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秦書法鑒賞

 凛凛犹在 2011-08-08

先秦書法鑒賞  

2007-08-11 11:18:52|  分类: 十三少書法鑒賞 |  标签:书法  谈艺   |字号 订阅

先秦书法鉴赏    十三少鉴别整理

(此为十三少多年呕心沥血之作,请勿随意复制,引用请注明十三少作品。多年浏览相关书法著作,相当不易。)

                  太陽堂藝術之書法碑帖鑒賞
先秦書法(不明具体朝代就以先秦二字替)
===================================================================
朝代  书法家  碑帖名称  书体  收藏地  收藏情况
===================================================================
先秦  佚名 《(冬戈)方鼎》  金文
先秦  佚名 《不婴簋》金文
先秦  佚名 《邓闭敦》金文
先秦  佚名 《君夫敦》金文<君夫敦释读(从右向左竖读): 唯正月、初吉、乙亥,王在 康宫大室。王命君夫 曰:儥求乃友。君夫敢 毒(从丰从女)扬:王休用乍(作之祖文),文父 鼎(从将从鼎)彝。子子孙孙,其永用之(同止)。  注释:毒——原文从丰从女,前人释读为对,鄙人根据形态学特征,视其若妦、或毒。鼎——原文从将从鼎,楷书无对应字,鄙人或省为鼎,或转为酱。>

先秦  佚名 《孟姜簋》金文
先秦  佚名 《迷盘》金文
先秦  佚名 《商(王卂)鼎铭》金文<释读(从右向左竖读):己方奉见事 于彭车(辖)弟(同夷)商 奉马用乍(作的祖文)父甫 奠(同尊)彝鼋>

先秦  佚名 《师虎敦》金文
先秦  佚名 《师友敦》金文
先秦  佚名 《使夷敦》金文
先秦  佚名 《叔向父敦》金文<叔向父敦释文:叔向父作媿妃尊敦其子子孙孙永宝用>

先秦  佚名 《天亡殷》金文
先秦  佚名 《卫公叔敦》金文<铭文释读(从右向左竖读):唯九月、初吉、庚午,公夷(叔)初见于卫(衛)。贤 从(從)公命事畮,贤百畮翼。用乍(作)宝彝。   注释:前人命名为卫公叔敦。叔:古文字作夷,而叔为后起字。卫(衛)——前人释读。原文中间,不从□(丁),从方,有些类徬。翼——原文若:从翚(翬)从皿;或从翮从东。楷书无对应字。鬲皿相通,翮类翤。前人释读为翼。>

先秦  佚名 《小臣邑斝铭》金文<《小臣邑斝》:“癸己,王易小臣邑见十朋,用母癸彝(《续殷》下.66)/王易小臣口口,才(在)大 ...《墨子·尚贤》:“汤有小臣。”齐彝器铭《叔夷钟》有:“伊小臣唯辅”。>

先秦  佚名 《小子蒚卣铭》金文
先秦  佚名 《尹氏簋》金文
先秦  佚名 《墙盘铭》篆书
先秦  佚名 《石鼓文》篆书 <石鼓文 先秦刻石文字 。我国遗存至今的石刻文字,要属《石鼓文》时间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石作鼓形,共十鼓,分别刻有四言诗一首,径约三尺余。内容记述秦国君游猎,故又称“猎碣”。因被弃于陈仓云野,也称“陈仓十碣”。所刻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即籀文。石原在天兴(今陕西宝鸡)三畤原,唐初被发现。自唐代杜甫、韦应物、韩愈作歌诗以后,始显于世。一说为宋代司马池(司马光之父)搜得其九,移置府学,皇祜(1049—1053)间向传师始得其全。大观(1107—1110)中迁至东京(今河南洛阳)辟雍,后入内府保和殿稽古阁。金人破汴,辇归燕京,置国子学大成门内。1937年抗战爆发后,石鼓文南迁至蜀,战争结束后始运回北平,现藏故宫博物院。其刻石年代,唐代张怀瓘、窦皋、韩愈等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以为周宣王时物;宋代董逋、程大昌等以为周成王时物;金代马定国以为西魏大统十一年(545)刻;清代俞正燮以为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刻;以为秦物者,始自宋代郑樵,清代震钧以为秦文公时物;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叶十一年(前374)刻,详见《石鼓年代考》。刻石文多残损,北宋欧阳修所录已仅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阁》藏宋拓本仅四百六十二字,今其中一鼓已一字无存唐初“虞、褚、欧阳共称古妙”(引自《元和郡县图志》)。张怀瓘《书断》云:“《石鼓文》开阖古文,畅其戚锐,但折直劲迅,有如铁针而端委旁逸又婉润焉。”近人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谓:“《石鼓》如金钿委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采。”传世墨拓善本有元代赵孟頫藏本(即范氏《天—阁》藏本)、明代安国藏中权本、先锋本(亦称“前茅本”)、后劲本,皆宋拓本。《天一阁》本已毁于火,后三种俱在日本。有影印本行世。原石现藏故宫博物院。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

