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孔融不孝言论而被赐死所想到的zjkzxd

 我的儒山 2011-08-07
由孔融不孝言论而被赐死所想到的zjkzxd


   孔融的出名,不只是在于他身为圣裔,而是在于他四岁让梨,后成为一代名儒和“建安七子”之一,又因不孝言论被赐死。
   纵观孔融一生之大事,令人思考的问题很多。
   一是怎么看待小时与他未来的关系。中国的一句古话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有说“三岁看小,五岁看老”的。意思大体一样,都是说在幼小厂长发育阶段形成的性格,会影响到其将来的学习、事业等个方面。现在,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也显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时期的早期就能形成,从六七岁孩子身上可以预测出他成年后的一些行为”。这些古话和最新研究成果,也没有在孔融身上得到验证。孔融四岁就知道了自己吃小的,把大的让给哥哥,也是在礼仪上懂得够早的了。他又是名儒,在儒学和文学有巨大成就的。要按照古语说的,孔融在后来绝不会不懂得孝心。可是,他竟然因为两句不孝的话语而死了。也就是说,即使古话和新的研究成果正确,它也是就多数而言,而不是就所有的而言。孔融不属于共性之列,而在个性之中。假使能够应验,也只有孔融小时的聪明机智过人、对人讽刺挖苦,形成了后来的恃才傲物、不任世事这点上了。
   二是在封建社会里,孝道是非常重要的。最为典型的、最为深入人心的大约是二十四孝图了。忠孝,在传统的文化中,那是不可置疑的。在继承传统文化时,那些不易继承的东西,还是需要摈弃的。当今,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了“孝道”的具体内容,当然,不是使用的孝道这些古老的用语。据传,在即将修改的法律稿中,还要把“常回家看看”列入条款。
   三是孔融的不孝思想和其儒家思想不一致。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它是由圣人提出来的。作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又是一代名儒,竟然在孝道上与儒家思想背道而驰。他的言论有二,一则“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瓯中,出则离矣。”二则闹饥荒时,有点吃的,如果父亲不好,便宁肯拿给别人去吃。这与孝道所宣扬的,是不一致的。
   四是孔融的两条“不孝”言论,是不是就是一点道理也没有呢?这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五是曹操杀掉孔融,主要的是政治原因,但又要找一个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这就是“不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违天反道,败伦乱礼。一个不孝,就足以使孔融掉头。何况,曹操的理由不只是不孝这一条。
   六是孔融虽然有学问,但缺乏政治头脑,也缺乏斗争艺术。对于权倾天下的曹操,他是想说什么就是什么,口无遮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要取代汉天子,对汉室忠心耿耿的孔融,却上奏主张“尊崇天子,扩大君权,削弱诸侯权势”,使得曹操对他忍无可忍,不除是不行了。
   还有如何看待孝?孝与不孝,既是一个道德范畴的问题,也是一个法律范畴的问题。它可以用道德的力量来约束,也可以使用法律的手段来制约。不论怎么看,它都是一个政治范畴的问题。历史上是如此,当今也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