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年高考《词语辨析》复习教程

 新颖精品馆 2011-08-07

《词语辨析》复习教程

    考点讲解
  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虚词、实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所处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对虚词的考查集中在关联词(连词、部分副词及部分介词)的使用上;对实词的考查,则主要集中在辨析含有相同语素的同义近义词;“成语”将专辟一节讲解,这里不再赘述。

在备考中,重点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落实:一、落实词义的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二、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三、重视语言实践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点提示:

    1、正确使用实词

    实词的考查以同义近义词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般说来,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①从意义方面来辨析。如词义的轻重。“激动”比“感动”更强烈。“蔑视”比“轻视”词义重。词义的着重点不同。如“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如“开垦”、“开拓”、“开辟” 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②从色彩方面来辨析。主要表现在:A、感情色彩不同。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是个中性词,即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鼓舞”是个褒义词,指受到好的影响而积极奋发;“煽动”则是个贬义词,有挑唆、怂恿人干坏事之意。B、语体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主要表现在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如“夫人”和“爱人”是同义词,前者适合于庄重的场合,后者适用于一般的场合。

    ③从用法方面来辨析。A、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上,“爱护”适用于对下。B、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也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还可充当定语,如“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2、正确使用虚词

    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有两种题型:一是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考查的重点在虚词的用法上,因此,分析词语的性质、功能,尤其是用法,对于辨析虚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辨析虚词的方法如下:

    ①从词性的角度辨析。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

    ②从词语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如:小黄对我笑了笑。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如,他对工作很负责。“对”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

    ③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不是……而是……”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等等。

    ④从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⑤从语气的角度辨析。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

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

 

    典型题例

    (10年山东卷)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戚,让人难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释怀”:①抒发情怀。②放心,无牵挂。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最小的82岁,应用“耄耋”,或者改为“已过古稀之年”。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高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

    【易错提醒】本题较为容易,词语大多较为常见或者经常练习。注意“古稀”实际上考查了古文化常识中的年龄称谓。

    【备考提示】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②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③辨析用法。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本题考查了古文化常识,应引起备考注意。

    (10年江苏卷)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转辗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与水生植物体内。

    答案:(1)吸碳(2)略施魔法 (3)光合作用

   【解析】属“提取关键词”题型。解题步骤:1.读题,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2.分层次,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题中要求“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接着”、“最终”提示我们这一过程可分三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施魔法”、“光合作用”。

    (10年湖北卷)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_______。这是一座_______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____在今天的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______的。

    A.陵墓         点缀            虽然            绝无仅有

    B.陵寝         镶嵌            即使            独树一帜

    C.墓茔         装饰            固然            独一无二

    D .墓室         装点            尽管            举世无双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陵寝:古代帝王陵墓的宫殿寝庙,借指帝王陵墓。:墓茔:墓地,茔地。墓室:①犹墓庐;②犹墓穴。坟墓中放棺椁的处所。点缀:①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②装点门面,应景儿,凑数儿。镶嵌:①将一物体嵌在另一物体中;②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装饰:打扮,修饰;装潢;点缀,装点;指装饰品;犹夸饰。装点:装饰点缀;点缀品;张扬,夸大。虽然:即使如此;犹即使。即使: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固然:连词。①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②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尽管:①副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②〈方〉副词,老是;总是;③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高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

    【易错提醒】本题不是传统的两个词选一个,而是四个词选一个,涉及实词(名词、动词)、虚词、成语,容量加大。

    【备考提示】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②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③辨析用法。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虚词要考虑句间关系和习惯搭配。

    (10年四川卷)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传统的“严父慈母”在一些三口之家中逐渐演变为“慈父严母”。以前严厉的父亲如今在这些家庭中扮演着唱红脸的角色。

    B.该县有关部门决定在今后两年内斥资对这位名人的故里进行修复,把它们打造成精品,以吸引外地游客,使当地旅游人气更旺。

    C.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该课题组撰写了专题报告,对我国票据法的特色及其立法决策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

    D.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B项“故里”指故乡,老家,和“修复”不搭配,应该为“故居”;C项“其”指代不明;D项“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可改为“一纸空文”。A项“唱红脸”指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红色脸谱扮演正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友善或令人喜爱的角色(跟“唱白脸”相对),使用恰当。故选A。

    (10年天津卷)

    5.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________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____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________,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________

