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的气机升降

 昵称3229476 2011-08-07

人体气血的循行与输布是升降出入的矛盾运动过程,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都离不开气机的升降出入,但其中脾胃的升清降浊作用对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至关重要。

1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

脾为脏,属阴,喜燥恶湿,得阳始运;胃为腑,属阳,喜润恶燥,得阴始安。脾与胃,一脏一腑,一运一纳,一润一燥,一升一降,都是阴阳对立与互根的辩证关系,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也即相反相成。

脾 胃同为“后天之本”,共主受纳、运化,是人体清气的发源地,且又位居中焦,通连上下,实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脾气升,不仅能助胃进一步消化,而且能 吸收、转输水谷的精微和水液;同时,还能统摄、升提内脏,不使下陷,以保持诸脏各安其位。胃气降,不仅能使饮食得以下行,而且能将初步消化后的水谷精微物 质移交小肠而供给脾以运化转输,上奉于心肺,布散周身,心肺肝肾均赖其水谷之精气以供养。

脾胃受纳、运化功能正常,水谷精微物质充盛,营卫方能协调,五脏始得安和。故清阳上升则耳目聪明,腠理固密,筋骨劲强;浊阴下降则湿浊渗泄,下窍通利,脏腑调和。至于肝之升发、肺之肃降,心火下降、肾水上腾,肺主呼气、肾主纳气等,也无不配合脾胃以完成其升降运动。

2         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可变生多种病证

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则清阳之气不能敷布,后天之精不能归藏,饮食水谷无法摄入,废浊糟粕无法排出,继而可变生多种病症。

脾 胃运纳升降的矛盾运动一旦遭到破坏,不仅消化功能发生紊乱,而且也将波及其它脏腑,心肺肝肾均将受其影响。汉·华元化认为:“脾病则上母不宁,母不宁则阴 不及也,阴不足则发热;又,脾病则下子不宁,子不宁则为阳不足也,阳不及则为寒。脾病则血气俱不宁,血气不宁则寒热往来,无有休息。”他还认为:“阳气上 而不下曰否,阴气下而不上亦曰否;阳气下而不上曰格,阴气上而不下亦曰格。否格者,谓阴阳不相顺从也。”若“阳奔于上,则燔脾肺”;如“阴走于下,则冰肾 肝”。诸病“皆由阴阳否格不通而生焉”(《中藏经》)。金元四家之一的李东垣也认为:脾胃是心肺肝肾四脏生理功能的中心。因胃是供给全身营养的器官,而心 肺肝肾的生理机能都依赖于脾精的输布,心肺肝肾的升降浮沉运动均以脾胃为枢纽,若胃气一虚,则五脏俱病,而产生“阳气下陷,阴火上乘”的病理变化。由于元 气不足,谷气下流,营气不濡于经络、脏腑,往往导致阴火上僭。在元气不足与阴火上僭这对矛盾中,元气不足是主要方面。若脾胃损伤,则真气下流;下泄太过, 久不能升,是生长之用陷于殒杀之气,而百病皆起;或久升而不降,亦病变层生。