先秦  佚名 《史颂敦》篆书(金文)<史颂敦铭文释读(从右向左竖读):隹三年五月、丁子,王在宗周,令史颂:德穌(蘇、蘓[苏]祖文)灋(法),双(友)里君百生,帥堣(从享从禺)盩于成周。休又乍(作)酱(从將从鼎)彝。颂其萬(万)年無(无)疆。日遅,天子覠(从日从尹从見)令,子=孙=其永宝用。 注释:百生——百姓始称。堣——原文从享从禺,享旁多隶定为禺土旁。酱——原文从將从鼎,鼎之别种,楷书无对应字,或从其祖文鼎,或以酱代替。遅——原文从辵从匚从羊。覠——原文从日从尹从見,楷书无对应字,前人释读为显。>

先秦  佚名 《小克鼎器铭》篆书 8行72字

商  佚名 《龟甲占卜文》甲骨文 <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全称“龟甲兽骨文字”,也称“龟甲文”、“卜辞”、“占卜文字”、“契文”、“殷契”等。是青铜时代(约公元前1339-1281年)殷商刻在龟甲、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十九世纪末,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小屯,史称“殷墟”。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用笔、结字、章法三个基本要素,形成了庄重、肃穆的书风,是一种最古而造极的书体。>

商  佚名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甲骨文<此骨系河南安阳出土,长32.2厘米,宽19.8厘米。是甲骨文断代第一期商武王时期的一块牛胛骨版记事刻辞。骨版巨大且完整,正反两面共有一百六十余字,背面字内填朱,色彩炫丽,内容为商代社会生活和天气等方面情况,有重要的文史价值。字体瘦硬劲直,工整端严。 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

商  佚名 《六祀邲其卣》金文<商代后期,通高23.7厘米,腹径15.7厘米。传河南安阳出土,故宫博物院藏。此卣传与二祀邲其卣同出,形制、纹饰也与之相似。盖器对铭四行二十八字。铭文记器。释读(从右向左竖读):乙亥卸(御的祖文)其易(赐的祖文)乍(作的祖文) 册隻(获的祖文)圭贮用乍(作的祖文) 且(祖的祖文)癸奠彝在六 月隹王六祀五日专日 亚“貘”(图腾)>

商  佚名 《司母戊鼎》金文<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亦有人释作“后母戊”,后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妇妌。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面四边及足上部饰兽面纹。双耳,外侧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空。高1.33米,口长1.10米,重达875千克。用陶范铸造,鼎体(包括空心鼎足)浑铸,其合金成分为:铜84.77%,锡11.44%,铅2.76%,其他0.9%。司母戊鼎是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商  佚名 《四祀邲其卣》金文<商晚期 故宫博物院藏 通高34.5厘米 传河南安阳出土。圆壶长颈鼓腹圈足,颈两侧有耳,连犀首提梁。盖有圈形捉手,面饰方格纹,联珠纹,器盖对铭四字,圈足外底有铭文8行,是商代铭文较长者。>

商  佚名 《四祀弋其卣》金文<改称“釁卣”。释读(从右向左竖读):乙子王曰尊 文武帝乙俎 在釁大厅遘 乙羽(翌的祖文)日丙午谗 未煮己酉王 在杵卸(御的祖文)其易贝 十四月隹 王四祀羽(翌的祖文)日>

商  佚名 《晚期兽骨甲骨文》甲骨文

商  佚名 《小臣俞尊铭》金文<《小臣俞尊》,又称《小臣余尊》,是商代帝乙时期的青铜器,清代道光年间在山东省寿张县梁山出土,现收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铭文共4行27个字,笔画圆润肥厚,而且大多也是中间粗、两端较细,如”王”“又”(有)等字的肥重笔画,装饰性强,用笔遒劲强健,是商代中晚期金文书法的典型样式。释读(从右向左竖读):丁子王省*逢且(祖的祖文) 王易(赐的祖文)小臣俞*逢贝 隹王来正*方隹 王十祀又五五日>