    A.决定   即使    提升   息息相关

    B.决定   虽然    提高   休戚相关

    C.确定   即使    提升   休戚相关

    D.确定   虽然    提高   息息相关

    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知识点,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第一组的区别在于:“决定”能够表示句间的因果关系,这是与语境相吻合的,而“确定”只能表示一个客观的动作行为,所以要选“决定”。第二组的区别在于,根据语意和语法可以确定,此空要与后面的“也”构成让步性假设关系的复句,所以选“即使”。第三组的区别点是词语运用的习惯搭配对象。因为前面出现的对象是“产业”,所以只能选“提升”。第四组的区别是词语(成语)意义的侧重点。息息相关侧重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多而紧密。休戚相关侧重表示对象(两者)之间好与坏、利与弊紧紧相连。根据语境应该选息息相关。

    (10年浙江卷)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她到在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物料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被人看起来自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

    B.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C.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机的走法其实很普通,但我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却对各种奥妙困惑不已。

    D.他性格内向,不善于陌生人打交道,刚见到她的时候,脸都涨红了,期期艾艾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答案:B

   解析: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语境不合,原文内容与主题无关。

 

    (10年全国卷Ⅱ)

    7.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5分)

人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学说, ___①__很少有人确切地了解这种理论。跟我们所熟知的经典物理学相比,相对论学说中有关新概念的表述充满了数学公式和演算,___②___目前常见的有关相对论的科普书籍一涉及重要概念,___③___在表达上或含糊不清,或繁琐难懂。___④___这也不能全怪那些作者,___⑤___用非数学语言来表述那些新概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①为转折关系;②表示严重的后果;③“就”和“一”搭配;④是让步关系;⑤解释原因。故答案为:①但是;②以致;③就;④其实;⑤因为。(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能正确表达逻辑语义关系,即可给分。)

    (10年全国卷Ⅱ)

    8.从以下12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8个,分别填入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选词不得重复。(4分)

    停止     损害     设立     具有     核实     侵害

    咨询     维护     存在     叫停     保护     免受

    “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是文化部指导下的企业自律行为。先期试点的六家网络企业将建立服务页面, __①__专线电话等,为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网游监管提供__②__与服务。家长可实名举报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网络游戏企业__③__之后,将根据家长的要求,依法限制或__④__对该未成年人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

    目前,一些网络游戏不同程度地_-⑤__低俗、暴力、色情等方面的内容,这严重__⑥__了那些沉迷于网游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实施网游监护工程的目的是要__⑦__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使他们__⑧__不良网络游戏的侵害。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实词。“专线电话”与“设立”搭配,服务页面和电话的作用是咨询和服务,举报后行动时核实,“叫停”的主语应该是执法部门,不是企业,故④应选“停止”;⑤应选“存在”,“侵害”不和“身心健康”搭配,应选“损害”;⑦⑧很明显要选“保护”和“免受”。故答案为:①设立;②咨询;③核实;④停止;⑤存在;⑥损害;⑦保护;⑧免受。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 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持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疾病。

    ③ 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_了。

    A、窜改 驱除融解    B、篡改 祛除融解
    C、窜改 祛除溶解    D、篡改驱除溶解

    答案:B。分析:“窜改”即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两者的意义和使用范围都有所不同。第①句的意思是说日本的某些政客要改写既成的历史事实,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的,也就是“作伪”。“驱除”是赶走、除掉的意思。“祛除”是除去(疾病、疑惧或所谓邪祟),这个词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和第②句的语境最为吻合。“溶解”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融解”是融化的意思,融有消融、消除的意思。第③句的意思是说她的满腔怨恨似乎没有了,应为“融解”。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 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___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的作品来的。
    ③ 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

    A、聚集 品位赞扬    B、云集 品位赞叹
    C、云集 品味赞叹    D、聚集品味赞扬

    答案:B。分析:聚集是“集合;凑在一起”的意思,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各处来,聚集在一起。在第①句中,采访同一件事有上百名记者,人数已经很多了;他们又代表各大媒体,是从不同的地方来的,因此用“云集”更为恰当。作为名词,“品味”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品位”可用来专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赞叹:称赞的意思,一般可不带宾语。赞扬:称赞表扬的意思,作谓语时一定要带宾语,“令人赞扬”在语法上是不通的。再者,对古人的作品,我们只有“称赞”,而无法“表扬”。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 这位发言人___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待,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 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 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 演练引导    B、郑重 演示引导

