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质(二)
如果说“生命在于运动”,那么长寿人应该都是运动员或者是长期参加运动的人了,事实上并非如此。根据一家保险公司对6000名已故运动员的资料统计,运动员的平均寿命只有50岁!
再看看我们周围的一些老人,他们退休后,无所事事了,许多疾病也接踵而来,不久就死去了。他们上班时还好好的,为什么退休不久就死去了呢?这是因为他们不再奉献了(尽管他们曾有过奉献,甚至有过很大的贡献),就像太阳不发光了,这就意味着死亡。
所以,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永不回头的箭,箭射出后只有前进和落地两种结果,不可能射出后又能倒退回去。人若不劳动只有死亡,人不能回到猴子时代不劳动而能生存。
就连监狱里的典狱长也会对犯人说,要找点事给你们做做,这对延长你们的寿命是有好处的,光是放风和体育是不够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使劳动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而不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不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说“生命在于运动”和说“人是自私的”是一样的,都只是看到人和动物的共性,看不到它们的个性,而个性却是它们本质区别之所在,共性是表现,个性是本质。前者的提法是谈行为上的,后者的提法是谈心理上的。
“生命在于奉献”不但表达了人在行为上要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还表达了在思想上要有利人的思想。
我研究了中外一切长寿老人的经验,发现他们有这样的共同行为特征:生命不息,劳作不止;他们的共同心理特征是:乐善好施,助人为乐。这就是说,他们的心理是无私的,他们的活动是创造性的、是讲奉献的,无私和奉献是自然规律对人的行为要求。
运动的确可以强壮身体,但无法延续生命。
就连现代西方科学家都说,靠运动来延续生命是不现实的。
人的生命在于奉献,人生的价值(生命意义)也在于奉献。
或者说:国家的生命在发展、企业的生命在创新、人的生命在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