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绍光

 昵称4318915 2011-08-05

丁绍光

    丁绍光(b.1939),生於陕西省城固县。1957-1962年就读於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攻装饰绘画并以第一名毕业。毕业後赴云南艺术学院任教,期间,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各省市美展并出版画集,为大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0年任云南申社画会名誉会长,同年七月赴美游学。198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并以国际知名艺术家身份,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他擅长学习西方现代技法,结合中国传统艺术,创作出具有鲜明东方特色的装饰绘画。至1992年,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画展记三百馀次。作品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荷兰、台湾等四十多个国家收藏。他先後在云南,日本,美国,北京,上海等地出版画集,广受世界各国媒体报道,法国美术评论家称其为二十世纪的乔托,美国评论家誉其为震动世界的云南画派的领袖,日本美术评论家称其为站在中国现代绘画顶点孤高、浪漫的色彩诗人。他连续三年被选为联合国代表画家,为联合国设计邮票、首日封及创作限量版画,向全世界发行。目前担任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山西大学客座教授、山西传山书画研究会名誉顾问、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庞薰美术馆名誉馆长、云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等职。
    画面所描绘的女性形象代表了丁绍光先生的典型风格。这种柔美的女性人物造型有着一种共性的美感。画家以乐天的审美倾向撷取人们生活的向阳面,竭力刻画少数民族妇女纯洁质朴的情感与淡泊宁静的心绪。通过对她们颀长的身躯、秀丽的眉眼、半坦露的胸腹的艺术处理,给人以温情、喜悦与激动。以这些为基础,丁绍光又用热情的思想、健全的大脑、温暖的双手、强劲的线条、斑斓的色彩以及强悍的心灵去挖掘、去发现真美、真爱、真善,去追求真善美之间的统一与和谐,去探索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统一与和谐。因而画面中不仅洋溢着一种恬淡宁静的喜悦和幸福,还充满近乎乐天主义的明快而华丽的色彩。
    丁绍光画中的女性人物造型不是来自於现实生活中的实体,而是来源於他自身的感受和期盼,是著名作家笔下人物的复合体。他通过阅读,揣摩书中的人物,再将该人物创建在他的作品中。
    丁绍光说:在中国的文学著作中,有近百种不同的女性人物。正是她们形成了丁绍光作品表现形式的主体。当我画嘴唇时,她可能建立在像花木兰或者其他神话故事的基础之上
    丁绍光的女性人物散发着一种共性的美感,他们的面容唤起了一种柔美的感觉。好像是在看着一个孩童,一位朋友,一种动物,一件艺术品,或只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展现在他的面前。完美的爱情是作品的表现主体,神话中的爱神在朦胧中不言而喻。鲜艳的色彩是准确迅速表达艺术家感受的必要手段。我们很难长命百岁,即便如此,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算不得什么,所以,我混合了整个人类历史的人文经历而不只是我个人的体验
    丁绍光将传统的材质——“宣纸水彩颜料应用於不同的风格,他像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技法那样学习西方色彩的组合。
    很多收藏家都将丁绍光看作与毕加索、马蒂斯、梵高齐名的艺术家。
译自《Fine Art》(《美术》)杂志 MILLENNIUM ISSUE (《黄金时代》) 发刊
      瓦莱里·朗贝罗的引言:
    “90年代初,纽约艺术博物馆RON SEGAL的展台前,我第一次注意到丁绍光的作品,在看到他作品的那一瞬间,我不禁为之一振,在那些令人难忘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完美的线条轮廓让我想到了Jean Seastien BACH的大合唱,丰富的主题就像VERDI的歌剧,奢华的色彩如同莫扎特的音乐会。
    吉莱·迪昂的引言:
    在巴黎与丁绍光先生相识,他的艺术作品深深吸引了我,画风精致,主题严肃。透过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他的热情。
    丁绍光的完美视觉盛宴
    从故乡到现今居住的国家,无论身在何处丁先生一直追寻着艺术无国界的理念。丁先生通过自己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自然与文化的完美结合。为了贴近自然,就要用心去感受。丁先生远赴中国南方的西双版纳,用诗意的色彩描绘了一组组异域风情。为了画好一棵树,在繁茂的森林里、茂密的树叶中,丁先生常常长久地驻足在那里,观察、思考着它们的特殊含意,通过自己的眼睛找到它们的形态和色彩,最後画在纸上的也不仅仅是一棵植物,还有这一棵树带来的视觉上和精神上的丰富感受。正如人们所说的,艺术作品是有灵魂的,在丁绍光的作品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的思想。树叶是绿色的,但是我不喜欢绿色,我把他们画成蓝色的,但是我可以带给人感觉,我所画的就是大自然中所生长着绿色树叶的树木。
