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环节设计的高效性和科学性

 天雷教育 2011-08-02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机遇与挑战并存。应试教育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这是基础教育战线的一项迫切任务。在构建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过程中,课程、课堂评价依然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重点和保证。因此,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便仍然彰显着它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善用教材,优化教材,提高备课质量
    教材是课程改革的素材,是社会需求的彰显,是考核命题的本质。因此,教材就无可置疑地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基石。所以,深掘教材是课堂教学最基础的任务。而精心备课又是讲好课的前提。备课时,我根据需要适当对教材进行拆分重组。这样的整合优化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有效的。事实上,“45分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关键就在于教师准备的是否充分。或者说一节课的脉络不仅是写在纸上,更要印在心里。这样,用时才能游刃有余和演绎来诠释地淋漓尽致。而且备课要能够反映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强化教学目标意识,落实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必须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感知、思考、质疑、讨论和练习,做到精讲多练。尽量将大部分精选习题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当堂消化和吸收。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也减少了学生因厌烦课余时间作业太多而丧失学习兴趣的可能性。使学生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宽严适度”的环境里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创设问题。问题的设置由浅到深,贴近学生的认知层次、生活和兴趣爱好。课堂上多提问不但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且学生就各自对问题的理解进行阐述和讨论,既能使学生运用新的材料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又能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培养听说读写,激发学生的兴趣意识
    学生缺乏持久集中精神的能力,这是自然现象,也是让老师颇为头疼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情境,能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从而让学生始终保持兴趣盎然的状态。正所谓教无定法,根据实际,一堂课可能是“训练课、传授课、活动课、游戏课”,也可能是所有形式兼而有之。因此,有效安排听、说、读、写穿插进行,眼、耳、口、手、脑交替使用,能有效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智能训练的同时,又伴随着非智力因素的活动。当学生有厌烦情绪时,教师应立即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拥有一种愿意学习的态度,朝气蓬勃的状态,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我非常注重给学生创造轻松、和谐、快乐、平等的课堂气氛。力求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和参与的意识。
    总之,学生正处于思维成长的黄金年龄,为他们扬起思维的风帆,插上创新的翅膀,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努力成为创新型教师,积极实践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理念,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有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