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金银器

 飘雪下江南 2011-08-04

古代的金银器 [图片]

一、概述:金银器的源流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金质和银质的工艺品是民族艺术之林的一朵美丽的奇葩。金银器作为贵重工艺品,历来受到鉴藏家们的珍视。
    我国古代的金银器传世的并不多,因为黄金和自银历来就是货币中的硬通贷,所以用其制作艺术品,非一般民众所能享用。考古出土的金银器多是古代帝王和王公贵族所拥有的。
    我国金制品出现时间比银器要早;根据考古发现,商代己有黄金制品了。河南、北京、山西、河北等地的商代墓葬中,都有小件金器出土。比如,北京平谷一座商代墓中就出土了一件铸造的金器,说明那莳!我国冶炼技术和金器制作已有相当的水平。另外,山西商代墓申出土有金耳环;北京刘家河商墓中出土有金管钏等等。那时,人们己开始把金制品用做装饰物了,金器觎作开始向艺术方向发展。
    春秋战园时期,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制作出来的金银器极为美观精巧,品种扩大,装饰更趋芭术化。在形制和花纹上受到当时青铜器的深刻影响,比如在纹饰上常见的就有蟠螭纹、龙凤纹、几何线纹等,繁缛富丽,具福当时青铜器的装饰风格。在品类上也扩大到用于日常的实物方面。比如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盏,就是我国较早的金质器皿,工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装饰也非常富丽华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与金器发展的同时,银器也发展起来了,河南辉县战国墓出土的银带钩,典型地反映了当时银器的发展水平,其工艺非常高超,运用浮雕和包金技术使得造形和外观都极为精致华贵,特别是镶嵌技法的运用,使得黄金和翠玉、琉璃交相辉映,精采夺目。
秦汉时期,金银器的发展又有提高。秦代金银器出土实物较少。雨到两汉时期,金银器的数量和质量都普遍提高,特别是制作工艺上开始向细工方向发展,掐丝、焊接、镶嵌等金银细正都已较为成熟。当时制作捣金舨、金印玺、金王冠、金刀鞲等都十分的精良。

