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分子的热运动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具: 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片、硫酸铜溶液、量筒、铅柱、钩码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等,物质是怎样构成的呢? 它们处于什么状态呢?微粒间有何联系呢? 二、 讨论-实验-探究 (一)认识分子的大小 展示实物:有一条小鱼的一杯水、有许多条小草鱼的一杯水 观察与思考:鱼在水里可以游动时,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实际上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材料与分析:1。分子不仅肉眼看不到,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可获得苯分子的图像。 2.在1标准大气压下,0℃,1cm3的空气里含有2.7×1019个分子,通过计算可知,这些分子以1亿/秒速度跑出大约需多少年跑完?(8000多年) 3.若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它们的大小比例好比乒乓球与地球大小相比。 问:以上实例这说明了什么呢? 指出:分子的线度的数量级是10-10 m(1埃=10-10 m)。 结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二)探究分子是否运动 提出问题: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 实验探究1:器材:两只空广口瓶,玻璃板,二氧化氮气体。如右图。 抽去玻璃片,观察到什么现象? 分析:
( 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扩散: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问: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探究2: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量筒下部。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例分析: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以上实验探究和实例说明了什么? 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演示:把一个乒乓球让它自由下落,学生观察它的弹跳情况。 (三)探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引入:分子间有间隙而组成物体的分子,为什么不会分散开,而能聚合在一起呢? 实验探究3: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提出问题: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 结论: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1.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某一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 2.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斥力大于引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3.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4.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三、归纳小结
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反馈与评价
教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