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茱萸外治新用

 昵称1664992 2011-08-04

2011-07-27 01:12:49|  


 

   吴茱萸为芸香料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秋季采收,除去枝梗,干贮存备用,经甘草水浸泡后名淡吴茱萸。
   中医认为,吴茱萸性味辛、苦、热,入肝、脾、胃经,有疏肝下气、降逆止呕、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临床多用于内服。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其外治亦显示了较好疗效,介绍如下,供选用。

--------------------------------

   一 、传染科
   1、痄腮:吴茱萸15克,冰片少许,共捣匀加蛋清少许调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一日一换,连续3~4天即可肿消痛止。吴茱萸20克,肉桂2克,或吴茱萸10克,大黄、胡黄连、胆南星各5克,研末醋调敷双足心亦可。
   2、乙脑:吴茱萸、附片各9克,明矾6克,面粉30克,共研细末,米醋为糊,分贴双足心涌泉穴,每4一6小时换药1次,适用于乙脑身热头痛而下肢厌冷者。
   3、流脑:吴茱萸15克,研为细末,兑酒少许调糊外敷双手足心,包扎固定,约敷1—2小时,适用于流脑高热、头痛、呕吐者。
   4、痢疾:吴茱萸18克、或加附片5克,研为细末,米醋调匀外敷双足心涌泉穴,2小时后取下,适用于菌痢高热、肢冷、纳差者。吴茱萸60克,巴豆30克,黄腊10克,丁香3克,共研细末,米醋调糊,外敷肚脐及双足心,1日1换,至全愈为止,适用于噤口痢疾口噤不能食、食则呕吐、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脐腹疼痛、脉沉者。
   5、白喉:吴茱萸9克,制附片12克,共研细末,白酒调糊外敷双足心,适用于寒证白喉。
   6、水痘:吴茱萸适量,研末热醋调糊外敷双足心,适用于狂热痘毒麻木致死。  
   7、瘟疫:吴茱萸适量,研末,米醋调为糊状,敷足心,24小时后取下,即消。如未愈,续敷24小时,适用于大头瘟,头面肿大咽喉闭塞。

  二、内科
   1、感冒:吴茱萸、明矾各3克,共研细末,蛋清调为稀物状外敷双足心、双手心,每6~8小时换药1次,连续2、3天。
   2、中暑:吴茱萸、地龙各适量,研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米醋调糊,外敷双足心,纱布包扎,每日1换,适用于中暑头痛头晕、恶热心烦、面红气粗、口燥渴饮、汗多等。
   3、咳嗽:吴茱萸、芥子各18克,雄黄6克,白凤仙花全草1株,前3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烂,用白酒共调匀为饼状,敷贴于涌泉穴、肺俞穴、膻中穴,外以纱布包扎固定,一般2小时后症状即可减轻,适用于寒咳。吴茱萸5克,大蒜1头,共捣烂,蛋清适量调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2~3次,双足交替进行,连续2~3天,适用于热咳。
   4、喘证:吴茱萸、麻黄、生半夏、芥子、明矾各适量研末,以3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状,每取蚕豆大一团置伤湿止痛膏中心,外贴双足心,1日1换,连续15天。
   5、呕吐:吴茱萸5克,生姜3片,共捣匀米醋调糊,外敷双足心及肚脐,固定,适用于寒性呕吐,一般敷药1--4小时即可止呕。吴茱萸5克,绿豆10克,如法外敷,适用于热性呕吐。
   6、呃逆:吴茱萸、苍耳子各20克,肉桂5克,共研细末,米醋调糊,每取10克,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用药3天即愈。
   7、泄泻:吴茱萸10克,芥子20克,共研细末备用,每取3克,米醋调糊,按男左女右敷贴于涌泉穴,1日1换,4次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虚寒泄泻,可取吴茱萸10克,丁香、肉桂各5克,共研细末,用温水调糊外敷脐孔,每10小时换药1次,连续5天。顽固性泄泻或五更泻,可取吴茱萸10克,硫黄5克,共研细末,陈醋调糊,外敷脐孔,每晚1次,连续1周。
   8、结肠炎:吴茱萸2克,硫黄1克,冰片少许,共为细末,陈醋调匀敷脐中,外以麝香追风膏固定,每晚1次,连续1—3周。
   9、腹痛:吴茱萸、白胡椒各等份,研末,酒调敷脐,再以热水袋温熨半小时,每日换药1次,或以吴茱萸75克,白酒适量拌匀,分成数包,蒸20分钟左右,乘热以药包熨脐下、足心,冷则更换,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或以疼痛缓解为度。适用于寒凝诸痛、腹痛。
   10、胃痛: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米醋调糊,外敷双足心,每日换药1次,连敷数日,适用于心口疼痛、手不可近。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加米醋、凡士林少许调膏,外敷中脘、肚脐,隔日1换,10天为1疗程。
   11、头痛:吴茱萸适量,研末醋调外敷双足心,1日1换,7天为1疗程,适用于肝阳头痛;加生姜同敷,适用于阴虚头痛,症见下午或夜间痛剧者。
   12、眩晕:吴茱萸适量,研末,米醋或凡士林调帝外敷双涌泉穴,每晚1次,连续10~15次,适用于眩晕耳鸣、烦燥多梦、面颊潮红者。
   13、高血压:吴茱萸粉5克,置脐孔,外以胶布固定,3日换药1次,15天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或吴茱萸降压膏(成药)1贴,外贴涌泉穴。
   14、失眠:吴茱萸、肉桂各等份,研末备用,每取10克,酒调炒热,敷双足心,每晚1次。
   15、癫痫:吴茱萸粉少计,置肚脐及双足心,外用止喘膏固定,每数日或一周更换1次,连续敷贴至症状基本消失后一周至7个月左右。
   16、高热:吴茱萸7克,白芥子3克,共研细末,米醋调糊外敷双手足心,适用于高热惊厥。
   17、痹证:吴茱萸、生姜、大蒜各适量,共捣烂,烧酒炒热,外敷患处,每日1次。
   18、昏迷:吴茱萸75克,捣烂,酒拌分作2份,蒸热熨双足心及肚脐,候气透手足为度。适用于伤寒症不能分阴阳、目定口呆、不省人事、身热、大小便不通而无汗者。