    由于金银细工的发展,形成了下套独具特色的制作工艺,这使得金银器的制作已从青铜器制作传统工艺中分离坤来,成为一种独立脚工艺种类。可以说,两汉时期,金银器的拳本工艺都已形成,这为觜宋金银器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南朝金银器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唐代是金银器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逮个蚶期金银器考古取得了重大成果,各地都有较多的唐代金银器出土。最为重要的有以下三批:
(1)1970年西安南部何家村出土唐金银器270余件,种类有碗、壶、杯、炉、钗等。这托金银器实物充分地反映了盛唐时北方金银器工艺所达到的水平。特别是其装饰花纹,精细异常,绚丽无比。
(2)1983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唐金银器120余件,有各种日常生活用器和各种佛像、神器。
(3)1983年,江苏丹徒出土各类日常生活银用具数量高达900余件。
    这些重要发掘成果充分件瑰了唐代金银器的精美,成为我圉古金攘器文物中的珍宝。
    宋代金攘器发展的特点是使用范围扩大,金银器不仅是王公贵族享用,更扩大到一般陶土层市民阶层。在造形和绞饰上充分体现了宋代瓷器的风格,即以素雅大方取胜,一反唐代的富丽华美之风。宋代的金银器出土物中较为有名的有:福建邵武市故县衬出土的鎏金银八角杯,四川遂宁市出土的菱花银盘,云南大理崇圣寺出土的鎏金镶珠银“金翅鸟”等等。
    元代金银器的风格与宋相近,但在投法上有所创新,比如常用涠雕和高浮雕技法。明代金银器的制作轻工艺上虽无重太创新,然而其制作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特别是北京定陵践主的万历堪帝的金丝冠和万历孝靖皇后胸镶珠宝点翠金凤冠,工艺的精湛,制作的精美,显示了极为高超的金细工水平,令人叹为观止。
    清代金银器发展到空前的高度,其工艺之精,制作之巧为前人所不及,特别是皇家宫廷用器更是登峰造极之作,而且运用范围极大,遍及典章、祭祀、生活、鞍马具、佛事和陈设等古这些金银器精品现多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金银器种类
    金银器制品名贵华丽,历来是高级装饰品,也作日常用具,纯金、银大件极为稀少,主要是首饰、挂盘装饰、日常生活所用碗、盘、瓶、杯等。金、银往往叉同其他名贵材料配合组成镶嵌。所以金银器物本身的品种是极其多样的。我袖这里还是根据传统的产地来介绍金银器的品种,这样较为清楚些。
    成都全银花丝 成都传统的金银器品种,具有古老的历史,前蜀王建墓中就出土有精美的花丝银器,其制作耳艺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后来到明末清初才正式开始生产,自今仍有较大的发展。一般而言,谣是以金、银为原料拉制成丝、片,以螺丝转形细丝的连接为基础,通过缠绕、焊镶等工艺制成各种花样。
从德阳市朱墓中出土的一批北宋细工银器看,继承了唐代金银器细工的优良传统,和成都前蜀王建墓中出土的錾花银器是一脉相承的。 成都的金银花丝工艺具有结构严谨、制作精细,造型别致、纹饰美观富丽的特点。它运用了不同粗细的金银丝、以平填花丝为主,银片鏊花为副,采用炭丝、搓丝、累丝、填丝、穿丝等不同工艺,制成花瓶、盆、盘、烟茶酒具、挂屏、摆件和首饰等,图案主要有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制品深受国内外的好评;也是古玩宝器藏家的心爱之物。
    香河花丝 河北省香河县产花丝首饰,创始自明、清年间,当时多为民间艺入自制自售。至民圆年间在县城开设专营花丝首饰楼多家。解放后建立花丝社,集全县花丝艺人从事制作,以小件银蓝饰
品为主。
    香河砖丝的主料是金银,辅以宝石、珍珠和彩釉,品种多样,头饰有金银钗、耳环、耳坠等;项饰有项练、项圈、项坠、长命锁等;胸饰有胸花、胸针、别针等;手饰有手锄、戒指、手链等;其它还有脚环、脚铃等。其制作用细金银丝缠绕、层叠,经掐、描、盘、焊、镶嵌及上釉、烧蓝、点翠、鎏金等工艺而成。图案装饰取材于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文玩等。装饰美观、鲜艳夺目,图案自然、真实、有立体感。这种花丝饰品用科考究,做工精细,小巧玲珑,造型多样,精美华贵,品种繁多,受到爵内外的赞誉,也是藏家心爱之物。
    西安全墩饰品 西安生产制作的传统金银装饰品,历史悠久,民国年间就有中原、宝华、老凤祥等千余家金店。其原料多为金银,也有铜、锡等。经制版、拉拔、锉焊、銎金等工艺制成。产品种类多样,如发、项、冠、胸、手、指等首饰,其中戏猪就有宝石戒、花丝戒、垒丝戒、刻字戒、八楞戒等多种。此外还有小儿项圈、牌锁、酒具、烟具、花瓶和日常摆设器皿等。西安金银首饰的特点是表面多素,花面较少,典雅、大方、美观。也有錾刻龙凤图案的,錾花熟练流畅。其制晶受到国内外的赞誉。
    湘西苗族银首饰 产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居住地带,历史悠久。系以银为原料,品种繁多,如帽别、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签、钮扣、脚铃、麻裙带、儿童的脚铃、牌锁。工艺主要是缠丝叠绕,纹案多样美观,造型古朴别致。纹案多有寓意爱情、美好吉祥等,如鸾凤交颈、双凤朝阳、并蒂仙桃、鱼跃龙门、梅花盛开、猴子嬉桃、狮子滚绣球等。所以这种银器具有形美、色明、声脆、情深的特点,极具苗、土家人的装饰风格,因而深受中外人士的喜爱和赞誉'也是藏家的心爱之物。

