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东龙古村落的文化价值

 旺林 2011-08-03
    试论东龙古村落的文化价值

                                                         ◇梅宏

3.jpg

/ E6 Q3 }: ~) x. u; {1 \) d

 

↑图为东龙全景

% @: L: f! b- G0 P8 T+ F

东龙是江西省人民政府新近公布的“江西历史文化名村”。它位于宁都县东南边陲田埠乡,与石城县的小松镇接壤,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被誉为宁都早期客家摇篮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上个月,南昌电视台“走进南昌”节目组记者采访我,要我谈谈“东龙古村落的文化价值”。这是一个专门探究和宣传江西古村落的特别节目。当时,我也没有什么准备,因为自己小时候是在东龙村长大的,于是,凭借自己对东龙古村落的感性认识,即兴地从东龙的古建筑、人与自然相处、注重村落保护和村民安全等方面,上升到建筑文化价值、和谐文化价值、环保文化价值和安全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理性层次来思考,进行了简要概括和阐述。采访我的节目先后在南昌电视台、宁都电视台等播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然而,该节目主要以镜头展示古村落实貌为主,给嘉宾论道的时间毕竟很有限,在规定的三、五分钟之内,要说清楚积淀千年的东龙古村落文化价值,显然是不可能的。我在节目中阐述的那些观点,只不过略涉皮毛而已,抑或说,仅仅对东龙古村落文化价值的思考开了个头。探讨东龙古村落的文化价值,既然对人们认识和保护丰富的古代村落文化,开发古村落的旅游事业等方面有所帮助,就不应浅尝辄止。为此,我决定对电视节目的发言进行一次梳理,形成文章,以充实、提高和完善对东龙古村落文化价值的认识。并借《今日宁都报》一角,与关心东龙古村落文化价值的各位读者朋友,共同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

  笔者以为,东龙古村落的文化,主要表现在建筑文化、和谐文化、环保文化、教育文化、安全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堪舆文化、寺庙文化、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等诸多方面。这些丰富的古村落文化,不仅在过去有极高的人文和艺术价值,而且对于当今研究、保护古村落和建设和谐新村,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一、建筑文化价值

  东龙的建筑是典型的客家建筑,具有极高的建筑文化价值。大凡去东龙村参观的人,都是首先通过对其古建筑的感受,来赞叹其千古一村的。

  古建筑品种繁多。该村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历经千年发展,成为集客家宗祠、房祠、民居、书院、义仓、寺庙、宝塔、石桥、石亭、隘口、寨堡等于一体的建筑宝库。可谓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客家建筑博物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古建筑数量众多。东龙村的建筑以宗祠和神庙为中心,房祠和住宅连片成群,遍布全村的每个角落,真可谓鳞次栉比。鼎盛时期,全村有100多座祠堂。目前,遗存下来的有500余年历史的古塔1座、古寨堡4处;至今保存比较完好的明清建筑有:48栋祠堂、120余栋民宅、2处书院、2座义仓、3座庙宇、5座石亭、7处隘口等。大凡古村落都有祠堂建筑群,而数量像东龙这么多的,极为鲜见。难怪浙江省东方旅游规划研究院经过调研,将东龙村建设定位为中国宗祠文化旅游第一村。东龙的祠堂,堪称中国祠堂建筑的典范。

  古建筑高大奇特,蔚为壮观。该村的古建筑,无论是祠堂还是民房抑或是庙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高大壮观,气势非凡。我去过很多古村落,这些古村落的建筑与东龙村相比较,有的虽精美而气势不及,有的气势相似而数量相差甚远,数量、气势、精美都达到东龙这个层次的恐怕没有第二个。由于建筑高大威武,其门庭自然又高又宽,其进深、天井自然也大,以至于建筑规模宏伟绝特。村中祠堂均为三进以上结构,也有四进、五进的,最多的达七进,堂内空间巨大,犹如宫殿一般,可容纳千人,办酒席50桌以上,这在祠堂建筑中是鲜见的。