  三、皮外科
   1、湿疹:吴茱萸10克,海蛸、硫黄各5克,共研细末,每取适量,外敷患处,或取吴茱萸25克,蛇床子20克,苦参10克,雄黄、枯矾各5克,水煎外洗,每剂煎洗3次,每日2次,连续5天,适用于各种湿疹。
   2、神经性皮炎:吴茱萸5克,硫黄10克,共研细末,加凡士林适量调匀外敷患处,1日1换。
   3、脓疱疮:吴茱萸、地龙各等份,研为细末,每取20~30克,蛋清调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连续3-7次。
   4、斜疝:先将病块回纳至腹股管皮下环,取吴茱萸粉适量醋调敷环口周围,环口上压直径2厘米左右纪念币1枚,绷带固定,隔日换药1次,至疝块不复出现。
   5、麻痹性肠梗阻:吴茱萸10克,研为细末,淡盐水调成糊状,摊于2层纱布上,四边折起,长宽约5厘米,敷于脐部,胶布固定,12小时更换1次,一般敷药l~2小时生效,起效最快40分钟,最慢2小时。

  四、妇科
   l、痛经:吴茱萸5份,细辛1份;桂枝2份,共研细末,调匀装瓶备用。先取单层纱布约1.5平方厘米放脐孔中,取药末2克,加食盐适量混匀置纱布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晚入睡前用手指按摩5-10分钟,2-3天换药1次,15天为1疗程,休息3~5天再行下一疗程,连续3~5个疗程。亦适用于阳萎。
   2、胎动不安:吴茱萸适量,研末,酒调为糊状,外敷双足心,胎安即洗去。
   3、妊娠子悬: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置纱布中外敷涌泉穴,固定,每日1换,连续5天。
   4、妊娠中毒症:吴茱萸3克,研末,加大蒜1头同捣匀外敷双足心涌泉穴,连敷4小时后,血压下降,浮肿渐消,继而恢复正常。
   5、胞衣不下:吴茱萸9克,雄黄3克,天麻仁14粒,共捣匀和醋拌糊。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胞衣下即去药。
   6、脏躁:吴茱萸12克,龙胆草20克,硫黄6克,朱砂0.6克,明矾3克,共研细末,加小蓟根汁10克,凡士林适量拌匀,外敷于期门穴和双足心涌泉穴,一日一换,连续3--5天。
   7、崩漏:吴茱萸、杜仲、蛇床子、五味子、秦皮各50克,丁香、木香各25克,共研细末每取25克,用生绢袋盛,以水3大碗煎数沸,趁热熏洗下部,早晚各1次。适用于下焦虚冷、脐腹疼痛、带下五色、月水崩漏、淋沥不断。
   8、妇科杂症:吴茱萸15克,研为细末,用好醋加热后调成膏状,涂于足心,用布扎好,过一夜,足心如觉发热即愈。若未愈,可连续数次,无不愈矣,适用于孕妇口鼻咽喉唇舌诸病。取吴茱萸30克,官桂、麦面粉各10克,共研细末,米醋调匀,外敷双足心,每晚1次。如1次未愈,可连敷数剂,喉痛便除,适用于妊娠后咽喉肿痛。

