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事踪影“谜”茫

 昵称4200283 2011-08-07

往事踪影“谜”茫

谜途云踪

1

小时候,每逢元宵之夜,我那被阿杜誉为“如诗如画的小城”的故乡,总会在县城中心的南岭桥悬谜,十分热闹。 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两个谜:

 一是“祝融常临——打本地地名一”,许多人猜为“火烧厝”,均未中,正解是“长烧厝”。

 二是在一块黑板上左边写着一个“9”,右边悬挂着13块糖果,要求用两个动作猜一个乘法口诀和一个古人。这个谜语挂出来十来分钟后,只见一个中年男子,用左手擦去黑板上的9字,右手一把掠走13块糖果。主谜人说,猜得好,七九六十三,刘邦(闽南话擦与七、掠与六、留板与刘邦谐音)。 13块糖果多么诱人呀,让小小的我羡慕得很。

 

2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个偶然的机缘,我重新结识了灯谜。

那时候,我在贵州织金的一个地质队工作。有一年春节,大约是初五晚上,一位朋友说,县文化馆在大斧头广场搞猜灯谜,于是,我们便一起去看热闹。

约莫八点过钟我们到了现场,只见那里灯火辉煌,人头攒动,县图书馆的三扇大窗上悬挂着五颜六色的谜条,两位工作人员手持长长的竹竿,竿头吊着一小桶,忙碌地收集收集着人们递交的答案,不时有公布猜中者及答案的广播声响起,场面煞是火爆。奖分三等,奖品有搪瓷菜盘、香皂牙膏之类的日用品,在那个年代,算是相当丰厚。而且连搞三个晚上,那么偏远贫穷的地方,这么拉开架势,可真算是大手笔。

那天晚上,我斩获不小,光是搪瓷菜盘大约就有七八个吧,至今还在用。

其实,那时的我还是个“谜盲”,只凭着点小聪明蒙到几个会意谜而已,现在还有印象的只有这么几个:

1、  育花灵,猜地名合肥;

2、引经据典,猜证件借书证

3、五百刀校手、三千子弟兵,猜字翚。

说起来也惭愧,就在那天晚上,一条“风雨空中雁阵斜”让我冥思苦想许久,始终不得要领。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的离合谜,也正是这条谜,引起我对灯谜的浓烈兴趣,在那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成了县文化馆的常客,由于当时有关灯谜知识的资料相当匮乏,只好狂搜灯谜,通过大量剖析找其规律。那时我最常看的是《新民晚报》的每日一谜、《羊城晚报》周末版的灯谜栏目和《文化娱乐》杂志,因为它每期都有《灯谜擂台》。前后一两年时间里,我收集了数万个灯谜,至今还保存着好几个这样的笔记本。

那时候,织金人似乎对灯谜情有独钟,年年春节都组织谜会,不但县文化馆搞,镇文化馆也搞,颇有点打擂台的味道,有时甚至连国庆、三八节都搞。碰到赶场天(北方叫赶集),偶尔还可看到有的小贩在货摊上拴个大气球悬挂谜条让人猜,这倒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广告方式。一晃三十年过去了,离开织金也已近20年了,不知道现在的织金可还有当年那么热闹的谜会?织金人可还像当年那样“执谜不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