  古建筑艺术精湛,别具一格。设计独特是其一大特点。所有宗祠和众多的房祠,其大门前都雄踞一对巨大的石狮子,衬托着祠堂的威严和高贵典雅;每个祠堂的大门都是以整块的巨大条石构建,气势非凡;一部分祠堂前还建有牌坊,牌坊前有大石坪、停马场、系马石;主体建筑都是砖木结构(外墙为青砖,内部均为木结构),在木结构中,竟然一颗铁钉也不用,全靠木榫接头,悬梁斗棚,雕梁画栋,令人赏心悦目,惊叹不已。一座座祠堂建筑包含着众多的建筑元素,是饱含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韵味的艺术宝库。

  古建筑的综合性能强。祠堂往往是族人聚集祭祀之处,而东龙的祠堂则与众不同,除宗祠只做祭祀外,大多祠堂是融祭祀、生活于一体的综合建筑。它是族人的生活场所和心理纽带,更是团结和力量的象征。更有一些建筑,与其说是祠堂,还不如说是万能古堡。比如,占地4300多平方米的“东里一望”,它融祠堂、住房、绣楼、学馆、仓库、门楼、围墙、碉楼、花园等为一体,有房屋100间,人称“百间大屋”,其围墙高达7米多,厚达2米,比故宫紫禁城的围墙还高还厚,是客家围屋的代表之作。

  古建筑群布局科学、合理。全村的建筑十分讲究整体布局:外围由防御系统构成,内部由生活区(含祭祀区)和生产区构成,各区域功能明确,但又相互联系。村内建筑群分为布头、店下、中村、排上、高排、西坑、南坑等若干部分,各个建筑群体基本傍山而建,这就极大地留足了村中央的地段建造良田和池塘。

  东龙古建筑堪称中国古建筑一绝,与其一度成为封建宗族社会繁荣昌盛的典范是极为匹配的。李氏先人遗留下来的这座古建筑宝库的丰富建筑文化价值,等待着人们去考究,去认识,去发掘,去弘扬。

  二、环保文化价值

  东龙先人十分注重环境保护。曾几何时,东龙的环保文化是那样的令人赏心悦目,那样的令人流连忘返。在我孩童年代,整个村落古木参天,池塘遍地;清风徐徐,水光潋滟;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骄阳艳丽,彩虹常现。一旦雨后,云开日出,霞光万道,真乃一片人间仙境!

  东龙人特别重视种植和保护房前屋后树木。东龙人将种植和保护房前屋后树木的有关约定写进族谱,要求族人共同遵守,并一以贯之。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整个村落掩映在几百棵古樟、古杉、古柏、古松之中。古樟在古树中数量最多,需要几个人合抱的古樟不下百棵。在我家的附近不到50米的地方,有一棵古樟需要15个大人才能合围。这些樟树高大、枝繁叶茂,常年绿色,香气袭人,具有驱蚊杀虫之功效。可惜的是,如今风景不再,仅保留下祠屏风内巨大古杉等为代表的少量古树。

  东龙人也极度保护村周围的环境。东龙通往村外有五条古道,即通向小松、马头、杉间、王沙、梗田。以东龙村为中心,大体扩散到周围十数公里,都视为“环保范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东龙到小松镇的五公里道路上,沿途全是参天古松。古道、古松、古亭,组成一幅古色古香的美丽图画。那时,我到小松中学去读初中,对于途中美丽的环境和感受,至今记忆犹新。因沿途全是古松,抬头看不到天空,一阵清风吹过,松树群发出奇特的呼啸声,一个个松蛋从松树上跌落古道,掷地有声;偶尔,一颗松蛋落在我身上,令我一阵心惊肉跳,煞是害怕。古道之外的地面,植被很厚,几乎看不到地面。那时,我正在读《林海雪原》的小说,小说中描写林海景象是“抬头仰面不见天,低头俯首不见地”,当时东龙通往小松的整个地段,就是这般景象。