三、历史金银器名家
    唐代时产生了在银饼上刻匠师名款的先河,他们也被认为是
第一批有名有姓的金银器制作名师,如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的银饼,上面刻有:“怀集县齐十庸调银十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铭文,高童就是唐开元年间的银匠。这时的银匠还有王定、陈宾等人。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现虽然出土了大量唐金银器实物,但是都没有留下制作者的姓名。
    四川德阳出土了北宋的细工银器,继承和发扬了唐代细工的优秀传统,这是现在已出土的仅有的一批北宋金银细工的代表作。在这些银器上只有制作者的姓而没有名,比如,庞某,他就是四川德阳孝泉镇的银工,因为在孝泉镇清真寺出土有宋代银杯一件,上面刻有“庞家造德隅子昌”七字铭文。周某,也是德阳孝泉镇的银匠,在出土的银瓶、茶托、银杯上刻:“周家造”、“周家十分煎银”、“孝泉周家打造”的铭文。当然其他地方也出土有零星的金银器,但有作者名姓,如在浙江瑞安县蚀岩寺出土的镶神王二件,就刻有“银匠陈满”的名款。宋代著名金银细工匠师还有朱真宗时的刘美。南宋金银器艺人有范万下郎。辽国有郭俱,并有实物出土。
    金国和宋相似,在金银器上只刻有姓而无名。比如,陕面临潼出土的金国金银器中,有几件银钗,其上刻有“银韩家记”、“李家记”等。黑龙江出土的银镯上有“上京翟家”、“翟家记”等。
陈万四郎,元代金银细工匠师。江苏无锡市元墓中出土有喇叭形高足金杯一件,印“陈万四郎十分赤金”铭文。
章仲英,元至顺午闷金银器纳工匠婶。安徽合肥市出土的一批精美的元代金一银器职上有些刻有“章仲英造”铭文。在出土的元代金银器上留下名款的金银器细工艺人还有闻宣、徐二郎、朱五郎、沈万二郎、董乙郎、张四郎、陈子禾、林子成等。元代最为著名的金银器艺人是朱华玉,最精子制造金银酒器,特别是槎杯,当时极受人们看重,社会名流也多有题咏。他所制的银槎杯流传至今的仅三只,英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各藏一只,极为珍贵。
明代金银器艺人有:岑东云、沈葑湖,二人擅刻银印。还有吕爱山。银匠则有杨宽、张荣、武勇、吴福、蔡文、唐金、陈其令应元中等人古明万历年间的银匠有洗伯、孙德、金仙、顾德等。
刘源,明代金银佛像铸造名家。浙江省博物馆藏有刘源造涂金银佛三尊。
石叟,明末和尚,擅制嵌银丝铜器,大多为文房用具,精美雅致,极可文玩。现北京故官博物院藏有石叟制嵌金银盖碗、嵌银丝风耳尊,嵌银丝观音像等珍品。
冯锡与,南京人。擅仿制莳周嵌金银器。
陆子刚,江苏常熟人。擅制乌铜嵌银丝器。精致古雅。常见种类有香炉、墨盒、鸟笼挂钩等,都很贵重。
李凤翔,江苏南通人,近代著名金银器艺人。
范介福,浙江宁波人。近代著名金银器艺人,长于制作瓜果盒等嵌金银盒、严实精细。
石德才,近代著名金银器艺人。
王旭川,四川成都著名的金银花丝艺人。
李炳周,四川成都著名的金银器制造艺人。长于金银片錾花。

