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考物理十年试题大盘
十年弹指一挥间,中考统一命题考试已过去十几个年头,回顾这十几年的考试,盘点中考物理我们不难发现有几个较为明显的时期。
1995-2001年统编教材的考试。命题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和物理教材(人教版和沪科版两种教材),命题所提的主题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注意知识点的覆盖面。”知识点覆盖达到85%以上。主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
2002-2003年修订版教材的考试。命题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物理教材(修订人教版和沪科版两种物理教材),命题所提的主题是“把握大纲,立足教材,注重知识点的覆盖,知识点的覆盖面不低于70%。主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
2004年新课程与修订教材过渡时期的考试。命题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物理教材(修订人教版和沪科版两种物理教材),渗透新课程和新评价的理念,不在提知识点的覆盖面,注重知识与技能考查的同时,加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主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作图或简答、计算与探究。
下面我从试题的主要题型盘点一下近5年主要题型的命题走向。
第一大类试题:填空题
|
机械
运动
|
声音的发生及传播
|
乐音和噪声
|
熔化和凝固
|
液化
|
平面镜成像
|
光的折射
|
凸透镜
|
质量
|
力
|
重力
|
01年
|
2
|
2
|
|
1
|
1
|
1
|
1
|
|
|
2
|
|
02年
|
2
|
|
|
|
2
|
|
|
2
|
2
|
|
|
03年
|
2
|
2
|
|
|
|
|
|
2
|
1
|
2
|
|
04年
|
|
|
1
|
|
2
|
3
|
|
|
|
2
|
3
|
|
惯性定律
|
液体内部压强
|
大气压强
|
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
浮力
|
杠杆
|
功
|
机械效率
|
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
分子动理论
|
内能
|
01年
|
|
1
|
1
|
|
|
|
1+1
|
1
|
2
|
|
2
|
02年
|
|
|
|
|
|
|
|
|
|
2
|
3
|
03年
|
1
|
|
1
|
2
|
|
2
|
|
|
1
|
1
|
|
04年
|
|
|
|
|
2
|
|
|
4
|
|
2
|
2
|
|
热值
|
比热容
|
电荷
|
欧姆定律
|
电能和电功
|
家庭电路
|
电流的磁场
|
电动机
|
发电机
|
合计
|
|
01年
|
|
|
|
2
|
|
2
|
|
|
2
|
25
|
|
02年
|
|
2
|
2
|
|
|
2
|
2
|
2
|
|
25
|
|
03年
|
|
2
|
2
|
3
|
2
|
1
|
|
|
|
25
|
|
04年
|
2
|
|
|
3
|
4
|
1
|
|
|
|
30
|
|
盘点上表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填空题基本上测试的是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复习时应注意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叙述是否正确或是否严密;物理现象的分析是否正确或运用某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分析解决某种物理现象是否妥当;物理名词的解释;单位对应的物理量;以及大纲要求应该记忆的常数。
二、填空题的呈现方式比较具体,问题情境叙述较为严谨,从2003年开始强调应用性,注重能
力考查,试题中涉及的物理情境要真实,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学以致用,考查学生应用能力。注重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渗透STS的精神,同时填空题的题干越来越多地体现人文、环境以及可持续性发展。
四、填补其它题型的缺陷,例如有关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知识很难出现在计算题中,而这两个知识点又在初中物理中占有一个部分,考虑到知识点的覆盖,往往每年都会从不同角度进行考查。
【经典实验试题回放】
1.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脚也感到痛,这一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使脚感到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2000年江西省中考题)
2.悠扬的琴声靠的是琴弦的 ;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表明 能够传声.(2001年江西省中考题)
3.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 ,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 状态. (2002年江西中考题)
4.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2003年江西中考题)
5.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这里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标准物体,叫做 .(2003年江西中考题)
6.“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2002年江西中考题)
7.铁匠师傅打铁时,将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会听到“嗤”的一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烟”.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和 .(2003年江西中考题)
8.天空中的云彩常常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那么云是怎样形成的呢?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些小颗粒很微小,能被上升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云(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004年江西中考题)