  五、儿科
   1、感冒;吴茱萸、明矾各6各,共研细末,蛋清调糊外敷双足心,每6—8小时换药1次,连续2—3天。
   2、发热:吴茱萸适量,研末,米醋调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6小时换药1次,连续3次,一般用药2—4小时即可退热。吴茱萸、山栀各20克,研末醋调外敷亦可。
   3、咳喘:吴茱萸10克,研末,米醋调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外用棉花包扎、时后除去。吴茱萸、胆南星、白芥子、桃仁、巴豆各适量,研末醋调为糊,每取12克;外敷涌泉穴,1日1换,连续2~3天。
   4、夜啼:吴茱萸30克,五倍子、面粉各15克,朱砂6克,共研细末,水调为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1日l换,每晚1次。
   5、惊风:吴茱萸2克,芥子l克,或吴茱萸10克,生附子5克,面粉30克,共研细末,米醋调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4~6小时换药1次,连续1~2天。
   6、呕吐:吴茱萸5克,大黄3克,胆星2克,共研细末,米醋调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1日1换,连续3~4天。吴茱萸、绿豆,或吴茱萸、生姜各等份研末,醋调外敷亦可。
   7、泄泻:吴茱萸2克,丁香、硫黄各1克,共研细末,加米醋、开水各半调糊外敷脐孔,包扎固定,日1换。或取吴茱萸5克研末醋调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日1换,连续3~5天。
   8、食滞:吴茱萸30克,胆星10克,共研细末混匀备用,每取15克,米醋调糊,按男左女右外敷涌泉穴,12小时换药1次,连续3—4次。或可加益智仁10克同调。吴茱萸3克,研末,加姜汗适量调糊外敷脐中,日1换,连续1月。
   9、蛲虫病:吴茱萸粉30克,于每晚清洗肛门后,香油调涂肛周,每晚1次,连续一周。
   10、盗汗:吴茱萸、五倍子各等份,研末醋调外敷肚脐及双足心,每晚1次,连续5~7天。

  六、五官科
   1、麦粒肿:吴茱萸20克,黄连5克,研末醋调,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4天后红肿消失,1周后硬结消退。
   2、乳蛾:吴茱萸7份,黄连3份,共研细末,每取适量,香油调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3次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3、急性结膜炎:吴茱萸、附子各等份,研末醋调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4~6小时换药1次,连续2、3天。
   4、口疮:吴茱萸6克、山甲3克,共研细末,蛋清调糊外敷双足心,日1换,连续3~5天。吴茱萸、地龙,或吴茱萸、肉桂,或吴茱萸、黄柏,大黄各等份研末醋调外敷亦可。此方亦适用于鹅口疮、口腔溃疡、复发性口腔溃疡。
   5、牙痈:吴茱萸、白芷各等份,水煎含漱,日数次;或取吴茱萸、火麻仁各等份,研末,米醋调糊,涂足心,左痈涂右,右痈涂左,立效。
   6、慢性咽炎:吴茱萸粉3克,米醋调糊,外敷双足心,胶布固定,12小时换药1次,连续5~7天。此法亦适用于溃疡性咽炎。
   7、鼻衄:吴茱萸50克,捣碎,炒热,醋调为糊,外敷双足心,每日1换,连续3~5天。
   8、齿衄:吴茱萸20克,肉桂2克,共研细末,米醋调糊,外敷双足心,外以青菜叶包扎,固定,每晚1次,连续3—5次。
   9、耳痈:吴茱萸、大黄、鸟头各适量,共研细末,贴足心,引热下行即止。
   10、唇疾:吴茱萸6克,地龙10克,共研细末,加飞面少许,热醋调敷双足心,固定,4~6小时换药1次,以愈为度。适用于口唇一时翻起、肿起如菌、症极危急者。