商  佚名 《宰丰骨匕刻辞》甲骨文<商代一块牛骨,匕首形。镶嵌十四颗绿松石,相传也为安阳出土。殷商时期甲骨文,多为卜辞,记事者甚少,此骨匕记载了帝乙或辛帝时,宰丰受到商王赏赐之事。宰丰骨匕一面刻辞纹,另一面刻有文字,一端残,文字分两行,完整无损,罕见之极。其布局精妙奇美,疏密得当,笔力雄健浑圆,结体错落有致,显示出卜辞书法成熟之美。>

商  佚名 《宰甫卣铭》金文<时间:商,器高31.5厘米,口径1113厘米。释读(从右向左竖读):王来兽(狩的初文)自豆菉在 禐帅王卿酉王姯 宰叀(专的祖文)贝[五十朋]用乍(作的祖文)宝醬(从将从鼎)>

商  佚名  《戍嗣子鼎》篆文(金文)<1959年河南安阳后冈圆形殉葬坑出土,同出者还有铜卣、铜爵等器。圆形、口沿二直耳,三蹄足。颈部饰兽面纹。为商代后期器物。器内铭文三行三十字,其中合文三。铭文记商某王某年,九月丙午这天,商王在宗庙明堂大室赏赐给戍嗣子鼎贝二十朋,戍嗣子因受荣宠,作了这件祭祀交父亲的宝鼎。铭末“犬鱼”就为戍嗣子所属家族的族徽。铭文字体大小虽不够整齐,但笔道镌刻清晰,雄伟有力,有的字体还具有典型的波磔体风格。器物本身和铭文内容对青铜器断代、商代历史地理、以及古文字的研究都有着一定的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释读(从右向左竖读):丙午王商戍嗣贝[二十朋]在墹(从宀从閒,宫室名,相当于后来的院) 庭用乍(作的祖文)父癸宝鼎隹王 宿(从宀从饥,又怀疑同寂)墹 大室在九月献(从犬从鱼)>

商  《晚期龟甲甲骨文》甲骨文

西周成王  佚名 《禽簋铭》金文<西周成王时器。禽簋铭 释读(从右向左竖读):王伐桔(从林从吉)侯。周公 杲禽祝。禽又 殷祝。王易(赐之祖文)金百孚。禽用乍(作之祖文)宝彝。注释:桔——原文从林从吉,然而,从木从吉,也可以代替;或者从艸从吉,也可以代替。但是从林从吉、或从艸从吉,没找到对应楷书。所以,只能释读为桔了。杲——从日从木,意为日在树梢。孚——量词,表示货币单位或数量。>

西周恭王  《曶鼎》金文<此鼎为西周恭王时期器物。久已遗失,仅存铭文拓本下缘残泐,大篆。铭文茂密朴实,厚重凝练,有古拙雄伟之气,是西周中叶铜器铭文中最为精美的一章。 >

西周恭王  佚名 《史墙盘》金文<史墙盘为西周恭王史官墙所作的礼器。器形宏大,制造精良。1967年于陕西扶风庄白村出土。现藏于陕西扶风周原文物管理所。盘高16.2厘米,口径47.3厘米。圆形,浅腹,双附耳,圈足。腹饰鸟纹,圈足饰窃曲纹。内底铸有铭文18行284字,文章使用的四言句式,颇似《诗经》,措词工整华美,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铭文前半部分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诸王的重要政绩,后半部分记述墙所属的微氏家族的家史,与文献记载可相印证,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史料。铭文字体为当时标准字体,字形整齐划一,均匀疏朗,笔画横竖转折自如,粗细一致,笔势流畅。有后世小篆笔意。《牆盘》年代久远,其中许多文字已无法辨认,留待研究金文学者探考。>

