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甘宁边区市民:八路军没来以前猪肉比菜还便宜

 秋天的海 2011-08-08

1938年7月为153.3,12月为161.4,全年为143.1;

1939年6月为201.6,12月为377.3,全年为237.3;

1940年6月为420.8,12月为716.9,全年为500.6;

1941年6月为1914.5,12月为4421.0,全年为2228.9;

1942年6月为10180.0,12月为13773.0,全年为9904.0;

1943年6月为64757.8,12月为343059.8,全年为124078.4;

1944年6月为556980.0,12月为768807.8,全年为616487.4;

1945年6月为1995825.0,12月为1825918.5,全年为1591495.4。

也就是说,1945年底延安的物价指数,是1937年初的18259倍。

专业统计数字是枯燥乏味的,但其背后所揭示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生活内容。陈学昭曾经记载下1938年秋延安的物价情况:

猪肉每斤0.5元、猪油每斤0.8—0.9元、山羊肉每斤0.35元、绵羊肉每斤0.4元。

人家对我说,在八路军未到之前,猪肉比菜还不值钱,1元可以买到十二三斤,而且陕北人的脾气很特别,猪肚里的东西是不吃的,猪肝呀、猪肠呀……都抛了的。但现在,猪肝卖五角一个。……有一次,我走进菜场,看见两只鸡,我问价。“一元,”鸡主人说。“九角两只卖不卖?”“不卖,差一钱也不卖!”我正在想“一元买了也好”,可是正沉思着还没有决定的这顷刻,他说:“你不买,走开罢,立在这里看什么?”陈学昭:《延安访问记》,同前引第91—93页。

白糖在延安一直很紧俏,价格不菲。1938年秋,白糖每斤1元,而同时期在重庆售价为0.25元。

队伍里的公家人日常住宿是全部免费的,但有一种情况却要收费。那是星期六的晚上,一般普通夫妻一周团圆一次,没有单独的住处,就要事先申请,再交费,住由临时腾出来的十几孔窑洞组成的“青年宿舍”,近乎后来的青年公寓。“屋里只有一张床,被褥得自己带,也不开饭,住一次交5毛钱。每到周六,小两口背着被褥来住一晚上,第二天又背上行装回到各自的战斗岗位。”莫文骅:《莫文骅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7月版,第353页。

1938年12月10日开始至年底,延安《新中华报》开设“五日延安”专栏,公布延安市场上主要生活物资价格,该日价格为:

麦子每斗4元1角、黄豆每斗3元、绿豆每斗3元5角、猪肉每斤5角、羊肉每斤3角5分、食盐每斗5角8分、青油每斤6角5分、萝卜每斤3分、市布每尺3角、土布每尺3角、斜布每尺3角、有光纸每刀3元5角、工资每天5角5分。

此间公布的物价,个别物品略有波动,但总的来说物价平稳。其中所列的工资额是指临时雇工的工资。而同时期(1939年1月)重庆、成都的基本生活物资指数分别是:

重庆大米每斗3元5角、食盐每斤1角4分、猪肉每斤2角3分、机器工人工资每月30元、纺织工人工资每月18元(自给伙食);(按每斗37斤,每斤14两计算。)

成都大米每斗2元、食盐每斤2角、猪肉每斤2角、机器工人工资每月30元、纺织工人工资每月6元(厂方提供伙食)。(按每斗32斤,每斤14两计算。)白戈:《平抑物价与平抑工资》,《解放日报》(延安)1942年2月13日。

从1937年初至1940年底,通往延安的小路上,经常能看到这样历经千辛万苦徒步数百里,奔赴延安的青年知识分子

由于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奔赴延安,原来生活基础不厚的陕北小城,生活指数比同时期重庆、成都偏高,但实行供给制条件下的革命队伍里的同志们,其生活都是有保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