9.把一张透明的塑料纸铺在桌面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个水珠(直径约5mm),双手平拿着塑料纸,透过水珠看报纸上的字(如图1所示)是
(选填“缩小”或“放大”)了的
像.(选填“实”或“虚”)(2000年江西中考题)
10.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2所示,这时她
(填“仍能”或“不能”)
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2004年江西中考题)
第二大类试题:选择题
盘点下表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基本上考查的是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二、呈现的方式都采用四个个备选项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题干的本身具有意义并以
一个确定的问题呈现,一般不使用否定式的题干。在有必要使用否定式的题目中,会把题干中的否定词明显地标记出来。
|
01年
|
02年
|
03年
|
04年
|
长度的测量
|
|
2
|
|
|
速度
|
2
|
|
|
|
温度和温度计
|
|
|
2
|
|
升华和凝华
|
2
|
|
|
|
光的直线传播
|
|
|
|
2
|
平面镜成像
|
|
|
2
|
|
光的折射
|
|
2
|
|
|
凸透镜
|
|
2
|
|
2
|
力
|
2
|
|
|
|
二力的合成
|
2
|
|
|
|
二力平衡
|
|
|
2
|
|
重力
|
|
|
|
2
|
摩擦
|
|
|
2
|
|
惯性定律
|
|
2
|
|
2
|
压强
|
|
|
2
|
2
|
大气压强
|
|
|
2
|
|
杠杆
|
2
|
|
|
|
滑轮
|
|
2
|
|
|
功率
|
2
|
|
|
|
能的相互转化
|
2
|
|
|
2
|
分子动理论
|
|
|
|
2
|
内能
|
|
|
2
|
|
比热容
|
|
2
|
|
|
热机
|
|
|
2
|
|
电荷
|
2
|
|
|
2
|
串并联电路
|
|
2
|
2
|
|
欧姆定律
|
2+2
|
2
|
2
|
2+2
|
家庭电路
|
|
2
|
|
|
合计
|
20
|
20
|
20
|
20
|
|
三、全部的选项都与题干在语法上保持一致,选项在长度和形式上基本相似。所有的干扰项都
是似是而非的,而且是实际中因错误解答可能得到的结果
四、重点的知识点 年年进行考查。例如欧姆定律。
【经典实验试题回放】
2. (2000年江西)空中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一架飞机,正在向灾区空投物资.空投过程中,飞机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情况是〔 〕
A.动能、重力势能都增大 B.动能、重力势能都减小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D.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3.甲、乙两个用细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如图3所示.让乙球靠近甲球,在以下几种情况中,能使两球互相排斥的是 〔 〕
A.甲球带正电,乙球不带电 B.甲球不带电,乙球带负电
C.甲球带负电,乙球带正电 D.甲、乙两球都带负电
4.如图4所示的装置中,甲物重5N,乙物重3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
力计自重.则甲受到的合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 〕
A.0N 3N B.0N 5N C.2N 5N D.2N 3N
5.如图5所示,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
值是10Ω.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应是〔 〕
A.0∽6V B.0∽2V C.2∽4V D.2∽6V
6. 如图6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
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恢
复平静时,反射角是β1,折射角是γ1,那么 〔 〕
A. β1< β γ1<γ B. β1= β γ1=γ
C. β1< β γ1>γ D. β1> β γ1>γ
7.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 〕
A.让人感觉温度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南昌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8.如图7所示的自行车中,有利于增大摩擦的是 〔 〕
A.车轮制成圆形的 B.在车轴上加润滑剂
C.车把手套上的花纹D.车轮轴上装有滚动轴承
9.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器械,都包含着物理知识.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
A.喷洒消毒液的喷雾器,运用大气压的知识
B.打针时针筒抽取药液,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C.用电蒸锅蒸煮医疗器械,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D.测量体温的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10.如图8所示薄壁平底茶杯,将它空着正放在水平桌面上,
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F1、P1;把它倒扣在同一桌面上,对桌面
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F2、P2,则 〔 〕
A. F1>F2 P1=P2 B. F1=F2 P1>P2 C. F1<F2 P1=P2 D. F1=F2 P1<P2
第三大类试题:作图或简答题
|
01年
|
02年
|
03年
|
04年
|
蒸发
|
|
4(简答)
|
2(简答)
|
|
光的折射
|
|
2(作图)
|
|
2(简答)
|
重力
|
|
2(简答)
|
|
|
力的图示
|
2(作图)
|
|
2(作图)
|
2(作图)
2(简答)
|
摩擦
|
|
|
|
|
压强
|
3(简答)
|
2(作图)
|
|
|
连通器原理
|
|
|
|
2(简答)
|
滑轮
|
|
|
|
|
杠杆
|
|
|
|
2(作图)
|
能量的相互转化
|
|
|
4(简答)
|
|
电路图
|
|
|
|
4作图
|
家庭电路
|
|
|
|
4(简答)
|
磁体和磁极
|
|
|
|
2(作图)
|
电流的磁场
|
2(作图)
3(简答)
|
|
2(作图)
|
|
|