  东龙不仅重视树木的保护,而且还十分重视水的充分利用。为调节东龙的小气候,在全村开挖了100多口池塘,遍布于整个村落之中,有的池塘连片成群,有的池塘夹杂在祠堂或道路之间。成片的池塘,水光潋滟,与村周围翠绿的群山和村中众多的古树、祠堂交相辉映,真乃湖光山色,风景诱人。特别是,众多的池塘,调节了气候,使得东龙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气候宜人。可见,东龙人十分重视山水的综合利用,重视环境的自然协调和人为保护。

  由于砍伐古树、填塘建房和修公路等,东龙的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这是一件非常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值得每一个东龙人深刻反省。“文化大革命”前的东龙,与今天的东龙相比较,其环境相差甚远。尽管如此,我们可以通过今昔对比,来留恋古代东龙人的环保意识和田园生活,来创造绿色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和谐文化价值

  东龙的和谐文化是积淀千年的丰厚遗存,突出表现在宗教和谐、人文和谐、人和自然和谐等方面。

  在村东南,有一座古建筑叫玉皇宫。这里是全村的神灵崇拜中心。它是一座融道教、儒教和佛教于一体的民间宗教活动场所。东龙人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庙会和念经活动。玉皇宫的“三教合一”表明,宗教也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不同信仰的人们,可以在一起交流融合,在社会大家庭中和平共处。我们知道,一些不同宗教派别之间,经常出现相互排斥甚至冲突。而东龙的这一独特文化现象,给我们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不同宗教之间的关系,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启示。

  人文和谐是东龙村的又一和谐文化现象。《辞海》是这样解释人文的:“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为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文应该是重视人的文化。东龙自古具有重视人的优良文化传统,主要表现在重视人的培养教育。教育兴村,成为古代东龙人的一个科学理念,至今留下众多学馆建筑便是充分证明。各宗祠、房祠还设立义学田租,以鼓励族中子弟奋发读书、扶持贫困家庭子女上学。正因为重视人,以人为本,才使得东龙走向兴旺和发达。历代尊教重学之风,为东龙造就了一大批人才。早在元末明初,东龙就开始有人中榜为官。到明清时期,东龙的人才培养进入鼎盛时期。随着东龙的发展,文化亦呈强盛之势。以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易堂九子”之一的李腾蛟、理学家李大集等为代表,可谓名流辈出。古代东龙人教育兴村的理念一直沿袭至今。村民们哪怕家里再穷再苦,都要让儿女读完初中高中。正因为奠定了文化基石,才使得村中人才辈出。经统计,现在全村担任副科级和获得中级职称以上者达100多人。这在一个村落中是鲜见的。

  族人和谐,是东龙和谐文化的突出表现之一。一个小房族的人,都居住在一个房祠内,形成一房祠为一小房族的居住格局,是东龙人贯以古今的居住特点。这些族人虽然分家却不分心,他们和谐相处,互相帮助,互通有无。有好吃的,相互馈赠;有困难时,大家共担。为了维持这种和谐氛围,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一个房族的人,都要在房祠内共同行祭祀之礼,孝敬祖先,并通过族人之间的拜年(恰似今日之团拜)、共进新年第一餐,增进房族之间的了解和团结,化解平日里的矛盾和恩怨。

  和谐文化,也表现在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东龙人自古重视保护环境,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性格局。前面在环保文化价值中已阐明,这里不复赘述。

  四、安全文化价值

  东龙的安全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古代东龙人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它们设计和创造了足以保证村民安全的居住环境、防偷防窃防外敌入侵的防御建筑等,具体说来:

  其一,修建古隘口,在各个隘口上派人把守,以保证村内安全。由于东龙村地处高山之上,村内海拔500余米,四周的村落都远远低于它。为了抵御外敌,古代东龙人借用其地理和山势,在村里的各个出口,巧妙设计了防御工事,用巨石修建了坚固的隘口。隘口居险修建,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功能。只要守住了村里通往外地的5个关隘,便能阻止外敌的入侵,保障村内的安全。