西周恭王  佚名 《卫盉》金文<共两件,其中一件是周恭王5年制作,称〈五年卫鼎〉;另一件做于恭王9年,稱〈九年卫鼎〉。〈五年卫鼎〉立耳柱足,口沿外折,下腹向外傾垂,鼎的底部有一層厚厚的烟灰,说明此为一实用器物;口沿下饰以西周晚期常见的以細雷紋填底的竊曲紋飾,銘文铸在鼎腹內壁上。〈九年卫鼎〉的形制和紋饰与〈五年卫鼎〉完全相同,只是大小有別,通高37.2公分,口径34.5公分,腹深20公分,重12.25公斤。「田裏不鬻」以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是西周奴隶社会制度的基础,而卫盉和卫鼎的出土,反映了西周奴隶制土地制度的动搖。>

西周康王  佚名 《大盂鼎铭》金文(篆书)<西周金文代表作。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9行291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

西周康王  佚名 《鲁侯尊》金文<西周康王 鲁侯尊 上海博物馆藏。通高22.2厘米,口径20.7厘米。腹内底有铭文22字,记载鲁侯伐东国。>

西周历王  佚名 《散氏盘》金文<散氏盘又名“矢人盘”,是西周历王时期重器。清乾隆初年陕西风翔出土,曾藏于乾隆内府。以其长篇铭文著称于世。散氏盘铭文铸于盘内底上,共三百七十五字。是一件风格非常突出的作品。其书法浑朴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

西周穆王  佚名 《静簋》金文<静簋为西周中期穆王时代器物。器内有铭文八行九十字,大篆。此时期金文大篆字体正由西周中期向晚期过渡。《静簋》通篇铭文均称舒适,淳朴典雅,有“笔短趣长”之势。不失为西周中期金文书法艺术的代表作。>

西周穆王  佚名 《县改簋》金文<西周穆王(976─922)时期铸造>

西周唐王  佚名 《大盂鼎》金文<大盂鼎为周唐王时期器物,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浑厚典丽,是世间珍宝。相传此鼎于清道光间在陕西省眉县礼村出土,当地郭氏所得,后归周雨樵,同治年间左宗棠以重金购得,又归苏州潘祖荫,解放后,潘氏后人损献国家。大盂鼎铭文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开《张迁碑》、《龙门造像》之先河。以书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时代当据首位,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西周武王  佚名 《利簋铭》金文<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为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零口公社出土。拓本。大篆。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圆形,侈口,鼓腹,双兽耳垂珥,圈足下附有方座,造型庄重稳定。以云雷纹为地,腹及方座饰兽面纹,圈足饰夔纹,兽面巨睛凝视,森严可怖。腹内底部铸有铭文4行32字,述及武王伐纣在甲子日晨,并逢岁(木)星当空,与《尚书·武成》、《淮南子·兵略训》等古代文献所记相合,是目前有关武王伐商文物遗存的重要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利簋铭》之铭文,平直而凝重,端庄而肃穆,追求的是一种内敛之精神,较之后来成熟的金文大篆,在神韵上皆有相通之处,从中我们可寻绎周人之审美趣尚与艺术精神。译文:珷征商,佳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西周武王  佚名 《天亡簋》金文<亦称《大丰簋》、《朕簋》。西周武王时器铭。据传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在陕西岐山出土。拓本。大篆。铭文8行,78字。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曾归清末著名金石家陈介祺收藏,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重要藏品之一。此器制作朴厚,纹饰精美,铭在器内底部,铭文记武王克商,西归宗周,于辟雍祭天,颂扬先王功烈,及作器人天亡辅助武王举行祭祀,受到赏赐等内容。它为研究周初立国情况提供了重要史料。铭文字形参差错杂,变动不居,在拙朴散乱中显示运动与和诣之美,有轻有重的笔画在某种程度上有自然书写带来的笔墨痕迹。其铭文用韵协调 ,开创了千古词赋先河,也是我国韵文的最早表现形式。《天亡簋铭》作于武王克殷之后,为西周早期尚未成熟的金文。其铭文与商代文字衔接紧密,但它与金文书风完全不同,而是较多地体现商代晚期某些甲骨文的形意神姿,自然、纯朴,体态多姿,极富运动与和谐之美。>

西周孝王  佚名 《大克鼎》金文<大克鼎为西周孝王时期器物。1890年陕西省扶风县出土,同时出土的还有鼎、钟等器。此鼎铭文洋洋洒洒,无论在布局书写上、还是铸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字体大小统一不失灵动,圆润古拙不失劲健,呈出一种舒展,端雅的风尚。>