    C、庄重 演示导致    D、郑重 演练导致

    答案:D。分析:“庄重”指(人的言行举止)不随便、不轻浮。“郑重”是严肃认真的意思。①句中发言人是代表国家就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事件进行表态,自然要“严肃认真”;至于发言人个人的言行举止当然也万不可随便轻浮,但在这句话中有关发言人个人的信息并不是所要表达的主要信息之一。“演练”是训练演习的意思。“演示”指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两个词中,“演”有“模拟”之意,“练”有训练、练习之意,“示”是给人看的意思。②句中有“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说明这是一次演习,所以只能用“演练”。“引导”指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侧重行为过程本身。“导致”是引起的意思,重在结果。③句中重在强调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教材的严重后果,应用“导致”。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答案:C。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准确选用虚词的能力。在表示人的主动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一再”“再三”都可以使用,如“他一再/再三表示要参加抗洪抢险”,但不在人的主动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就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多少”与“稍微”有时可互换使用,但根据语境,“稍微”强调差距的微乎其微,“多少”则强调差距的实际存在,应选“稍微”;句③中,“往往”带有规律性,强调按照经验,在某种条件下情况通常会这样,“常常”没有这样的限制。“收到邮件”谈不上什么规律性,故用“常常”。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           。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答案:C。分析:“莅临”与“亲临”都是“到”的意思,前者一般表“敬”,如我们欢迎来宾,可以说“欢迎莅临指导”,“亲临”则强调“亲自到达”。①句中强调孙穗芳女士以特殊身份亲自前往北大,所以排除A、B。“规划与计划”都有预先拟定的做事的内容、步骤、方法之意。但是计划一般较为具体,时间可长可短。规划一般具有全局性,内容较为概括,时间较长,从远景着眼。据此可知本句应为“规划”。 “不是/而是”表转折,“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根据③句的文意很显然应选择“不仅是/而且是”。

    课内训练

    1、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民族文化的______之一。考古发现_____,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_____。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           表明             共存

    B.发祥地           证明             并存

    C.发源地           证明             并存

    D.发祥地           表明             共存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   )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

    ②能源短缺,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   )着这个小镇经济的发展。

    ③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   ),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A.遏制  限制  不耻    B.遏止  制约  不耻

    C.遏制  制约  不齿    D.遏止  限制  不齿

    3、依次填入下面横本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         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2)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         ,为守护患都不遗余力。

    (3)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           暴利的犯罪行为。

    A.审定    许诺    谋取      B.审订   承诺    谋取

    C.审订    许诺    牟取      D.审定    承诺    牟取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鲁迅那一篇篇如匕首投枪般的杂文至今仍显露着          的思想锋芒。

    ②           是可以杀人的。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言可畏”。

    ③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           

    ④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           街头。

    A.锋利  流言  内疚  流连   B.犀利  流言  歉疚  踯躅

    C.锋利  谎言  歉疚  踯躅   D.犀利  谎言  内疚  流连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_____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订得再_____,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_____的假酒案。

    A、不止  正确  耸人听闻            B、不只  正确  耸人听闻

    C、不只  准确  骇人听闻            D、不止  准确  骇人听闻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B、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

    C、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措施,未尝不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

    D、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参考答案及分析

    1、B 。“发祥地”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用于第一个语境较为适宜;“考古发现”作为一个命题的证据,应用“证明”;“并存”强调“一起、都”,二者之间并无关联,“共存”虽然也有“一起、都”的意思,但二者之间有依存关系,与事实不符。 

    2、C。“遏制”偏在“控制”,“遏止”偏在“停止”,此处应为控制住对方的攻势,应选“遏制”;能源及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故选“制约”;“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同时没有“不耻”这个词。 

    3、D 。“审订”指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审定”指审查决定,如“审定计划”,交上级部门应为“审定”;“承诺”较之“许诺”更为正式;“牟取”义为谋取(名利),含贬义,谋取则为中性词。

    4、B 。可运用排除法,“人言可畏”指流言,可排除C、D;“内疚”与“内心深处”重复,故选用“歉疚”,排除A。所以,做题时可从最有区分度处入手,不必依次来做。

    5、C 。从语义角度看,“不止”是不能停止的意思,而“不只”有不仅的意思;从搭配角度看,“准确”可与“预算制定”搭配,而“正确”则不能;从语境角度看,“耸人听闻”适用于夸大其词地宣传某一件事,“骇人听闻”适用于发生了某件令人吃惊的事这种场合。 

    6、C。A项中的连词“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用在这里不合逻辑,应改成“以致”之类的词;B项“他们的节目,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无论”多余;D句中的“对”用的多余,应去掉,否则是什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就搞不清楚了。

    课外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1940年2月17日,徐悲鸿在泰戈尔的         下见到了圣雄甘地,这为他的旅印生涯写下了最辉煌的一笔。