根 据临床观察,脾胃升降出入机能失调的病变,主要表现在升降太过、升降不及和升降反作等方面。如中焦气机阻滞,则胃痛、脘痞、腹满、腹胀;胃气上逆,则呃 逆、嗳气、呕吐、反胃;脾气下陷,则腹泻、便溏、脱肛、下利、内脏下坠、虚坐努责、尿浊、癃闭等。此即“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也。如长夏季节,天气炎 热,雨水颇多,湿热之邪正盛,天暑下逼,地湿上蒸,人居其中,最易感邪为病,加之饮食不节(洁),滞留胃肠,酿生湿热,弥漫三焦,窒遏脾胃,蕴结肠腑,影 响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则可发生身热不扬、有汗不解、头重身困、胸闷、脘痞、腹胀、苔腻、脉濡的“湿温”病。如因误食馊腐不洁之物,积滞内阻,湿郁生热, 或因恣食生冷瓜果,损伤脾胃,中焦阳气受遏,寒湿停滞,以致湿热或寒湿与食滞交阻于阳明肠腑,大肠传导功能失司,通降不利,气血壅滞,肠道的脂膜与血络受 到损伤,则可发生痢下赤白,里急后重,腹中疼痛。严重的病例,还可因湿热疫毒上冲犯胃,发为噤口痢或疫毒痢。如系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或贪凉露卧,寒湿入 侵,邪郁中焦,或暴饮暴食,恣进生冷不洁食物,脾胃受伤,升清降浊机能失常,清浊相干,乱于肠胃,则可发生突然腹痛、吐泻交作的病症,古称“挥霍撩乱”。 此外,情志失调,思虑伤脾,或肝郁不达,乘脾犯胃,脾胃受制;或体虚久病,脾胃虚弱,中阳不健,运化无力,清气下陷,或命门火衰,不能助脾腐熟水谷等等, 均可影响小肠受盛化物和大肠传导变化,导致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发生泄泻。若长期进食发霉变质食物,嗜酒太过,或长期恣食辛辣炙之品,损伤脾胃,或脾 伤气结,水津失布,湿聚成痰,经久不愈,则气滞、痰阻、血瘀三者交互于食道、胃,阻塞胃的通降之路,而致上下不通,可发为噎膈。它如头痛、眩晕、昏迷、郁 证等,也常与脾胃的升清降浊机能有关。实者多为痰浊上蒙清窍、神机失灵所致;虚者多系清阳不升、脑失所养而成。脾病湿盛,还可变生痰饮、水肿等病证。

3         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脾胃病证的常用方法

叶 天士尝谓:“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故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脾胃病证的常用方法。治脾之法,以升为主;调胃之法,以降为先;权衡脾胃,以通为补。如胃痛 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胃失和降,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循胃腑宜通而不宜滞的生理特点,在治疗中一般应采用理气和胃的方法,疏理气机,使其通畅,“通则不 痛”,胃痛自能缓解。但须在理气和胃的基础上,辨证求因,审因施治。由于肝郁犯胃者,当配合疏肝解郁法,取柴胡疏肝散加减;由于脾胃虚弱,运化迟滞者,当 配合补虚法,取香砂六君丸加减;胃热者,配合左金丸以辛开苦降;阴虚者,配合一贯煎以养肝理气;久痛入络者,配合活络效灵丹以理气通络。又如呕吐的主要病 理变化多系外邪、食滞、痰饮、肝气等犯胃,以致胃气痞塞,升降失调,气逆作吐,故治疗呕吐多以降逆和胃为法,以小半夏汤(半夏、生姜)为基础方。偏于邪实 者,配合祛邪、消食、化痰、解郁;偏于正虚者,配合补正,或健运脾胃,或益气养阴;虚实夹杂者,审其标本缓急的主次,适当兼顾。再如呃逆,为气逆上冲、断 续发作、难以自忍的一种病症,故治疗大法总以理气和胃、降逆平呃为主。实证兼祛邪,虚证兼调补。因于寒者温降,因于热者清降。根据虚实寒热的不同,分别选 用丁香柿蒂散、竹叶石膏汤、五磨饮、旋复代赭汤、橘皮竹茹汤等方化裁,以降逆气、平呕哕。吴鞠通制三仁汤,用于治疗湿热之邪壅遏气机所致病症,具有开上、 畅中、导下的作用,宣通三焦气机,尤重于斡旋脾胃,还有连朴饮、甘露消毒丹、藿朴夏苓汤、藿香正气散等,也大多具有调理脾胃气机升降的功效。其余治疗脾胃 病证的常用方药,如平胃散、二陈汤、枳实消痞丸、木香槟榔丸等方,也都较为注意调理脾胃的气机升降。因此,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脾胃病证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