盘点右表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作图题:
一、反映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分布在各个知识点中,由于各部分知识点的特点不同,所以对作图要求也就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让学生把相关的知识要求以土的形式展示出来。
二、作图题具有以下特点:
1.规律性:以所学的物理规律为依据。
2.量化性: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相关物理量的相互关系用数学方法在图像上表示出来。
3.需求性:可以表现物理现象的需求准确性,主要体现某种物理现象形成时所必须的合理条件。
三、重点知识反复考查,例如:力的图示。
简答题:
一、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叙述能力。要求学生对所问的问题依据有关的物理概念、物理原理和
物理规律做出正确的解答,而且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力求言简意赅,能理顺问题的纲目,用较完美的物理术语答出题目中需展示的知识要点。
二、简答题具有以下特点:
1.推出概念理解:这类试题能够反映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理解水平。
2.知识异同辨析:这类试题反映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对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体验的物理现象,加强知识的浸透理解,使不同知识点在各种现象中得到再深层次的归类,这类论述题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3.知识应用:这类实体以学生所学习的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为考查目标。
【经典实验试题回放】
1.重为2N的小球抛出后的运动轨迹如图9所示,画出小球在A位置时所受重力的图示. (2002年江西中考试题)
2.抽水机如图10所示,O为支点,请画出力F1 、F2的力臂 (2003年广州中考试题)
3.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1中电冰箱的A接线柱正确连入三角插头中(其它两个接线柱不作要求 )(2003年福州中考试题)
4.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从红色故都――瑞金始发的,途中,不少革命先烈过草地时陷入了沼泽地……,为了减少牺牲,请你应用所学压强知识,谈谈红军战士过草地时可采取的预防或营救措施。(2001年江西中考题)
5.如图12所示,将金属块在沙石上迅速地来回摩擦,金属块的耳闻都就会升高,为什么?
6.如图13所示的三幅图,共同反映哪些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两点)
7.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纳西族的东巴形象文字已含有科学思索的成分。如图14所示是东巴文“晒干”,字上部:太阳光线;字中部:水气;字下部:大地。试简单说明这个字的物理含义。(2003年江西省中考题)
8.如图15所示,请说出其中两件家用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电能转化成了什么形式的能?(2003年江西省中考题)
实验题
年份
知识
|
2000(20分)
|
2001(30分)
|
2002年(30分)
|
2003年(30分)
|
2004年(30分)
|
电和磁
|
①伏安法测电阻(6分)
②安装电动机模型(3分)
|
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7分)
|
① 伏安法测电阻(5分)
②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判断电阻大小(4分)
③电学暗箱(2分)
④电路的连接(3分)
|
电磁铁(4分)
测小灯泡功率(7分)
电路设计(4分)
|
电流表变化(2分)
测电压(2分)
伏安法测电阻(5分)
滑动变阻器(3分)
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4分)
电路连接(8分)
|
测质量、测密度
|
测石块的密度(6分)(设计型实验和填写实验报告)
|
测牛奶的密度(4分)
|
①天平的调节(3分)
②力学综合实验(6分)(开放性实验)
|
力学实验设计(6分)
密度(2分)
|
|
基本仪器的试用
|
①刻度尺的读数(1分)
②电流表的读数(1分)
③压强计(1分)
|
① 刻度尺的读数(2分)
② 电能表读数(2分)
|
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2分)
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1分)
|
①温度计的使用(3分)②量筒的使用(2分)
|
|
杠杆平衡条件
|
杠杆的平衡(2分)
|
杠杆的平衡(3分)
|
|
|
|
凸透镜成像
|
|
凸透镜成像(3分)
|
|
凸透镜成像(3分)
|
|
观察水的沸腾
|
|
|
观察水的沸腾(4分)
|
|
|
测平均速度
|
|
|
|
|
测平均速度(6分)
|
演示实验
|
|
扩散(2分)
浮力(3分)
奥斯特(2分)
焦耳定律(2分)
|
|
|
|
比较上表所盘点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八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考查最多的是测量力的大小,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二、重点实验“用量筒和天平册物体的密度”、“伏安法测电阻”、“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几乎
是每年轮流考查,有时候会连续查。
三、实验考查的分数逐年上升,2003、2004年两年都基本稳定在30分左右,而且自2004年取消实验题这一题型后,考查实验的灵活程度尤为显得突出,实验的考查不再是机械记忆实验过程、使用方法的考查,而是,要尽量做到动手动脑实际操作后体验性的考查实验。
四、开放与设计型实验的考查比例增大,特别是应用型实验,与生活密切联系的STS实验考查的比例增大。
五、2004年实验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电学部分。
【经典实验试题回放】
实验名称(或目的)
|
选用器材(填字母代号)
|
例:用天平称石块的质量
|
C、E
|
|
|
|
|
|
|
|
1.在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实验中,如图16所示把安装好的电动机、滑线变阻器、电源、开关串联起来。(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中实验器材的连接。(2)合上开关,接通电路,观察线圈的转动,把电源的两极(或电磁铁的两极)对调一下,可观察到线圈转动的