四、古代金银器鉴赏
    中国古代的金银器制作从商代开始,经春秋战国时期金银镶嵌工艺的发展,到汉唐金银器纳工的逐渐成熟,终于发展成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工艺非常精湛的传统艺术。古代购金银器流传的并不多,主要是考古发掘出土的,这些古代金银器精品,已成为收藏家追求的珍贵古琢古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我国出土的历代金银器珍品,以便古玩爱好者鉴赏时参考。
    东汉掐丝全辟郊 所谓辟邪,是古人用作墓葬中的镇墓怪鲁明器。河北定县东汉中山穆王与妻同葬墓中出土了两件掐丝金质辟邪,一件是独角兽,一件是双角兽,大小相同,都是昂首怒吼的样子,放置在一个长方形的底座上,底座上有流云纹錾金片装饰。辟邪体由金片制成,以金丝布成羽翅和花纹,周身嵌有金粟粒、绿松石和红宝石,双眼嵌以红绿宝石,角和尾用金丝缠在一段较粗的金丝上:整个制作极为精细美观,表现了东汉金细工的水平。另外,在同一墓中,还出土了一件掐金丝羊群金器。底座是鏊有流云纹的长方金片,上面制作了四只站立的小金绵羊,羊身用金栗粒和绿松石加以装饰,嵌以水晶石的羊眼。造型小巧,制作精细。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包全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带铂是我国古代服饰上的一种用具。1951年,河南辉县出土。长18厘米,宽近5厘米。带钩呈琵琶形,底部为银托,表面包金雕刻,作两龙身下龙首型,龙口衔白玉凫头形弯钩,钩脊中间镶三块白玉块,表面琢有谷纹,中心嵌琉璃珠。此带钩工艺复杂,制作精细、纹饰华美,确是战圈时期金银镶嵌工艺的代表。此带钩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交龙双凤纹金带钩 1965年,江苏涟水县西汉墓中出土了一批珍贵金属器物,从这批青铜器和金器的造形、纹饰上看,都具有鲜明的战国时代的特征,可能是西汉某贵族家藏的战国器物,世代相传,然后随葬。其中一件由黄金铸造的金质带钩特别引人注目。其造形是战国流行的琵琶形,风格朴实凝重。其图案采用分层迭加的手法,纷繁华美,系交龙并双凤图案,龙凤纹作浮雕装饰,还镶嵌有玻璃小珠。工艺上最成功之处还在于采用了錾花细工,还是在金属表面用各种纹理的錾子锤打,这样金属表面就形成了各种装饰效果极强的纹案,色调的明暗对比,层次的变幻都是錾花工艺之所长,此传统工艺一直延用至今。带钩典型地体现了战国金器细一工特别是錾花工艺的特点和水平,为国之珍宝,现藏南京博物馆。
    匈奴全冠顶、金冠带 1972年,内蒙古杭锦旗阿鲁巢登两座匈奴古墓中,出土了一批极为罕见的珍贵金银器,共200余件,金质冠顶和雨带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瑰宝。金冠上浮雕狼和羊对卧的纹饰,冠顶立一只展翅欲飞的鹰,鹰体用金片制成,有羽毛纹饰。鹰头和颈则以绿松石配制。金冠带用黄金铸造的三条半圆的金带组合而成,每条的两端分别有卧虎、盘角羊和卧马的浮雕纹案,通体饰以绳索纹。
    整个冠饰展现了雄鹰俯瞰、狼羊搏咬的激烈场面,充分体现于生活在鄂尔多斯高原的匈奴人装饰艺术的风格。其工艺包播范铸、锤碟、抽丝、镶嵌等多种方法,反映了战国时北方匈奴人金纳工的高超技艺。这是至今所发现的唯一的“胡冠”,是匈奴金银器中最具代表性的稀世珍品。现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鎏含刻花银盘 1979年,山东临淄市大武乡西汉墓旁发现了数个随藏器物坑。出土了大量礼器、生活用品、兵器仪仗、车马等。共出土130余件银器,其中有土件鎏金篓花银盘,是这批银器中的精品。此盘边口和内外腹錾有三组龙凤花纹。内底也錾有三条盘龙花纹,全部纹饰鋈金。构图简明古朴,线条明快流畅,鏊花精致熟练,制作工艺极为精湛,器身内外通体装饰纹样,极富繁缛华美的战国装饰风格,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不愧为图之珍宝。现藏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
    舞伎八棱金杯 1970年,陕西省西安附近的何家村唐墓中出土了数百件唐代金银器珍品。出土的唐代金银器数量之多,制作之精美是前所未有的,充分表现了唐代金银器细工的水平。舞伎八棱金杯就是其中的一件珍品,口沿稍微外敞,体为八棱形状,连珠把,八棱连珠圈足。外壁口沿下錾有一圈联珠花纹。特别是外壁八棱每棱间錾刻上舞使,各呈舞蹈状,姿态优美。金杯造型新巧,纹饰华美,具有唐代的装饰风格,现藏陕西省博物馆。同时出土的另土件八棱金杯,其造型大体相似,只是每棱间有二乐人手抱乐器,空间錾以蔓草花纹、杯底与足连接处也各饰蔓草纹,不愧为盛唐金银器的代表作。