  其二,所有的宗祠和房祠建筑都具有防偷防盗功能。东龙的古建筑群都是客家建筑,虽然不像闽西、赣南一些地方的客家围屋那样建成城堡,也许因为整个村落已经建筑了抵御外敌入侵的安全设施,所以,村落里的建筑有别于客家围屋的堡类建筑,但同样具备了各自的安全性能。大多祠堂都只有一个大门进出,把大门关好,就能防偷防盗,居住在整个祠堂里的族人,都能休养生息,安然无恙。即便有小门,也建筑得十分坚固。

  其三,修建古寨堡。为了防止外敌攻破隘口进入村里伤害村民,古代东龙人又在村四周山顶上修建了4座古寨堡。位于东南面的叫尖峰寨,位于西边的叫玉尖寨,位于西北边的叫龙公寨,位于北面的叫鳅篓寨。古寨围墙高耸坚固,寨中建有房屋,供村民居住。全村族人分为4个片区,一旦敌人进入村内,族人按照划分的片区,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分别进入预定的古寨堡。古寨堡上除有族人吃、住的条件外,还有自制的防御武器,如鸟枪、大刀、梭标、滚石等,以应对来犯之敌。只要守住寨门,敌人无法攻入。今四寨中房屋早已塌废,而坚固的寨墙依然保存完好,见证着古代东龙人的防御历史。

  以上三点构成东龙的物质安全屏障。此外,古代东龙人还构筑了一道精神层面的安全屏障。在村东入口处,建有“七仙庙”“将军庙”;

在村南入口处,建有“永东寺”;

在村西入口处,建有“塔下寺”;在村北入口处,建有“八角庙”(凌霄阁)。这些寺庙中,有众多“将军”把关,任何“妖魔鬼怪”都入不了村内。

  综观全村的安全布局,从古隘口到古寨堡,从村落祠堂到众多寺庙,既有物质层面又有精神层面的多层次安全保护措施,可谓层层递进,层次分明,保障有力,安全无虞。

  五、民俗文化价值

  千年悠久的东龙历史,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每逢过年过节,真是热闹非凡:闹花灯、舞龙灯、搬桥梆灯、唱采茶戏、演傀儡戏,举行庙会、游神、拔河比赛、群众文艺演出,其民俗文化内容之多,活动之频繁,参与人们之众,令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其中,最热闹的要数元宵节的搬桥梆灯和四月初八的庙会。搬桥梆灯是全村性大活动,从正月十四日开始,延续三天。十六日晚进行全村性规模的大游行,各房族族人按序参与。只要天色一黑,便是鞭炮震天,鼓乐动地,千灯闪烁,万头攒动,村民们群情振奋,热情高涨。四月初八的庙会,是全村性重大祭祀活动,祭祀东龙的守护神。现今的庙会,参与者突破了村民的局限,方圆百十里的人们,都蜂涌而至。东龙的民俗文化活动,具有极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对村民来说,它丰富了文化生活,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族人感情,促进了社会和谐;对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来说,提供了历史借鉴。

  笔者对东龙群众文化活动,可谓是具有亲身实践和切身体会的人。我参军离开东龙之前,一直就热心地参与村里的业余群众文化生活。即便退伍考上大学之后,寒暑假回到村里,也同样是村里群众文化的积极参与者。我读高中之前,正值“文革”期间,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在小学、大队(当时不叫村委会,叫大队)里十分流行,我既是小学校里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队员,又是大队里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骨干,积极参加文艺宣传演出和各种群众文艺活动。大队里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可以演出大型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杜鹃山》等诸多节目。东龙群众文艺不仅在当年红红火火,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我现在之所以能玩很多种类的乐器,就是当年在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里打下的基础。由此可见,东龙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面之广,积极性之高,效果之好。

