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山:传统产业创新升级形成新优势

 田王老羊 2011-08-02

佛山:传统产业创新升级形成新优势

2010年01月05日 12:3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记者 王小聪 庞彩霞 李红光

 

    佛山市乐从镇家具业十分发达,镇上家具交易市场营业总面积达到320万平方米。图为乐从镇营业面积最大的专业家具市场。 本报记者  王小聪摄

    行走在佛山市主干道季华路上,路边两排笔直高大的棕榈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绿意盎然。这条约20公里的大道上,分布着佛山市众多商业、金融、信息等企业,其中的一段是陶瓷业的天下————道路两边陶瓷家装专业市场、现代化的陶瓷产品展示中心和陶瓷企业总部基地鳞次栉比,客流如梭,一派繁荣。只是这里很少看到工厂的烟囱。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前店后厂的产业布局,众多陶瓷厂排出的粉尘让绿树变成了“白树”,道路上也布满了运输高岭土留下的斑斑白迹。据气象资料显示,佛山市当时灰霾天气的年平均天数达到151天,是珠三角地区最多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指标均居首位。季华街上的变化,直观地反映出佛山市近年来产业转型升级所取得的成效。

    佛山经济体量中的65%是工业,而传统产业又占到工业产值的约75%,不少产业在全国都具有相当地位,如南海区的纺织业、顺德区的白色家电等,而主要集中在禅城区南山镇的佛山建筑陶瓷,其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时达到60%,国际市场份额也在25%左右。佛山全市共拥有27个国家级或省级的专业产业镇,从“三来一补”做起,之后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规模不断扩大。然而,一些传统产业也存在着能源资源消耗过高,污染比较严重的问题,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必须调整,早已成为佛山上下的共识。

    调整经济结构,应该从何入手?是淘汰传统产业另辟蹊径,还是开展改造升级,让传统产业的老树开出新花?经过周密调研和论证,佛山市采取了后一种方式。“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因地制宜。”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市场需求决定产业发展方向,佛山市的传统产业大多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关,市场潜力很大,只要进行改造升级就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传统产业并不代表落后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产业。”本着这一认识,佛山市从2007年起对传统产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换代,而佛山人引以为豪的陶瓷业则排在首位。

    佛山的陶瓷业已有数千年历史。在市中心,一座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1521年)的龙窑“南风古灶”至今仍能烧制陶瓷制品。国内第一条引进的瓷砖生产线也落户在佛山。

    但是长期以来陶瓷业又是佛山的能耗和污染大户,其产值占佛山工业总产值的7%,能耗却占了20%,陶瓷企业集中的禅城区,行业能耗更是占到了全区工业能耗的43%。升级改造势在必行。为此,佛山在2007年响亮地喊出“拒绝污染,做强陶都”的口号,对陶瓷业实施“淘汰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引进一批”的产业升级战略。在这一战略的引领下,2008年佛山市依法关停622家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工厂,2009年又关停了36家高污染和高能耗的企业,其中很多是陶瓷厂,保留下的企业环保全部达标。与此同时,市有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将一批环保达标的陶瓷企业的生产线,转移到靠近原料、市场的省内其他地区和江西、四川等地,其中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双双成为广东省劳动力和产业“双转移”工作的示范点。这些外迁企业的产品继续使用“佛山陶瓷”这块“金字招牌”,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同时又增加了所在地区的就业和税收,实现了双赢。对于保留下来了陶瓷企业,佛山市则鼓励他们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开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位于禅城区的佛山金意陶公司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在季华路上金意陶公司1万多平方米的展示大厅内,公司总经理助理黄惠宁告诉记者,他们设计生产的各种仿古瓷砖有3000多种款式,每平方米最高售价达到1500元,是普通瓷砖的10多倍。公司还与佛山市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等单位合作,成为行业内率先对窑炉进行“脱硫除尘”和烧陶气体“余热利用”企业,瓷砖生产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也已全部实现回收再利用。通过升级改造,金意陶公司的效益不断提高,占地50多亩的生产车间,每亩创造的税收高达68.6万元,成为禅城区陶瓷业第一纳税大户。2009年企业销售额预计增长30%以上。这个生产传统陶瓷产品的公司,被评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并正在组建博士后工作站。

    及早进行产业升级,增强了企业的实力,使他们能够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更好地捕捉发展的新机会。黄惠宁告诉记者,最近金意陶公司与陶瓷业强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两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利用他们闲置的产能,贴牌为金意陶公司生产产品。在他看来,此举表明中国陶瓷企业具备了与国外企业平等对话的实力,“同时可以利用合作,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设计水平”。不仅是金意陶公司,经过改造后的佛山陶瓷业整体都呈现出了新面貌。以禅城区为例,与两年前相比,建筑陶瓷企业关闭转移了84家,仅保留了25家,这一调整尽管使全区建筑陶瓷的产能下降了38%,但产值和税收却上升了33%,能耗则下降了近25%。