    丁先生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理解,赋予了自己的作品犹如音乐旋律般的线条轮廓,同时吸纳了例如抽象派艺术等诸多西方艺术的要素。
    大量运用垂直和平行的线条,让作品整体感觉平静,泰然,和平。线条轮廓在丁绍光的每一幅作品中都非常重要,也非常明显。丁先生创作每一幅作品时首先要画出一幅完整的轮廓,轮廓的线条满意了才会考虑色彩。
    而色彩方面,丁先生的作品结合了艺术与自然,理解自然界的色彩并融入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色彩是和形态紧密相连的,形态发生变化时色彩必然随之变化。美妙的金色,如果用得恰当,是可以充分衬托出所有的色彩,反之将毁灭所有的色彩。每一个民族对色彩都有独到的领会理解,就艺术家而言也是这样。丁先生说:我喜欢沉静的蓝色,我也只有在宁静中才可以作画。
译自《丁绍光天堂印象》Great Events Editions Los Angeles(出版社)1997年7月
      望尽天涯路—丁绍光的艺术道路
    丁绍光是位杰出的画家,他以不懈的努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成为震动当代世界画坛的巨匠。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丁绍光在画坛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曾分别在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印尼、香港、台湾和北京、上海等世界各地,举办过两百多次个人画展。得到热情的欢迎与回想。他的作品由遍及世界各地的四十多个国家收藏,他以自己辛勤的创造,为文化交流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经过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丁绍光成功地融合了东方古典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的特色,在作品中呈现出崭新的境界,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别开生面,为世人所瞩目。美国艺术评论家道格拉斯·芬莱,称丁绍光为世界上著名的云南画派艺术的领导人。日本艺术品论家室伏哲郎,称丁绍光为站在中国现代绘画顶点的孤高浪漫的色彩诗人
    法国当代权威美术评论家安德鲁·帖里诺,称丁绍光的艺术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他用一双神奇的笔,揭示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奥秘,他对美育爱的升华,使他成为了二十世纪的乔托。
     \1990年三月三十日至四月四日,日本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在当时东京的国际艺术大展上,举办了一次你喜欢的画家评选活动,由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室伏哲郎主持,参加评选活动的有艺术评论家、收藏家、画廊主持人,杂志社编辑以及三千二百二十五名观众,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票选自十四世纪至二十世纪最受人喜爱的画家。结果,丁绍光排列在第二十九位,它是前一百名中唯一的中国画家。排列在前二十名的画家中有毕卡索、梵高、贺诺瓦、莫内、马蒂斯、怀斯等巨匠。马蒂斯排名第十五,康丁斯基排名第三十一,平山郁夫排名第四十三,加山又造排名第四十五,东山魁夷排名第四十八。
    经过近四十年的努力,丁绍光的名字终於跻身世界著名美术大师的行列。
    室伏哲郎以艺术理论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感觉,指出丁绍光的成功是经理的坎坷,克服逆境的强韧意志及内心孤高的浪漫主义的结晶。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同时饱尝世上的辛酸,而他无限优美的绘画风格,特别扣人心弦。丁绍光的艺术道路并不平坦,正像江河之形成,不是一开始就奔流於平原阔野,而是在千年万壑中曲折穿行,横冲直撞寻找出路,然後才逐渐形成壮阔的洪流,波澜浩荡千里,奔向世界艺术的海洋。
    丁绍光立足於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点上,深入研究西方现代艺术,结合具象的表现与抽象地概括,跳脱民族的界限,以世界性的绘画语言,把中国现代艺术推向更广大的天地。他多年来的辛勤笔耕,不仅创造了大量广受世界各国人士喜爱的艺术珍品,并且继续向新的高度跨越。
——摘自《巨匠与中国名画·丁绍光》[台湾](台湾麦克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