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0年绩效评估和为民办实事情况的通报

 鲁帕橡树 2011-08-04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0年绩效评估和为民办实事情况的通报
索引号:430S00/2011-00091 文号:湘办发[2011]3号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主题词: 所属主题: 公开责任部门:
签署日期: 登记日期: 发文日期:2011-01-25
所属机构: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统一登记号:
信息时效性:    

(2011年1月25日)

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意见》(湘发〔2009〕10号)和《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湖南省绩效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湘办发〔2010〕18号)、《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为民办实事实施意见〉的通知》(湘办发〔2010〕7号)精神,省绩效办、省为民办实事考核办组织对各被评估单位绩效和为民办实事工作进行了年终考评。经省委、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10年全省绩效评估和为民办实事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绩效情况

  2010年,全省共有14个市州和34个省直部门纳入绩效评估范围,评估指标包括省委、省政府重点工程、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机关效能与自身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年终评估中,对各被评估单位还进行了公众满意度调查和内部评估。综合指标评估、公众评估、内部评估等方面情况,14个市州政府和34个省直部门均较好地完成了绩效评估和为民办实事各项指标任务,人民群众比较满意,均为绩效合格单位。

  (一)省委、省政府重点工程、重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纳入评估的省委、省政府重点工程33个,完成投资523.46亿元,为年计划的128.5%。由省交通运输厅负责的25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56.62亿元,为年计划的133.2%。其中汝城—郴州、郴州—宁远、衡阳—南岳、衡阳—桂阳、桂阳—临武、长沙—湘潭、长沙绕城东北东南段、道县—贺州、炎陵—睦村、炎陵分路口—炎陵县城、界化垄(湘赣界)—茶陵、通城界(湘鄂界)—平江、浏阳—醴陵、醴陵—茶陵、炎陵—汝城、新化—溆浦、大围山—浏阳以及吉茶、张花、怀通、洞新、凤大、吉怀、娄新等24个项目超额完成投资和形象进度目标任务。京港澳高速公路长沙连接线变更施工方案,超额完成调整后的投资计划。由市州政府负责的8个重点工程完成投资66.84亿元,为年计划的103.7%。其中株洲五大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长沙轨道交通、衡州大道、娄底市城市道路、邵阳市城市主干道、常德沅江西大桥等7个项目超额完成投资和形象进度目标任务;长沙城市防洪工程完成投资计划的99%。各地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强重点工程综合管理,积极落实优惠政策,认真做好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资金管理等服务保障工作。常德、衡阳、郴州、永州、张家界、长沙、株洲等市重点工程建设环境良好。全省耕地保有量目标为378.4万公顷,实有耕地413.35万公顷,各市州均实现占补平衡。各地及时报告、处置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省重大疫情总体平稳。“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第一阶段任务基本完成,城际铁路等城市群综合交通项目扎实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及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五大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稳步实施,长株潭核心增长极功能显著增强。

  (二)为民办实事指标完成情况。经各级各责任单位自查,各级统计部门评估认定,以及省评估验收,29个省直责任单位和14个市州政府按时完成了各项任务,考核达标。28个为民办实事指标中,21个超额完成。分别是: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3546.2公里,为任务的135.5%;解决314.19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为任务的104.7%;改造农村危房44386户,为任务的203.6%;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86所,为任务的124%;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达155元,超计划标准40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达55元,超计划标准5元;新增廉租住房109455套,为任务的110.6%;城镇污水处理率达72%,超计划7个百分点;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0.7%,超任务2.7个百分点;新增城镇就业70.83万人,为任务的118.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补偿率达54.4%,超任务4.4个百分点;统筹地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达65.1%,超任务5.1个百分点;新建农村沼气池15.81万户,为任务的131.8%;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4451件,为任务的122.3%;移民避险和改善生存环境搬迁13846人,为任务的122.2%;移民培训72490人,为任务的145%;林权发证率96.4%,超任务16.4个百分点;对1965名0一6岁贫困残疾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为任务的106.2%;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494个,为任务的106.7%;2004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为任务的100.2%;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建设安装监控摄像机6387个,为任务的212.9%。7个指标100%完成,分别是:完成259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100%;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100个;建成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00个;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400所;建成农家书屋工程8100家;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1400个。帮助2274户无房专业捕捞渔民上岸定居,改造危房1697户。

