135

140

修剪

321

330

335

325

332

312

105

110

112

109

99

103

控梢

145

152

160

155

149

160

75

78

85

80

76

80

除草

38

36

36

40

38

36

30

30

30

30

30

30

年度合计

1189

1221

1223

1205

1216

1195

410

424

437

426

405

421

年度平均

1208

421

 

6   轻简栽培与常规栽培各年度采果费用统计   单位:元/

项目

常规栽培

轻简栽培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费用

0.395

0.425

0.455

0.415

0.435

0.425

0.275

0.245

0.265

0.270

0.255

0.250

年均费用

0.43

0.26

注:采果费用含摘果期间护果、采摘、担运、伙食、交通等一切费用。

7  轻简栽培与常规栽培各年度产值与利润比较     单位:万元

项目

常规栽培

轻简栽培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产值

36.52

30.15

16.93

16.19

15.69

27.52

24.20

29.82

31.33

31.44

48.16

55.59

利润

17.10

9.49

-3.73

-4.30

-5.18

6.93

11.56

15.42

16.41

16.39

33.38

40.82

年均产值

23.83

36.76

年均利润

3.39

22.33

 注:030809年周边荔枝大减产;利润是当年产值扣除当年生产成本与当年摘果费用,但未扣除购场固定资产折旧费。

1.5 应用研究成果,致力抓好示范推广

邓作腾果场轻简高效栽培连年取得高产高效成功后,我们对其6年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和探究,将其从一般经验系统地分析归纳提升成科学理论,制定编写了《电白县荔枝轻简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并召开全县观场研讨会,将其成功的做法通过电白电视台、《电白报》、《电白乡情》、《电白果园简报》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县、镇、村三级多次组织果农进行参观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全县果农继续抓好荔枝生产的信心和决心。为加快荔枝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2009年秋,县财政预算增拨荔枝生产科研推广经费10万元,在全县沿海、平原、山区三个不同区域性的荔枝产区各办一个面积100150亩的轻简高效栽培示范场地,极大地方便了各地群众就近观摩、学习和更新观念。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已有42个果场(面积5200多亩)运用“轻简高效栽培法”进行生产技术改造,一个“从点到片,从片到面”的荔枝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热潮正在电白大地形成,电白荔枝生产方式即将迎来一次全面的新的变革,电白荔枝产业即将迎来一次跨越式的腾飞。

 

2、思考和建议

2.1  轻简高效栽培必须因地制宜,切合生产实际。合理稀植和配套管理是轻简高效栽培的重中之重。必须根据不同品种生长特性、立地条件(如坡向、坡度大小)、种植密度、经营模式、机械操作,合理确定稀植密度,做到既切合当前生产实际,又着眼今后长远发展,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生产潜力和方便生产管理。

2.2 轻简高效栽培必须用心尽力管理。荔枝生产管理由管理者、生产者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部分构成。荔枝合理稀植后,要确保高产稳产,必须细心观察并记录果园每年的天气变化情况,所采取各项管理措施的实际效果,必须全面了解果树的生长情况,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其有较高的成花率和较高的坐果率。荔枝生产管理每年都在搞常规性的工作,但每年的气候条件和树体营养水平都不尽相同,在管理做法上必须有相对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每到生产上的关键时间(如施肥攻梢、环剥控梢、“白点”萌动、花穗抽生、虫期防治的时间),采取的关键技术(如喷药浓度、喷药时间、喷湿程度;环剥时间、宽度、深度、圈数、螺距等)必须到现场指导或亲力亲为,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做足、到位,才能保证收到理想的效果,使果园稳产高产。

2.3 轻简高效栽培必须保证有正常的生产投入。荔枝要获得高产稳产,必须有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满足其根系生长、枝叶生长和开花结果的需要。荔枝在“露天工厂”中进行生产管理,常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产量势必随天气好差而波动,而销售价格却随供求关系而变化,难以确保年年高产稳产和获利。如果没有正常的生产投入,果树各个时期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就难以达到其生长发育的要求,稀植后的果园整体成花率必低,甚至难以成花;即使能成花坐果,果实商品性能也会很差,产量和收益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形成“投入少、收益差;收益差,投入更少”的恶性环循,破解荔枝生产“十年”低迷而获得阶段性突破的轻简高效栽培生产方式方法就会遭受到严峻的挑战。

2.4 轻简高效栽培必须调控树冠生长高度。荔枝是大乔木果树,合理稀植后其生长空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如果任其自然生长,势必长成高大硕壮的大乔木,这就会给今后在修剪、喷药、控梢、采摘等生产管理方面带来极大的不便,势必增加生产成本和降低收入,达不到轻简高效栽培原有的目的。因此,必须根据主栽品种的生长特性、种植密度、生长状况、果园坡度坡向等合理调控树体高度和冠幅半径,培养合理高度的半球型矮化立体高产稳产树冠,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高产稳产生产潜力和便于生产管理。

2.5 轻简高效栽培必须重视果园肥水一体化设施建设。荔枝一般种植在瘦瘠的山岭或坡上,其土壤肥力差,保水保肥能力差。现阶段荔枝生产绝大多数是“靠天吃饭”,如遇春夏秋干旱严重,如果施肥灌水没有条件保障,肥水供应不及时,势必影响花穗正常抽生、果实生长发育和秋梢正常抽发,将会严重影响荔枝产量、品质和树势恢复。为确保荔枝连年高产稳产,必须建设必要的施肥灌溉设施,如滴灌、沤肥池、蓄水池等,通过滴灌或管道施肥,做到肥水供应一体化,以应对长期严重的干旱天气,确保肥水供应及时和提高肥水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高产稳产和降低生产成本。

2.6 轻简高效栽培必须与群众生产实际相结合。电白山区、平原产区的荔枝园大多数是群众“自留山”、“自留地”式果园,“一园多主”荔枝园多,推行以稀植式为主的轻简高效栽培,对“一园多主”分段分块种植的果园,其间伐稀植应采用“果树种植面积基本不变,位置调整可变”的方式进行,或将“土地果树资源重新整合”后发包给承包人进行间伐稀植,以解决群众互相不肯间伐进行稀植的难题。

2.7 轻简高效栽培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措施相配合。电白平原、沿海产区的荔枝园95%以上都是种植者承包各自然村集体土地开发种植的,承包期一般2530年。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发种植至今,大多数树龄已有2025年,承包期很快将到期限,按开发期签订种植合同的规定,承包期限界满后,开发种植者要无偿将果树和一切生产设施交给土地发包者。面对最多还有五至十年承包期的果场和长达“十年低迷”的荔枝销售景况,很多投资者都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进行轻简高效栽培改造。要在荔枝生产处于最“低谷”的时期,全面推广“轻简高效栽培”模式,促进荔枝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就必须根据生产实际,给予未到承包期限的果场合理延长土地承包期;已到承包期限的,如果发包方不进行改造,就应以更优惠的租金发包给原经营者或其他有信心有能力进行改造的“能人”经营。否则,荔枝产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会出现更大范围的“失管”、“丢管”,甚至“荒芜”。总之,要尽快研究和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适应现阶段荔枝生产发展的“土地承包”、“果园转包”、“果树资源资产重组”等相对应的配套政策,以便荔枝轻简高效栽培生产方式的推广和普及,以尽早破解制约现阶段荔枝产业发展的“瓶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