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力量思维,反对上肢主义——从刚子的力量比例和奥尼尔练不练深蹲说开去

 风逝无痕 2011-08-06
最近两个帖子引发了我很多思考。一个是刚子的3年献礼,引起我注意的不少兄弟认为他卧推偏弱。另一个是奥尼尔练不练深蹲,大多数兄弟认为他是不练的,我谷歌了一下,也没找到权威的英文资料。但引起我注意的是有些兄弟认为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没必要练深蹲,甚至就不该练深蹲。
对于这两种观点,我都有不同看法。先看刚子的力量比例,他深蹲220公斤,卧推120公斤,硬拉220公斤。刚子是从练力量起步的,现在兼练了健美,但我觉得他的主要兴趣似乎仍然在力量上,所以就拿他和“冠军之王”、整个大力士界获得世界冠军次数最多的稻羽秀明比比吧,虽然体重相差较大,力量指标还是很相似。稻羽深蹲243公斤,卧推115公斤,硬拉230公斤。比较一下,刚子真的是卧推偏弱吗?绝对不是。
关于篮球运动员的深蹲问题,我手头正好有两本书,一本叫《篮球体能训练》,美国NBA体能教练员协会著,比尔弗兰和罗宾庞德编,另一本叫《NBA体能训练》,全美篮球体能教练员协会著。这是目前市面上我能找到的仅有的两本美国编的篮球体能训练教材,里面的力量训练篇都把深蹲放到重要位置,其中一本还作为第一个动作介绍。奥尼尔练不练深蹲不敢说,深蹲对于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是可以肯定的。
我开始关注大力士运动以后,一直有一个观点:在个人层面上,上肢主义是阻碍我国大众(不包括举重队)力量发展的最大障碍。现实也不断地印证了这个判断。我国目前的上肢主义非常严重,表现在:卧推水平远高于深蹲和硬拉水平。1998年IPF世锦赛被誉为IPF史上水平最高的一场比赛,其125公斤以上级冠军、乌克兰著名大力士尤里斯宾诺夫深蹲430公斤,卧推197公斤,硬拉377公斤。大家用尤里的三项成绩衡量一下我们自己的,就很容易看出问题来。相信很多兄弟的第一反应是:他的卧推太差了!这和对刚子的评价如出一辙。
再举一例。世界各国IPF深蹲的纪录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大众力量项目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相当多的国家该纪录都在400公斤以上,其中既包括欧洲和北美的大多数国家,也包括亚、非、南美很多我们一般人瞧不上的国家。我前两天正好上传了巴西和埃及大力士IPF深蹲400公斤的视频,感兴趣的兄弟可以去六间房搜一下。
上肢主义泛滥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大众力量项目不发达。我国举重虽强,但走的是精英路线,和一般人基本没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健美并不是国外那种纯粹肌肉意义上的健美,而是承载了力量和肌肉的双重功能。按照力量训练的观点,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标准的力量思维,第二个是标准的健美思维,第三个是上肢主义的思维。现在让我们分别看一下。
力量思维是完全是客观的力量成绩为导向的,面向所有的自然发力动作。而自然发力模式是以腿部力量为主做功,上肢主要起固定支撑作用,因此腿部力量格外重要。举重和壮汉几乎每个项目中腿部力量都居主要作用,力量举则是2/3。在训练时间上,健美意义上的腿部力量(标准的力量思维并不这样区分)训练时间也至少占一半。标准的力量比例,深蹲约是卧推2倍。保罗安德森深蹲1206磅,卧推627磅,深蹲博士深蹲1014磅,卧推523磅,阿尔哈佐夫深蹲1250磅,卧推630磅,高金斯深蹲500公斤,卧推250公斤,都体现了这个比例。孤立的上肢力量训练动作,因为不符合实际发力模式,要么很少练习,要么用自然发力动作取代,例如用上挺取代推举,用泽奇深蹲取代弯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力量举界的卧推纪录,几乎全部来自那些药罐子的纯卧推高手,而他们几乎从未获得过除卧推以外的力量项目冠军(包括力量举三项在内)。
