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填空题2010-10-29 17:03:17| 分类: 初中历史题库 | 标签:首领 抗倭 史实 郑和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题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科举制的创立P3 时,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通过 选拔人才,开 的先河。 又创设 , 正式形成。 2、科举制创立的意义P4 A.科举制打破了 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 的机会; B.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 集中到了 ,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 C.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3、唐朝完善科举制度P8 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 和 。 主要考试 ; 主要考试 和 ,难度很大,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二)、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1.“贞观之治”的含义P9 在位期间,政治 ,经济 ,国力 ,史称“ ”。 2.“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P7——P8 (1)政治方面: A.知人善任,重视纳谏:他非常重视选官用人,又能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任命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为相,人称“ ”;重用敢于直言的 和能征善战的大将 、 。 B.沿用隋制,推行三省六部制:贞观年间,增加了 人数,既有利于防止 ,又能 ,减少政策失误。 C.合并州县,精简机构: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情况,唐太宗 ,大力 ,以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2)经济方面: 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多次 ,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他还大力 ,力戒 。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教育方面:完善科举制,大兴学校。 (三)、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1.女皇武则天。P11 (1) 去世后,继位的 体弱多病,朝政逐渐由皇后 执掌。中宗继位后, 继续掌权。后来,她相继废 、 ,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 。她是我国历史上 的女皇帝。 (2)在武则天当权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史称她的统治有“ ”(原因:武则天基本上继承了贞观之治的措施,发展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开元盛世”P12——13 (1)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a. 、 统治时期奠定了基础; b. 统治前期励精图治的结果; c. 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 (2)开元盛世的含义: 唐玄宗前期的年号为 (713——741)。 年间, , , ,唐朝进入 时期,史称“ ”。 (3)唐玄宗前期政绩: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他选拔德才兼备的 、 、 为相,大力发展生产。他还 、 。 (4)开元盛世的表现: A.政治清明,社会秩序相对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B.经济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C.名族关系和睦,中外交往频繁,科技先进,文化繁荣。 (四)、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1.唐蕃和亲与会盟P17——P19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各部 吐蕃是 的祖先,很早就居住在青藏高原。7世纪前期,吐蕃的杰出首领 统一各部,建立了强大的政权,以 为都城。 (2)唐蕃和亲与会盟: A.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请求通婚, 派大臣护送 入藏与他成亲。 和 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B.8世纪初,唐蕃再次和亲。 派 入藏与吐蕃首领 成亲。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 ”了。 C. 年,吐蕃与唐朝会盟, 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2.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P16——17 (1)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少数民族与中原的交流。 唐太宗派兵攻打东突厥,俘获其首领 ,唐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但没有杀他,还授予官职,赐给田宅。颉利十分感激。唐朝设立 ,管理东突厥各部,任命突厥贵族为都督。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 ”。 (2)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加强友好关系.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 为 ,封粟末靺鞨首领 为 、南诏首领 为 。 (五)、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P21——P23 1.唐朝的对外交通和对外政策 (1).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是陆路交通中心、国际性大都市, 是最大的外貌港口。唐政府在 设置 ,管理对外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2)唐朝实行 的对外政策,但是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 、 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多达70多个。 2.遣唐使 从贞观年间开始的200年内, 先后 次派出 ,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遣唐使和高僧、留学生把唐朝先进的 和 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 3.玄奘西行 唐朝初年,著名僧人 不畏艰险,西游天竺取经,为 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 》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4.鉴真东渡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 和尚。他应日本僧人的约请,东渡 传授佛法,鉴真在日本传播佛教,还把唐朝的建筑艺术、医药知识、绘画等传给日本,为 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六)、知道隋唐时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成就。 1.