改变;用滑线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大小,可观察到线圈转动的
随着改变。(2000年江西省中考题)
2.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玻璃瓶、细线和适量的水,简易地测出牛奶的密度(如图17所示)。(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瓶重G0;(2)将空瓶盛满水,测出它们的总重G1;(3)把瓶中的水全部倒出,再盛满牛奶,测出它们的总重G2。由此可得:牛奶的质量m= ;牛奶的密度= 。(2001年江西省中考题)
3.一个力学实验箱内有如图18所示器材,请写出利用这些器材可做的力学三个实验名称(或目的)及相应器材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中。(2002年江西省中考题)
4.请利用一瓶矿泉水,涉及两个不同的物理实验,并完成下表(2003年江西省中考题)
|
操作方法
|
实验现象
|
物理知识
|
示例
|
将矿泉水举起后松手
|
瓶落下
|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
实验一
|
|
|
|
实验二
|
|
|
|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电压U/V
|
2.0
|
4.0
|
6.0
|
电流I/A
|
0.15
|
0.20
|
0.25
|
电阻R/Ω
|
13.3
|
20.0
|
24.0
|
|
9.承承同学在“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
(1)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 ,这样做能对电路起 作用,在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是 .
(2)由表中数据可知,三次测得的小灯泡的阻值不相等,原因是: .(2004年江西中考题)
第四大类试题:计算题或探究
|
写出计算物理量的公式公式
|
平均速度
|
热量的计算
|
热量与焦耳定律综合计算
|
浮力与液体内部压强综合
|
压强
|
功与机械效率综合计算
|
欧姆定律与电功率综合计算
|
电功率的计算
|
欧姆定律与焦耳定律综合计算
|
01年
|
|
|
4
|
|
5
|
|
|
6
|
|
|
02年
|
|
|
|
|
|
5
|
|
|
4
|
6
|
03年
|
5
|
|
|
|
|
|
4
|
|
|
6
|
04年
|
4
|
6
|
|
6
|
6
|
|
|
8
|
|
|
比较上表所盘点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计算题以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他即能反映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而立解掌握水平。同时又能体现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解答计算题应该首先明确它的特点,避免盲目和无从下手的尴尬,同时明确题目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找准关系,有的放矢的按要求进行合理的计算。
三、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很多,但一般的解题步骤是:
1.认真审题,明确现象和过程,确定给出条件或题目中隐含的条件。
2.找关系,真对题目内容分析综合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选择合适的规律和公式,找准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列出表达式。明确各个已知量、未知量及某个物理量在题目中叙述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变化时存在的关系,根据公式或规律列出相应的额表达式,并推导出待求物理量的计算公式。
4.代入数据求解。把所用到的已知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后,把已知量的数据代入计算式中,通过正确运算,得出答案。同时进行合理化验证,最后确定正确答案。
【经典实验试题回放】
1.将边长是10cm的实心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内. 待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600g水,如图18所示. 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2)木块的密度;(3)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g=10N/kg)(2001年江西省中考)
2.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来加热水的一种装置,小新同学家有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在离地面10m高的屋顶上. 现需要将初温为10℃的100kg的水,加热到60℃,则
(1)把这些水从地面输送到屋顶的热水器中,需要做多少功?
(2)这些水要从太阳那吸收多少热量?
(3)下雨时,改用热水器中的电辅助加热设备加热(加热功率为1500W),若不计热损失,加热这些水需要多长时间?[
g=10N/kg,c
水=4.2×10
3J/(kg·℃)](2004年江西省中考)
3.如图19所示的电路中,R1=400Ω,R3 =20Ω,电源电压U=12V且保持不变,当S1、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 求:
(1)R2的阻值. (2)S1、S2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 (3)S1、S2闭合时,通电10s产生的热量. (2002年江西省中考)
4.快速电热水壶,以其高效、实用、方便,成为家庭、宾馆的常用电器之一.有一种电热水壶铭牌上标有220V/50Hz/900W/1.0L(其中1.0L为其容量).假如它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在标准大气压下,用它将1kg的水由10℃加热至沸腾,已知水的比热4.2×10
3J/(kg·℃)
. 求:
(1)水吸收的热量;(2)加热时间;(3)如果每度电的电费为0.6
元,烧开这壶水的电费.(2004年江西省中考)
8.如图20所示,R1为10Ω的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为6V,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0.3A,通电5min.请你根据这些条件,求出与电阻R2有关的四个物理量.(2004年江西省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