  七、男科
   1、副睾肿大:吴茱萸300克,炒研细末,每取30克,加蜂蜜;黄酒各半调糊,外敷中极及双涌泉,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5次为1疗程,隔3~5天行下一疗程,连续20~30天。
   2、阴囊湿疹:吴茱萸适量,水煎取汁熏洗患处,每日3~5次;吴茱萸30克,海蛸20克,雄黄6克,共研细末备用,渗出液多者用干粉,无渗出液者用葱麻油调敷,每日3次,包扎,连续3~5天。
   3、阳萎:吴茱萸、白胡椒各等份研末,唾液调糊,外敷肚脐,每晚1次,连续10天。
   4、早泄:吴茱萸、五倍子等份为末,米醋调糊,外敷脐孔,每晚1次,7日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
   5、前列腺炎:吴茱萸60克,研末,酒醋各半调糊,外敷于中极、会阴二穴,胶布固定,1日1换,10天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6、阴缩:吴茱萸、生姜、葱白、铁皮各适量,酒蒸,布包,温熨足心、脐下及双肾区、会阴部,冷则更换,至阳回为度。亦适用于男女房事后,感寒受凉腹痛者。
   《本草纲目》云:“吴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其所治之症,皆取其温中散寒燥湿解郁之功而已”,故临床应用其外治各科疾病,疗效甚佳。但皮肤过敏者慎用,使用后皮肤过敏时应停用,或外涂抗过敏类药物,待皮肤正常后续用。

------------------------------------------------------


为观察白芥子吴茱萸热敷疗法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设热敷组70例,对照组92例。对照组用抗生素等综合治疗,热敷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白芥子吴茱萸热敷。结果:咳嗽消失时间,热敷组平均为(5.2±2.8)天,对照组平均为(8.5±10.12)天,P<0.01;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热敷组平均为(3.5±1.62)天,对照组平均为(6.21±11.30)天,P<0.01。提示白芥子吴茱萸热敷疗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辅助治疗疗效确切。

白芥子饼与伤湿止痛膏同贴肺腧,治小儿咳嗽效果优良。

白芥子散方出自《张氏医通》,由白芥子、延胡索各30g,细辛、甘遂各15g组成,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笔者发现,白芥子散治疗其他疾病也有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咳嗽

  林某,女,30岁。诉咳嗽1月余,咯少许白痰,喉痒,咳嗽以夜间为甚。经静滴青霉素等药,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时逢三伏天,笔者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为患者敷贴背部百劳、肺俞、膏盲穴,次日诉咳嗽大减,10天后敷第2次,咳嗽治愈。

  按:白芥子散具有温肺止咳、化痰平喘之效。所以,凡咳嗽时间超过1周,以夜间咳甚,咯白痰或白色泡沫样痰,伴有喉痒、气紧、背部畏寒等属风寒型咳嗽、痰湿型咳嗽者,用之均有效验。

***治疗喉源性咳嗽的效果.方法对52例经抗菌消炎镇咳西药及一般的宣肺化痰止咳中药治疗无效者,口服三拗汤加味每天1剂,分多次缓慢温呷服药液.结果 52例患者治疗 5 d 后,显效3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结论三拗汤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可明显缓解咳嗽、咽痒等症状,起效较快,疗效满意,无明显副作用.

***治疗寒痰阻肺型支气管炎的内服中药,涉及治疗寒痰阻肺型支气管炎的中草药配方,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葛根25-30克,鱼腥草13-15克,炙麻黄、白芥子、制半夏、干姜各10-12克,川贝母、杏仁、百部、款冬花各8-10克,红花5-6克.

****肺寒吐沫是肺受寒邪侵袭而从口中吐出泡沫的病证。马、骡多发生本病 ,牛偶尔发生 ,犬鲜见报道。本病多因气候骤变降温 ,外寒侵袭 ,寒凝肺窍 ,肺失宣降、津液输布障碍 ,化为涎沫 ,逆于口内而吐出 ;或因劳役过重 ,奔走太急 ,心肺壅热 ,渴而失饮 ,遇冷水饮之太急而致寒伤肺腑 ,香砂六君丸半夏散治。

正 "白芥子膏药"本是"冬病夏治"的古方,白芥子灸 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取5~10g敷贴穴位上,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将白芥子末1g,放置于5cm直径的圆形胶布中央,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2~4小时,以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泡为度。适用于风寒湿痹痛、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贴于双侧肺俞、膏盲、定喘“治喘贴”主要药物为麻黄、细辛、白芥子、矮地茶等。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寒饮停肺证。