隋唐的科学技术P26——P28 (1)赵州桥: 隋朝工匠 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 桥。 (2)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时期,我国已发明了 。 唐朝晚期, 、 等地成为著名的印刷中心,晚唐印制的《 》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后来,雕版印刷术传至朝鲜、日本等地。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 (3)隋唐的文学成就:P31——P32 是我国 的黄金时代, 空前繁荣,流传下来的就有近 首。唐诗成就很高,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唐代诗坛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 、 、 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P50——P52 1.宋代南方生产发展的史实P50——P51 (1)农业: 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 ” ,还出现了 。原产越南的 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南方已普遍种植 , 的种植由 、 推广到 。 (2)手工业 A.纺织业 宋代丝织业在民间出现了 , 、 、 的官营织锦院各有工匠几千人。 在南方逐渐普及。 B.制瓷业 宋代,陶瓷器的制作更加精美, 成为著名的瓷都。 C.采矿业 宋代的 技术领先世界,许多地方 已大量用于 D.造船业 宋代的 业在当时世界首屈一指。海船上已装有 。 2.宋代商业繁荣的史实。P52 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 北宋的 、南宋的 均有上百万人口,是闻名世界的城市。城市周围的 逐渐发展为 。当时,海外贸易兴盛, 、 、 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3..经济重心的南移 (1)南移原因:P50 A. 时期,南方得到开发, 差距缩小,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B.唐末、 以来, 多战乱, 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C.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 和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南方自然资源丰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相对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E.南方各时期统治者重视经济,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F.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辛勤耕耘,共同开发了江南。 (2)南移时间:P50 时期,经济重心已从 流域转移到 流域。 (3)表现P50 A.宋初,南方人口是北方人口的 多; B.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C.南宋时,流传着“苏湖数,天下足”的谚语,可见 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二)、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P53 宋代城市中已打破 区和 区的界限,出现了众多的 行业,有专门的娱乐场所“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工匠身份相对自由,农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 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三)、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1.契丹政权的建立及更替:P40 契丹首领 统一各部, 年在 称帝,建立 国。后来, 改国号为 。 2.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1)北宋的建立:P41 年,后周大将 在 发动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 朝,定都 ,史称 。 就是 。 (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P42 宋太祖和他的弟弟 用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和 。 3.南宋的建立P46 年, 的弟弟 即位,不久,定都 ,史称 。 就是 。 4.元昊建立西夏P42 族是 族的一支,游牧在今宁夏、甘肃和陕西北部一带。 年,党项族首领 称帝,国号 ,建都 。夏在送的西北,史称 。 5.女真的兴起P45 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后来受 控制。 做了女真首领后,率众 , 年称帝,建立 国,定都 。 6.澶渊之盟P42 年秋, 大举攻宋,东京震动。 御驾亲征,击退辽军 。第二年(即 年)初,辽宋在 达成和议,双方约定各守边界,这就是“ ”。此后,辽宋之间100多年保持和平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 7.宋夏和战P43 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未取得进展,却损失巨大。北宋也无力进击。 年, 订立和议。以后几十年间,双方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8.靖康之变P46 (1) 年春, 包围东京,主战派大臣 和广大军民坚决守城,加上各地援军纷纷赶到,迫使孤军深入的 仓皇撤退。 (2)金兵撤退后, 将 免职,各地援军也被遣散,东京防务空虚。不到半年, 再次南下,攻破 , 投降。 年 , 北撤,掳走 、 , 灭亡,史称“ ”。 9.岳飞抗金P46——P48 南宋抗金名将 从金军手中夺回了 。他的部队 , ,被人们称为“ ”。岳家军所向披靡,金军中流传说: “ !” 1140年,金朝派 为主帅,率军攻宋,岳家军在 大败兀术主力骑兵。兀术不敢再战,准备撤兵。 担心战争胜利影响求和,又害怕抗金将领权力太大,威胁朝廷,勒令岳飞退兵。不久,投降派 等诬陷岳飞唆使部下谋反,将他杀害。 (四)、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P55 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长期游牧在 。 是蒙古族的一个部落首领,13世纪初他统一了蒙古各部。 年,蒙古各部贵族聚会,推举 做全蒙古的大汗,尊称 ,建立了以 为都城的 。 2.忽必烈建立元朝P56 年,蒙古大汗 改国号为 ,次年定都 。 就是 。他采用汉制汉法,国力日益强盛。 3.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P58 发展的表现: (1) 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等族人民成批前往内陆,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 、 等族人民早已进入 ,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2)当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 人、 人迁入中国,同 、 、 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在元朝的广大疆域内,出现了 的盛况。 (五)宋元的科学技术P60——63 1.指南针的发明与运用:战国时,人们利用 制成了“ ”这是最早的 工具。 时,人们发明了 法,制成了 ,用于 。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2.火药的发明与使用: 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开始用火药 。宋元时期,火药在 上广泛使用,同时,人们也制成各种 和 ,我国是最早 的国家。 3.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中期, 平民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 、 、 ,很快便得到推广。 4.四大发明的传播: 、 、 和 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四大发明经由 传到西方,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P65——68 1.史学:北宋史学家 主持编写的《 》是我国第一部 巨著。记述了从 到 1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史书的典范。 2.文学:(1)宋词: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它是一种 ,在 代已经出现,两宋时期,优秀词人大批涌现。(根据教材,完成下表)