  (三)经济发展指标完成情况。纳入评估的9个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的有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常德市、郴州市、衡阳市、怀化市、益阳市、岳阳市、邵阳市,其中长沙市、株洲市分别增长15.5%和15.3%;全省财政总收入增长23.28%,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的有衡阳市、常德市、郴州市、长沙市、怀化市、永州市、邵阳市、湘潭市、株洲市,其中衡阳市、常德市分别增长50.98%和36.03%;全省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81.9%,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有娄底市、岳阳市、长沙市、益阳市、怀化市,其中娄底市、岳阳市分别达85.99%、84.23%;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6%,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的有郴州市、常德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益阳市、怀化市、永州市,其中郴州市、常德市分别增长37.3%和37.2%;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1%,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的有长沙市、怀化市、永州市、郴州市、湘潭市、衡阳市、岳阳市,其中长沙市、怀化市增长20%;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3.8%,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株洲市、常德市、长沙市、益阳市、永州市,其中株洲市、常德市分别增长24.8%和24.7%;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地方粮食储备任务超额完成;现代旅游业稳步发展。

  (四)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的有娄底市、株洲市、衡阳市、湘潭市、永州市、郴州市、长沙市、益阳市、常德市、岳阳市、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其中娄底市增长12.7%,株洲市、衡阳市增长12.4%;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5%,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的有长沙市、怀化市、株洲市、湘潭市、郴州市、永州市、常德市、衡阳市,其中长沙市、怀化市分别增长18.8%和17.9%;“十一五”全省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计划下降9.0%和10.1%,实际下降11.7%和10.1%,除湘西自治州未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外,其余各市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全省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2%,各市州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7.01%,为目标的100.02%,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有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株洲市、娄底市、怀化市;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控制在7.3‰以内,实际增长5.97‰,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常德市获评计生工作模范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治安状况进一步改善,岳阳市、郴州市、怀化市、长沙市、株洲市、益阳市获评综治先进单位;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5.1%;全年未发生食品药品重大安全事故。

  (五)机关效能与自身建设指标完成情况。各地各部门深入实施行政程序规定,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与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大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惩防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始终保持了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全省共查处违纪干部7253人。信访工作方面,重复进京非正常上访人数同比下降11%,进京集体访批次同比下降72.7%。

  (六)公众评估和内部评估情况。省绩效办和省统计局民调中心组织了对市州政府和34个省直部门2010年工作的公众满意度调查,共调查城乡居民、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等12400人。结果显示,公众对市州政府和34个省直部门2010年工作总体评价比较满意,各项指标加权平均为80.27分,比上年提高3.5分,满意度明显提升。其中,张家界市、株洲市、郴州市、永州市和省监察厅、省林业厅、省统计局、省农业厅、省民委、省水利厅、省经信委、省审计厅、省地税局、省国资委等部门公众满意度相对较高。从具体测评指标来看,公众对社会治安、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住房状况和为民办实事等满意度相对较高,幸福感总体增强;而对食品药品安全、看病就医、城市交通、政府办事效率和环境卫生等满意度相对较低。公众对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提高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水平、改善道路交通、缩小贫富及城乡差距、平抑物价、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呼声比较高。内部评估采取省级领导班子成员评市州政府和省直部门,市州政府和省直部门互评的方式进行,株洲市、岳阳市、长沙市、衡阳市和省民政厅、省监察厅、省林业厅、省审计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环保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二、工作情况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绩效评估和为民办实事作为抓工作、促发展、保民生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健全了机制,加强了领导。省绩效办和省为民办实事考核办进一步完善了与有关部门的协同合作机制,会同省统计局等省直有关单位认真做好方案制定、指标分解、督查调度、公众评估、内部评估和年终评估验收等工作,确保了绩效评估和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市州和省直有关单位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绩效评估和为民办实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健全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门班子经常抓、相关部门协同抓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合作、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二是明确了任务,强化了责任。各地各部门对绩效评估和为民办实事指标任务均实行了目标管理,层层分解,逐级明确任务和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特别是对省委、省政府重点工程、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各单位负责人认真部署、督查督办、确保落实。

  三是创新了方法,兑现了奖惩。各地各部门普遍开展了公众满意度调查,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估绩效高低、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有的地方还将各类考核评比整合到绩效评估体系中,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减轻了基层负担。部分市州把绩效评估、为民办实事考核与干部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将考评结果与干部奖惩和使用挂钩,较好地发挥了绩效评估和为民办实事的激励约束作用。