西周宣王  佚名 《虢季子白盘铭文》金文<虢季子白盘是西周宣王时期青铜礼器。传清道光时期陕西宝鸡 川司出土,为西周著名重器。虢季子白盘内底部有铭文八行字。长篇铭文不仅有史料价值,也是先秦书法代表作。其书法颇具新意,用笔谨饬,圆转周到,一笔不苟甚有情致。这派圆转书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西周宣王  佚名 《毛公鼎铭文》金文<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器物。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的重器。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七字,为皇皇钜制,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西周昭王  佚名 《令簋铭》大篆<为西周昭王时器铭。传1929年在河南洛阳邙山马坡出土,共2器。后流落法国。拓本。大篆。铭文12行,行9~11字,共110字。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收入。《令簋铭》为金文中较规整的作品,结体匀称,章法错落有致,其古朴和谐构成了金文的基本特征与格趣。>

西周  佚名 《兮甲盘》金文<也称兮田盘﹑兮伯盘或兮伯吉父盘。西周晩期青铜器。宋代出土的周宣王《兮甲盘》,盘内有铭文一百三十三字。记述兮甲(即尹吉甫)随从周宣王征伐玁狁﹐对南淮夷征收赋贡之事。清吴式芬《攈古录》卷三作"兮田盘"﹐吴大澄《愙斋集古录》卷十六作"兮伯盘"﹐方浚益《缀遗斋彝器考释》卷七作"兮伯吉父盘"。参阅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书体厚实壮美,笔画较粗,在西周一代的金文书法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开春秋时代金文用肥笔的先声。>

西周  佚名 《(走金)鬲铭文》金文<译文:隹九初吉庚 师X作X文考 圣公文母圣X 尊X其万年子 孙永宝用>

西周  佚名 《师寰簋》金文<西周后期。盛食器。高27厘米重9.18千克,口径 22.5厘米,底径24.3厘米。器形甚大。宽腹,圈足,下置三兽足。腹部两侧有大龙耳,下垂珥。造型庄严而浑厚。盖线及器口饰兽目交连纹,其余均为平行脊纹。盖器同铭,各铸十行一百十七字,盖少四字。大意为:淮夷以前是缴纳布帛财物等贡赋的臣民,现在它的首领竟敢迫使奴隶们停止生产,反叛王宫,造成了东国的混乱。命令师寰率领虎臣和齐国、莱国等联军征伐淮夷,消灭冉、翼、铃、达四个首领,从而胜利班师。铭文提供了周室与淮夷之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重要史料。现藏上海博物馆>

西周  佚名 《吴方彝》篆书 吴方彝应定为西周中期器


春秋  《楚王孙铜钟铭》金文

春秋  《吴王夫差剑》金文<春秋时期兵器。1976年河南省辉县出土。通长53.8cm,格宽5.5cm。台湾台北古越阁藏,此剑剑锷锋利,剑身满饰花纹,剑谭饰嵌绿松石兽面纹。剑身近格处镌“攻痦王夫差 自乍其元用”八字,为吴王夫差用剑。吴王夫差兵器已发现多件。夫差是吴王阖闾的儿子,于公元前495年继王位,次年击败越王勾践,继而转师北上,争霸中原。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与晋定公盟于黄池(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春秋晋  《侯马盟书》金文<一九六五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盟誓辞文玉石片,称为“侯马盟书”,又称“载书”,盟书笔锋清丽,为毛笔所写,多为朱书,少为墨书。其书法犀利简率,提按有致,舒展而有韵律。>

春秋晋  佚名  《栾书缶铭》篆书(金文)<此缶系春秋晚期晋国器 。是祭祀祖先时盛酒容器,盖有铭文两行八字,是传世最早的错金铭文铜器。此缶铭文线条柔韧婉转,婀娜多姿,呈风流妩媚之态,颇堪玩味。> 

春秋战国  《攻吴王夫差鉴》金文<攻吴王夫差鉴,春秋战国,北京图书馆藏拓。《攻吴王夫差鉴》为夫差所铸器《说文》金部说:“鉴,大盆也”。《周礼》凌人注说:“鉴如*,大口,以盛冰,置食物以御温气。”此兽耳衔环。腹饰蟠虺纹及叶形纹。腹内铭文三行十三字。於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在山西州蒙王村出土。春秋时期的书法出现了因地域而风格各异的现象,东南方各国的铜器铭文都有美化的趋向,或作鸟虫书,或作蝌蚪书等。而《攻吴王夫差铿》谷作瘦长体。字形、笔划不加修饰。文字显得质朴规整,线条均匀,起止尖锋。字距、行距较大,布局疏朗。已具后来小篆的雏形。>