健美思维以主观的强壮感评价为导向,它是以主观、间接的方式来评价,但根本还是强壮。用力量标准来衡量,健美的腿部/上肢力量比例是偏小的,原因就是间接。一般人在不了解力量运转规律的情况下,最直观的想法就是直接接触、固定、支撑重物的部位,也就是上肢最重要,只有真正深入练了才会发现不是这样。但对于一个主观评价项目来说,绝大多数评价者就是一般人,没有深入练的机会,这和力量项目的客观评价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用力量训练的观点来看,健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上肢主义的影响。例如腿部肌肉重量占全身骨骼肌一半,训练时间却最多占1/3。健美界的力量高手,深蹲也达不到卧推2倍,如弗朗哥哥伦布深蹲665磅,卧推525磅,斯坦易菲丁深蹲821磅,卧推606磅,詹尼杰克逊深蹲825磅,卧推525磅。把他们分别和卧推与之接近的保罗安德森、深蹲博士比较一下,深蹲差距还是很大的。反映在身体各部位围度比例上,卡特胸围150厘米,上臂57,大腿79,小腿51。再看力量举卧推高手(不是那些药罐子的纯卧推高手)Chad Aichs,胸围152,上臂53,大腿92,小腿53。注意两人的腿部、上肢围度对比,这还是卧推高手。再顺便看看泰森在打布鲁诺时的围度,上臂40,大腿69,小腿46(见老杜《我的王朝》),卡特、恰德、泰森三人大腿、小腿、上臂的比例分别是1.39:0.89:1、1.74:1:1、1.73:1.15:1。卡特和恰德之间的围度差异可以看作直接、客观的强壮与间接、主观的强壮之间的差异,而格斗项目的围度比例显然更接近力量项目。
必须指出,这个问题在国外并不会引起混乱。因为欧美力量项目有悠久历史,不管练肌肉还是力量,都各自有一套成熟路子,照着做就行。笔者曾经在国外某力量论坛谈论肌肉,第一个回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We are athletes, not bodybuilders.但在国内就完全不同了,因为我们目前大众力量项目还远未形成规模,甚至还没有彻底从健美独立出来。上肢主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缺少相关知识和实践。前两天翻开一本老书,《世界体育万花筒》,看了里面的大力士部分。我一贯不赞成指责不懂的人,但这本书还是带给我很多感慨。一切动作都是“举”、天生神力、无所不能,这代表了以前绝大多数人心中典型的大力士形象。只要你稍微留点意,立刻能品出本文的主题——上肢主义。
记得我很久以前读一篇健与美的老文章,讲迈克弗朗科伊斯练肩部的,其中一句话让我困惑了很久,说很多运动员认为腿部和手臂肌肉最重要。那时我也深受上肢主义影响,因此十分不解:腿部肌肉有啥重要的?我大学时期学校里的一个知名壮汉,也是从不练腿,理由十分简单:练腿没啥子用处。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力士还只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梦,而不是一种通过系统方法能够实现的科学,这就是上肢主义泛滥的根源。
三种不同思维对于训练的影响极大。对力量思维来说,以腿部训练为训练重心非常自然,因为这就是自然发力模式的本质。所以举重队里很难找出上肢主义的信徒,高手里则绝对不会有。对力量项目来说,腿部不是一个普通的部位,它是全身的发力源,具有特殊作用,因此就不能用和上肢相同的标准来衡量腿部力量及它的代表——深蹲、前蹲、硬拉等。健美思维采取了大量力量训练中很少采用的上肢孤立训练方法,而且所占比例很大,外面看上去和力量训练正好相反,是以上肢训练为主,腿部训练更像是一个单独的部分。上肢主义则把这个单独的部分也省了。对上肢主义来说,腿部永远都是次要的,上肢永远都是主要的。说深蹲危险,却对被卧推砸了头的视而不见。说深蹲代表的极限力量不重要,在卧推上却舍得下力气。现在我们见到的很多论断,背后都有上肢主义的影子。
鉴于我国目前大众力量项目才刚起步,上肢主义影响仍然巨大,培养力量思维,反对上肢主义是最重要的一步。不彻底打破上肢主义,培养起力量训练的观念,光从其它方面考虑,就始终是“带病运行”。这个问题并不是抽象的,它作为一种思维模式体现在对各个问题的判断上。什么时候大家不再用卧推和臂围衡量一个人的力量,不再每周只拿出一天练腿,甚至还安排在上肢某个部位的后面,不再是股二头肌训练量还赶不上肱二头肌,用深蹲是否达到卧推2倍而不是是否超过卧推来衡量力量发展是否均衡,用上挺、泽奇深蹲等自然发力模式的全身动作来发展上肢力量,上肢主义才算是真正打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