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钢琴陪练是一种艺术

 兿海名洋 2011-08-05
钢琴陪练是一种艺术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7-31 阅读:59次 【字体:大 中 小】

    有的家长对于陪练有这样的看法,他认为陪练不利于孩子学习。但在孩子学琴过程中,家长不陪,又怕孩子学习不自觉。到底是陪好还是不陪好呢?
    答案是肯定的,当然要陪。孩子年龄小,天性好玩、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稳定。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所以一遭遇困难便害怕,这是很自然的。如果家长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小孩子是绝对学不好钢琴的,因此这就离不开家长科学地陪练。
  1.与孩子充分沟通后,定下协定
  很多琴童的家长是因为孩子吵着要学琴才买琴的,当听到一首首美妙的钢琴曲或者听到邻居家小朋友弹出动听的曲子时,孩子便对想象中的钢琴产生了追求,所以初学钢琴时,兴趣浓厚充满新鲜和好奇,迫不及待地在琴键上摸摸敲敲。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便能演奏一首小曲了,又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兴趣得以持续。而随着学习难度一点点增加,对演奏技巧、技能、音乐素质的要求一步步提高,孩子就有可能畏难,一畏难,练琴就成了一件既枯燥又乏味的“苦差”,兴趣就会减退或消失。这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尽力把短暂兴趣化为稳定兴趣。家长应该平等地和孩子商量学习任务,签定协定,定时间和任务,让孩子能够接受。如果他(她)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努,家长就有理由给孩子必要的惩罚,让他(她)明白失信和不完成任务的代价。如此,不仅是练琴,还会惠及其他。
    2.创造音乐环境,“陪“孩子熏陶音乐
    环境在其中就起了重要的作用。家长要注意营造音乐环境,譬如:忍痛割掉心爱的电视剧,而放交响乐和钢琴曲的碟片:放下手上的娱乐,陪孩子去看演奏会,参加音乐竞赛或交流活动,让孩子在音乐的环境里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从而提高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可是有些家长,宁愿带孩子去吃肯德基也舍不得买音乐会的票或是去参加比赛。其实,演奏会或音乐比赛本身就是一个让孩子交流音乐的极好平台,孩子可以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分享各自学琴的心路历程,何乐而不为呢?
    3.还要懂”陪“,会“陪“
    年龄小的孩子基本上是要求家长陪的,虽然有的钢琴老师把家长留在客厅里,不欢迎家长跟着听课,但我作为一名钢琴老师,想跟家长们说的是一定要旁听。因为有了家长的合作,孩子的钢琴技术能进步得更快。可是我也发现有的家长,在陪孩子上课时,不是打瞌睡,就是在看报,如此“陪”,还不如不陪,因为对正在练琴的孩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有些孩子经常向我抱怨:“我讨厌爸爸看我练琴,因为他什么都不懂。”所谓“陪练不利学习”就是针对这样的家长。如果我教学时有家长陪,就不能闲着,请他们做笔记,参与教学。因为孩子还小,而技巧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练习过程,孩子不可能通过上一两次课就能完全领悟,这就需要家长记笔记,帮孩子分析错误原因,体验孩子学习过程,也无形中使家长和孩子一起亲近了钢琴。我认为家长不一定要会弹,但要会听,至少在孩子初学阶段能听出孩子在练习中所出的错误,否则当家长说孩子时,孩子也不会服气,甚至会反感。
    值得一提的是:家长在管教自己孩子练琴时,必须把握好“度”。任何事物都有客观存在的发展规律,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孩子学钢琴也是如此。从简单的手指训练到乐曲的弹奏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少家长却拔苗助长。孩子刚练几天就觉得差不多了,就要求老师教其乐曲,手指站立都难掌握,音与音之间的连接没有扎扎实实地训练,又如何弹出优美、动听的乐曲呢?也有的孩子勉强只有三级水平,家长却逼着考四级,甚至是五级、六级。不仅练琴,小孩的身心发育和年龄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比如一个13岁的孩子独立练两三个小时钢琴也许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一个4岁的小孩在大人鼓励下能很有兴趣地
“玩”30分钟,就相当不错了,所以家长的“逼”也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而慢慢增加练习难度和时间。
    “陪”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艺术,并不是一刻不停地盯着孩子坐在琴凳上,而是可以遥控的,甚至还可以“玩”,陪是为了不陪,“陪”着孩子上路,养成良好习惯,将来学习高难度了就不用“陪”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