战国  《公乘得守丘刻石》篆书刻石<《公乘得守丘刻石》又名《河光刻石》。篆书,两行,十九字(一说二十字)。刻在天然形状的石上,石长九十厘米,宽五十厘米,厚四十厘米。此石原在河北平山县前七汲村外的田野里(战国时期的古灵城遗址西部),四十多年前被该村农民发现,运回家中放在院子里作凳子用。1974年被河北省考古队移至中七汲村第四发掘队保存,现藏河北省博物馆。1977年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古中山国陵墓,人们才把这件石刻与墓葬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由于其石刻中有许多字刻得不合规律,故极为难释,后经多人释文,方可粗略读通。>

战国楚  《鄂君启节》金文<一九五七年出土于安微省寿县,是战国中期楚国器,青铜制成,形似剖开的竹节,是当时楚怀王(公元前三二八 ——前二九九年)发给受封在湖北鄂城的鄂君启的水、陆通行符节。节上刻文圆润秀劲,庄严肃穆,是错金铭文中的精品。>

战国楚  佚名 《楚简》简帛<现藏上海博物馆。>

战国齐  《陈曼簠》金文<簠是祭祀和宴客时盛放黍,稷、稻、梁等饭食的器具。此莆是战国早期齐国器,文字记述了陈曼为其皇考献叔作器的情况。此簠4行22字。 现藏上海博物馆。金文发展到战国时期,体势、笔法都发生了变化,改变了西周金文圆浑厚重的作风。《陈曼簠》字取纵式,从笔画的齐整和字距、行距的均匀分布来看,已呈小篆体势的雏形。虽然小篆继承了秦系文字的传统(如《秦公簋》、《石鼓文》等),但无疑也会受到东土文字如《陈曼簠》一类字体的影响。铭文书法具有极响的名气。在齐国书法崇尚方势流派中,它脱颖秀出,以精劲谨严,用笔纵锐横方为战国早期古文的又一重要体势。书法规整秀丽、优美典雅,同雄重庄严的西周金文相比已有很大不同。从文字的造型和书法的风格看,都已显示出向小篆过渡的迹象。它为研究金文向小篆的过渡提供了实物资料。>

战国楚  佚名 《郭店楚墓竹简》简帛<此简于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共有七百多枚。后经整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郭店楚墓竹简》一书,包括《缁衣》、《五行》、《老子》、《太一生水》五部,为先秦儒道两家典籍与前所未见的古代佚书共十八篇。>

战国晚期  佚名 《青川木牍》简帛<一九八0年出土于四川省青川县郝家坪秦墓。青川木牍文为墨书秦隶,牍上三行墨书定为战国晚期秦武王二年(前309)的手迹,被视为目前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此牍纵有行、横无格,字距大、行距小,字形方扁,取横势。用笔的动势和笔迹清晰地表现出起止时回锋和出锋的变化,向右方向的末笔已显露波挑之势。作为大篆快写趋向隶书的过渡期作品,《青川木牍》还夹杂着许多篆体字,显示了与其隶变母体——同时代金文的一致性和延续性。这些都是早期隶书明显的特征。从书体角度而言,牍中那种简率的用笔意识和参差不齐的天然美感与金文所具有的严整、匀衡、对称、凝重的美感已大相径庭,也就是说,它已展现了一种与金文系统完全不同的书法语言和审美模式。1986年发掘出土的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秦简》,与《青川木牍》相比,此简显得粗重草率,但笔意大致相同。简中横画均藏锋起笔,收笔有向右发锋的波挑意,反映了同期古隶的共同特征。1975年发掘出上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成书于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初期。从简中可以看出其脱胎于秦篆,形体中仍保存有大量的母体痕迹,篆隶混杂,秦隶在破坏、肢解秦篆的书写方式中,尽管仍留有大量的篆书圆笔中锋的笔法,但比《青川木牍》隶化的特征更为明显。汉代隶书中的掠笔、波挑、不同形态点的笔法等在简中都已出现,部分简上还有明显的连笔意识。与石刻文字相比,此简更直接体现了毛笔运动的丰富性。从《青川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之间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秦篆至古隶的演变过程。>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0  分享到:         
阅读(603)| 评论(12)| 引用 (3) |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