****黄元御言 土生湿乃痰饮之源头 治用姜苓半夏汤【茯苓3钱,泽泻2钱,甘草2钱,半夏2钱,橘皮3钱,生姜3钱
】。痰浊{舌苔黏浊/紧急洪大/如按打满气的轮胎或鱼泡乃‘痰郁’脉}=痰饮{属阴脉沉细}+郁气或淤血等。化痰浊用“轻者用竹茹桔梗/重者用皂角1克大枣10个”+‘白豆蔻生姜甘草’+牵牛子乃黑丑15【皂角大枣白寇黑丑:相当于先用肥皂洗涤污浊 然后室内洒点香水 再将垃圾倒掉】。食积痰浊用肥儿丸{主要成分巴豆霜}。

http://www.docin.com/p-46160335.html 根尘不偶讲解【四圣心源】

  2鼻鼽

  周某,男,17岁。1997年7月10日初诊,诉流涕,喷嚏5年余,尤以晨起及天气变化时明显。市内多家医院耳鼻喉科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给予封闭、口服抗过敏药物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经三伏天白芥子散敷贴肺俞、膏盲穴后,当年冬天及翌年春天发作明显减少。

  按: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气虚,卫表不固,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而致鼻鼽。用白芥子散外贴足太阳膀胱的肺俞、膏盲穴,可取宣通肺气、散寒通窍之效。

  3遗尿

  覃某,男,8岁。1996年12月初诊,患儿遗尿3年余,每晚1~2次。予以白芥子散外敷关元、三阴交穴,3天敷1次。初治遗尿明显减少,贴敷12次后治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小儿遗尿多由于肾气不足、下元虚寒封藏失职、膀胱失约所致。用白芥子散外敷关元、三阴交穴有温补人体阳气、补肾散寒、约束膀胱之效。

  4腹胀

  谭某,男,35岁。1998年7月22日初诊,诉腹胀、纳呆1周,伴口淡,大便稀烂,日行1~2次。即用白芥子散敷足三里穴,敷后自觉腹胀减轻,食欲好转,大便正常。

  按:腹胀,有的称痞满。主要是由于脾胃运化失常,气机不畅或寒湿困阻所致。白芥子散外敷足三里,可起到温胃散寒、健脾和胃之效。

-----------------------------------------------

白僵蚕新用七方 

白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幼虫在未吐丝前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干燥体,属息风止痉药,其主要功能是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治疗惊痫抽搐、口眼歪斜、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痰核和瘰疬等。常用量5克~10克。但通过近年临床实践,白僵蚕还广泛用于下列疾病。 】吴茱萸外治新用---以及白芥子---白僵蚕---皂角 - 逍遥客 - 逍遥客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为阵发性鼻内发痒,喷嚏连连,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及嗅觉减退等,可伴有眼痒、流泪、喉痛、咳嗽等。取白僵蚕15克,配桂枝、白芍、蝉蜕、辛夷、防风、大枣各9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可并发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软弱无力等周围神经病变以及视物昏花等视网膜病变。对神经病变,可选白僵蚕15克~25克,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大枣10克为基本方,每日1剂,水煎服。上肢麻木疼痛甚者加姜黄、羌活,下肢加牛膝,有热者加知母。对视网膜病变,可选白僵蚕、全蝎各3克,烘干研末,蜂蜜水冲服,每日1次,连用3个月。
  强直性脊柱炎
  本病是一种慢性结缔组织病,脊柱强直、曲伸不利、晨僵等症状常反复难愈,中医从“顽痰痹着督脉”论治,取得好效果。基本方:白僵蚕10克,狗脊、牛膝、威灵仙、桑寄生各15克,鸡血藤、鹿角霜各30克,补骨脂、骨碎补、防风、杜仲、续断、白芥子各10克,全蝎5克,细辛3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月,得效后改制蜜丸,根据病情续服。
  慢性迁延性肝炎
  尤善治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居高不降者。以白僵蚕配蝉蜕、五味子各等份,研细末,制成水丸,早晚各服10克,1个月为1疗程。
  肠易激综合征
  本病属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临床表现具有内风和肝失疏泄特征。基本方:白僵蚕15克,白芍20克,茯苓、乌梅、莱菔子各15克,白术12克,炙甘草、柴胡、枳实、木香各10克,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
  带状疱疹
  本病以局部灼热疼痛为主症。基本方为白僵蚕15克,板蓝根、薏苡仁、生石膏、丹参各30克,羌活、当归、白芷各15克,金银花、麻黄、杏仁、延胡索、大黄各10克,甘草6克,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
  小儿遗尿
  本病多与肾气虚弱有关。可取白僵蚕10克,配熟地黄、山萸肉、白术、砂仁、乌药各10克,黄芪24克,党参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