(2)元曲:元曲是 和 的合称,是 代文学创作的主流。 元代有众多优秀的剧作家,最杰出的是 ,悲剧 是其代表作。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有 等。 3.艺术 两宋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反映人民生活的 画增多。北宋大画家 的《 》是风俗画的代表作。元朝的 是当时的画坛领袖,名作有《 》。 第七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一)、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明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1)废丞相,设三司P77 明朝建立后,在中央,撤 ,废 ,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 。 在地方,废 ,分权于 ,这样全国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 (2)建立厂卫制度P78 为了 、 ,设立锦衣卫。后来,明朝又先后设 和 。厂卫都由 直接控制。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 的重要表现。 (3)八股取士P78 明朝建立前后, 沿用前代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科举考试内容限于 ,应考者 ,文体严格限于 。这种八股取士制度 , 。 2、 清朝强化专制统治的措施 (1) 设立军机处P87 清朝强化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 时,设立 ,处理 。军机大臣由皇帝选派亲信的满、汉大臣组成,完全听命于皇帝。 (2) 大兴文字狱P88 清朝统治者实行 ,对 严加防范和压制。清朝前期不少人因文字而招来杀身灭族大祸,这就是 。 清朝统治者通过文字狱,强化了 ,阻碍了 的发展,造成了 的局面。 (二)、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P81 明朝前期, ,国力 。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P81 为了 ,加强 , 派郑和出使西洋各国。 3郑和下西洋的概况P81 a. 时间: b. 次数: c. 到达地区和国家 个,最远到达 和 。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P81 a.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b.比欧洲 ,是 。 c.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 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先进的 和 ,对 做出了贡献。 (三)、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1. 戚继光抗倭P83——84 (1) 倭寇及其危害P83 初年, 的一些 、 和海盗组成 ,经常到 进行掠夺和骚扰,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 。 明朝中期,倭寇与 、 勾结,大肆烧杀抢掠,严重威胁了沿海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沿海人民纷纷组织起来反抗。 (2) 戚继光抗倭P83——84 16世纪中期,明政府派 等将领组织抗倭。 戚继光率领 荡平了 ,接着又在 、 和另外一名抗倭名将 共同作战,取得了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3) 意义和影响(补充) 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抗倭功绩将永垂史册。 2. 郑成功收复台湾P92——93 (1)原因:清军入关后,明将 在东南沿海进行了十几年的 。 为了 ,郑成功决心驱逐 ,收复 。 (2)概况: 年,郑成功率军进攻台湾。 年, 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 。 3. 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P93——94 (1)背景: 明末, 侵略者闯入黑龙江流域。清军入关后,沙俄又强占 、 等中国领土,作为其侵略据点。 (2)经过: 清政府决心驱逐沙俄侵略者。 年, 派清军分 两路进攻 ,俄军 。但清军撤走后,沙俄又重返 。 年,清军再次进攻 ,俄军损失惨重。沙俄政府同意通过 解决 问题。 (3)结果:签订《尼布楚条约》 年, 与 通过 ,签订 ,这是中俄 。这个条约从 上肯定了 和 ,包括 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 。 (四)、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时,在 设驻藏大臣。乾隆时,明确规定 和 、 地位平等,共同管理 。 2.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清朝前期,居住在天山南路的 称为 部。 时,回部首领 、 兄弟发动叛乱, 派兵平息。接着,清朝设 ,管辖包括 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清朝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详见下表)
(五)、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1.“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P106 清朝前期实行 , 对外贸易,既严厉 ,又限制 (注意:闭关锁国并非完全断绝中外交往,1840年以前,清政府在广州设立广州十三行专营涉外商务。) 2.闭关锁国的历史影响P107 a.积极影响: b.它限制了 ,不利于 ,阻碍了 。 (六)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P110——113 1.明长城 明长城东起 ,西至 ,全长6300千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北京故宫 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营造北京城,它由 、 、 三部分组成。城中心 内的皇宫建筑群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北京城的建筑体现了我国古代都市建筑的最高成就,是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 3.《本草纲目》 明朝著名医药学家 用毕生精力,写成了药物学巨著《 》。 该书被西方国家称为“ ”。 4.《天工开物》 明末清初的科学家 编写的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七)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1.四大名著
2.京剧的形成 、 年间,形成京剧。随后,风靡一时,成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剧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