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章

 飘雪下江南 2011-08-04

印章 [图片]

拍卖资本下一站:印章(图)

闵钊刻虚谷用印(清代),估价为30万到50万元,是此次拍品中估价最高的。 闵钊刻虚谷用印(清代),估价为30万到50万元,是此次拍品中估价最高的。 陈巨来篆刻闲章(近代) 陈巨来篆刻闲章(近代)

  6月30日到7月1日,朵云轩将在四季酒店举行2011年春拍预展,随后的7月2日到4日将进行正式拍卖。在此次朵云轩春拍的诸多专场中,和金石印章相关的就有两个。与往年相比,拍卖中金石的比重有所扩充,这也体现了拍卖公司对金石印章市场大幅提升的预期。

  在此次朵云轩春拍的“金石缘——印章、印谱暨金石家书画专场”中,汇集了徐三庚、齐白石、吴昌硕、陈巨来、林清卿等名家名作。其中徐三庚是晚清时代金石篆刻的标志人物,其飘逸俊秀的印风,被誉为“吴带当风”,对后来的金石界影响深远。此次拍卖的徐三庚金石篆刻作品,一共7方,尺寸不一。朵云轩拍卖金石印章方面的负责人袁慧敏介绍说,这一套印章是从日本回流的。

  事实上,最早进入金石印章市场的就是日本藏家,而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几乎不存在这个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印章拍卖是没有专场的,通常都被归入杂项类别。对此,在金石篆刻领域中已有三十年经验的袁慧敏深有体会。当年他自己篆刻的那些印章,价格只有几块至几十块钱,甚至根本就没人要。前辈高人的作品,价格也极其低廉。所以,在那个时期,财大气粗的日本藏家从中国购买了许多名家名印,开启了这个市场。二十年后的今天,这批印章开始逐渐回流,进入中国的拍卖市场。

  但就目前而言,中国的印章市场似乎依然处于低点。比如徐三庚的这一套7方印章,整体估价仅为35000元。拿这笔钱去当代艺术市场,甚至连一幅美院刚毕业的年轻艺术家的油画也买不到。但徐三庚与那些尚未经过艺术史淘炼的年轻艺术家岂能同日而语。同样,此次拍卖中即将亮相的一套3方陈巨来所篆闲章,整体估价仅为1万元。刚刚在书画市场中创下过4亿元天价纪录的齐白石,他本人的印章和他为刘半农所篆刻的“广陵人”印,估计也仅在数万元区间内。翻看历年拍卖成交记录,近现代印章的成交价格大多为数万元,即便是名家治印加上材质稀有,也鲜见成交价格突破百万元的。比如在朵云轩此次所有的拍品中,估价最高的是清代闵钊所刻的虚谷自用印章,估价为30万到50万元。

  印章的价值被低估,这个话题其实已经说了很多年。资本喜欢价值和价格均一目了然的艺术品。宋代的瓷器不可再生,资本就将它揽入怀中。田黄稀有,资本购入田黄。齐白石有名,资本买下齐白石。但当齐白石以刀当笔,在不那么稀有的芙蓉石上刻下一方印章时,资本就有点犹豫。它需要快进快出,待价而沽。很大程度上,这和印章市场的专业知识门槛过高有关。从印章材质是否珍贵,到刻面文字是否有文学性,从篆刻的刀法是否精到,到篆刻者和使用者是否著名,印章收藏者还必须要深谙书法。在拍卖市场上出现的多是清代以后的印章。在清代,随着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考古大发现,金石学派兴起。诸多饱学之士都参与了金石篆刻和印章收藏,也形成了一套相当复杂的金石艺术谱系,非专业人士不能纵览。

 可以给资本提供建议,鉴别真伪。现在他对印章市场很有信心,因为“市场开始启动了”。一个有力的旁证就是有些富豪开始喜欢上了风雅的印章。他们不惜重金,请当代篆刻名家治印。虽然陈巨来、齐白石和徐三庚等前辈的印章还只是数万元价格,当代名家的市场行情却已动辄十几万元。另一个拍卖的案例,被袁慧敏用来说明印章的投资性。西泠拍卖2006年曾经拍出了一方孙中山自用印章,当时的成交价格是16万元。但在今年的匡时春拍中,这枚起拍价18万元的印章一路飙升,最终以218.5万元的价格成交。短短几年之后升值十倍,袁慧敏认为这固然是因为“辛亥百年效应”,但也说明印章市场开始引起资本关注。

  在这些年的艺术投资热潮当中,当代艺术、水墨、瓷器,先后被资本选中,除了印章,其他艺术品门类的价格都已经高得难以企及。或许,这就是印章市场的契机。                                                              IMG_4801.JPG                                                                     高:6.5(厘米)
   清 马眉,字子白,号雪渔,江苏常熟人花鸟画家,尤工芦雁。                                                   IMG_4802.JPGIMG_4805.JPG001.jpg                                                                                                          说明:印面2.20cm×2.20cm 通高3.80cm

清代金属(材质不清,有说锡,有说银)印章,手感重,印身有些风化,其余见图

印文:霍永进印
005.jpg                            P6200030.JPG                                                                        此纯银烧青四面掐丝带刻工印泥章盒,系其文人好友所赠,实物精美,制作工艺早已失传,为研究爱国人士乐嘉藻的一生提供了重要佐证```
P6200031.JPGP6200032.JPGP6200037.JPGP6200039.JPGP6200042.JPGP6200044.JPGP6200049.JPGP6200050.JPGP6200051.JPGDSC03800.JPGDSC03811.JPGDSC03817.JPGDSC03820.JPG印章两枚 024-1.jpg印章两枚 026.-1jpg.jpg印章两枚 021-1110622005449120ded654f6dc7.jpg1106220054fbe61be01f16ebac.jpg100_6921.JPG100_8756.JPG照片 354.jpg照片 359.jpgIMG_4797.JPG                                                                       蒋廷锡    (1669-1732),字扬孙,一字酉君,号西谷,一号南沙,又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御史伊子。康熙四十二年(一七零三)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肃,工书,善画。未弟时,与马元驭、顾雪坡游,以逸笔写生,风神生动,意度堂皇,点缀坡石水口,无不超逸。间作水墨折枝窠石,以及兰竹小品,极有韵致。又能一幅中工率间出,色墨并施,而神韵生动。通籍后,矜重不苟作。尝画塞外花卉七十种,为宫禁所宝。流传真迹绝少,间有之,多为马元驭、马逸父子代笔。著青桐轩秋风、片云诸集。卒年六十四。IMG_4800.JPGIMG_4824.JPGIMG_4822.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