    通过佛山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政策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转型创新的行列中。在顺德区的万和新电气公司的产品展示厅里,公司总裁叶远璋向记者介绍了公司新近开发出的节能新产品:有热效率达到107%的燃气热水器,有太阳能、热泵和燃气一体化的热水供应系统,还有使用燃气的捕蚊器、脱水机、烟熏机、烧烤机等。公司自主研发的铝合金热转换器,热效率比传统的铜材还要高,价格却不到后者的三分之二,而适用于广大农村的沼气燃气热水器也已拿出样品。如今,万和公司不仅拥有300多名研发人员,还主动与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寻找智力支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公司目前已累计申请国家专利500多项,其中12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依靠技术创新,万和这家传统家电企业的销售额多年保持35%的增幅。2009年,公司在顺德的工厂全年销售额预计增长50%,上缴税收可望翻番。叶远璋告诉记者:“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未来。”

    为了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佛山市近年来还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目前佛山市各级政府已与全国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400项,建立了广东省白色家电、清洁生产、精密制造和机械装备4个产学研战略联盟,使一大批科研成果在企业转化为开拓市场的新产品。禅城区科技局局长李钜镇告诉记者,仅2007年和2008年两年,全区实施省部产学研项目就有365项,累计实现产值61亿元,新增利税近20亿元。位于佛山高新区禅城园的佛山广顺电器公司就得益于这种产学研合作。广顺是全国惟一生产无油润滑压缩机的精密制造企业,生产规模名列世界第三位。公司总裁吴全告诉记者,过去公司的主打产品是医用制氧设备,年销售额有2亿多元。现在公司通过与上汽和国家燃料电池工程中心合作,研发出用于氢能源汽车的压缩机,并与上汽签订了生产协议,项目达产后年销售额将达50亿元。

    在依靠科技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佛山市还积极发展金融、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为传统产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据统计,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佛山市的物流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已从2004年的21%降为2008年的15.2%,低于全国水平2.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其他经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佛山市的企业仅通过降低物流成本就能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在佛山,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调整,而传统产业的调整又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空间。据统计,2009年前三季度,佛山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高于第二产业增加值3.7个百分点,三大产业比重调整为1.9:64.3:33.8,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日益协调。

    来过佛山创意产业园(1506创意城)的人都会由衷地感到快乐,这是一个充满创意和概念的新奇园区。由陶瓷马桶构建的瀑布、玩陶厅、陶艺工作室和园中的“南风古灶”,处处体现着陶都佛山的浓郁风情。佛山创意产业园董事长邱代伦说,这里本是陶瓷厂、电炉厂等企业的旧厂房,工厂搬迁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将这里打造成创意产业园,已经吸引了部分从事工业设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的企业入驻,其中一些是直接为陶瓷业服务的。工业文明留下的痕迹被涂上新兴创意产业的色彩,体现了佛山经济的“腾笼换鸟”。

    数据显示,2009年1至11月份,佛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622.96亿元,同比增长13.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1.43亿元,同比增长21.2%。全市14个主要工业行业总产值累计中13个实现正增长,其中10个行业增幅为两位数。预计2009年佛山市GDP将比上年增长13.5%。林元和告诉记者,佛山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关键的一点就是及时果断地进行了结构调整。

    一线感言 

    王小聪

    要创新也要务实

    在佛山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当地干部群众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务实态度和创新精神。以传统工业为主的佛山经济近年来承受着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和环境方面的压力,产业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不过,佛山人清醒地意识到产业升级不能盲目发展高新产业,而是要从实际出发,促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更好发挥其比较优势。出于这一认识,佛山积极将高新技术和创意引入传统产业,将传统产业变得更清洁环保、产品附加值更高、产业链更长,更加具有竞争力。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道理人人都懂,关键在于实践,特别是淘汰落后产能具有很大难度,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因此受到一定影响。佛山市领导当初在迈出这一步时曾经面临着很大压力,但是只有跨过这道关卡,经济才能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佛山市2009年所取得的成就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佛山市将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做优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并没有放松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产业确定为新兴战略性产业,从而为今后经济发展积累了后劲。“敢为人先、崇文务实、通济和谐”,这是佛山市提出的新时代佛山人精神。创新与务实相结合,才能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更大实效。

    既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才是佛山率先实现产业突围的原因。

    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佛山企业“冬眠”是不合适的,必须“冬泳”强身健体。而政府的重要职责就是帮助企业提高“冬泳”能力,抢占市场制高点。

    精彩观点

    现代产业体系不仅指的是能生产现代化高新产品,更重要的是还要体现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具有自主创新能力。

    ———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

    原来的陶瓷厂、电炉厂搬迁走了,这里建成了创意产业园,吸引了200多家创意产业公司入园。在这里,制造走向创造,低端走向高端,反映了佛山经济的转型升级。

    ———佛山创意产业园董事长邱代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