  三、主要成效

  (一)促进了经济发展。长沙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工程,多举措促进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烟草食品、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全市GDP、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一。株洲市通过实施神农城、湘江风光带、职教大学城、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四大百亿工程”,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全市实现GDP增长15.3%。郴州市大力推进交通、城市、产业项目建设“三大会战”,实现“GDP过千亿、财政收入过百亿”的历史性目标。永州市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对接东盟作为扩大开放引进的重大战略,积极招商引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500万美元,同比增长80.2%,增速居全省第一。常德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狠抓项目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3个,投资234.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00.9亿元,增长36.03%。怀化市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3亿元,增速居全省第一。张家界市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再创历史新高。省发改委积极争取国家各类建设资金363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省交通运输厅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省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811.9亿元,为历年之最。省经信委在全国率先实施电煤战略储备,确保了全省生产生活用电,全省连续28个月没有拉闸限电。省财政厅积极组织和调度资金,确保了全省经济建设、民生改善、政务运转的资金需要。省商务厅积极为各地承接产业转移牵线搭桥,先后促成广汽菲亚特、富士康、戴尔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湖南。省国资委积极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省监管企业完成融资286.5亿元。省国土资源厅在积极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用地的同时,加强耕地保护,超额完成全省耕地保有量任务。省环保厅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强化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全面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省国税局在全国率先全面推广应用POS机刷卡缴税和税库银横向联网,有效增加了税款利息收入。省地税局加强“两税”征管工作,地税收入连续六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省审计厅加大对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开展了在建高速公路跟踪审计,为国家节约建设资金13.45亿元。省质监局组织专家改进了降低茶油产品中苯并(a)芘的工艺和技术,促进了我省茶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促进了民生改善。2010年,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环保等民生领域的支出1000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一半以上。其中为民办实事投入369.95亿元,进一步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达到了“政府得民心、百姓得实惠、事业得发展、社会得稳定”的效果。衡阳市深入开展公共服务“六进社区”活动,极大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数。岳阳市开展“城市五创”活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邵阳市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工程,“十一五”期间建成农村公路14081公里。娄底市狠抓安全生产监管,全面整顿生产秩序,所有控制指标下降幅度均居全省前列。省林业厅在全国率先实施林木测土配方工程,指导林农科学种植,有效促进了林业生产增收。省农业厅实施“农信通”工程,科学指导农民耕种。省人口计生委推行计划生育村(居)务公开,全力打造“阳光计生”,促进了基层计生工作的开展。省教育厅积极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省共投入37亿元,开工建设校舍面积444万平方米,累计竣工学校1994所。省民政厅在全省开展社会救助“阳光行动”,有效保障了灾民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积极推进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全省实现新增就业240多万人,争取中央专项就业资金34亿元,排全国第三位;新增五项保险人数达225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扩大到了44个县市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积极推进廉租房建设及棚户区改造,圆满完成了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省卫生厅积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价格下降53.21%,减轻了群众负担。省水利厅积极争取中央水利建设资金60.73亿元,为历年之最,有效推进了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及水利设施建设,解决了314万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省民委积极实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挖掘,成功举办了湖南省第七届民族传统运动会。省文化厅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了高雅艺术鉴赏及送戏下乡等活动,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建设。省药监局在全国率先启用“特殊药品电子信息监控系统”,有效防止了特殊药品流弊发生。

  (三)促进了作风转变。湘潭市选派1000名机关干部组成专门工作组,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帮扶企业发展。益阳市在全国首创“党风廉政舆情在线”栏目,将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基本情况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规范权力运行。湘西自治州开展“服务经济保增长,改善民生保稳定”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帮助解决各类问题1800余个。省监察厅组织14个检查组深入26个县市区,对70多个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进行督办和核查,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省工商局开展服务“四化两型”工商联络员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4546个,落实优惠政策,减免收费1100余万元。省统计局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规范权力运行。省公安厅、省司法厅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干部平时考核,工作人员“懒、散、庸”等现象明显减少。省物价局开展开门评机关活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提高了办事效率。省旅游局将服务关口前移,开通12301旅游服务热线,发放12301旅游卡,主动为游客提供服务。省科技厅制定权力运行制度48项,配套保障监督制度17项,有效规范了行政行为。省政府外事侨务办推行挂牌上岗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机关效能显著提高。省安监局组织执法检查组深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工矿企业生产一线,以明查暗访的形式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全面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在高速公路、农村通信扶贫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中,少数地区和部门仍不同程度存在“三乱”问题和“吃、拿、卡、要”现象,特别是地方群众强买强卖、强行参工参运、阻工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2010年,我省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总量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比重相对偏低。个别地方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继续引进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能源环保问题较为突出。

  三是民生项目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目前各地建设项目特别是民生项目较多,县市区财政配套压力很大,部分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甚至举债办项目。同时,上级项目资金到位较慢,影响了项目建设。

  四是实事项目后续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等项目,因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和宣传力度不够,群众使用率不高;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和危、窄桥改造相对滞后,公路养护管理严重不足,许多农村公路在暴雨侵袭后水毁相当严重。

  五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在民意调查中,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看病就医、道路交通、政府办事效率、贫富及城乡差距、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意见较大。这些问题影响面广,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与社会和谐稳定。

  六是绩效评估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估指标有待优化,评估方法有待改进,评估结果运用有待强化等。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继续贯彻落实湘发〔2009〕10号文件精神,对2010年本地本部门列入绩效考评的工作和为民办实事情况进行“回头看”,研究改进存在的问题,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作出贡献。

附件:1.2010年度市州政府绩效评估得分表

2.2010年度省直及中央在湘有关单位绩效评估得分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