    石榴花结飞鸟纹银熏球 1970午陕西何家村唐墓出土。熏球为上下两半球,扣合而成球形。通体镂空,在极小的空间商上雕刻花纹,以团花为中心,外饰荷叶、花草等,上半球还有瑞鸟四只,飞翔于花草之间,极有生气。整个熏球制作巧妙精致,可以放置被中或系于袖内,充分体现了唐金银器细工工艺的精湛技艺。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狞猎纹高足银杯 陕西何家村唐墓出土。口沿外翻,杯腹内束,高圈足。杯口外沿饰缠枝牡丹花纹一用,腹部饰四幅狞猎图,每图各一猎人驰马张弓,追杀奔跑的野猪、狐狸、鹿等,构成激烈的场面。工艺主要是鏊花,技巧极为熟练高妙,构图严谨、流畅。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蔓草花鸟纹本棱银杯 1982年陕西西安附近韩森寨唐墓中出土。盯为银质,腹呈八棱圆形,环把手,圈足底。口外翻,腹内收。杯腹以缠枝蔓草和花鸟纹构成四组图案,足部也饰缠枝蔓草纹,通体诲纹均饰以鎏金,繁褥华美,富丽堂皇。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錾缠枝花如意云全盘 1959年,江苏苏州虎丘元墓出土,盘呈方形。此盘为金屎錾花,以四个阳文如意纹为盘的轮廓,空白地镂刻极精细的缠枝花纹,中心再以四个小如意云朵构成四瓣花,构图极简洁流畅,做工也极为精湛,反映了元代金银器细工的水平。现藏江苏苏州市博物馆。
明万历孝靖皇后嵌珠宝口虫翠凤冠 1956年,北京昌平明定陵出土了万历皇帝的缠丝金冠和孝靖皇后的凤冠,代表了明代金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凤冠通体嵌各色珠宝和翠饰,制作极为精细,镶嵌水平也极为高超,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附:镶嵌鉴赏
    所谓镶嵌是以金、银为主要原料,以铜、彩釉、烧蓝、点翠、宝石、玉等为辅料,运用花丝与石镶相结合的工艺,经设计、造型、铸模、鏊刻、镶宝、嵌丝、鎏金等多道工序制成。所以镶嵌和传统的金银器细工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出土的许多古代金银器实际上也是镶有各种珠宝玉石的镶嵌制品。
    北京的花丝镶嵌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为镶嵌中的著名代表。其工艺在唐代己具雏形,当时称盘丝和垒丝。到明清时,已技艺成熟,规模很大了。当然,镶嵌由于其原料的名贵、技术抑复杂,通常只有宫廷和王公贵族、大富人家才能享用,所以官方设造办处、金锉局、银锉局,专门供宫廷、府第的需要。民间也有一些私人办的首饰楼、制作一些小件的镶嵌饰品。明代定陵出土的明万历孝靖皇后的金凤冠以及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清官金银镶嵌制品,都是当时官造镶嵌的珍贵宝物,造型和制作工艺达到了当时金银细工和镶嵌的最高水平。
    北京花丝镶嵌的原料多样、考究,焊药分红黄两种。彩釉有蓝、浅蓝、豆青、中绿等色。宝石则有玉类: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岫玉、翡翠等;石类:木变石、绿松石、孔雀石、东陵石等;晶体类:玛瑙、琥珀、水晶、英蓉石等;珠宝类:钻石、珍珠、红蓝黄紫绿各色宝石等。工艺复杂,先罕熔炼、轧延等,制成细软的金银丝和平整的金银箔,再经掐、填、攒、焊、垒、编等技法,锏成花纹并组合起来,再经彩釉烧制、珠宝镶嵌、浑金抛光等。从材料上看,其品种大体分为:金镶嵌,即金镶玉;银镶嵌,即银镶玉;银镶花鎏金,即局部纹饰鎏金;银包金,即金箔包覆银器的部分或全部,等等。其做工之精湛、造型之    奇异、装饰文饰之华美鲜艳,的确令人赞叹不已,其价值也非一般金银珠宝可比。
花样品种有金银嵌珠宝的男女首饰和服饰,饰有传统吉祥式样,如福、寿、龙、凤以及动物花鸟;摆件供案头陈设,制成人物、花鸟、动物、以及炉、熏炉、尊、瓶等仿古器皿。所制人物多嵌有象牙、手,题材多为传统人物或民间神话传说,如麻姑献寿、长鼓舞人、三仙等。器皿建筑也多作古式。形象逼真,绚丽多彩,鲜艳夺目。
    此外,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也制作有各种各样传统的镶嵌艺术品。原料多为金银、珠宝玉石等。造形f纹案、色彩等方面都达到较高即工艺水平,称为“蒙镶”。