  东龙的民俗文化既有俗的,也有雅的,可谓雅俗共赏,雅俗共存。古建筑大门上的许多门牌、题款,厅堂中的众多对联、扁额,都是功力深厚的精美书法作品,令人叹为观止。也许由此沿袭下来,形成东龙人热爱书法的文化传统。以至今日,东龙人无论老幼,大多都能写出一手很好的毛笔字,并由此远近闻名。每当春节或是红白喜事,家家户户都张贴出一副副精美对联,似乎是要比赛似的。

  六、堪舆文化价值

  堪舆文化即风水文化。中国人讲究风水,注重风水学,也称之为堪舆学。堪舆文化在东龙也是十分的突出。李氏先人之所以选择在东龙开基创业,其最为直接的原因,应当是看中了东龙这是块风水宝地。

  风水学主要看重山和水两个元素。如果某个地方的这两个元素对合人们风水认知和要求,就认为那个地方的风水好。那么,东龙的风水好在哪里?笔者试从山和水两个方面来解读。

  从山的角度看,东龙全村的格局,由其北部的武夷山脉余脉,再分出两支山脉,分别构建了东龙的基本格局:一支余脉向东南延伸,形似“东边之龙”,称为“东龙岭”;另一支余脉向西南延伸,形成“东龙峰”。所谓的“架上金盆”,其实就是这两支山脉在海拔500米处形成一个椭圆,重重围拢,成了基地拱卫,中成小盆地,村落建于此间。这便成了一块风水宝地。除开大的格局外,村中诸多小山,也形成若干风水:南有“凤山”,西有“狮山”,北有“象山”,

与东边的“龙山”呼应,龙气十足。东龙的地名就包含了山的元素,来之于山。东龙十景之一“虎嶂乔峦”中的虎嶂,指的就是“龙山”。东龙原名东屯,后来为了对应“东边龙山”的风水之理解,李氏先人便把东屯改为东龙。

  从水的角度看,东龙全村的格局,由三支水脉构成。村主体中有十景之一的“双涧抱村”,两支水流由东向西,至宝塔山下的水口,与另一支由南坑流来的小溪汇合。三支水流或依山而行,或穿村而过,泽润全村。

  有了山的龙脉,又有水的活力,东龙一直被李氏先人视为形胜之地,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然而,白璧也有微瑕。古代东龙人不仅能很好地识别这块风水宝地,而且能够很好地开发这块风水宝地,以补风水之不足。古代东龙人在补风水之不足方面的可贵创造主要有:

  一是修建百口鱼塘。在风水学中,水主财,水聚财。为了不让三支水流在村中白白流过,李氏先人十分重视水的积聚,分别在全村开挖鱼塘100口,或连片而成,或点缀在祠堂中间,形成“高山之巅”的水乡绝景。众多的鱼塘不仅是李氏先人对风水理解,而且还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它调节气候,灌溉农田,还可以大量养殖各种鱼类,为村民提供新鲜的鱼类食品。这种无污染的高山水源养殖的鱼,味道十分鲜美。东龙由古一直传承下来的繁殖“鱼苗种”,可谓闻名遐迩。

  二是修建“虹口锁水”工程。全村三支溪流至村西口汇合后倾泻而下,对村落的聚财十分不利。于是,古代东龙人在此处修建了一座拦水坝,并在拦水坝上修建了一座石桥,取名为“接龙桥”。因为,它把东龙峰和东龙岭两条龙脉连接起来了,使整个村落的龙脉得以贯通。“虹口锁水”工程,留住了三溪之水,是继池塘聚水之外的又一次聚水,也许是寓意聚财之后再聚财。明代晚期,村民还在水口周围遍植杨、柳、桃、梅和梧桐等观赏树木,经过这样的精心改造,不仅把水口遮盖得严严实实,而且还把这里建设成为村中最好的景观之一。