    ②为了迅速扭转企业连年亏损的局面,厂长决定        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③这是一项新的信贷品种,项目的        方案正在制定之中。

    A.引荐    起用    实施            B 引见    启用    实行

    C.引荐    启用    实行            D 引见    起用    实施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_______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_______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_______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 何况而且      B.况且 而且 况且
    C.何况 而且 何况     D.何况 况且 而且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_____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_____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____什么都不得不_____。
  A.装载 徜徉 致使 割受   B.承载 徘徊导致 舍弃
  C.装载 徘徊 致使 舍弃   D.承载 徜徉导致 割爱

    4、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_____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_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A.犹豫、逐步、化装     B.迟疑、逐渐、化妆 
  C.迟疑、逐渐、化装     D.犹豫、逐步、化妆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把如此深厚的感情_在我的歌声里,希望引起听众的共鸣。

    ②要认真清查国有企业现有的资产,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_国有资财。

    ③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更加充实,博物馆领导派出多人到老区_革命文物。

    A.贯注  侵吞  搜集   B.灌注  鲸吞  收集

    C.贯注  鲸吞  收集   D.灌注  侵吞  搜集

    6.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_______下来的,至今已经两百多年了。

    ②社会学家坚决反对“‘克隆’________用于人类繁衍”的动议。

    ③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________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A.留传   可以   祈求              B.流传   能够   祈求

    C.流传   可以   乞求              D.留传   能够   乞求

    7、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目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      着学术,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炒作。

    ②学术上的问题应当由学者们自由地讨论解决,领导不要      。

    ③这个厂的领导都很      知识,也很器重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

    A.侵袭  干预  器重                B.侵蚀  干预  尊重

    C.侵袭  干涉  尊重                D.侵蚀  干涉  器重

    8、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与当年单位里的老同志偶然邂逅相遇,忆及当年,我们都不胜感慨。

    B.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

    C.要不是园林工程师的巧妙设计,这棵百年老树在城市道路改造的时候就可能夭折

    D.卢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子,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市电视台花巨资购进最先进的电视转播车,大大提高了新闻的         性。

    ②本没有什么深意的一件小事,他却偏偏喜欢仔细        。

    ③社会公德要求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         赡养父母的义务。

    A.时效  琢磨    推脱    B.时效     斟酌     推脱

    C.实效  斟酌   推托      D.实效     琢磨    推托

    参考答案:

    1、D。“引见”指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则是推荐的意思。“起用”有一个重要的义项,即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方案”与“实施”较为搭配。

    2、D。何况、况且、而且三个词都表递进,“何况”摆出的情况往往与上句有反差较大的对比关系,适用于句①;“况且”之前,往往是主要原因,之后是次要原因,适用于句②;“而且”只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前后成分并无严格限制。

    3、B。“承载”义为“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而“装载”是“用运输工具装”的意思,第一空填“承载”较妥;“徜徉”义为“闲游、安闲自在的步行”,与句意矛盾,故只能用“徘徊”;“割爱”指“放弃心爱的东西”,与原句中“什么都”不够吻合。

    4、A。“化装”与“化妆”区分度较大,前者为了掩人耳目,后者为了使自己的容貌美丽起来,根据语境,可排除B、D。“逐步”暗含计划性,与句②更为吻合。

    5、D。“贯注”只指“精神、精力”集中,这里“灌注”是一种比喻用法,“注入”之意;②“鲸吞”,指像鲸鱼一样的吞食,多用来比喻吞并土地,而“侵吞”指暗中非法占有个人或公共的财物、土地等;“收集”是使聚集在一起,而“搜集”,除了有“收集”之意外,还有“到处寻找”之意。

    6、A。“留传”特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与句①相吻合,而“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可以”属于主观上的认可,“能够”属于客观上的能力,这里不是技术能力问题,而是社会伦理认同问题,故选“可以”。

    7、B。

    8、B。“邂逅”与“偶然”重复;“百年老树”也谈不上“夭折”;“岁月”不能和相“七百多个”这样具体的数量短语搭配。

    9、A。“实效”意即实际的效果,“时效”即时间短,效率高,显然提高“时效性”才能突出新闻新的特点,所以①句应选“时效”。“琢磨”和“斟酌”都有考虑之意,但“琢磨”是指仔细体味其中深意,“斟酌”是指考虑文字、事情等是否妥当,所以②句应选“琢磨”,同时也照应文中的“深意”。“推脱”意指不肯承担责任,而“推托”是指借故拒绝,所拒绝的不一定是责任,所以③句应选“推脱”,同时也照应文中的“义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