 85369119947d17b9cac138.jpg31054048647d15a2e32a83.jpg                                                                               佛字金簪: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长10.7厘米,簪首高3.5厘米。1959年南京江宁殷巷沐晟墓**。金质。簪针呈圆锥形,簪顶用垒丝工艺做出祥云,云下作一圆形,内写“佛”字。
117618060247d17ce82b544.jpg                                                                                                                        

下载 (26.31 KB)
2008-3-26 18:39

嵌宝石金耳坠: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长4.3厘米,坠首长3.2厘米,宽1.2厘米。1977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浦墓**。金质。同**一对,形制相同。耳坠呈滴水状,上置金托,内嵌一颗椭圆形蓝宝石。蓝宝石上有金花叶纹为带,其上又有金托,内嵌一颗红宝石。螭纹金簪:明(公元1368-1644)长11.8厘米,簪首直径1.2厘米,长11.9厘米,簪首至今1.2厘米。南京中华门外**。金质。两件,形制相同。簪首作一团身螭。簪针内空,圆形,近簪首处弯曲。通体锤碟出二螭,一螭向下游动,一螭侧身向前攀援,两相呼应,意趣盎然。 68122486047d17bd272608.jpg                                                                                                                       方胜形金饰: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高5厘米,长8.2厘米。1970年南京中央门外张家洼汪兴祖墓**。金质。锤碟出两个相叠压的菱形。菱形四角均作出凸起的圆珠。菱形四边以针孔缠枝纹为饰。两个菱形相交部分饰四叶花文样。200545202745670.jpg                                                                                                                      

