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处有生活处处有德育

 十堰大伟哥 2011-08-04

处处有生活处处有德育

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近些年来“德育低效”成为了困扰德育教育的顽症。面对日益开放、不断变革的新时代,如何改变传统空泛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让德育的实施既能生动活泼,又能行之有效,让学生眼中的德育可亲可敬,可感可行,成了德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德育应在实践中内化

  郫县二中校长徐永亮

  在实践中内化,指的是德育还不能光靠说教。仅限于在口头上空洞地说说,容易把学生造就成知行脱节的“两面人”。举个例子来说,“孝敬父母”这个词学生都会说,因为这是从幼儿园起,老师就开始谆谆教导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做到了“孝敬父母”呢?与之相反的是我们常常听到父母们抱怨孩子好吃懒做,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生活,甚至有许多学生还脾气暴躁,稍有不顺心就和父母闹别扭,哪里真正懂得去体谅父母,更别说孝敬了。再如“关心他人”、“爱护公物”、“爱学校”这些道理,也似乎人人知道,人人会说,但也存在学生仅仅涉及“说到”的层面,没有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只有“做到”才是德育教育的最高镜界。而要求做到的不一定要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往往是平凡的生活琐事。如这个学期的“三八妇女节”前夕,学校布置学生回去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父母,并和父母进行沟通,了解一下自己的父母每天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通过这次“作业”,许多学生的心灵有了触动。在随之而来的“三八妇女节”里,同学们在发自内心的真情的鼓舞下,都为自己的母亲、奶奶、乃至父亲做了几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家长们都为孩子这一天的表现感到无比欣慰,觉得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更可喜的是,在体验到“报答”的快乐的同时,许多学生还以这次的实践作为了自己行为的转折点。由此看来,“实践”是德育的灵魂,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教育的目的才算落到了实处。

  德育应渗透各学科中

  龙泉外语实验学校校长罗登远

  德育的重要性广为人知,因此我们总习惯于把德育和其他各科教育并列起来,单独实施,很少有人提到渗透教学。事实上,在各科教材中也都蕴涵着丰富的道德美的内容。

  就拿现行的语文教材来说,它既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又兼有人文性的特点,课文的内容不仅丰富多彩、具体生动,而且几乎凝聚了人类高尚道德情感的方方面面,如热爱祖国的情感、热爱人民的情感、热爱集体的情感、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情感等等。

  我们的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应该带领学生去发现课文中这些美的地方,引领学生去感受道德美的震撼。

  让德育美所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因为只有学生欣赏的东西,他才可能去学习,去实践。

  德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郫县实验学校校长竹小刚

  学校的德育工作者习惯于把德育框在“庄重、严肃”的范畴之内,有意无意间给德育教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学生眼中的德育是听得见但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因此,对于德育,学生敬畏有余,然体验不足。

  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识到品德教育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勿有浮躁的心理。教育家还告诉我们,在学生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我想,德育工作尤是如此。身为德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既要有一颗真心,还要有一颗耐心。学生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一些小节之处我们都要细心地引导,学生思想行为中一点点真善美的火花我们都要小心地呵护。有时,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给学生的一生造成影响。

  德育还应同生活接轨,现实生活世界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而且常常是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得更生动、更实在,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作用最大。可以说,德育的精品教材其实在生活世界,“处处有生活”就“处处有德育”。教育者如能以生活琐事为契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时时育人,学生就能更好地健康成长。教育者持之以恒的熏陶必能让学生的品德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德育需要宽松的环境

  彭州濛阳中学校长赵明耀

  学校首先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空间。政府、社会各方面对德育都很重视,这是对于德育最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学校的政策环境并不宽松,不能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学校承担,这样学校承受了不该承受之重,德育也承受了德育不该承受之重。教育不是万能的,德育也不是万能的,把所有的责任都加给学校、加给德育,德育也就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德育主要的障碍是不一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比较多,造成了孩子无所适从,这种反差使学校的德育教育没有力量。整个社会大环境给学生施加的道德品质方面的影响,学校里面很多方面无能为力。有的学生在学校呆八个小时不如回家一个小时;在学校受了一天的教育,但是回家后家长的一句话或者街坊邻居的一句话可能就抵消掉了。每个好孩子的背后可能都有一个好家庭,这个家庭可能家长文化水平不一定很高,但是,家长一定是有自己良好的道德规范,对家庭一定是很负责任的。对孩子可能说的不多,但是,自身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有力的。所以,一个好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好的家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