  三是修建宝塔。李氏先人认为村西边水口没有山的围拢,形成一个空档,容易被“邪气侵袭”,同时,此处在风水罗盘上属辛位,按照风水学说,辛位上若有山峰峻峭,可多出文才。为增其势,明代嘉靖年间,东龙人在村西水口旁空档处的小山上修建了一座七级宝塔,取名“文峰塔”。宝塔不仅能起到“镇邪护卫”、多出文才的作用,并且通过村内水域的映照,形成“塔影湖心”的壮丽景观。

  三大工程,巧妙地补充了东龙风水宝地之缺陷,使之完美。

  七、旅游文化价值

  旅游文化价值是从东龙自身文化价值延伸出来的一组价值概念,也是我们今天之所以探讨东龙文化价值的重要目标指向。

  东龙景色迷人,如诗如画。在这个令人陶醉的古村落中,美景随处可见,可谓美不胜收。它的美,不仅体现在庞大的古建筑群,也表现在自然景观、田园风情上。

  自然景观中,有著名的东龙十景:龙岗古隘、巽蜂插天、虎嶂乔峦、七星环冢、双涧抱村、凌霄胜阁、虹桥锁水、永东古寺、玉栋擎云、塔映湖心。每个景致,独立成篇,分布在村的四面八方。观看东龙十大景观,如同进入一个人间仙境。

  田园风光,更让游人如痴如醉。由于东龙整个村落四面环山,村内阡陌纵横,鸡犬之声相闻,小桥流水,古木参天,配之以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古塔、古道、古树、古屋,古色古香,其田园风景堪称中国乡村之典范。清康熙十二年,孔子裔孙、翰林院学士孔敏英对东龙的田园景致做过这样的描述:“其形胜则四面皆山,高峰顶上中开大段,豁然平旷,良田美池,阡陌交通,步履所至,湛然如大明镜,肖子曰:架上金盆,诚似也……两洁清流,一隘疆分,文峰东秀,御屏西峙,金星尚桥,玉堑天马。龙峡高耸,翠巍嵯峨,阁建凌霄,桥巩文昌,屋舍俨然参差者,万瓦康庄。衢辟曲径者,四路贞松挺翠,绵亘数里。桃、梅、梧、柳、绿竹成荫,如虬如龙,似画似图。鸡犬桑麻,都非恒境,宏信者屡矣,每当旋归,流连不忍去之。予听之,不禁击节曰:桃源洞欤仁厚里也。”这般描写,与“桃花源里可耕田”的意境有什么差别呢?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东龙,是一个过去未曾被人们认识的旅游王国,是一个正在被人们认识的旅游王国,也是一个正在得到开发游客日益增多的旅游王国。继去年11月江西省人民政府经过考察审批,将东龙古村落列为“江西历史文化名村”之后,今年4月,东龙又被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评选为“中国民族优秀建筑——历史文化古村镇示范项目”。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东龙古村落正在被一批国际显学所重视。国际著名汉学家、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法国巴黎高等实验研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劳格文,在参观东龙后这样评价:“东龙,一个有着清新空气、古隘、宗祠和美丽小山的村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谭作伦参观东龙后这样题词:“难忘宁都东龙,文化古村落,传统文化结晶,遗迹愿永存。”

  除开上述,东龙古村落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寺庙文化、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等方面。比如,古代一直沿袭下来的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东龙庙会,方圆百十里的人们都蜂拥而来,热闹非凡;东龙的饮食在客家中独具特色,不仅有客家大餐,还有很多著名小吃,去到那里,大可一饱口福;东龙的服饰,以中国传统的对襟衫为主,男长女短,男女通用;等等。

  文化是最具生命力的东西。东龙古村落的文化价值,是引导人们认识、重视、保护和开发东龙古村落的根本。然而,东龙古村落的文化价值,并非一篇文章能够详尽。我衷心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更多的人来研究它,保护它,发掘它,利用它。  
" V7 O1 z& X$ W) `* e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处长、《党史文苑》杂志主编,被聘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兼职教授、南昌大学兼职研究员。)


0 H2 i) G  m7 _3 W  {4 o

摘自今日宁都:http://www./jr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