下载 (29.23 KB)
2008-3-26 18:46

嵌宝石花蝶形金饰件:明(公元1368-1644年)。长7.3厘米,宽4.4厘米。1975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达家族墓**。金质。由数朵牡丹花叶及蝴蝶组成。用扁金片制成托,可镶嵌宝石,焊接在牡丹华叶中,似作为花蕊,计九个,宝石有遗失。用金丝做成花的枝杈,用花丝工艺制成蝴蝶和牡丹花朵,形成一幅蝶恋花的图案。从饰物背后的管状插孔来看,应为头上的饰物。4944A8FF4ADD059325CC436E6FAD18E4.JPG                                                                                                                                                 凤凰形金插饰:明(公元1368-1644)。长18厘米,簪首长6.2厘米,宽4厘米。长17.6厘米,簪首长6.1厘米,宽4.1厘米。1981年南京郊区**。金质。共**两件。形制相同,插戴在凤冠马的左右两侧。簪针扁平,近簪顶处弯曲。簪首为一昂首展翅伫立云端的凤凰。采用掐丝,垒丝,焊接等多种分段制成。                                                                                                            101040874747d17bd2735ac.jpg                                                                                                                          凤凰形金簪: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长22.3厘米,簪首长9.2厘米,宽6.1厘米;长22.5厘米,簪首长8.9厘米,宽6.2厘米。1977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浦夫人墓**。金质。共**一对,系凤冠商的插饰。簪针扁平,弯曲呈勾状,上端弯曲连接簪首。簪首饰凤凰。尖啄,羽冠,丹凤眼,昂首挺胸,两翼外张,振翅欲飞,羽毛层层叠叠,长长的尾羽向上翻飞,双爪伫立祥云之上。云作如意形,其工艺非凡,用细如毫发的金丝和谷粒大的金珠,根据凤凰的各部位特征分段制成。完美地展现了凤凰地造型,代表了明代金银细工的高超水平。                                                                                                                                                              126597348147d17c32aae8a.jpg                                                                                                                      

下载 (25 KB)
2008-3-26 19:04

玛瑙佛手形金簪: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长11厘米,簪首长4.2厘米,宽2.8厘米;长11厘米,簪首长4.6厘米,宽2.4厘米。1974年南京江宁印象沐叡墓**。金质。簪首分为三支金托,中间用垒死工艺制成花叶状托,三托顶端为椭圆形托,原应有嵌物,今遗失。三托均嵌玛瑙,中间较大,色橘红,作佛手形,两侧较小,色紫,亦作佛手形。                                                               19501445847d17c32ab659.jpg                                                                                                                       玛瑙佛手形蜜蜂形金簪: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长11厘米,簪首长3厘米,宽3厘米。1974年南京江宁印象沐叡墓**。金质。同**两件,形制相同。簪首镶一块桔红色玛瑙,色泽鲜亮,玛瑙雕刻成佛手形,顶端有一只玛瑙制成的小蜜蜂,形态栩栩如生。“蜂”与“丰”有谐音,寓意风调雨顺,丰收吉庆,流行于明清时期。                                                                          2005330213714420.jpg                                                                                                                      佛手形金簪:明(公元1368-1644年)长12.2厘米,簪首长1.2厘米,宽0.7厘米。1976年南京江宁殷巷**。金质。簪针为圆形,簪首为一佛手。佛手指细长,不见骨节,指甲狭长,五指微曲,拇指,中指,小指指尖翘起,似做拈花状。140003765247d17c24ebef5.jpg                                                                                                                       佛像形金簪: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长5.8厘米,簪首高2.2厘米,宽1.4厘米。1982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膺绪墓**。金质。簪针呈扁平装,簪顶做成一尊佛像。佛像螺髻,着左袒袈裟,作定印,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210828608247d17c24ece93.jpg                                                                                                                          云凤纹金簪: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长15.3厘米,簪首长6厘米,宽2.4厘米。1982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膺绪墓**。金质。簪顶用金丝盘成立体的如意云纹,一只凤凰翱翔其间。云纹用细如发丝的金丝垒成,凤凰身体用状如谷子的金粒交错排列而成,边缘用金丝盘出卷草纹图案。工艺极为讲究。                                                                              156664502047d17c24ed664.jpg                                                                                                                          云犀纹金簪:明(1368-1644年)长11.7厘米,簪首直径2.4厘米。1975年南京中山门外**。金质。簪针扁平。簪首作如意云形,上卧一金牛,身披金丝绶带,前蹄腾空,回首翘望。牛首右上方焊一圆形金托,内嵌物已失,为一幅“犀牛望月”图。90085602147d17c32a8f73.jpg                                                                                                                       菊花形金簪:明(公元1368-1644),长11.5厘米,簪首边长1.7厘米。1975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达家族墓**。金质。簪针针呈方棱形,簪顶用垒丝做成委角方形。其上用细金丝盘成两重花瓣,做成一朵盛开的菊花,工艺精细。98503100947d15a2e3555d.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